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谷綠+海岸藍 台東最美的藝術季節之金樽遇見江賢二

2022/11/15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李屏賓為拍攝江賢二紀錄片在江老師的住所神還原他的巴黎閣樓畫室。
關於一位藝術家一輩子的故事該從哪說起?顯然非三言兩語得以道盡,卻仍希望以一篇短文留住這場相遇。
現年80歲的江賢二,一生投入創作,在旅居巴黎與紐約30年後,於2008年定居台東金樽,這片台東山海的自然魅力給了他許多感動,創作出不同於早年、色彩豐富的作品,江老師說,這是他的第二藝術生命。
位於台東金樽的江賢二藝術園區,面對著太平洋。
這天,我們慕名來到位於金樽的「江賢二藝術園區」,從台11線轉進一條上坡道,一旁正在施工,打造中的園區,目前已完成兩座展館開放參觀,令人驚喜的是,當天迎接我們的竟然是嚴長壽總裁!
早在嚴總裁任職亞都麗緻飯店時就與江賢二相識,嚴總裁很欣賞他的畫作,選做飯店之用,後來他們也剛好差不多同時來到了台東,年紀相仿的兩人,歷經人生大半輩子,相知相惜,從嚴總裁口中聽江賢二的故事,更有一種關於生命的體悟。
來到江賢二藝術園區,嚴長壽總裁已經在入口處等我們。

不斷叩問內心尋找藝術核心

江賢二的藝術啟蒙可說非常早,受到小學美術老師的影響,在他幼小的心靈,就認定畫畫是可以從事一輩子的事,後來他也真的考取師大藝術系,更在大一時就下定決心要去巴黎,一方面想要見見他崇拜的法國藝術家賈克梅第(Alberto Giacometti),一方面也受到歐洲藝術底蘊的感召。
1967年,他終於如願來到巴黎,然而遺憾的是,賈克梅第已在前一年過世,那個時候巴黎又正逢工運和學運,社會非常混亂,他發現整個藝術創作環境跟想像的完全不一樣,失望之際,決定轉赴紐約。
嚴長壽總裁一邊介紹江賢二的作品,一邊跟我們說江老師的故事。
當時,正是紐約經濟大好的時候,新的藝術創作翻轉,紐約突然變成中心,極簡主義在此時興起,這影響了江賢二早期的創作風格。然而新的藝術形式也對他造成極大的衝擊,他欣賞極簡主義,卻又希望自己的創作能不失溫度,從此經歷很長一段時間自我探索的過程,畫布上是一層一層否定自己又重新來過的痕跡,曾經兩年之間只創作出兩幅作品。
嚴總裁對江賢二的作品知之甚深、如數家珍。
而且江賢二有一個特別的習慣,作畫的時候一定把窗子都封起來,嚴總裁說他是非常「精神性」的藝術家,「他是用內心去探索創作的來源,反覆地扣問自己、叩問人生。」而這時候能陪伴他的只有古典音樂,其中還醞釀出以荀白克《昇華之夜》為靈感所創作的《淨化之夜》,「淨化」也成了他的藝術核心理念。
嚴總裁還分享了一個小故事。當時紐約最知名的藝術經紀人、也是安迪沃荷的經紀人卡普(Ivan Karp)找上江賢二,表明很欣賞他的作品,但也明白指出他的創作不符合時代主流,建議他改變路線,否則一生會很辛苦,但最後江賢二沒有妥協,選擇走自己的路。

