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個人化的匿名機制簡直浪費我的時間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我不曉得我的觀眾知不知道網路上有個東西叫噗浪,那是個社群網站而且介面有點令人措手不及,但是使用習慣後會變的比其他網站花俏......只是我這次要講的是匿名機制——雖然你在網路上已經是匿名了,但噗浪卻給了大家使用「額外加密」的匿名機制,讓使用者暢所欲言。
雖然噗浪宣稱說他們可以追蹤到發言者的IP,必要時還是可以提供給警方,但問題並沒有到此為止(事實上,只要不觸犯到法令某些奇怪或糟糕的言論仍然會在河道上漂流),直到今天,噗浪上還是有人用匿名的方式來散播奇怪的資訊。更糟糕的是,除了自己匿名發表之外,還有一種方式是「代發」,而類似的代發服務種類還不少。
也因為各種原因,我從來都不會去碰匿名「河道」,我不希望自己去碰那些充滿情緒的內容去影響我的心情,但我相信匿名噗多少看看就好,好的就轉貼、不好的就放生。
但直到最近我看到了一則留言,是我所關注的其他人或我好友名單中發表的噗,而我除了完全不同意那個噗的意見之外,我還發現到幾個令人害怕的現象。
一個是去個人化的人類,會說出或做出什麼離譜的事,另一個則是製造「議題」(爭端)的煽動,及其背後所打的主意。

匿名發言,問題在哪?

仔細想想看為什麼有人會圍觀火災,這類圍觀的往往非烏合之眾,但同時如果裡面多數都是無關人等,又有人在群眾中鼓燥,這些圍觀者就會變成烏合之眾。像是「消防員在幹什麼」、「燒大一點啊」、「快從上面跳下來啊」或其他完全不對,在道理和情緒上都不該說出來的話,在沒有身份和集團意識的驅使之下會很容易發生。而這也是為什麼警察需要趕走這些圍觀者,這些人不只可能造成執行公務的困難,還有可能會幫倒忙。
  雖然去個人化也可以讓自己變的無私、奉獻自我,但那終究是取決於環境給予的影響,以及群眾當下會不會跟隨錯誤的發言或行動,換言之,群眾的智慧和意志力會決定其行動和後果。
  去個人化的意思,就是當條件符合的時候,人們就很有可能會做出脫序行為,任誰都有可能會變成犯罪者。
  而這也是為什麼我不喜歡噗浪的匿名噗機制,在社群網站上額外加上一層加密的匿名發文,很難不會變成製造混亂的環境。又,法律往往是最低限度之外,法律往往得加倍努力才能勉強跟上人類的創意。只要噗的內容游走在灰色地帶,令人不適、又不知道是誰發表的發言就很容易映入眼簾。
  除此之外,有張我在網路上抓到的圖蠻有參考價值:
※很快就會用到這張圖

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和推測)

