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人的宗教》—對於「人」的信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先前《深河》的筆記中,遠藤周作對於印度教以及恆河的描述中,在這樣的思想下,是沒有對立概念的存在的,例如慈悲與殘酷。而在這本泰戈爾對於「人」的思想闡述中,我認為也有著同樣的思絡。


在這人道主義的思想中,我認為不能以人與自然這種二元劃分的預設來看待,反而要以更圓融地一種「一體觀(或說全體觀)」來觀察(就像鋼鍊所說的「一は全,全は一」)。人,核心的不是物質的部分,而是心智,藉由心智,不再有個別的人,而是存在著生命共同體的人類。就此也就映襯到書中所說,人的生命階段中靈魂的路線是:「從個體到群體,從群體到宇宙,從宇宙到無限...」然而,個人並非因此就捨棄「外」,而獨尊「內」,如同書中引用 Kabir 的詩歌所說:「若主張最高真理只存在內在的靈性世界,便是貶損外在的物質世界;若說最高真理只存在外面,那也不是真理。」


我認為作者說的是一種神秘主義,然而這並不影響其所想傳遞的訊息。共同體的理想讓人理解到生命的不朽以及愛無止盡。種子蘊含著超越時間的生命,而人也包含著時間。本書讓我想到由科學家所著的《宇宙從我心中生起》,我認為所述說的內容是有關聯的。


