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臺文天文臺】林巧棠:日本時代的Jolin在臺灣開演唱會?臺灣文藝聯盟與朝鮮舞蹈家崔承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藏品/郭昇平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個藏品】
  從少女時代到Twice,再到防彈少年團,近十年的臺灣經歷了一場又一場的韓流旋風。不過,你知道韓流早在1930年代就來過臺灣嗎?這回要介紹的,就是日本時代的當紅現代舞蹈家崔承喜到臺灣巡演的證明。崔承喜有多紅?她不僅被譽為「半島の舞姬」、「朝鮮の舞姬」,後來更有「世界の舞姬」之稱。
  當時,崔承喜的家鄉朝鮮和臺灣一樣也是日本殖民地,在那個女性地位低下的時代,一名女子居然能夠憑著自己的才華和努力,成為全日本帝國,不,世界知名的舞蹈明星。於是在1936年,臺灣掀起了一陣崔承喜旋風,不僅是文化界的知識份子仰慕她,就連一般大眾都對她著迷。「小小的臺灣島也能像朝鮮一樣,靠著發揚民族文化爭一口氣嗎?」臺灣人也許會這樣想。女人對她更是嚮往:「我也能靠著才能和努力,掙脫家庭和婚約的束縛,追求自己的夢想嗎?」崔承喜熱潮的背後,反映了生為臺灣人面臨的重要課題:XX能,臺灣也能!

如果要舉例喔,崔承喜就像蔡依林,
蔡瑞月就像『滅火器』啦!
朋友的一句話讓我哈哈大笑。雖然只是玩笑,但就讀舞蹈所的友人說的話還是很耐人尋味。比起臺灣現代舞之母蔡瑞月的草根性,她的學姊崔承喜不僅是現代舞蹈家,更是耀眼的大明星。看過崔承喜表演的人多達幾百萬,她也拍廣告、拍電影、錄唱片,更被大文豪川端康成譽為「日本最優秀的舞蹈家,擁有出色的肢體表現和驚人的力道,正值跳舞年紀的她,富有顯著的民族特色。」
崔女士來南歡迎座談會,於鉄道ホテル前合影。
(藏品/郭昇平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這張照片記錄的就是天后臺灣之行的一頁。邀請崔承喜來臺的,就是集合全島藝文界人士的「臺灣文藝聯盟」。
  當時文聯的雜誌《臺灣文藝》遇到了經營危機,純粹的文藝雜誌難以生存,於是知識分子們計劃在雜誌內加入電影、戲劇、美術、音樂等相關藝術,希望能擴大客群,增加銷路,同時鞏固文聯發展的基礎,而邀請崔承喜來臺公演就是文聯的第一步。
  然而,文聯這步棋算是冒險。因為當時的臺灣缺乏對現代藝術的認知,說起舞蹈,人們大概只能想到京劇的做、打,廟會的陣頭,日本的商業歌舞團,和摩登男女去舞廳跳的交際舞。舞蹈在臺灣人眼中,不是酬神的祭典儀式,就是難登大雅之堂的娛樂,或是伶人戲子的技藝。因此,在文學、繪畫、音樂、戲劇等藝術都邁入現代化的1930年代,舞蹈卻遲遲沒有進展。
  除了挽救雜誌的銷路,文聯更盼望崔承喜的魅力能引起島民對舞蹈的喜愛,讓臺灣的藝術發展更加全面。崔承喜不只是大明星,更以現代的肢體語言賦予傳統朝鮮舞嶄新的風貌,獲得東京藝文界人士的盛大好評。她的演出邀約不斷,1934-1937年間約莫有六百多場,看過她表演的人多達兩百萬,據說她舞團的價碼還曾經高達其師舞團的十倍。
