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不懈的長跑者──李石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8 分鐘

台灣美術史上最重量級的得獎畫家?不是澄波桑,不是梅樹桑,答案是—

李石樵(1908-1995)。他的得獎人生要列表來看比較清楚:

  • 19歲,水彩畫〈台北橋〉入選第一屆台展,然後繼續每年台展入選一路大滿貫到28歲。總共十次入選,然後戰後台展改組成省展,繼續入選……嗯那個獎盃獎狀可能要租倉庫來放喔。(結果畫家還真的有倉庫)
  • 25歲,〈林本源庭園〉入選帝展
  • 26歲,繼續入選帝展。
  • 27歲,因為帝展改組中審查部門吵架所以沒有帝展可以比──其實是西洋畫部不爽,於是自己出去辦了個「第二部會展」,李石樵照樣入選。
  • 28歲〈楊肇嘉氏家族〉入選帝展。隔年帝展終於吵完架改組叫做「新文展」。
  • 30、32、33歲繼續入選新文展,總共七次入選帝展系統。然後就成為「第一個」帝展免審查(無鑑查)的台灣畫家同時也是台展免審查畫家、台陽美展創會會員、省展審查員。啊都給你啦都給你啦。這才叫做名符其實的獎棍啊。
  • 中年開設私人畫室廣收學生、桃李滿天下形成省展的龐大勢力,並任職於國立師範大學、國立藝專;晚年則移居美國,持續不懈的繪畫創作。

但是,光是細數他的得獎履歷,並不足以證明他是重要的畫家。關於李石樵,我要邀請讀者來細閱他的作品,如此,我們才能理解這個男人在台灣油畫界的重量級地位。

raw-image

農村子弟也敢做藝術夢

1908年,李石樵生於台北廳新庄支廳貴仔坑區(今新北市泰山區),家中務農、亦開設碾米廠,家境小康。一個農民家庭出身的孩子,為何生出攀登藝術家殿堂的惡膽夢想?讀者應該猜得到,又是因為石川欽一郎啦。

李石樵成績優異、據說算術超強還被老師譽為天才,1923年考入台北師範學校(今台北市立大學),後來1927年師範學校改制──原本的台籍師範生全數轉移至新設的台北第二師範學校 (今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日台分流,李石樵是從第二師範學校畢業的。

但在改制前的1924年,當時因為台日學生嚴重衝突,校長找來了溫文儒雅的水彩畫家石川欽一郎,擔任圖畫課的教師,深受台籍學生愛戴。李石樵在校受教於石川欽一郎,也參與老師帶隊的校外寫生,1927年還在學時,就以水彩畫〈台北橋〉入選第一回台展,才情鋒銳不可擋!

raw-image

學長陳植棋看學弟是個人才,全力鼓吹李石樵也來東美留學。當時陳植棋還得親自跑去李石樵家鼓吹李爸爸放人,師範公費生的教師義務役則是由石川老師去斡旋,請託免服役畢業,最後賠公費了事。留學日本的夢,對李石樵來說,是很不容易的喔。

從入學落榜拚到得獎專家

1929年,李石樵終於如願赴日,但是。

第一次考東美就落榜。

這、這怎麼可能呢?學霸李石樵深自檢討,覺得一定是自己的素描功夫不夠扎實!於是,他每日往返在川端畫學校本鄉繪畫研究所兩大名師補習班之間,狂練素描。第二年考試……又落榜orz。啊啊啊莫非努力還不夠?

兩間補習班不夠,那我可以補三間!所以連晚上也衝去小林萬吾開的同舟社畫塾繼續練素描,創下每日素描12小時手指畫到磨破的血淚紀錄!1931年,李石樵終於考上東京美術學校(今東京藝術大學)西洋畫科。

李石樵畫畫的拚勁,不只是性格輸不起,而是因為他不能輸

出身並非大富大貴,父親也非全然支持他的藝術夢想,只有一身才氣和熱情的他,一定要拚搏出成績才行。1932年,讀完預科準備升上本科生時,台灣卻逢熱病(傷寒)侵襲,兄、嫂、姪兒相繼罹病過世,父親與妻子周來富病重,李石樵只能快快回台灣照顧家人,等家人病好,不顧父親強烈勸阻,李石樵又匆匆趕回東京繼續求學。

