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專訪─Corrado Cecchinelli對電動車的意見:充電電池;賽道升級;聲浪問題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交通運輸工具正在改變,其中最大的改變就是開始轉往電動車。如此的改變也開始滲透入摩托車世界中。全世界的電動摩托車製造商如雨後春筍,不過通常是新創公司,而不是傳統摩托車廠的技術部門。

越來越多製造商也對此感到興趣。BMW就推出電動速克達C Evolution,而KTM則開賣三個版本的Freeride E。雖然緩慢,但很肯定的是,電動摩托車已經開始打下穩定的基礎了。
Dorna沒有忽視如此的改變。這家舉辦MotoGP的西班牙公司正在籌劃電動賽車的系列賽,目前暫定會從2019年開始。然而,這非常的臨時:舉辦這樣的比賽之前,還有很多事情要搞定。要找到車,要修改賽道確保它們具備相當的條件,最重要的是準備好賽車來比賽。
為了瞭解未來電動賽車長怎樣,以及目前Dorna的計畫狀況如何,我們與Dorna的MotoGP技術總監Corrado Cecchinelli談了一下。
Q:你對電動賽車系列賽介入多少?
Corrado Cecchinelli:現在階段我們正在找機會看看能不能辦好比賽,並且要探討現在車輛的技術可能性到甚麼程度,要去猜測這幾年車輛的進展,這有難度。因為在這個領域,你得假設它完全不同。所以這是我目前所知道的。所以現在我們甚麼都還沒決定,連要不要辦都還沒。
Q:舉辦電動賽車系列賽的推力是哪來的?
CC:我不適合回答這問題,不過就我個人而言,我們得引領摩托車的發展趨勢,我們不能忘記未來將是電動車來主導。所以我們要領先。我們得至少先測試一下,看電動車是否準備好了。這是我個人的看法。對我來說,基本上我們不可以出局。但是,別問我,我不是你該問的人。
Q:我們會用甚麼車比?原型車?量產車?還是?
CC:對我來說,目前的合適的電動車比賽都還太年輕,實際上,我們在考慮用統規賽,希望能夠證明這是對的方案。再來看看以後會不會開放,這得再看看。不過暫時不會開放原型車,因為這樣涉及太廣,需要大量投資,或是需要不同的車手,等等。如果由不同的供應商提供水準備同的賽車,會搞砸比賽。所以,如果我們要弄,開始時我們會用統規賽,當我們從比賽中了解到可行性,或許我們會從中段開放。
Q:會用單一廠商還是多種製造商?
CC:要開放也要等到有人先來問才有機會。
Q:你說的製造商是現有的?還是傳統的?
CC:我們談了很多廠商,也有大量面談。對我來說,我寧願跟現有的車廠合作。
Q:現有的電動摩托車廠?
CC:對。因為要打造電動摩托車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我不能確定一家現在沒有電動摩托車的車廠能在幾年內的時間做出來。所以我會選擇已經有電動車的車廠,再來看看接下來的發展。不過不僅是現有的廠商,我們對一些潛在的製造商也有興趣,但對我來說,他們要排在現有製造商的後面。理想狀況下,這些都得排在現有製造商後面。
Q:所以就跟挑Moto2引擎一樣嗎?當挑選Moto2引擎的時候,要確定製造商能夠提供相當穩定的引擎,還有性能等等?
CC:是的,但挑戰更大。
Q:一場比賽要跑幾圈?五圈?十圈?
CC:我認為這近幾年,比較合理的圈數是十圈。很合理。再多也沒有用。這是個多變量的問題,包含比賽距離,速度和賽車重量都會互相影響。牽一髮而動全身。
所以,如果要講公平的賽事,就代表著要有合理的速度、合理的重量,以及你所想的到這幾年能發展合理的技術範圍就是十圈。當然這還要取決賽道以及其他,不過指望25圈是不可能的,當然也不可能是2圈。依照賽道狀況基本上是十圈,也可以上下修12圈或8圈。我們不打算換車延長比賽。我們想辦一場合理的比賽,不反對短距離爭先賽。
Q:不過大概一場時間最久15~20分吧?
CC:對,大概是那個範圍。
Q:你預計速度大概會多快?我們談的這個,拿MotoGP的速度來比嗎?
CC:這更難說,但我們期望極速甚至是可能得圈速介於Moto3跟Moto2之間,但我們不確定。當然這只是猜想,是理想的目標。
Q:電動賽車有個特別的挑戰。電池的危險性,以及處理電動賽車、電池的難度會如何影響比賽的籌備?