  文聯的作家劉捷認為,半島朝鮮就是因為有崔承喜才為世人所知,因此希望臺灣也能孕育出這樣的舞蹈家或藝術家。在那個政治活動被日本政府壓抑的年代,渴望自由的力量繞道藝文界,知識分子們都暗自希望能夠經由文藝活動傳達啓蒙的思想精神。
  邀請崔承喜來臺的計劃,就這樣拍板定案了。
  雖然崔承喜的人氣超高,行程滿檔,但文聯成功地邀請到她,其中的大功臣就是作家吳坤煌。吳坤煌活躍於左翼的藝文界,經常與日、中、朝、臺的文學人進行跨國交流。以現在的流行語來說就是藝文界的活動咖,而且是名實兼具的那種。
  經過幾次會議後,崔承喜的臺灣之行終於敲定。1936年六月底到七月中,崔承喜舞蹈團在臺北、基隆、臺中、臺南、高雄、嘉義等主要城市巡迴公演。照片中的歡迎座談會就是在臺中演出後、臺南演出前的空檔間舉辦的。
  崔承喜的舞蹈大受好評,在臺北大世界館演出時她的粉絲擠滿街道,和二十一世紀守在桃園機場為明星接機的粉絲一樣熱情瘋狂。她的舞迷分佈廣泛,有知識分子也有一般大眾,女性尤其多,從女學生到女工,從藝伎到咖啡店女給,都被崔承喜的美麗身姿給擄獲。
  崔承喜的舞蹈在臺灣獲得盛讚,作家吳天賞在演出結束後寫下了觀舞心得:「布幕被拉開,崔承喜出現在舞台的那一瞬間,場內的每個角落都在她的藝術的支配下,觀眾們的心連成一線,與崔承喜肉體的動靜共同起承轉合。⋯⋯崔承喜的偉大,其中一點是她透過舞蹈藝術表現出孕育自己的民族抑鬱之情。」
  舞蹈家修長有力的雙手展現出不願臣服的抵抗姿態,悲傷但不肯放棄的心情從她的身體泉湧而出,觀眾也許看不懂現代舞,但身體訴說的言語卻狠狠地擊中了臺灣人的心。
(藏品/郭昇平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崔承喜的臺灣巡演熱熱鬧鬧地結束了,但主辦方的日子卻開始難過了。文聯被迫停止運作,《臺灣文藝》停刊,根據作家張深切的回憶,自從文聯主辦了崔承喜的舞蹈巡演後,日本政府對文聯的壓迫更加劇烈。雖然研究顯示,文聯是遭到中國與日本的左翼運動牽連,但隔年的大阪朝日新聞卻報導,當初促成崔承喜來臺的吳坤煌因為違反治安維持法被捕,內文更指出吳氏企圖以舞蹈促成民族啟蒙運動的鬥爭,才邀請崔承喜到臺灣各地公演。
  雖然沒有確實的證據能證明崔承喜的確喚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意識,但日本政府極有可能藉著檢查藝文活動的名義,整肅人民的思想。隨著日本帝國的野心越來越大,在軍事擴張的同時也逐漸加強對殖民地的限制。眼看二次大戰的烽火已然不遠,文聯透過現代舞蹈激勵民族意識的計劃不得不暫時潛藏,靜靜等待戰火停消,重見天日的那一天。

★文聯小傳
臺灣文藝聯盟於1934年五月在臺中成立。是臺灣最早具有全島性規模的文學團體,希望「臺灣文學立足臺灣一切真實的路線上,與臺灣社會、歷史一起進展」。當時臺灣傑出作家幾乎全部投入此陣線下,因此造成臺灣現代文藝界空前團結之局面,也進而推動臺灣新文學運動的成長。

臺灣文藝聯盟除了設立本部之外,更在於嘉義、佳里、鹿港、豐原等地成立分部。1935年,臺灣文藝聯盟與臺灣藝術研究會合作,在東京成立分部,隔年在臺北成立分部。各支部中,以佳里及東京支部最為活躍。臺灣文藝聯盟致力於多樣性的藝文活動,如設置文學獎鼓勵創作、提倡演劇,邀請藝壇名人來臺演出、各分部亦經常舉行座談會,臺灣文藝聯盟更發行了影響廣大的《臺灣文藝》雜誌,提供作家發表作品的園地。