某天,我在時間軸上看到某則噗:
註:原噗已經自己刪除,本圖片為再製版
我必須說,本人當下並沒有讀懂這個發言的意義。它其實是「如果文」,也就是「假如(發生了什麼事),那不就(發生的事導致什麼結果)了嗎?」這類文章曾經在PTT上流行一段時間之外,也造成不少麻煩。因為是假設的任何情況,當然人們都會以最誇張、光怪陸離的導向或結果,作為穿鑿附會的素材,衍生到現實之中用以指控他人或事物。
這類假定推論或許是有其根據或基礎,但就像電影宣稱「真實事件改編」,改編內容並不會每每都照著真實事件走,更別提它甚至可能不是真的,內容會為了吸引人們觀看,誇大或虛構了某些細節或狀況,讓觀眾信以為真。
如果他只是發了這個噗,接下來就是講說轉貼服務的超連結和相關資訊,那麼那個噗我大可不必理會——不過也不太可能,因為我沒有關注這類服務帳號(也就不會看到大量的匿名噗),這再次證明這則噗,是從我有關注的帳號裡面發出來的;問題是,我不曉得是誰發的。
該發言極有可能代表四件事:
一,匿名噗是用發言者自己帳號發的
二,他沒有要跟別人討論的意思,但他還是要跟別人宣揚這件事。
三,他發的噗和回覆是根基於一件還沒發生,就先預期了結果(「反對方糗了」這件事)。
四,發文者沒有要討論,他只是想製造和確立對於自己有利的發言,或更單純地只是來製造混亂的。
關於第二、三、四點,因為當時本人無法隨意證實,他這則發言是抱持善意還是另有所圖。所以我決定提到一件事來測試他......
我在底下留言貼兩個連結都跟宜蘭童玩節有關,我發言也是直接講到說國民黨的前宜蘭縣長停辦了宜蘭童玩節,但另外一位說想選宜蘭縣長的國民黨候選人說「不會停辦」,但我沒有講我的任何想法或意見,因為我想知道他的意見是什麼。畢竟他都提到國民黨會不會做好,那麼我提國民黨應該也符合討論題目吧。
就我所知道的,童玩節辦或不辦,有什麼缺點或優點,成效是什麼,收入支出的問題都可以討論......但他補上一個發言回覆是「我不是很喜歡『絕對』的說法」,而那回覆中發文的人把「或許可能可以做的好」,改成肯定句之後就算了的態度來看,我確定第二點也是真的,文章主人真的沒有要跟你討論國民黨,他只想討論「反對者糗了」這件事。
回頭去看「異議的分級」那張圖,對方的回覆正好落在第三和第四層,也就是反對他人的說法,卻不針對議題去討論,又同時反對他人發言的語氣,落在顧左右而言他(whataboutism)的辯論手段上
如果人只是用說的,除非被錄音錄影存證下來,這些資訊不會被存留下來,而且說的人可以隨時反悔,或是強調「這是一時的情緒波動」之類的;寫成文章的時候會產生殘留效應,只要能藉此用來當作反擊點,那麼就會變成東山再起的藉口......至於是誰幹的就不是那麼重要,目的達成就好。如果進一步地去推論這種回覆用意為何,只有噁心和恐怖而已。
雖然我之後也貼了張慶忠和30秒通過法案的新聞連結,即便我也沒有提到我對這件事的看法,但很多人都知道這件事情是錯的之外,我沒想到的是原發文者也掉進了陷阱當中,因為他回覆的內容是「民進黨也砍了七天假」云云,就好像是急著想要抱怨民進黨也做了什麼糟糕的事,同時也甩了自己「我不是很喜歡『絕對』的說法」一個巴掌。從那時間點之後我就再也不在意他想表達什麼了。因為發文者完全符合我對於盲目追隨者的描述:
即便根本不曉得某位特定對象或團體、特定事件、或某樣東西的存在與否及其性質為何,人或團體仍然依照自己嘴巴念出來的感覺是好是壞,來決定一件事情的同意或反對時,那麼這些人或團體就會很輕易地做出反智行為,並要求他人跟隨他們的盲目。
更恐怖的是,在底下留言的過程中有另一個人的回覆,以為我是來亂的,請發文章的噗主不要理我就好。所幸在這之後湧入了更多「不認同國民黨」的發言,也有好幾位舉了其他例子,或直接批評發文者避重就輕的言論等等。
該噗最後是發文者把文章刪除了,這個舉動最後證明了我第二、三和四點的猜測是對的。但它卻讓我覺得不太舒服。