CC:當然。有很多觀眾看不到的地方得加入考量,但我們得去考慮那些比你所提還要更輕微的問題。還有全世界到處跑造成的後勤問題。當然我們也會處理這個問題。
而你所提到的,很不幸的,電壓太低沒辦法達到我們所要的合理競爭這個目標。所以,電壓大概會是幾百伏特的範圍。如此一來就會有電池問題,以及隨之而來的機械問題等等。我們會跟所選擇的合作夥伴共同處理這個問題。我們不是專家,但是我們會專注在這些問題有沒有被處理好。例如經過測試認可的防爆電池。不過即使是摔車後電池沒有爆炸,如果壞了該怎麼辦?其中的潛在危機是甚麼?所有狀況都會拿來考量。考慮到電動車與電動機車都能安全上路,我們需要就是小心以對。
Q:電動車比賽會比一般內燃機賽車還危險嗎?
CC:對我而言,我不知道哪個比較危險,是這樣的一顆電池,還是22公升的燃油。我們會排除火災問題,因為賽車很少著火,所以我們何不先解決其他問題呢?
還記得我們剛推Moto3來取代125的時候,有個我不會跟你說是誰的人來跟我講:「你等著瞧,這根本******。你等著瞧,之後你會因為賽車一直炸引擎,油漏得滿地都是,搞得要把每一場比賽都向後延。」可這從來沒發生過。有時真的會像利曼那樣漏油,因為選手摔車摔爆管路。我只需要處理潛在問題,並且小心那些都市傳說就好。這是已經存在的東西,而這個世界也已經準備好迎接電動車。
Q:對許多車迷而言,賽車的聲浪也是很重要的一環。這對電動賽車來說是個問題嗎?
CC:這看人。就我個人而言,這也取決於各個世代不同。或許你跟我都一樣約到妹出去約會就會心頭小鹿亂撞,現在的男孩們只要傳個簡訊就很爽了。
如果你問我,我會說我喜歡聽聲浪。我自己有很吵的汽車,很吵的摩托車。我超愛的。這是我的激情所在。我超愛聲浪。而且我也已經習慣了。我想我會想念它。可是不要想說大家都這樣,現在的男孩們或許已經習慣電動機以及新科技了。
也許在這20年間引擎聲浪會成為歷史,變成舊時代的象徵,就像是現在的二行程賽車一樣。我們看到二行程摩托車,一樣會激動,一樣會喜歡,但它還是過去式。你看那煙。你也喜歡那個味道,但聽起來就是很舊。不過,當四行程取代二行程的時候,坐在你這位置上的人問過我:「那個味道呢?」所以我想,這大概是我甚至是你會碰上的問題,不代表全部。
當然我們在意我們的系列賽會讓車迷聽到滿滿的賽車聲浪,不過這是不一樣的東西。這是不同的賽事。不同的概念。這是為了未來而準備,我們永遠不會知道未來的車迷還會不會喜歡四行程的老派聲浪,還是比較偏好電動機的高音,因為他們家裡可能就有台他們很喜歡的電動車,例如特斯拉。
Q:所以基本上人們只要習慣這個概念就好?
CC:過渡期總是難熬,我認為人們遲早會習慣這種賽車。
Q:一般而言,電動賽車對輪胎是否也是種獨特的挑戰?
CC:我想是的。我不是輪胎製造商,不過問題可以這樣問。如果問題是,你認為輪胎對這種賽車會不會造成具體的問題,這種問題我能回答。我認為這種賽車會普及,就算是幾年後,這種賽車一樣會很有力,而且很重。還有,節能這個問題也比燃油還要大。所以還有個挑戰就是要把節能的電阻放進去。
Q:是否會有動能回收裝置,那些剎車時製造的能量之類的...?
CC:我認為99%會有。
Q:會這麼問是因為,這會對輪胎帶來更多的挑戰,因為輪胎會承受更多負載。
CC:我想現階段沒有綜合這一切應該很難達成我們的目標圈數。
Q:電動車最大的挑戰是電量嗎?
CC:當然,我認為這是唯一的挑戰。可以簡單把電池比喻成油箱,而電動機就是引擎。電動機跟熱燃機無庸置疑是動力跟重量來源,所以問題在於能量的儲存。我不期望革新...消費以及一切都會革新,不過現在的電動賽車有250匹馬力,我想幾年後應該也差不多。或許能量的消耗會少一點,抓地力會好一點,冷卻系統會好一點,但還是這樣的一台賽車。
我希望電池以後能再進步。所以這是個挑戰。這是現今電動車真正的限制。
Q:你只會跟賽車製造商合作,還是說也會跟電池製造商,或者能源供應商合作嗎?
CC:我不知道,我猜電池會由製造商來處理,賽道充電的話我們可能需要不同的合作夥伴。這是完全不同的問題。賽道目前還沒準備好。所以問題應該不是交給賽車製造商的人,而是由能源分配區域的人來處理。
Q:所以基本上,賽道沒有足夠的能源來充電?
CC:我不認為現在所有賽道都準備好了。我不認為有人準備好了,不過我不確定。可以肯定的是不是全部都好了。
Q:所以,到時候你得跟賽道商量看電動賽車比賽需要些甚麼對吧?