★延伸閱讀
★觀測員簡介
林巧棠 1989年生,臺大外文系畢業,臺大臺文所碩士,耕莘青年寫作會,參與編輯《秘密讀者》。曾獲時報文學獎散文首獎、林榮三小品文獎、臺大文學獎等。作品散見於《聯合文學》與《幼獅文藝》。興趣是舞蹈與身心靈的研究與實踐。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現在台大有四成多的女大學生,「女學生」已非大學裡的稀有物種。但在日治時期可不是如此,儘管1920年代後,台灣出現了多所「高女」,但真正的女性高等教育,那還是男人的事。直到1944年,史學科的張美惠和另外兩位台籍女學生一同進入帝國大學。成為第一批帝大的台籍女性本科生,就此寫下台灣女性在帝大的傳奇。
在國立臺灣文學館所收藏的洪棄生相關文物中,這套《寄鶴齋詩矕》未必是最稀有、擁有最高價值的藏品。但有趣的是,這套書曾在日本作家佐藤春夫的〈殖民地之旅〉中登場,在佐藤春夫訪問台灣的過程中,巧妙地見證了一段殖民者與被殖民者之間的複雜關係——而那或許稱得上是眾多臺日關係當中的重要縮影之一。
某天,你突然想:「來讀李魁賢吧!」於是在圖書館的館藏搜尋列鍵入詩人的名字,但奇怪的是,在一串詩集、譯詩、散文集裡頭,你還找到了《國際專利制度》和《世界專利制度要略》,而在臺灣文學館的藏品中,還有一把「採收洋菇用剪刀」,這把特殊的剪刀,也是詩人的「作品」,標誌了他的另一個身分:發明家李魁賢。
在沒有網路的時代中,一方報紙、一本雜誌,很可能就是我們認識這個世界最重要的管道了。只不過,在被殖民的情況下,報業受到官方掌控,臺灣人的思想和眼界,等同於受到控制。在這種時候,臺灣人自己的報紙,就顯得格外重要。而《臺灣新民報》,就是臺灣人建構自己、認識自己的重要里程碑。
近來,「正名運動」甚囂塵上,在《使琉球錄》當中也有一場關於「正名」的紀錄,不過這個被正名的東西有點特別,不是球隊、不是國家名稱,而是「沖繩麵(沖縄そば,okinawa soba)」。
如果台灣文學史上的〈1943年〉是一篇小說的話,它是從一個極富象徵意義的悲傷場景開始的:1943年1月31日,台灣新文學運動的領袖賴和逝世了。在他逝世前幾天,老朋友楊雲萍剛好才去看他。然而,看似心情頗佳的賴和,突然坐起身來,用左手壓著疼痛的心臟,激動地說:「我們正在進行的新文學運動,都是無意義的。
現在台大有四成多的女大學生,「女學生」已非大學裡的稀有物種。但在日治時期可不是如此,儘管1920年代後,台灣出現了多所「高女」,但真正的女性高等教育,那還是男人的事。直到1944年,史學科的張美惠和另外兩位台籍女學生一同進入帝國大學。成為第一批帝大的台籍女性本科生,就此寫下台灣女性在帝大的傳奇。
在國立臺灣文學館所收藏的洪棄生相關文物中,這套《寄鶴齋詩矕》未必是最稀有、擁有最高價值的藏品。但有趣的是,這套書曾在日本作家佐藤春夫的〈殖民地之旅〉中登場,在佐藤春夫訪問台灣的過程中,巧妙地見證了一段殖民者與被殖民者之間的複雜關係——而那或許稱得上是眾多臺日關係當中的重要縮影之一。