40歲才認定自己夠格當畫家

1982年,江賢二重回巴黎,在拉丁區租了一間小閣樓當畫室,每天走路就可以到聖母院,那一年他創作出經典的《聖母院》系列,直到此刻,江賢二才終於確定自己可以一輩子走這條路、有資格當畫家了!嚴總裁提點道,仔細看他的前期作品,雖然以深色、黑色為主,但是都可以看到光,他是一個抽象畫家,但「光」絕對是他畫中的重要元素。
1998年,江賢二因為父親腳受傷,決定回台定居,他到龍山寺、到天后宮,看到廟宇文化,面對這個既熟悉又陌生、自己出生成長的地方,他驚訝於竟然忽略了台灣豐富的文化基底這麼多年,為此,他創作出自己最滿意的《百年廟》系列。
這幅《百年廟》是藏家詢問度最高的作品之一。
2000年,他的太太帶著女兒從紐約遷居洛杉磯,他也經常前往加州探望女兒,以女兒住居附近的銀湖(Silver Lake)蓄水庫為意象,發展出另一個具代表性的《銀湖》系列。他用不同的方式呈現「光」,嚴總裁認為:「江老師大概是在這方面最有想像力的,有的光非常沉澱、有的光波濤洶湧……。」
《聖母院》、《百年廟》、《銀湖》都是江賢二精神性很強的系列,這就是所謂的藝術家之眼吧,生活中的所見所感都是他的創作泉源。
園區通往展館的步徑,清水模牆面上是《銀湖》系列複製品,對面還設有石椅讓民眾可以坐下來靜靜欣賞。

開窗創作,也打開心靈擁抱土地

尋尋覓覓,2007年,江賢二找到了心目中理想的落腳地──台東金樽。他的房子就面對著太平洋,每天看海,他形容清晨的海是灰綠色,太陽出來之後變成碧綠色,黃昏的光線像是薰衣草般很淡的紫色……,台東的光線太豐富了,從此他不想要再封窗,他所經驗到的顏色都跑到了畫布上,創作出一系列色彩繽紛的《金樽》、《比西里岸之夢》。
來到金樽,江賢二不再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創作。
至今,他依然每天晨起作畫,數十年如一日。嚴總裁佩服地說:「我覺得江老師最不簡單的一點,就是他幾乎每過幾年就翻一次,又有新的創作。」就如同江老師跟年輕藝術家說:「熟能生巧是藝術家的美麗陷阱。」因為容易落入重複的創作,「笨拙而純粹」的初衷才是最珍貴的。
當了一輩子藝術家,江老師告訴嚴總裁,他有個願望,想要做一個美術館,因為他覺得當藝術家好像沒有什麼貢獻,有生之年,如果他的作品是被欣賞的,他願意把金樽這個環境、把他的作品開放出來,他相信這片山海能帶給他感動,也能帶給其他藝術家創作能量,而他就用餘生來奉獻。
「冥想空間」是江賢二在創作之間轉換與記錄心情的小幅作品,就像是寫日記一樣。屋頂刻意留了一道玻璃讓光線灑下來,更添一種靜謐感。
對此,嚴總裁義不容辭親自投入,他知道藝術家最會的是藝術的事情,可是最怕的就是行政、管理、財務這些東西,而公益平台團隊就幫他們解決這些問題。
「台東還有很多原住民藝術家在這邊,甚至比日本的瀨戶內海更有它的文化,本土長出來的原住民文化。」嚴長壽說,「台東將來可以變成是台灣的國際地標。」他們倆人許下更大的宏願。
江賢二藝術園區的整體氛圍和藝術性一點都不輸給日本。

