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最好的故事,是自己 ‖ 瘋城部落八週年會演講後記

2018/09/29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Speech 003

▍ 前言

今年二月,因著學姊的分享,我加入了瘋城部落創辦的「第三屆樂寫寫作團隊」。
起初,是希望能透過參與這個計畫,結交一些寫作同好,並且養成固定寫作的習慣。半年過去了,回顧這些日子,我深覺加入樂寫的獲得比我預先期待的多出更多。
許多人蒞臨現場,與我們共襄盛舉在今年 8/11 的八週年會上,我與瘋城部落的大家共襄盛舉,並以講者的身份做了一場簡單的分享。我深知這場年會的幕後有許多負責且辛勞的推手,他們都是使年會能順利進行的重要功臣,也是讓瘋城部落能一路走下去的關鍵因素。
當初接下講者的重責大任,我的心裡交雜著興奮和緊張的情緒,畢竟演講向來不是我擅長的領域。過去在求學生涯中,我一向都擔任作文比賽的選手,對於演講領域少有涉獵。
這裡有個有趣的小故事。小學時我同時參加了演講和作文兩項競賽,後來只有作文得了名,於是就此與演講絕緣了。因此,這一次的分享於我而言著實是一大挑戰。

關於寫作

我常常覺得寫作是一項不怎麼有魅力的才能。比起能在舞台上唱歌跳舞、把玩樂器,甚至是說一口流利外文,都遠比筆耕還 charming 。尤其,今日許多人總喜歡把寫作和耍文青畫上等號,讓我更不願以「會寫作」為榮。
圖片來源: SmartM 人才培訓網
向來最討厭在營隊之類的場合被問到:你有沒有能秀給大家看的才藝?那種時候,無限的自卑感總讓我尷尬得想找個洞鑽。
而這種自卑的感覺是隨著年齡越演越烈的。小時候的我大概就像是哆啦 A 夢中角色「小杉」的設定:成績優異、備受老師稱讚、街坊口中所謂「優秀的鄰居家女兒」。
可隨著我進了私校、接觸到更多聰明厲害的人,我能知覺我的光芒逐漸變得黯淡,甚至平庸。加上寫作在我心中的矛盾定位,讓我慢慢陷入自我懷疑的漩渦中。
這一次年會,我的分享主題是「寫作,是我梳理生活的方式」,主要就是在談寫作如何讓我釐清生活的脈絡,以及寫作在我生命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 事前準備

先前有提到:演講並不是我所擅長的事。因此,為了這場分享,前前後後共花費了一個月的準備時間,接受團隊內部的講者培訓,以及講稿準備、演講排練等等。

講稿撰寫

從心智圖的自我探索、資訊片段的串聯,一直到故事的延伸,其實都沒有遇到太大的難題。
準備期間接受許多培訓課程
一方面是演講培訓講師(暨年會主持人)笠榕的線上解說十分詳細,傳授的方法也很實用;另一方面,大概能歸於寫作為我養成的習慣:傾向把遭遇的事解釋得環環相扣,並相信人生沒有白費的經歷。所以才能輕易找到事情之間的連結。

簡報製作

確立講稿大綱之後,便開始著手製作簡報。「學習製作精美的簡報」也是這個暑假我給自己的學習目標之一,我除了從簡報藝術烘焙坊slidearttoasters玩簡報,學設計等等簡報教學網站閱覽各種技巧和成品之外,也額外實作了數個簡報
暑假期間試做的簡報圖集
在年會彩排當天,我的演講簡報受到其他人的讚美,給予我很大的鼓勵和信心。

分享的練習

與其說這是一場演講,我更傾向把它視作一場分享
身為資歷最淺的講者,我沒有傲人的工作成就、豐富的人生經驗,甚至是富有智慧的大道理能傳達給聽眾們。我甚至對於自己怎麼能和其他四位講者站在同個舞台上都深感疑惑。
那時候,我反覆研究了好幾場我認為成功的 TED talks ,無論是簡報的設計,抑或是簡報與分享內容的巧妙搭配。我也留意影片中觀眾的反應,試想在過程中能如何拋出問題,與台下的觀眾互動。
TED talk 是學習演講的最佳教材
此外,透過錄音和錄影的練習,讓我對時間有充分的掌握度,使故事能在時限內順利推展,不流於背稿的窘況,也能針對台下的反應臨機應變。

▍ 寫作,是我梳理生活的方式

簡單地記錄年會上我的分享內容。
主持人笠榕以「最年輕的講者」介紹我出場。我想起自己常以這種姿態出現在很多場合,比如小時候的英文補習班;比如作文比賽的頒獎典禮上。
第一次在公開場合認真地做一場分享
記得張愛玲曾說:
「成名要趁早,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是那麼痛快。」
長久以來,對於這句話,正反兩方的論戰不斷。有些人認為張愛玲便是成名得早,才讓自己的後半生過得一團糟;有些人則認為這句話是來自「與時間賽跑的危機意識」。
而我的立場是贊成的。絕非是仗著年輕的優勢而發此誑語,我認為這句話應著重在「趁早」兩字,而非「成名」。
人們常說「年輕」就是有本錢:有本錢犯錯;有本錢揮霍時間;更有本錢多方嘗試、轉換跑道。 當你長大以後,你會發現,「改變」本身除了需要勇氣之外,更多時候是受限於「責任」:你不能再為所欲為;你的決定所影響的不單只有自己。
所以我支持「趁早」的想法。除了相對充裕的時間和不被責任綁死的彈性外,我覺得還有一項重要因素是「被嘲笑的勇氣」
圖片來源:雪花新聞

被嘲笑的勇氣?