1933年李石樵便以〈林本源庭園〉入選帝展,由1933至1941年總共七次入選帝展系統,成為第一個得到帝展無鑑查資格的台灣畫家。而台灣的展覽比賽則是無役不與,從台展特選一路拿,台日賞朝日賞通通拿,反正第一名都給你就是了啦(摔畫筆)。

如此認真出作品沒有別的原因:一個毫無背景的青年,完全要依靠比賽戰績來證明自己的實力。因為賠了師範公費,李石樵沒有當老師的退路(不過後來師院有來聘他回去當老師是他自己不想去),唯一的願望就是成為真・正・一・流・的畫家

當時台灣尚無藝廊的市場機制,畫家要營生,必須替富有仕紳或官員作畫,不然就是努力比賽、獲取政府收購畫作的獎金。例如台中仕紳楊肇嘉便是李石樵非常重要的贊助者,楊對李石樵非常讚賞,認為台灣人在帝展拿下名次,比在自家街頭拿大聲公呼喊演講要民族自決,來得更有社會影響力。講話要大聲,出國比賽就對了。(可是肇嘉,那時候去日本不是出國啊?!)(反正台灣人在日本人的場子出頭天就是爽啦)

李石樵專攻古典寫實油畫中最困難的「人物群像」。例如1943年為了應付日本戰時需求的〈合唱〉,藉由孩童練習唱軍歌的群像主題,我們可以一窺李石樵的人物群像功力。但是李石樵一生最重要的作品,非1945年終戰後的〈市場口〉莫屬。

raw-image

旗袍與黑狗:戰後台灣的〈市場口〉

1945年,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結束對台灣的50年殖民統治,台灣轉由中華民國政府軍事托管。消息傳來,不少台灣人欣喜鼓舞,長期受到殖民政府的不平壓迫、隨戰爭而來的空襲轟炸、物資緊縮、生離死別……這些苦日子終於要結束了吧。

然而,沒有想到的是,中國國民黨的國民政府與中國共產黨隨即展開了惡鬥,台灣才剛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脫身,又被中國的內戰波及。糖、碳等民生物資被強制輸往中國,以支援軍需──沒有搬米,只因台灣本地已然不足。日本機關、會社資產被接收後,往往不明不白地消失、被侵吞。來台官員、軍人不能施行合理的統治政策,又多有貪汙腐敗的陋習,台灣原本就岌岌可危的戰後經濟,這下更是悽慘。

尤其糟糕的是,在戰時本就缺乏、減產的米,遭到官署征購乃至軍方強搶,同時停止民食配給、封存囤積遠超駐軍所需,致使台灣市面出現米荒,也引發運米至中國的傳聞。光是 1945 年底到隔年四月,米價就暴漲超過三倍,且米、麵、糖、柴無所不漲,全台陷入嚴重的通貨膨脹。

raw-image

菜市場是最能看出經濟榮衰的現場,李石樵1945年所繪的〈市場口〉,全然沒有所謂「台灣光復」的欣喜之感。畫面最前方的小販,正販賣一袋珍貴的白米,整個畫面擠滿了人,畫面正中央,走來一名(隨國民政府?)從中國來台的新潮「海派」女子,光線打在她身上,烘托出簇新的旗袍樣式、髮型、墨鏡、時髦肩背包。

她以自信、如入無人之境的姿態穿過市場,與身邊的一切都沒有互動,正對比著菜市場穿著洋服或閩式衣裙買菜的台灣婦女,李石樵清晰地呈現出階級的差異。而女子的前方,畫家刻意安排空間,描繪了一隻瘦削的台灣土狗,正低頭尋找有沒有甚麼殘羹剩肉。這隻黑狗,象徵的正是台灣人的艱難處境啊。

理論詮釋的範本,創口之上的〈建設〉

1945年5月31日,台北大空襲,駐菲律賓的美國空軍,派出了 117架 B-24轟炸機,從上午10點到下午1點對台北實施無間斷轟炸。台北市重要機關遭受嚴重損毀,台灣總督府遭炸毀,供俸在龍山寺的黃土水珍貴木雕〈釋迦出山〉也付之一炬,當日死亡人數高達三千多人,民宅建物滿目瘡痍。

戰爭末期,人們面對的是頻繁的空襲,而轟炸過後,活下來的人便在殘垣廢墟之中修補家園,戰時戰後物資匱乏,人們往往敲下還能使用的建材,堆砌重建。1947年,李石樵將人民戰後重建的心情轉換為〈建設〉這件巨幅油畫,畫作的左上方可以看見被炸到剩半邊的建築(不知是台灣銀行還是政府機關),而中央僅剩高聳的半截高塔,則讓人隱隱聯想到:莫非這就是1945被炸歪的總督府?