某天,你突然想:「來讀李魁賢吧!」於是在圖書館的館藏搜尋列鍵入詩人的名字,但奇怪的是,在一串詩集、譯詩、散文集裡頭,你還找到了《國際專利制度》和《世界專利制度要略》,而在臺灣文學館的藏品中,還有一把「採收洋菇用剪刀」,這把特殊的剪刀,也是詩人的「作品」,標誌了他的另一個身分:發明家李魁賢。
在沒有網路的時代中,一方報紙、一本雜誌,很可能就是我們認識這個世界最重要的管道了。只不過,在被殖民的情況下,報業受到官方掌控,臺灣人的思想和眼界,等同於受到控制。在這種時候,臺灣人自己的報紙,就顯得格外重要。而《臺灣新民報》,就是臺灣人建構自己、認識自己的重要里程碑。
近來,「正名運動」甚囂塵上,在《使琉球錄》當中也有一場關於「正名」的紀錄,不過這個被正名的東西有點特別,不是球隊、不是國家名稱,而是「沖繩麵(沖縄そば,okinawa soba)」。
如果台灣文學史上的〈1943年〉是一篇小說的話,它是從一個極富象徵意義的悲傷場景開始的:1943年1月31日,台灣新文學運動的領袖賴和逝世了。在他逝世前幾天,老朋友楊雲萍剛好才去看他。然而,看似心情頗佳的賴和,突然坐起身來,用左手壓著疼痛的心臟,激動地說:「我們正在進行的新文學運動,都是無意義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首由日本曲改編的歌,由美艷歌星崔苔菁演唱,在1980年代可說是紅遍大街小巷,而崔姬為演唱這首歌所設計的獨特造型與舞台演出,更造就了她一代妖姬之名。這是我個人認為非常成功的翻唱,非常喜歡。 今天介紹這首歌,我特別找了三個版本。 原曲日本歌名"Dancing All Night"由1971年出道的
Thumbnail
在台灣討論「現代詩」,討論的往往是「華文現代詩」,從而忽略了許多優秀的本土語言詩學實踐。閱讀黃明峯的《所在》,彷彿在聽作者娓娓道來一則則故事,同時領會許多具有新意的語言和形式;而閱讀杜信龍的《苦慼》,則像是遍覽作者內心對於不同人物和事件的感受,情感的展現非常豐沛,承接了以往台文詩的美學特質。
Thumbnail
旅居台東30天|關於山 坐公車經過鹿野到關山,行駛在山裡面很漂亮壯闊~看到很多條溪正值乾枯期,河床都很廣,如果有水就很美了。
Thumbnail
【只會看影片就是不會看書的人】:你要推廣閱讀風氣,你要首先讓書人見人愛,而不是把喜歡他的人都推走啊 【只會整天抱怨為什麼大政府爸爸不給他ubi的人】:你要推廣____(自行代入),你要首先讓人有生存的尊嚴啊,不是強迫人類去職場勞動啊 都同一副嘴臉是你要檢討,不是正常人要檢討。活該
Thumbnail
本文探討瞭解歷史的必要性,透過宋怡慧老師的《臺灣潮人誌》,介紹八位臺灣歷史偉人,揭示其對社會的影響與價值。反思這些人物的故事,鼓勵讀者發掘自身生命的意義,並學習從歷史中獲取智慧,增進對自己及所在土地的熱愛。此書不僅是歷史的回顧,更是生活的啟發。
  的確,鄭宜農不是「典型的台語歌手」,她的歌也不是「典型的台語歌」,她的歌給許多人一種似乎是將「文青語言」翻譯成台語之後的「潮潮的」、「流行的」產物。但又有多少的歌手會願意像鄭宜農這樣在成長的過程中把這些台語人揹負的東西一點一點拾起?直到她能做出一張(人們覺得不夠典型的)純台語專輯?
