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方格精選

Bradley Smith Part2:米其林VS普利司通;碳纖維搖臂;差距越小越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訪談的第二部分,我們談到統一輪胎商換成米其林之後這個系列賽有甚麼改變。Smith解釋了米其林與普利司通之間的差異,以及兩者的前後輪性能表現的不同。他提出他的理論,米其林後輪的性能就是現在MotoGP闈場越來越多碳纖維搖臂的原因,並且解釋米其林前後胎對於車手身體與手臂位置的影響。

Smith 也探討他自己對衛星賽車的態度,以及差距這麼小的比賽如何改變闈場內的態度。但我們先從油門控制與管理後輪打滑開始。

Q:闈場裡的所有人都能控制油門控制得很好。那是種油門控制系統還是一種能力?你知道提到的泥地滑胎以及使用油門控制後輪的能力。那是你不想被設定好的嗎?如果你能自己來,賽車能跑得更快嗎?

Bradley Smith:最穩的就是讓賽車來控制,因為沒甚麼比電腦系統更穩。你沒辦法在75%油門開度時再多5%。電腦就是只要給後輪這麼多,因為它已經再叫說我們已經嚴重打滑了。可是很有趣的是,現在越來越多車手正常這個方向走。Valentino 說這很好玩。我不太相信他。他會訓練泥地滑胎是有原因的,他整天都在練這個是有原因的。我開始越來越理解到,這跟缺乏抓地力時,腿部、臀部、手臂、油門產生的反應有關係。我認為在米其林時代比普利司通時代還來得更常見。

Q:他們更常滑胎嗎?

BS:他們讓後輪打滑。

Q:但那是更能夠控制的吧?

BS:這代表你要做更多的努力讓他有抓地力,而身為車手你也要讓他有抓地力。對普利司通輪胎來說,不用管有沒有抓地力,一騎上車都沒有關係。有就有,沒有就沒有。對我而言,輪胎很硬,或者該說輪胎的某些部份很硬。而就米其林輪胎來說,他們更容易打滑,所以你能多靠你的身體讓他有抓地力,以及喬位置。

Q:他們的輪胎更軟一點。所以他們的抓地力會更好一點,能這樣說嗎?

BS:是的。沒有抓地力跟有抓地力差很多。就像完全無法控制的打滑一樣。普利司通比較線性一點。會打滑,但是會向前移動,而米其林....

Q:比較偏曲線嗎?

BS:是的。比較像遞減曲線[嚴格來說,是對數函數曲線]。想像一下當打滑率變高,接著當你一有抓地力,馬上就掉下來。這樣的表現就是我們要的。我認為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場上看到越來越多強調剛性的碳纖維搖臂的原因。

