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了「阮咸」。在阮咸家族中,還包括高音阮、小阮、中阮、大阮以及低音阮。目前最常被使用的就是中阮與大阮。
中阮在編制中,通常是擔任中、低音聲部樂器,很多人認為它是所謂的「月琴」,其實不是。
中阮這項樂器的歷史,可追溯至秦漢時期,當時這種圓形音箱長柄的彈撥樂器,被稱為「秦琵琶」。直到魏晉南北朝時,竹林七賢中的阮咸先生非常善於演奏這項樂器,因此將樂器定名為「阮咸」。
所以,阮咸的歷史,要比月琴來得久。只能說,月琴是仿製阮咸而來的樂器。
知道這是什麼樂器嗎?
沒錯,這是月琴。
這種短柄月琴,又稱為北月琴,除了頸較短外,構造相似於南月琴。為北管及京劇的配合樂器,在京劇中與京胡及京二胡合稱為三大件。在傳統歌仔戲中與品仔、殼仔絃、大廣絃構成伴奏的四大件。
那還記得在 2008 年,以口碑拉抬出了超高人氣,被視為臺灣電影奇蹟的《海角七號》嗎?
在劇中,飾演國寶「茂伯」一角的北管大師林宗仁,他所彈奏的也是月琴。
有發現兩者的不同嗎?
對,茂伯彈奏的月琴只有兩條弦。
在《海角七號》中,茂伯所彈奏的是「南月琴」。主要是為了突顯恆春在地的音樂特色。
南月琴的琴頸較長,音箱為木製圓形,偶有 6 角形或 8 角形,面板常用台灣泡桐 (台語稱梧桐,玄蔘科) 製,早期用蠶絲弦,現常用尼龍弦,頗流行使用釣線。是台灣歌仔戲、歌仔說唱、民謠說唱重要的特性 (特色) 樂器。
但事實上,茂伯可是正港的北管大師,他曾是曾為北管社團「板橋潮和社」負責人。對於北管音樂的學習和推廣,不遺餘力。
北月琴為四條弦,短柄,圓形音箱,音色尖細,音域較高,音色音域類似柳琴;台灣民間較常見的屬南月琴,兩條弦,長柄,圓形音箱,沒有音窗,以前是乞丐或是失明的人乞討時所用的伴奏樂器,唱一些乞丐調、歌仔調、勸世歌等,最有名的是陳達先生所彈唱的思想起。
林宗仁老師(茂伯)已於前幾年過世。
圖、文資料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