CC:當然,這都取決於電池的容量,賽車的數量和其他相關的一切。但假設我跟你說的這一切都成立,要同時充飽場上的20台車是很困難的。
Q:你也希望參賽車輛數能好看一點,所以目標是20台車嗎?
CC:我認為20是很合理的數字。18或22都行,不過不會是5台或是100台。
以10台來講,要同時充電就已經是個問題了,尤其是又要使用快充。還有些難題你沒問到,例如一天練習賽有幾節,會不會碰上同時充電的問題。
Q:車隊會有已用過的電池還有充飽電的電池,這樣會碰上運輸的問題嗎?
CC:這是個技術問題,是要開發能夠快速更換電池的賽車─只要在維修站內充電,賽車只要換電池就好─還是開發快充系統,每個練習階段都用同一顆電池就好。
現階段這些車的設計都不是做成能快速換電池,所以看起來快充比快速更換電池還要有前途。
Q:所以基本上,這個新的系列賽跟你已經習慣的賽事比起來會帶來新的後勤挑戰?
CC:還有你沒想過的挑戰。像我告訴過你的,跨國運送電池。這是個問題。
Q:我甚至沒想到有些賽道沒辦法充電。
CC:這對我來說也是個全新的問題。我還沒想過,當他們告訴我的時候,我說,對!這是個問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664會員
324內容數
收錄MotoGP深入報導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專訪又仁(下)》「如果同志的父母讀懂我的掙扎,而更理解小孩,那就再好不過了。」2016年,又仁模仿唐綺陽的短片在網路爆紅,一夕之間備受矚目。2017年他精心籌備的《一鏡到底:秀娥系列》開始製播,其飾演的秀娥,被媒體稱之為新生代國民媽媽。 從劇場到網路、繼而前進影視圈的
Thumbnail
avatar
逗點人
2021-08-17
專訪又仁(上)》「小時候,我喜歡玩芭比,最愛唱『陳小雲』和『南台灣小姑娘』的歌!」1989年生的又仁,雲林斗六人,畢業於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全方位創作藝人的他,既是演員、主持人、YouTuber,也是歌手。19歲正式踏入劇場,20歲於台北定居,25歲退伍後,由劇場跨足網路,展開以女性角色為主軸的短片創作。27歲編寫並主演《一鏡到底:秀娥系列》,被譽為「新生代國民媽媽」。而後,正
Thumbnail
avatar
逗點人
2021-08-17
專訪|Fourplay 主理人 Allen:因為珍視快樂的相聚時光,我們需要酒的存在。華燈初上的平日夜晚,東區的酒吧巷裡還相當靜謐,上班族仍忙著收束一天的工作,座落於東區東豐街上的兩間 Fourplay,安靜得準備開張營業。我們透過店門的窗櫺望進店裡,調酒師們走進吧檯,正要開始一天的工作。
Thumbnail
avatar
學籽 Seeducation
2021-08-09
專訪|稻町森法式甜點舖主廚 Pia:想為每個甜點人,打造一條我當時心心念念的學習路徑。數不清這是我們第幾次來拜訪稻町森了。穿過大賣場後方的空曠地,稻町森就在後面的巷弄十字路口轉角,挑高設計的全白色的店舖在住宅區中,特別吸引人駐足,好奇得從落地窗裡一探究竟。
Thumbnail
avatar
學籽 Seeducation
2021-08-09
專訪吳一無二法式甜點主理人:你的甜點在人生的扉頁中,就像一篇又一篇翩然甜蜜的註腳。2010年,許多在法國知名廚藝學校如 Ferrandi、Lenôtre 等培育而成的台灣留學生,紛紛懷抱著精湛的廚藝回台歸根,開啟了一間間獨具特色的甜點店,在城市中綻放著各具風情的法式甜點,擄獲了不少人的芳心。吳一無二在這當中獨樹一格,以清
Thumbnail
avatar
學籽 Seeducation
2021-07-22
【專訪云云 Yun Collective 表演團隊】揮灑墨汁,舞出對性別框架的省思「這不是一支獨舞(This is Not a solo dance)」,這個表演由兩個「她」所創造而成,一個「她」,從小到大,都不是長輩期望中的「乖巧」女孩;而另一個「她」,同樣對性別框架有所感悟,希望結合個人表演式繪畫的專業,透過「反覆書寫『女』字,反思女性在社會中的位置」。
Thumbnail
avatar
阿席娜 Athena
2020-07-26
專訪宋辦發言人陳怡潔:「希望跟宋楚瑜一樣,保有對政治最初衷的熱情」<p>「我希望,我對政治的這份熱情,在這個位置上能做的,能跟宋一樣,對政治保有最初衷的熱忱,行程結束時永遠都能保持笑容,跟人說聲你們辛苦了。或許媒體跟外界認為我這樣描述老闆很矯情,但我們是他貼身的人看來,真的覺得他對台灣是有熱忱的、有份期待,希望台灣會更好。」</p>
Thumbnail
avatar
總統大選報導特派小組
2016-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