Q:甚麼意思?碳纖維搖臂有甚麼作用?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615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摩托筆記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摩托筆記的沙龍
670會員
328內容數
收錄MotoGP深入報導
摩托筆記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29
Crash.net與Pedro Acosta的技師長Paul Trevathan專訪
Thumbnail
2024/11/29
Crash.net與Pedro Acosta的技師長Paul Trevathan專訪
Thumbnail
2024/10/21
沒有什麼比抓地力更重要,這就是為什麼米其林 2024 年的超強抓地力後輪改變了 MotoGP——這對杜卡迪來說是福音,對 Aprilia 和 KTM 來說則是詛咒。杜卡迪已經研究出了明年如何更好地發揮輪胎性能...
Thumbnail
2024/10/21
沒有什麼比抓地力更重要,這就是為什麼米其林 2024 年的超強抓地力後輪改變了 MotoGP——這對杜卡迪來說是福音,對 Aprilia 和 KTM 來說則是詛咒。杜卡迪已經研究出了明年如何更好地發揮輪胎性能...
Thumbnail
2024/09/09
自從贏得2021年的世界冠軍之後,山葉開始一路走下坡。從能經常贏得比賽以及拼頒獎台,Fabio Quartararo與他的隊友的成績也慢慢地開始下滑,一路到連拚前十名都很困難。 成績衰退的原因很難確定。改用不同引擎特性─犧牲操控性提升馬力─起了一些作用,但最大的因素是日本車廠的傳統做法無法跟上歐
Thumbnail
2024/09/09
自從贏得2021年的世界冠軍之後,山葉開始一路走下坡。從能經常贏得比賽以及拼頒獎台,Fabio Quartararo與他的隊友的成績也慢慢地開始下滑,一路到連拚前十名都很困難。 成績衰退的原因很難確定。改用不同引擎特性─犧牲操控性提升馬力─起了一些作用,但最大的因素是日本車廠的傳統做法無法跟上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首先演示一下在小場地騎CBR600RR的動態 煞車時手肘鎖死關節撐直時非常省力,而且這時候上半身的重量可以完全壓在前輪上,在進彎時穩定舵角跟給前叉壓縮量的效果非常明顯,即使不煞車,單純的放油門減速都有很明顯的效果
Thumbnail
首先演示一下在小場地騎CBR600RR的動態 煞車時手肘鎖死關節撐直時非常省力,而且這時候上半身的重量可以完全壓在前輪上,在進彎時穩定舵角跟給前叉壓縮量的效果非常明顯,即使不煞車,單純的放油門減速都有很明顯的效果
Thumbnail
摩托賽車手華麗漂亮的過彎姿勢,經常是大部分賽道玩家甚至山路騎士爭相模仿的範本,但...講不客氣的:終究只是模仿,從基礎操控的觀點來看,這些動作不是靠模仿就能得到真正的效果的
Thumbnail
摩托賽車手華麗漂亮的過彎姿勢,經常是大部分賽道玩家甚至山路騎士爭相模仿的範本,但...講不客氣的:終究只是模仿,從基礎操控的觀點來看,這些動作不是靠模仿就能得到真正的效果的
Thumbnail
當然若要充分發揮車子的性能還是必須經過調校跟適應才能更加提高對車子下達指令的強度,但要怎麼從繞錐的操作轉移到具體應用上呢? 當然實際日常駕駛的應用上,畢竟騎乘強度沒那麼高,動作做得細微就可以收到效果,但訓練是為了要讓你養成這樣的操作反應,在突如其來的強力操作時能自然反應出來化解危機
Thumbnail
當然若要充分發揮車子的性能還是必須經過調校跟適應才能更加提高對車子下達指令的強度,但要怎麼從繞錐的操作轉移到具體應用上呢? 當然實際日常駕駛的應用上,畢竟騎乘強度沒那麼高,動作做得細微就可以收到效果,但訓練是為了要讓你養成這樣的操作反應,在突如其來的強力操作時能自然反應出來化解危機
Thumbnail
駕駛車輛,再也沒有比加減速更基礎的操作了,但最簡單卻也是最危險,很多的意外都是發生在加減速操作,例如出彎轉油門後外拋發生事故、煞車時鎖死打滑摔車等等,毫無疑問,加速跟減速也是有基本功的存在 台糖賽車場發生過的這起意外就是因為煞車時油門還開著,直接往場外衝 具體的練習操作法如下:
Thumbnail
駕駛車輛,再也沒有比加減速更基礎的操作了,但最簡單卻也是最危險,很多的意外都是發生在加減速操作,例如出彎轉油門後外拋發生事故、煞車時鎖死打滑摔車等等,毫無疑問,加速跟減速也是有基本功的存在 台糖賽車場發生過的這起意外就是因為煞車時油門還開著,直接往場外衝 具體的練習操作法如下:
Thumbnail