這裡我想舉個自身的例子。約莫在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媽媽的同事家換了台新的鋼琴,就把舊的那台給了我們。以前家裡充其量只有電子琴,對於這一樣稀奇又龐大的「玩具」自然感到好奇。所以,當無聊的時候,我就會在琴鍵上敲敲打打,或是自個兒研究起琴譜。
媽媽見我有點興趣,便問我要不要去學鋼琴?而我給她的回覆是:現在才學已經太晚了!
那時,許多同學多是從低年級、甚或幼稚園起就開始學琴,而我若半路出家,必定得熬過那段「別人很強、我甚麼都不會」的尷尬時期,想到這就讓我卻步了。
現在回憶起來也挺好笑的,是四年級又不是四十歲,到底是在晚什麼啦?(是說四十歲也應該高喊「不嫌晚」才對。)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也許是因為我天生是個臉皮較薄的人,加上從小相對順遂且傑出的表現,我得到的多是讚美,才比較不能忍受批評或嘲笑。倒也不是說會感到氣憤,「難堪」的成分應該居多,進而使我避免去做不同於主流、吃力不討好的事。
而這種「嘲笑容忍力」大概還會隨著年齡遞減吧!就像我剛說的:四年級和四十歲開始學鋼琴,在「心態」上,哪個比較困難呢?
「永遠不會太晚」是肯定的,願意改變總比故步自封來得好。但如果能夠把握「趁早」的原則,讓「外在的現實」和「內在的心態」阻力都降到最低,會不會更好?

我為何寫作?

這是分享的開篇:先交代寫作與我的淵源。
回顧我與寫作邂逅的起點
從小關於寫作的訓練,大抵就是小日記、學習單或是作文。以前老師在批改後都會針對內容評等第,或是蓋所謂的「好寶寶印章」。當時基於能得多一點印章,我便盡心盡力地完成每次的作業。這大概是我開始寫作的契機。
而讓我真正知覺「原來我會寫作」則是在四年級。那是一篇回家練習的作文,題目與內容我已不太記得了,只記得當老師發回批改完的作文時,我是全班唯一一個不需要重寫的人。
之後,老師就派我代表班上參加作文比賽,從此開啟了我擔任作文比賽選手的生涯。

找回你的定位

認識我的人都知道,從前我是個完美主義者,並對自己相當苛刻。而在中學時期,這樣的人格特質就完全反映在「讀書」這件事上。
我原本就是自我要求相當高的人,再加上小學與市長獎擦肩而過的遺憾,使得我更早體認到用功讀書的重要性。進入私校後,讀書可以說是我唯一的信仰,我幾乎沒有其他的休閒娛樂,除了寫作。
圖片來源:Depositphotos
最初是如例行公事般的作文比賽,爾後開始投稿文學獎。國中時期,寫作對我來說是讀書以外的喘息空間(但其實常常也因為 Deadline 感到很壓迫)。
升上高中後,我直升進入學校的資優班。原先以為這樣的讀書風氣會讓我更心甘情願地衝刺,可沒想到,資優班裡每個人都各有所長,會讀書已經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那段時期可以說是我「自我懷疑」的尖峰。
除了讀書之外,我唯一能做、並且做得還算有成果的事,大概就是寫作了吧!雖然只是被動地投稿文學獎,可一張張獎狀、一次次的獲獎記錄,彷彿正層層堆砌起信心的一堵牆。

「你現在還寫作嗎?」

標題是別人一句無心的話,卻也是開啟我接下來一連串行動的關鍵。行動的實例如「複雜生活節」的參與,和後來熱衷於聽演講等等。
今年寒假的時候,我抽空回了母校一趟,見了國中的班導勳哥。他簡單問了我在台中還適不適應、大一念了什麼科目等等。原本覺得有點快聊不下去了,直到勳哥問了我這麼一句:「你現在還寫作嗎?」
開啟我一連串行動的關鍵話語
「咦,我要寫什麼?」我下意識脫口而出。
是啊,的確好久沒寫了呢。比賽上拿了心目中理想的名次,也考到醫學系,我似乎找不到下一個努力的目標了。
後來,我一直記得勳哥的話,並也在因緣際會下加入樂寫。重新開始寫作,起初還有點陌生,但隨著文稿的積累也逐漸找回手感,並且從被動地投稿,如今已能主動地經營寫作這塊了。
寫作於我是一個梳理脈絡的方式,論實際面而言,它幫助我整理訊息,並內化成自己的知識,是一個由輸入到輸出的過程。
而就生活上來說,這項技能不僅是休閒的消遣,也讓我找回自己的定位,讓生活變得豐盈有趣,甚至變成一項能有被動收入的專業。這裡便回歸到「斜槓青年」的定義,也是我對自己的期許。
找到能為你梳理生活的角色吧!
分享的最後,我以這一段話作為結尾:
「生活像睡醒後一頭毛躁的蓬髮,糾結、分岔、不安份地四處亂翹。而寫作,是我梳理生活的方式。」
我相信在每個人生命中,一定都有個像寫作之於我一樣重要的存在。它就像一把梳子,替你梳開生活中糾結紊亂的情緒,理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

