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yan Kishore on Bansuri
Waka Toshihiro on Tabla
許多傑出的編舞家、研究者、藝術家、音樂家都曾說:「在創作的路程中,『為什麼舞動、為什麼研究、為什麼表達』往往比『怎麼舞動、怎麼研究、怎麼表達』更重要。」那些難以回答的問題,我在印度傳統音樂的研究和學習中,找到了一些答案。
在印度音樂的練習中沒有自由,在沒有自由的修煉中,體驗靈魂的自由。- Waka
印度傳統音樂包含了兩大派系:北方的Hindustani和南方的Carnatic。兩個派系之間,並不是緊密連結的雙胞胎,也沒有太多共通的溝通和連結,更像是孿生兄弟,被放在不同的家庭撫養長大,開展出各自獨立的個性和面貌。
印度音樂,就像其他偉大的傳統一樣,廣闊而深邃,容易讓人迷失其中。- Ravi Shankar
我所學習的北印度音樂,主要是建構在兩個重要的元素上面,分別是旋律結構Ragas和節奏結構Talas。
南印度音樂的架構,被偉大的樂理家有系統地分成72個音階,就是所謂的Melas。北印度流傳的Ragas數以千計,難以計算,但是沒有南印度的音階分類傳統。為了教學的目的,近代的樂理家將北印度Talas分成10種音階。
Raga的概念,在某種程度上,非常難用簡單的句子描述。如果從一種比較詩意的角度來理解,Raga就是聲音的顏色,用最極致的美感與和諧,為人的靈魂上色。Raga也是音律的圓滿呈現,用月亮來比喻,是某種在陰晴圓缺中表現的永恆存在。
從一種純技術性的角度來看,Raga遵循著古典而嚴謹的規則。為了創作或演奏Raga,首先,我們需要先選擇一組音符組成的「音階」。音階決定之後,要選出主要和次要的「音符」,指定各個音符彼此的關係。每個音符都有它應該扮演的角色,就如同一個王國的組成,有國王、皇后、王子和公主。第二個步驟,要將這些音符嵌入作曲當中。可以決定一段旋律作為主軸,再用它串接曲子的每個一段落和變奏。第三個步驟比較抽象,我們必須掌握Raga的個性和特質。例如:所謂的prahar,指的是每一個季節,每一天當中的不同時段(早晨、午後、黃昏、夜晚)所對應演奏的Raga。所謂的rasa,指的是Raga像聲音的色彩般在人的靈魂中染上的情緒:虔誠的、喜悅的、感傷的、狂喜的、寧靜的...。
決定了旋律結構Raga之後,就要選定一個節奏結構Tala。目前世上存在著數百種不同的Tala,從3拍一組到108拍一組,之後又出現許多組合式的節拍,例如:7又1/2,10又1/2,11又1/2,13又1/2...等複雜的節拍週期。演奏者和聆聽者,必須受過一定的訓練,才能夠掌握其中的變化和差異。
如果以16拍組成的Tintala為例子,第1拍和第5拍,通常是鼓最強調的敲擊點。而在手勢的語言上面,第9拍時,樂手會把手反過來,把手背放在手掌上,第13拍的時候,再把手反回來。在節拍的輕重上,也表現出音樂的陰、陽特性,傳遞某種比較深層的音樂質地。
這種把音樂的整體,切割成週期循環的概念,常常是即興音樂的基礎。就好像在爵士樂的結構中,我們會專注在一連串和弦的循環上。不斷重複這個固定的和弦循環,組成一個完整的樂章。我們也會選定某個固定的節奏作為基礎,選定一個主弦律作為主軸,讓樂章呈現出變奏的各種表現。
掌握了旋律和節奏的結構之後,就要在這個穩定的基礎上,做出最投入、最極致、最接近失控臨界的即興變奏。
對於即興演奏的樂手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永遠都不能迷失,必須時時刻刻清楚知道,在一個音樂結構中,自己身在何處。在北印度音樂中,所有人都必須同時抵達週期的第1拍,或是在譜出主旋律的時候,可以在週期的同一特定點彈奏。
有趣的是,Raga的演奏是絕對的真誠。因為,在演奏中途迷失,是不可能隱瞞其他同伴的。樂團中的每一個樂手,在即興演奏中表現個人特性的同時,在靈魂深處,都必須臣服於一首曲子的整體性,直到自我完全消融,不然就很容易中途迷失。
只要有任何一個樂手迷失了,所有同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不斷喚醒他、撐住他,直到他找到路回來。就好像所有人手牽著手,共同抱住一顆滾動的雪球,從山頂滾入山谷。沒有人可以中途拋棄任何人,包括自己。
在印度的傳統中,所謂的 lagan,是一股對事物本質的熱愛。不是為了任何外在的目的,而熱忱地追求。
一個學生最難得的天賦,不是展現在才能上,而是展現在那一股源源不絕的熱愛上,對一切的熱愛。- Ravi Shank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