〈建設〉畫面的史詩氣魄令人聯想起德拉克洛瓦的浪漫主義風格,而畫家關注的市井小民成為畫面主角,又呼應庫爾貝的寫實主義。在現世的痛苦之中,才能顯出生命的強韌與高貴。另外,我們要特別注意,西洋群像繪畫,向來有敘事傳統:畫面上的人物、手勢、配景安排,無一處不是象徵。

raw-image

李石樵的群像畫面中,一定會安排兒童的象徵性存在,〈建設〉的左下角,我們可以看到一對幼童坐在石塊邊,女孩雙手合握,呈現幼兒的純真姿態,彷彿在祝禱,男孩則手握一朵白玉蘭、專注地凝視著觀眾。等等,遭轟炸焚燒過的廢墟,怎麼會有盛開的玉蘭花?

這不科學啊。

一朵玉蘭花,象徵什麼?這就是李石樵刻意安排的「刺點」。「刺點」(Punctum)與「知面」(Studium)是羅蘭・巴特在《明室・攝影札記》中提出的概念。「知面」指的是照片中乘載可供觀眾解讀的客觀知識、資訊、背景,而「刺點將擾亂知面,它是此一偶然,指向我刺穿我,給我致命一擊」。

就攝影藝術來說,刺點是畫面不可預期的、投入湖心秩序的一枚石頭,擾動並且在觀者心中帶出漣漪波動。〈建設〉雖然不是攝影作品,但是李石樵安排構圖的思考模式,卻讓我聯想到羅蘭・巴特的話語。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台灣人民經歷戰爭的蹂躪之後,渴望著和平、繁榮的新秩序到來,但是新政權卻帶來嚴重失序的經濟、惡化的治安、貪汙腐敗的社會亂象,還有流血的記憶與恐懼。在這時期所作的〈建設〉,畫中男孩緊握的那朵玉蘭,究竟是象徵希望,還是象徵哀悼?

無明無仁〈大將軍〉,嗆爆蔣介石

從〈建設〉這件作品,我們就可以了解到,李石樵是一個思考層次非常深刻的畫家,而非一味複製沙龍品味、爭名求利的畫匠。從學院的深厚訓練之中,畫家尋找自己肩負的時代使命。而 1964 年祕密完成的〈大將軍〉,則更加明確的表現出畫家針砭時政的利眼。

李石樵的作品多半注重色彩色調的協調──深厚的古典寫實基礎訓練,要求畫家保持一定的客觀距離。作品有光就有暗、有絕望就有希望,尤其是人像作品,除了追求形體均衡之外,更務求平實、細膩的表達出對象的性格情感。平衡感是李石樵藝術理論中的基礎要求。

所以,當我們觀看1964年的〈大將軍〉時,幾乎可以說,這是李石樵最嚴厲、畫家情緒最激烈的一幅作品,在他的繪畫歷程中,幾乎不曾出現過全幅的灰暗色調,也不曾有這麼陰森醜惡的人物描寫。

raw-image

1964年,台灣自1949年起籠罩在戒嚴令底下的第十五年。中華民國政府對外的國際地位風雨飄搖,對內則繼續實施高壓統治、打壓民主政治發展。 1月21日,湖口兵變,叛將兵變的理由之一是痛斥政府外交無能,理由之二則是直指(軍方)高層貪腐殘暴(就是在罵高雄屠夫彭孟緝啦)。

同年 9月20日,台大教授彭明敏、學生謝聰敏、魏廷朝因祕密起草《臺灣自救運動宣言》(A Declaration of Formosan Self-salvation),遭到逮捕,依叛亂罪入獄、幾乎要被槍決。後來謝聰敏被判有期徒刑十年,彭明敏和魏廷朝各判八年有期徒刑。整個社會瀰漫著深沉壓抑的不安情緒,白色恐怖切切鬱鬱,誰敢出言反對政府?