說到騎車,想要騎得夠快,至少快到讓自己感到滿意就已經很困難了,偏偏還牽涉到車輛設定,其中避震器尤其是前叉更是直接影響到操控信心,常常不知道怎麼調整才好?雖然說要騎得快,前叉的性能不一定要很強,但是設定一定要正常,寫文章說實在也沒辦法充分的表達如何設定,只能粗略的形容一下什麼樣的狀況可能需要往哪個方向
Thumbnail
說到騎車,想要騎得夠快,至少快到讓自己感到滿意就已經很困難了,偏偏還牽涉到車輛設定,其中避震器尤其是前叉更是直接影響到操控信心,常常不知道怎麼調整才好?雖然說要騎得快,前叉的性能不一定要很強,但是設定一定要正常,寫文章說實在也沒辦法充分的表達如何設定,只能粗略的形容一下什麼樣的狀況可能需要往哪個方向
Thumbnail
世界級摩托車手的姿勢令人嚮往,早期從磨膝開始,到現在的磨手肘、出腳等動作,都造成車友間大規模的模仿熱潮 只是如果為了好玩或者好看而去模仿就算了,想要變快而去模仿這些姿勢就顯得本末倒置了喔! 首先是磨膝,主要說法是「測量傾角」,也有人說是「第三點支撐」、「第三個轉向支點」等等......別鬧了吧..
Thumbnail
世界級摩托車手的姿勢令人嚮往,早期從磨膝開始,到現在的磨手肘、出腳等動作,都造成車友間大規模的模仿熱潮 只是如果為了好玩或者好看而去模仿就算了,想要變快而去模仿這些姿勢就顯得本末倒置了喔! 首先是磨膝,主要說法是「測量傾角」,也有人說是「第三點支撐」、「第三個轉向支點」等等......別鬧了吧..
Thumbnail
當然本篇講的不是越野車在極低抓地的土路上為了把重心更加前移而作的出腳 越野車的出腳基本上是為了把重心更加前移,讓前輪挖土更深得到更強的抓地力來獲得土路上的指向性 更不是這種耍寶式的出腳 這種出腳就只是拍照耍寶而已,沒什麼意義 而是以VALENTINO ROSSI開始,到現在摩托車賽場上廣反被車手採用
Thumbnail
當然本篇講的不是越野車在極低抓地的土路上為了把重心更加前移而作的出腳 越野車的出腳基本上是為了把重心更加前移,讓前輪挖土更深得到更強的抓地力來獲得土路上的指向性 更不是這種耍寶式的出腳 這種出腳就只是拍照耍寶而已,沒什麼意義 而是以VALENTINO ROSSI開始,到現在摩托車賽場上廣反被車手採用
Thumbnail
看到朋友的臉書動態,想到很多騎士對於輪胎的一些迷思,其實不能說他們是錯的,只是因為他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因為不懂所以誤解 我也不是專家,沒辦法從學術觀點來證明這些說法的真偽,只能從賽道經驗來理解輪胎的使用狀況或許跟某部分人的認知有出入 抓地力越強的輪胎過彎越快? 實際上過彎快不快跟輪胎抓地力
Thumbnail
看到朋友的臉書動態,想到很多騎士對於輪胎的一些迷思,其實不能說他們是錯的,只是因為他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因為不懂所以誤解 我也不是專家,沒辦法從學術觀點來證明這些說法的真偽,只能從賽道經驗來理解輪胎的使用狀況或許跟某部分人的認知有出入 抓地力越強的輪胎過彎越快? 實際上過彎快不快跟輪胎抓地力
Thumbnail
話先說在前頭,我不是專業車手,只是玩過幾場比賽,有幾次被留下來等到流程全部結束才能離開這樣,所以這篇的內容很可能跟各位以往所接受的概念有很大的出入,畢竟我認為「術科沒有絕對的正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各有各的花樣,能快才是硬道理 2016年PSBK附屬賽事的倍耐力錦標賽LWB組分站冠軍 這不是技
Thumbnail
話先說在前頭,我不是專業車手,只是玩過幾場比賽,有幾次被留下來等到流程全部結束才能離開這樣,所以這篇的內容很可能跟各位以往所接受的概念有很大的出入,畢竟我認為「術科沒有絕對的正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各有各的花樣,能快才是硬道理 2016年PSBK附屬賽事的倍耐力錦標賽LWB組分站冠軍 這不是技
Thumbnail
訪談的第二部分,我們談到統一輪胎商換成米其林之後這個系列賽有甚麼改變。Smith解釋了米其林與普利司通之間的差異,以及兩者的前後輪性能表現的不同。他提出他的理論,米其林後輪的性能就是現在MotoGP闈場越來越多碳纖維搖臂的原因,並且解釋米其林前後胎對於車手身體與手臂位置的影響。
Thumbnail
訪談的第二部分,我們談到統一輪胎商換成米其林之後這個系列賽有甚麼改變。Smith解釋了米其林與普利司通之間的差異,以及兩者的前後輪性能表現的不同。他提出他的理論,米其林後輪的性能就是現在MotoGP闈場越來越多碳纖維搖臂的原因,並且解釋米其林前後胎對於車手身體與手臂位置的影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