《人的宗教》是用如詩一樣美的文字在談論哲學,雖然是以宗教為名,但是我認為重點在於「信仰」,也就是對於「人」的信仰。在書中泰戈爾提到:「我的宗教主張是這樣的:由有生命和無生命物質所構成的世界,因為人的關係而得到最佳的體現。」人在神之中,神在人之中,神具有人性,人也具有神性,這是個關於「人」的信仰,也就是,人的宗教。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曾友俞
85會員
390內容數
雜評
曾友俞的其他內容
2025/02/02
《世》是一本給台灣人的書,這些資訊或是文字中所具有的熱情,或許一時半刻並不會有決定性的影響,但是熱度卻會經由書籍作為知識被傳導。當然,閱讀者的反應各異,然而,每一點熱度都是積累,直到達到某個量值,這些能量或許就可能會讓閱讀者轉化為行動者,用各種方式傳遞熱情,或為行動、寫作、遊行、交流等等,不一而足。
Thumbnail
2025/02/02
《世》是一本給台灣人的書,這些資訊或是文字中所具有的熱情,或許一時半刻並不會有決定性的影響,但是熱度卻會經由書籍作為知識被傳導。當然,閱讀者的反應各異,然而,每一點熱度都是積累,直到達到某個量值,這些能量或許就可能會讓閱讀者轉化為行動者,用各種方式傳遞熱情,或為行動、寫作、遊行、交流等等,不一而足。
Thumbnail
2024/08/01
教育,一直是問題的問題,也是問題的解答。固然《別》以科學為名,但充斥著預設立場(偏見)、矛盾以及語意不明,至少在最基本的一致性(coherecy)上,就有失格之虞。
Thumbnail
2024/08/01
教育,一直是問題的問題,也是問題的解答。固然《別》以科學為名,但充斥著預設立場(偏見)、矛盾以及語意不明,至少在最基本的一致性(coherecy)上,就有失格之虞。
Thumbnail
2023/12/22
扭曲的正義,是否仍是正義?「正義是什麼?」的提問,不只是法哲學的大問題,也是政治哲學的大問題,雖說今日已非爭論不休,但至少到人類的終結時也不會有定論。 然而,這並不是我們放棄思考的理由。這就像難道人都會死,就不用好好活嗎?一般。
Thumbnail
2023/12/22
扭曲的正義,是否仍是正義?「正義是什麼?」的提問,不只是法哲學的大問題,也是政治哲學的大問題,雖說今日已非爭論不休,但至少到人類的終結時也不會有定論。 然而,這並不是我們放棄思考的理由。這就像難道人都會死,就不用好好活嗎?一般。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宇宙 融合求心靜》 序 宗教是世人對於宇宙的任何展現的奇跡、事蹟用不同方式來解釋,宗教領袖們都是領悟了宇宙道理而用自己的方式發表,其實祂們講得都是一樣的事情,要求得自己心裡的靜,越靜則萬事可得,誰越靜力量越大,毫不懷疑宇宙中的共時性會帶領著你見證一切,無論是拜拜、祈禱、冥想、瑜珈、禮拜
Thumbnail
《宇宙 融合求心靜》 序 宗教是世人對於宇宙的任何展現的奇跡、事蹟用不同方式來解釋,宗教領袖們都是領悟了宇宙道理而用自己的方式發表,其實祂們講得都是一樣的事情,要求得自己心裡的靜,越靜則萬事可得,誰越靜力量越大,毫不懷疑宇宙中的共時性會帶領著你見證一切,無論是拜拜、祈禱、冥想、瑜珈、禮拜
Thumbnail
作者:許家源 人類自古以來對於靈魂的探索與追尋,一直是文化、信仰以及哲學領域中的核心議題之一。從聯繫人與神祇的文化體系,到以堅定信念守護的原則與理論體系,靈魂的概念在不同文明中都有著深刻的涵義。讓我們一同進入這個精彩的世界,探索靈魂的多重面向。 在古老的神話故事中,靈魂往往與超自然、神聖的存在緊
Thumbnail
作者:許家源 人類自古以來對於靈魂的探索與追尋,一直是文化、信仰以及哲學領域中的核心議題之一。從聯繫人與神祇的文化體系,到以堅定信念守護的原則與理論體系,靈魂的概念在不同文明中都有著深刻的涵義。讓我們一同進入這個精彩的世界,探索靈魂的多重面向。 在古老的神話故事中,靈魂往往與超自然、神聖的存在緊
Thumbnail
作者:許家源 在人類文化中,對超自然、神聖存在的信仰源遠流長。不同的文化體系中,有著各自的聯繫人與神祇,以及對這些存在的崇拜與敬畏。然而,對於前世因果與今世無絕對關係、靈魂強大等議題,不同文化的信仰體系也有著不同的看法。 在許多文化中,熱情和堅定地信念是信仰的核心。這種信仰的原則或理論體系可以是
Thumbnail
作者:許家源 在人類文化中,對超自然、神聖存在的信仰源遠流長。不同的文化體系中,有著各自的聯繫人與神祇,以及對這些存在的崇拜與敬畏。然而,對於前世因果與今世無絕對關係、靈魂強大等議題,不同文化的信仰體系也有著不同的看法。 在許多文化中,熱情和堅定地信念是信仰的核心。這種信仰的原則或理論體系可以是
Thumbnail
說到有人會討論如果神明存在,那神明到底是何物,又會討論信徒所說的「宗教經驗」到底是怎樣的一回事,其中一個比較有趣、特別的理論是「泛神論」。「泛神論」以「事出必有因」為前設,先討論「實體」的定義和數量,再推論出神明的面目。
Thumbnail
說到有人會討論如果神明存在,那神明到底是何物,又會討論信徒所說的「宗教經驗」到底是怎樣的一回事,其中一個比較有趣、特別的理論是「泛神論」。「泛神論」以「事出必有因」為前設,先討論「實體」的定義和數量,再推論出神明的面目。
Thumbnail
人在世間生存,不可能單獨存在,人與人之間都是「同體共生」的生命共同體,彼此都需要仰賴眾多因緣才能存在。
Thumbnail
人在世間生存,不可能單獨存在,人與人之間都是「同體共生」的生命共同體,彼此都需要仰賴眾多因緣才能存在。
Thumbnail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七章〈宗教與信仰〉 第一節
Thumbnail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七章〈宗教與信仰〉 第一節
Thumbnail
我們不會知道他們是誰。
Thumbnail
我們不會知道他們是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