這一年,李石樵秘密畫了〈大將軍》,完成後將畫作深鎖入倉庫,直到解嚴才讓作品面世。畫中人物很顯然就在影射蔣介石。獨裁者光頭、冷酷的笑容、軍服上配戴滿滿的勳章,背後高掛兩面旗幟,右邊的日之丸國旗成了一個黑洞──當時中華民國拚命拉攏美、日,試圖穩固國際地位;左邊的旗幟應當是中華民國國旗,但是白日旁的光芒紋樣卻刻意的模糊省略。李石樵想說甚麼?蔣介石一眼蒼白、一眼暗黑,全無人類的瞳仁,李石樵又想說甚麼?

李石樵的人物畫作向來以暖色呈現,從來沒有用過這等灰藍黑綠色、黯淡、骯髒的色系,該作風格不僅轉化了畢卡索、勃拉克(Georges Braque)等人的分析立體主義,更呼應畢費(Bernard Buffet)的人物寫實概念,形成李石樵作品中少見的尖銳感。藝術家是有鋒芒的。

看到裸女畫,你在想什麼色色的事嗎?

裸體模特兒是寫實油畫的基礎訓練,然而,李石樵作品兩度惹上爭議,都跟裸體有關(話說,都是裸女,沒有裸男。我猜如果畫裸男大概會直接被警察抓去關吧)。

1936年,李石樵在台陽美展提出了〈橫臥裸婦〉。這件作品的構圖遵循古典寫實傳統,從法蘭西學院派一路被沿用到印象派,畫橫臥裸婦的畫家不知凡幾。李石樵很明顯取鏡自馬內 1863 年作品〈奧林匹亞〉(馬內的畫論就是「尋求真實」,李石樵不可能不知道)。

〈奧林匹亞〉當初在法國展出時引起軒然大波,觀眾認為馬內畫出直視觀眾的妓女,根本傷風敗俗、藝術之恥!而李石樵這個學霸挑選同角度的〈橫臥裸婦〉來參加台陽展(請仔細看這兩幅畫,連右邊都安排一模一樣的黑貓!),他當然不會做沒有意義的事,他就是藉此在挑釁台灣公眾(以及日本警察)的鑑賞水準。

raw-image

結果這件學院習作等級的〈橫臥裸婦』,接受警方查驗時,警察以「立姿可以展出,躺著的禁止展覽」為理由,取消該作的參展權。當時台陽美展是用來對抗官辦台展的,參展作品一定會被官方放大檢視,〈橫臥裸婦〉引發一波藝術與色情的熱烈討論,順便暗嘲日本警察對藝術史不專業又亂打壓。李石樵就是在挖坑給警察跳,順便幫台陽美展(還有自己)打知名度博版面衝流量,真的很故意!

raw-image

1977年,華南銀行印製一系列以台灣畫家主題的火柴盒,封面為一幅藝術家畫作,加上一句藝術家的畫論(算是那個時代的文創商品)。李石樵的作品是西洋畫的經典老哏《三美圖》,三個象徵希臘神話美惠三女神的極簡裸女,手牽著手轉圈圈,下面寫上李老研究寫實主義的心得:

「繪畫絕不允許捉摸不到的作品存在,畫維納斯就必須能抱住她!」

然後華南銀行就被民眾檢舉色情圖片,導致火柴盒停印下架了(欸有沒有很像現在某些奇怪團體會做的事),為此李石樵還專程返國解釋藝術與色情的差別,沸沸揚揚吵了好久。李老說,要抱住她,又沒有要對她做甚麼?那些自行腦補過頭的骯髒念頭,讓我想起魯迅《小雜感》中,超級有名的一段酸話:

「一見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體,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雜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國人的想像惟在這一層能夠如此躍進。」

嗆、爆!李石樵不知道有沒有讀過這一段,魯迅根本嗆人教主啊。

raw-image

李石樵一生的作品風格,一直持續轉變,從早年的寫實主義、到中年嘗試簡化、抽象變形風格,晚年移居美國又回歸人物、風景寫生繪畫,造型簡練、色彩使用越發純粹鮮豔。李石樵在畫壇素有「萬米長跑者」的稱號,每天早上固定慢跑的習慣(跟村上春樹一樣!)不但可以鍛鍊身心,從這種生活小細節,更能理解畫家的堅毅性格。

為李石樵做一道菜,那要溫火慢燉,還要加很多很多很多的東西……好der:

就決定是你了!無敵佛跳牆!