Thumbnail
可以說,台灣 70、80 年代的民歌運動受到文夏的鼓舞,用自己的語言唱家鄉的歌曲、用家鄉的記憶寫台灣的文化;當年出名的歌手像是:蔡振南、鳳飛飛、鄧麗君、江蕙都曾翻唱過文夏的歌曲。
Thumbnail
大學畢業其實只是一個象徵性的學習階段結束,對於還需要時間探索的人來說,它更像是一個港口,我們只是要從這裡航向大海,在抵達下一個停靠站之前,你想要漂流,或是想要遵循航線往前,都沒有問題。但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你要為你自己想要活出的人生負責。
Thumbnail
一、換語言佮文字是誠悲慘的代誌   以早,日本人來矣!台灣人換讀日本書,講日語。50年了後,另外一个政權來,逐家閣愛改學講華語,寫華文。彼當陣仔的台灣人誠可憐,尤其是佇寫文章,寫東寫西的人,愛換另外一種語言,是真慘的代誌。   我自2019年開始,佇部落格寫「逐工寫一段」,開始用漢字寫台文,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首由日本曲改編的歌,由美艷歌星崔苔菁演唱,在1980年代可說是紅遍大街小巷,而崔姬為演唱這首歌所設計的獨特造型與舞台演出,更造就了她一代妖姬之名。這是我個人認為非常成功的翻唱,非常喜歡。 今天介紹這首歌,我特別找了三個版本。 原曲日本歌名"Dancing All Night"由1971年出道的
Thumbnail
在台灣討論「現代詩」,討論的往往是「華文現代詩」,從而忽略了許多優秀的本土語言詩學實踐。閱讀黃明峯的《所在》,彷彿在聽作者娓娓道來一則則故事,同時領會許多具有新意的語言和形式;而閱讀杜信龍的《苦慼》,則像是遍覽作者內心對於不同人物和事件的感受,情感的展現非常豐沛,承接了以往台文詩的美學特質。
Thumbnail
旅居台東30天|關於山 坐公車經過鹿野到關山,行駛在山裡面很漂亮壯闊~看到很多條溪正值乾枯期,河床都很廣,如果有水就很美了。
Thumbnail
【只會看影片就是不會看書的人】:你要推廣閱讀風氣,你要首先讓書人見人愛,而不是把喜歡他的人都推走啊 【只會整天抱怨為什麼大政府爸爸不給他ubi的人】:你要推廣____(自行代入),你要首先讓人有生存的尊嚴啊,不是強迫人類去職場勞動啊 都同一副嘴臉是你要檢討,不是正常人要檢討。活該
Thumbnail
本文探討瞭解歷史的必要性,透過宋怡慧老師的《臺灣潮人誌》,介紹八位臺灣歷史偉人,揭示其對社會的影響與價值。反思這些人物的故事,鼓勵讀者發掘自身生命的意義,並學習從歷史中獲取智慧,增進對自己及所在土地的熱愛。此書不僅是歷史的回顧,更是生活的啟發。
  的確,鄭宜農不是「典型的台語歌手」,她的歌也不是「典型的台語歌」,她的歌給許多人一種似乎是將「文青語言」翻譯成台語之後的「潮潮的」、「流行的」產物。但又有多少的歌手會願意像鄭宜農這樣在成長的過程中把這些台語人揹負的東西一點一點拾起?直到她能做出一張(人們覺得不夠典型的)純台語專輯?
Thumbnail
可以說,台灣 70、80 年代的民歌運動受到文夏的鼓舞,用自己的語言唱家鄉的歌曲、用家鄉的記憶寫台灣的文化;當年出名的歌手像是:蔡振南、鳳飛飛、鄧麗君、江蕙都曾翻唱過文夏的歌曲。
Thumbnail
大學畢業其實只是一個象徵性的學習階段結束,對於還需要時間探索的人來說,它更像是一個港口,我們只是要從這裡航向大海,在抵達下一個停靠站之前,你想要漂流,或是想要遵循航線往前,都沒有問題。但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你要為你自己想要活出的人生負責。
Thumbnail
一、換語言佮文字是誠悲慘的代誌   以早,日本人來矣!台灣人換讀日本書,講日語。50年了後,另外一个政權來,逐家閣愛改學講華語,寫華文。彼當陣仔的台灣人誠可憐,尤其是佇寫文章,寫東寫西的人,愛換另外一種語言,是真慘的代誌。   我自2019年開始,佇部落格寫「逐工寫一段」,開始用漢字寫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