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酒窩J他媽的沙龍
63會員
16內容數
酒窩J拍片的幕後互動
酒窩媽的教育思考、觀點以及筆記
個人對於社會的建議
酒窩J他媽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7/26
近來有幾個長輩、親友傳訊說打疫苗傷身體。
事實是,我們沒辦法證明不傷身體,也無法證明傷身體。認同句話再看下去,不認同,那麼就不口水戰了,目前國家並未強迫打疫苗,都是個人的選擇。
但我這篇文章,結論是強烈建議要打。

2021/07/26
近來有幾個長輩、親友傳訊說打疫苗傷身體。
事實是,我們沒辦法證明不傷身體,也無法證明傷身體。認同句話再看下去,不認同,那麼就不口水戰了,目前國家並未強迫打疫苗,都是個人的選擇。
但我這篇文章,結論是強烈建議要打。

2019/04/25
這好像是現在家長必然要面對的:讓小孩打電動怕他沈迷,不讓他打,讓他成為班上的『古人』還是『恐龍』之類的,好像也不太好。這一代小孩生在網路時代,就好像我們生在電視年代一樣,現在終於體會當年上一代父母親擔心我們變成電視兒童的心情了!

2019/04/25
這好像是現在家長必然要面對的:讓小孩打電動怕他沈迷,不讓他打,讓他成為班上的『古人』還是『恐龍』之類的,好像也不太好。這一代小孩生在網路時代,就好像我們生在電視年代一樣,現在終於體會當年上一代父母親擔心我們變成電視兒童的心情了!

2019/04/03
一早有朋友傳訊給我說:你兒子上了商周封面!
上個月,接受記者來家裡採訪,原本是覺得低調點好,而且總覺得他拍影片一事,跟商業週刊的調性好像不怎麼搭?我還以為,就算有採訪,應該會是親子天下、未來家庭這類親子雜誌。

2019/04/03
一早有朋友傳訊給我說:你兒子上了商周封面!
上個月,接受記者來家裡採訪,原本是覺得低調點好,而且總覺得他拍影片一事,跟商業週刊的調性好像不怎麼搭?我還以為,就算有採訪,應該會是親子天下、未來家庭這類親子雜誌。

你可能也想看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沿襲自中國的科舉制度,「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儼然成為華人現代教育必須服
膺的準則。在被升學主義框架的體制下,親子關係往往淪為可悲又無奈的犧牲品。時至今日,有多少父母假「愛」之名,行「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之實,情緒勒索已然成為多數學齡時期的各位難以忘懷的夢魘。
「如果你考班上前三名,媽媽就買那個給

沿襲自中國的科舉制度,「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儼然成為華人現代教育必須服
膺的準則。在被升學主義框架的體制下,親子關係往往淪為可悲又無奈的犧牲品。時至今日,有多少父母假「愛」之名,行「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之實,情緒勒索已然成為多數學齡時期的各位難以忘懷的夢魘。
「如果你考班上前三名,媽媽就買那個給

本集探討的是功利主義與社會資源分配不均所造就出病態的教育結構,諷刺的小至中低收家庭的母親芳美琪賣命地讓兒女上大學以作為未來對自身最有利的投資,大至公私立學校懸殊的經濟門檻和升學聲望所引來不切實際的覬覦,到頭來卻發現女兒巧藝是最大的受害者,因物質生活水準與同儕格格不入而陷入金錢的誘惑。

本集探討的是功利主義與社會資源分配不均所造就出病態的教育結構,諷刺的小至中低收家庭的母親芳美琪賣命地讓兒女上大學以作為未來對自身最有利的投資,大至公私立學校懸殊的經濟門檻和升學聲望所引來不切實際的覬覦,到頭來卻發現女兒巧藝是最大的受害者,因物質生活水準與同儕格格不入而陷入金錢的誘惑。

從〈媽媽的遙控器〉到〈茉莉的最後一天〉,公視《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系列單元劇都是重磅出擊,每一集都在談母親與兒女的愛恨交纏。但是來到《孔雀》,風向驟轉,開始談造就親子問題的背後兇手──大環境的貧富階

從〈媽媽的遙控器〉到〈茉莉的最後一天〉,公視《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系列單元劇都是重磅出擊,每一集都在談母親與兒女的愛恨交纏。但是來到《孔雀》,風向驟轉,開始談造就親子問題的背後兇手──大環境的貧富階

有雷慎入。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以單元劇呈現,上週播出第四集-《孔雀》。前三集依序為:《媽媽的遙控器》、《貓的孩子》、《茉莉的最後一天》。

有雷慎入。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以單元劇呈現,上週播出第四集-《孔雀》。前三集依序為:《媽媽的遙控器》、《貓的孩子》、《茉莉的最後一天》。

這些沒了名字的媽媽,每個都被稱呼為「XX同學的媽媽」們,在瀕臨崩潰之前講的唸的想的,都是「你」「你」「你」,但其實最終都是自己。
這樣的情節,太熟悉了。
然而,這些媽媽們真的是萬惡嗎?

這些沒了名字的媽媽,每個都被稱呼為「XX同學的媽媽」們,在瀕臨崩潰之前講的唸的想的,都是「你」「你」「你」,但其實最終都是自己。
這樣的情節,太熟悉了。
然而,這些媽媽們真的是萬惡嗎?

公視劇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系列,引起了廣泛的家長討論,而我昨晚看到的『孔雀』絕對是針對家長量身定做的戲劇,因為除了最淺層的觀影感想:『這位媽媽也太誇張了吧』,其劇情張力也絕對是飽足的,幾乎是到

公視劇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系列,引起了廣泛的家長討論,而我昨晚看到的『孔雀』絕對是針對家長量身定做的戲劇,因為除了最淺層的觀影感想:『這位媽媽也太誇張了吧』,其劇情張力也絕對是飽足的,幾乎是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