無敵佛跳牆食譜

食譜材料

(包山包海但是不包魚翅

  • 扁魚干一把
  • 蝦米一把
  • 瑤柱(乾干貝)一把
  • 大白菜一顆
  • 豬蹄筋數條
  • 海參 2條
  • 乾香菇數枚
  • 排骨酥半斤
  • 剝皮栗子一把
  • 竹筍片適量
  • 鵪鶉蛋10顆
  • 紅棗數顆
  • 枸杞一把
  • 蒜頭一把
  • 鮑魚罐頭一罐(約15顆)
  • 水適量
  • 醬油、糖適量
  • 這系列有史以來最長材料清單(無誤)
raw-image

食譜步驟

1. 香菇泡發,切成粗絲。栗子要事先泡發2小時,瑤柱與紅棗泡發,大白菜洗淨切片,竹筍川燙切片,海參洗淨切大塊,蒜頭去皮不用切。裝成一碗一碗的多壯觀啊。話說,排骨酥可以買現成的,但是因為我竟然買不到排骨酥,只好自己做…….

raw-image

2. 排骨酥自己做,排骨要用兩大匙醬油、一大匙糖、半杯可樂、一大匙米酒醃兩小時,準備等一下沾地瓜粉油炸。

raw-image

3. 為了樵哥,拚了!起油鍋,開大火直到油起波紋,然後就把沾滿地瓜粉的排骨一塊一塊放下去油炸,請注意用筷子協助料理,不要用手。稍微炸成金黃色就可以翻面,如果翻不動就是還沒炸好請再等個10秒,雙面金黃就可撈起。啊啊啊這華麗的成就感!

raw-image
raw-image

4. 扁魚乾、蝦米也下去炸一炸。

raw-image

5. 鵪鶉蛋、瑤柱、蒜頭也通通丟下去,拚了。

raw-image

6. 我們在此宣布只需要再加一把九層塔,炸物拼盤就可以開動了。(不想煮佛跳牆了好餓啊)

raw-image

7. 總之,接下來要進入鍋子燉煮的東西們應該長這樣。看起來很少對吧,等一下你就知道了。

raw-image

8. 把全部食材、半碗醬油和兩大匙糖倒入大燉鍋,接著水倒到淹沒全部食材就快要滿出來了啊啊啊啊啊,煮滾,然後關小火,咕嚕咕嚕悶煮一小時。

raw-image

9. 一小時之後,打開鍋蓋,把整罐的鮑魚罐頭全部倒下去(要連罐頭的調味汁一起下去喔,真、的、好、好、吃,一定要放!!),再煮滾 5分鐘左右,香噴噴的佛跳牆就!完、成、啦!

raw-image

10. 喔喔喔喔喔這食材交融的美好滋味!

raw-image

謝謝樵哥帶領我登上廚藝嶄新的里程碑、連佛跳牆都煮出來了的我,感覺到前所未有的強大啊啊啊啊!另外,有人可能會發現裡面缺少了芋頭,但我個人堅決反對芋頭出現在任何火鍋、包括佛跳牆裡。對我來說,芋頭就應該和刨冰在一起,但是:

我認為任何芋頭都有跟火鍋料(包含香菜)多元成家的選擇權利,公投13、14、15號請投同意謝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魯迅那段我笑了XDD 原來萌萌如此不分年代一致姓的存在著. 佛跳牆最後再跳回~公投13、14、15號請投同意太讚 , 此篇讀完真是暢快
潘家欣-avatar-img
發文者
2018/11/20
教育萌萌,人人有責!
avatar-img
潘家欣的沙龍
426會員
70內容數
<p>對我來說,我悲傷的時候,最能平復心情的方式就兩種,吃真正的美食,以及看偉大的作品。</p>
潘家欣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9/07/03
各位讀者好,非常感謝大家的踴躍支持,作者要在此向大家說:非常對不起!雖然校對多次,初版書還是有誤植與錯字!(嚇到吃手手)
Thumbnail
2019/07/03
各位讀者好,非常感謝大家的踴躍支持,作者要在此向大家說:非常對不起!雖然校對多次,初版書還是有誤植與錯字!(嚇到吃手手)
Thumbnail
2018/12/25
哈囉,親愛的讀者們:藝術家的一日廚房經過將近三年的連載,家欣覺得,嗯,累累。所以,這一系列的專欄,會暫時休息一陣子。
Thumbnail
2018/12/25
哈囉,親愛的讀者們:藝術家的一日廚房經過將近三年的連載,家欣覺得,嗯,累累。所以,這一系列的專欄,會暫時休息一陣子。
Thumbnail
2018/12/15
來自中台灣鄉下的窮孩子,如何成為拍賣超過上億元的油畫巨匠?一間小小的畫室,如何催生台灣美術運動史上鼎鼎大名的五月畫會?一張薄薄的畫布,如何承載最瑰麗的「台灣粉」?這一篇,來介紹台灣油畫界最富威望、親和力爆炸的大師──廖繼春。
Thumbnail
2018/12/15
來自中台灣鄉下的窮孩子,如何成為拍賣超過上億元的油畫巨匠?一間小小的畫室,如何催生台灣美術運動史上鼎鼎大名的五月畫會?一張薄薄的畫布,如何承載最瑰麗的「台灣粉」?這一篇,來介紹台灣油畫界最富威望、親和力爆炸的大師──廖繼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線,畫出的我》,改編自水墨畫家砥上裕將所寫的同名小說,由小泉德宏執導,兩位影壇前輩三浦友和、江口洋介飾演水墨大師,年輕人氣演員橫濱流星與清原果耶演繹水墨畫壇後起之秀,帶給觀眾一場精采絕倫的水墨畫之旅。
Thumbnail
《線,畫出的我》,改編自水墨畫家砥上裕將所寫的同名小說,由小泉德宏執導,兩位影壇前輩三浦友和、江口洋介飾演水墨大師,年輕人氣演員橫濱流星與清原果耶演繹水墨畫壇後起之秀,帶給觀眾一場精采絕倫的水墨畫之旅。
Thumbnail
名島貢(なしま みつぎ),山口師範學校、東京高等師範學校畢業。曾任台南師範學校、台北州立第一高等女學校教師。並且多次入選台府展。1931年,名島貢以〈盛夏淡水風景〉入選第十二回的帝展,成為少數入選過帝展的在台日人畫家。名島貢一生始自岩國、終致岩國,但途中,為台灣留下了一幅幅停泊戎克船的淡水風景。
Thumbnail
名島貢(なしま みつぎ),山口師範學校、東京高等師範學校畢業。曾任台南師範學校、台北州立第一高等女學校教師。並且多次入選台府展。1931年,名島貢以〈盛夏淡水風景〉入選第十二回的帝展,成為少數入選過帝展的在台日人畫家。名島貢一生始自岩國、終致岩國,但途中,為台灣留下了一幅幅停泊戎克船的淡水風景。
Thumbnail
徵件內容是涉及展覽制度之公平性,依據章程第2章第11條:「參展作品為『東洋畫』與『西洋畫』兩部。」第2回(1928)增訂第13條:「參展人應居住於台灣或與台灣有關係之人士。」第14條:「參展作品1人3件為限,須1年內完成之作品。」「府展」時放寬1人各部3件以內,2年內完成之作品
Thumbnail
徵件內容是涉及展覽制度之公平性,依據章程第2章第11條:「參展作品為『東洋畫』與『西洋畫』兩部。」第2回(1928)增訂第13條:「參展人應居住於台灣或與台灣有關係之人士。」第14條:「參展作品1人3件為限,須1年內完成之作品。」「府展」時放寬1人各部3件以內,2年內完成之作品
Thumbnail