題外話:關於為什麼流眼淚

結束分享後是問答時間,由於全家都到場支持,笠榕也在彩排時就預先告訴我她會與爸爸媽媽互動。
其實彩排時我就已經有想哭的情緒了!只是沒料到會在台上就這麼流出眼淚……
回到家後爸媽當然會問我為何有這種反應,是不是終於撐完 18 分鐘的演講感到如釋重負?
當然不是。
分享會結束後的抽獎活動
在分享中,我首次談到為什麼在學測失利的當下,我的情緒會難以平復。一來是因為知道自己在學測上比指考有優勢;二是因為:當初的我其實還沒有打定主意、非讀醫學系不可,比如曾在前篇文章提過的「加入 Teach For Taiwan 」的想法,我才想說可以等推甄來慢慢猶豫。而倘若要指考的話,那就得斷了社會組的可能,讓我非常焦躁且錯亂。
之所以流眼淚,或許是想告訴爸爸媽媽:我真的很努力了,也希望您們有看見我的努力。
縱然從小我並沒有被加注太沉重的壓力,也不認為是被逼著讀書,可是,這些年來我的內心轉折,以及認真生活的樣子,您們有沒有看見呢?
(不過,從他們對於我眼淚的解讀來看……我覺得他們還是沒很明白啦。)

▍ 踅踅 • 念

距離上次更新也已經兩個月了,這是一個忙碌的暑假。整個七月都在忙著準備「八週年會」的演講;八月則回到學校籌辦迎新宿營;一直到九月開學,也有各種迎新活動和幹部工作亟待處理。
除了上面提到的事項之外,寫作課程的規劃與教學、才藝的學習和文學營的參與,都讓原本空閒的長假更加豐盈充實。我很慶幸自己沒有虛度這兩個月,唯一可惜的是沒能即時產文、更新情況。希望在經過開學前幾天的「試水溫」過後,我能盡快熟悉大二的新生活模式,並且讓一切的工作上軌道。
升上大二的新生活看似爆肝卻相當充實
家教途中突然想到一段話。以前總覺得人生是有個「終極目標」的,而我們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能縮短與終極目標的距離;長大後則會發現:做任何事不一定要有真正實質的獲得,努力似乎是讓生活豐盈美好的取捨。
私以為長大後的努力不談對錯,而是應捫心自問:你喜不喜歡用這樣子的方式來豐盈你的生活?
很感謝創辦人 Rick 給我這個難得的分享機會,除了寫作之外,我也參與瘋城部落推動的「偏鄉閱讀寫作計畫」,不僅能發揮到我的寫作技能,也令我的教育抱負得以實現。
也謝謝整個團隊給我很大的彈性和空間做嘗試,以及在幕後默默付出的每個人:雅馨、榕珊、佳芬、宜芳、青暻、容凰……還有好多來不及認識的人。
一個多月來的努力終於順利落幕
當然還有年會上的完美主持笠榕,以及其他發表精彩分享的講者:正裕、 Hana 、Hao 和 Minna ,從幾位前輩穩健的台風和豐富的分享內容上,我也得到許多啟發,更謝謝他們在我緊張時候給我很多鼓勵。
最後還要謝謝到場支持的家人們,至於朋友們大概都只有從網路上得到資訊,那是因為我還沒有做好準備出現在大家面前(笑)。希望我能越來越成長,並有足夠的信心在大家面前展現努力的成果!

順帶一提, 2018 樂寫新書《帶著勇敢去旅行: 29 位旅人真實出走的故事》即將要出版啦!裡面收錄了我的兩篇文章。附上新書分享會的資訊:
11/03 台北新書分享會
11/10 台中新書分享會
11/24 新竹新書分享會
12/15 高雄新書分享會
目前新書的排版與分享會的籌備正如火如荼地展開,我也將在 11/03 的台北場上台做新書相關的分享,希望這次能比年會上的表現更加成熟穩健。
此外, 10/20 是日文旅遊書️「ふたたびの 台湾」的東京發表會,之後台中場的分享會上也會有日文書的相關宣傳哦!
踅踅 chercher
踅踅 chercher
踅,中文裡折轉的意思。 se̍h 是閩南語讀音。喜歡踅街,不僅在現實生活中反覆思量,也慣於在回憶裡兜圈;喜歡踅踅念,把碎語剪接成文,書寫是為了沉澱。chercher,法文中代表尋找。正在尋找自己究竟在尋找什麼的路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