畫畫就是他的日記

作畫之於江賢二,就像是他的人生傳記,讓人看見什麼叫做「一輩子只做一件事」,那種一生的熱情與執著所展現出來的生命力,真正讓人尊敬與感動。
「2022江賢二個展」現正同步在台東美術館展出,專程安排一趟台東藝術之旅都值得。關於作品,就用照片呈現吧!(以下是台東美術館的展出)
展場入口的第一件作品《藍色幻想曲》,是一整面江老師使用過後的調和油罐所組成,以藍色為底,但也有各種顏色在裡面。這次可以看到許多他將廢物再利用的複合媒材創作。
江老師把工作完擦筆、擦手的紙團全部留下來,成為這幅作品的素材,嚴長壽笑說他是既浪費又節儉。這幅《海的聲音》刻意挑選出其中的藍色紙團,除了有不同層次的藍,仔細看,江老師還補上了白色刷痕,看起來有點像淺淺的浪花,或者光線透過雲層灑在海面上的樣子。
他說每天一大早起床就是看海,每天顏色不一樣,這些顏色已經擺在他心裡很久了,沒有刻意要做海的聲音,是慢慢做出來的,結果就變成了海。作品一側搭配的是嚴長壽的夫人陳育虹女士的詩作《其實‧海》,也是江老師親自挑選,認為很契合他作品的意境,提供觀者另外一個欣賞的角度。
這件作品《火與冰》由三個部分組成:園區施工留下來的鐵皮浪板、做水土保持工程時拆除的鋼筋水泥,以及22片清水模卸下的模板,同樣是廢材再利用的複合媒材創作,反映的是這兩年疫情、戰爭所帶給他的心情感受。旁邊搭配美國詩人Robert Frost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1920年所發表的同名詩《火與冰》。
江老師說:「這兩三年我跟每個人的心情都一樣,叫我怎麼可能去畫很漂亮的花,不可能,所以你們會看到很暗的東西。」嚴總裁補充道:「老師的作品即使在最灰暗的時候,他都會呈現一些希望,他還是希望人類會帶來最後的光明。」
另一個展廳則展出江老師各時期、不同系列的中小型作品,紀錄他數十年來的創作軌跡。
這裡也有一個「冥想空間」,但我比較喜歡園區小房間那個拱形、透光的氛圍。
這件擺在中庭的作品叫做《Henry》。Henry是老師的孫子的名字,兩年前Henry到台東跟老師生活過一段時間,當時祖孫兩人會在畫室裡用油料罐做堆疊,像玩積木一樣,老師就把這樣的概念運用在這個立體裝置上,很像是兒童遊憩設施攀爬架的感覺。它的材質一樣利用廢棄的鋼筋和鐵片,透過色彩的呈現,消除生冷的感覺,賦予整個作品活潑感。
展場人員透露,江老師在布展的時候,每隔幾小時就會拍一張照片,觀察不同的天光底下作品的顏色變化,而在不同的時間點看這個作品也會有不同的樂趣。
展覽最後是「關於江賢二的九件事」,因為老師覺得用年表的方式來介紹作者很無趣,所以抓出了九個關鍵詞。
其中這裡的「女朋友」指的是他的夫人、也是他這輩子唯一的女朋友,所以老師都用「女朋友」來稱呼他的太太,非常甜蜜可愛。下面搭配的是泰雅族漫畫家韋蘺若明的作品,呈現一個跨域合作的創作,希望用跨界的角度激盪出不同的趣味性。
一個展看到江賢二的傳奇人生、他用內心詮釋的世界,也看到一位藝術家如何用作品表達對世界的關照、愛物惜物的情懷,連最後的簡介都可以這麼用心,讓人逛展到最後一刻都還沉浸其中。
  • 江賢二藝術園區
2022/9/24開幕,目前局部開放參觀,預計2024年夏天正式完工啟用。
(11/26(六)照常開放)
  • 台東美術館
2022江賢二個展,展期:9/24-11/27
(11/26(六)地方公職人員選舉,休館一日)
  •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
由嚴長壽擔任董事長,長期投入花東偏鄉教育及永續發展不遺餘力,也將負責江賢二藝術園區的經營管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近十多年,台灣農村有了創新性的發展,一群人生中途轉換跑道的青農投入,發展出一種生產者與消費者更直接互動的模式。宜蘭縣員山鄉深耕村,2004年賴青松創立「穀東俱樂部」是先驅代表,2013年「倆佰甲」擔起媒合閒置農田和小農的角色。一群有不同專業背景的人,因各種原因來到深溝形成新農聚落,一場青農實驗逐漸形成新型態的農村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