關於一位藝術家一輩子的故事該從哪說起?顯然非三言兩語得以道盡,卻仍希望以一篇短文留住這場相遇。現年80歲的江賢二,一生投入創作,在旅居巴黎與紐約30年後,於2008年定居台東金樽,這片台東山海的自然魅力給了他許多感動,創作出不同於早年、色彩豐富的作品,江老師說,這是他的第二藝術生命。
Thumbnail
關於一位藝術家一輩子的故事該從哪說起?顯然非三言兩語得以道盡,卻仍希望以一篇短文留住這場相遇。現年80歲的江賢二,一生投入創作,在旅居巴黎與紐約30年後,於2008年定居台東金樽,這片台東山海的自然魅力給了他許多感動,創作出不同於早年、色彩豐富的作品,江老師說,這是他的第二藝術生命。
Thumbnail
矢澤一義,出生於日本鹿兒島,畢業於東京高等師範學校圖畫手工專修科。戰前先後任教於岐阜東濃中學校、嘉義高等女學校,戰後致力於鹿兒島地方美術教育。美術成就上,曾入選四回台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戰後的創元展、日展。本文將介紹一位藝術家教師──矢澤一義的一生。
Thumbnail
矢澤一義,出生於日本鹿兒島,畢業於東京高等師範學校圖畫手工專修科。戰前先後任教於岐阜東濃中學校、嘉義高等女學校,戰後致力於鹿兒島地方美術教育。美術成就上,曾入選四回台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戰後的創元展、日展。本文將介紹一位藝術家教師──矢澤一義的一生。
Thumbnail
村上英夫,號無羅。1927年以一幅〈基隆燃放水燈圖〉拿下第一回台灣美術展覽會東洋畫部特選。直至終戰,村上無羅深根台灣,無論是在文學、美術或是教育上,皆有一定成就。本文將以村上無羅為中心,盡可能地梳理其藝術家生涯,完整其人生畫像。
Thumbnail
村上英夫,號無羅。1927年以一幅〈基隆燃放水燈圖〉拿下第一回台灣美術展覽會東洋畫部特選。直至終戰,村上無羅深根台灣,無論是在文學、美術或是教育上,皆有一定成就。本文將以村上無羅為中心,盡可能地梳理其藝術家生涯,完整其人生畫像。
Thumbnail
【皇冠文化集團×CharMing的投幣式置物櫃】 《反蘇格拉底》試讀募集中! 伊坂幸太郎出道20週年紀念作品! 在此邀請20名喜愛伊坂老師的讀者,搶先閱讀2021年9月新書《反蘇格拉底》!成功入選者將有機會得到伊坂老師親筆簽名板或新書一本!
Thumbnail
【皇冠文化集團×CharMing的投幣式置物櫃】 《反蘇格拉底》試讀募集中! 伊坂幸太郎出道20週年紀念作品! 在此邀請20名喜愛伊坂老師的讀者,搶先閱讀2021年9月新書《反蘇格拉底》!成功入選者將有機會得到伊坂老師親筆簽名板或新書一本!
Thumbnail
各位讀者好,非常感謝大家的踴躍支持,作者要在此向大家說:非常對不起!雖然校對多次,初版書還是有誤植與錯字!(嚇到吃手手)
Thumbnail
各位讀者好,非常感謝大家的踴躍支持,作者要在此向大家說:非常對不起!雖然校對多次,初版書還是有誤植與錯字!(嚇到吃手手)
Thumbnail
現在學校常見的美術課程,追溯起來,源自日治時期的國民義務教育。當時帶動台灣美術教育的靈魂人物,是日籍水彩畫家石川欽一郎,他播下的美術教育種子中最深植土地的,一位是美術贊助人+展覽推動者的大學長倪蔣懷,另一位,就是美術教育家──李澤藩。
Thumbnail
現在學校常見的美術課程,追溯起來,源自日治時期的國民義務教育。當時帶動台灣美術教育的靈魂人物,是日籍水彩畫家石川欽一郎,他播下的美術教育種子中最深植土地的,一位是美術贊助人+展覽推動者的大學長倪蔣懷,另一位,就是美術教育家──李澤藩。
Thumbnail
張義雄怎麼看都應該是人生勝利組的翩翩貴公子,理應去日本留學然後入選帝展然後變成大畫家,但是張義雄卻沒有照著日治時期的美好SOP前進。他的前半生幾乎都在流浪,而且是窮到炸的流浪。
Thumbnail
張義雄怎麼看都應該是人生勝利組的翩翩貴公子,理應去日本留學然後入選帝展然後變成大畫家,但是張義雄卻沒有照著日治時期的美好SOP前進。他的前半生幾乎都在流浪,而且是窮到炸的流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