去個人化的深層麻煩

在我一開始對中國國民黨的觀點還算OK(因為很久以前的我什麼都不知道),但也就是因為長期累積下來的各種做法都讓我決定扣分,現在是負了幾千分之外,最近的一個新聞就是反對大法官解釋法律的國民黨籍立委,想要在未來去除掉大法官的存在。這代表著對這個政黨來說,就連法官都沒辦法解釋中華民國的法律,提高到了與死靈之書(Necromonicon)的荒謬且不可解讀之境界。
換句話說,中國國民黨是個邪教組織,寧可摧毀一切也要召喚克蘇魯.......只是他們是用中華民國的法律召喚祂。更白話地說,國民黨這群人是在鬼扯,而且想把鬼扯提高到憲法的程度。
以過去中國國民黨七十年的記錄,或甚至只是這幾年或幾個月以來的各種表現,就足以證明這個政黨究竟想要什麼,想怎麼幹。回頭看到那位在噗浪上發言的態度是什麼?「我不喜歡絕對的說法」?這也是為什麼我不會聯想到「國民黨」和「把執政做好」這兩件事聯想在一起。這兩件事就像是「看啊,它們曾經是那麼地靠近過」,現況卻是永遠沒有相關聯過的樣子。
最後再回到該文章(或應該說是發言)上,它之所以讓我覺得很不舒服,是因為:
五,也就是因為額外加密的匿名機制,完美地「去個人化」之後,把現實的自己和那個狀況下的自己給區切分隔開來,任何人都有可能成為那個「我不曉得為什麼要支持中國國民黨,反正我也沒有要解釋原因,順帶一提我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反對」的奇形種。
當人有那個環境可以套入那個角色的同時不被他人發現其身份,那麼人們就會冒險去做違反常理、不符合原本自己角色該做或會做出來的事。
舉個例子,《異塵餘生》系列在能力值系統上,偶爾會遇到那種考驗玩家能力值的對話選項,如果有那個能力值的話就會開出特定的項目,甚至影響後面的劇情發展,但同時也有一種智力值很低的玩法,它造成玩家選項連一句完整的話都講不出來之外,某些NPC還會因此覺得你好可憐,甚至開啟原本正常遊戲狀況下不可能發生的路線。
雖然《異塵餘生》是電玩遊戲,但在現實上有少數人,對於社群網站的看法卻也跟電玩遊戲沒有太多差別,只要時機和狀況妥當,任何人都有可能穿上這個面具,變成那個把邏輯和道理都丟出窗外的王八蛋。
我在那匿名噗中是可以接受中國國民黨的支持者,去提到那令人驕傲的政績或偉業,或許他們有機會去討論到童玩節那麼一點點細節,或只是大略的方向(像是營收或主題方針)等等,但當人們進入了那個「不予反駁」的定位後,理所當然地就不會接受任何討論。最後只是在浪費大家時間。發文者若是連個討論都辦不到,那麼留言者當然也不會讓你達成什麼。
最後我只能這麼決定:以後那些匿名噗,我一概不回不看,免得我浪費太多精神和時間在一個特殊環境下沒有人在意和負責的事情上打轉。
或許噗浪官方可以決定把匿名噗改成時效性,時間一到就直接回復成原本的樣子還不准刪噗,或許我還可以接受這種狀況,但我為什麼要在意一個不負責任的發文呢?事實上還真的有那麼一個原因:
無論匿名與否,你曾經說過的話,即便是沒有前因後果或動機,最後很有可能會變成你的行動依據或結果的導論,就只是因為理由越少動機就越強。但與電玩不同的是,在現實世界中你只要不懂某件事,那麼它一旦出錯了你就再也無法去修正它。
最後回到原本噗浪上發表的那篇文章,「給他們做做看又不會怎麼樣= =」的發言,就好像是教義一樣貫穿了他的動機,同時就忽略了這個政黨在中國混的很不好之外,來台灣也混的相當糟糕的這麼多件事,全都當成是可以忽略的玩笑話,而真正的道理早就在破窗外的地上摔成慘死,「關我屁事= =」,對吧?
所以我就直接在噗浪上另外開了一篇說,乾脆告訴我是你發的文,讓我黑名單你,少在那假高尚浪費我時間。
如果你不喜歡看我寫這篇文章,而是比較喜歡看我寫電玩相關的文章的話,請考慮使用在歐付寶的斗內平台,用新台幣砸我,讓我能夠靠此工作:
https://payment.opay.tw/Broadcaster/Donate/8781085C718CEB7167B27CE50515C266
追蹤本人的噗浪以獲得本人即時吐出來的訊息:
http://www.plurk.com/OzaSiK
或追蹤本人的Facebook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whohasfreetime
追蹤Vocus方格子(元:SOSReader)的個人頁面,以讓他們決定讓我開更正式的募款計劃:
https://vocus.cc/user/@immbasagmail-com
如果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記得留言,或分享文章的連結給大家看。下次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0會員
    22內容數
    評論遊戲,比表層敘述再深刻一些......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創作者要怎麼好好休息 + 避免工作過量?《黑貓創作報#4》午安,最近累不累? 這篇不是虛假的關心。而是《黑貓創作報》發行以來可能最重要的一篇。 是的,我們這篇講怎麼補充能量,也就是怎麼休息。
    Thumbnail
    avatar
    黑貓老師
    2024-06-29
    防曬產品係數測試報告彙整(2024年)從2014年起,自己對於市售防曬產品的效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為當時候發現不少產品的防曬係數其實標示是有問題的,像是原本應該是人體測試的SPF與PA數值,實際上沒有做,只用機器測試的數據來充當,但這兩者卻有很大的差異。像是防曬係數其實有強度、廣度與平均度三個面向需要一起判斷,但多數廠商並沒有完整標示
    Thumbnail
    avatar
    邱品齊皮膚科醫師
    2023-04-27
    無法下班的接案人生/11所謂的把握機會,有時候只不過是用心去完成每一件別人信任的交付!「沒關係,你不用成為最好的,但要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我總是要一直默念這一句話。如果「努力」能夠讓自己不焦慮「工作不知道在哪裡?」,我想我應該已經足以對自己交代過去!然後我迎來一路焦慮、失眠(或有帶著恐慌、憂鬱、躁鬱)和往後幾年持續砍半的年收入不斷擠壓我不成人形的黑暗!
    Thumbnail
    avatar
    換日線
    2020-10-04
    身為一名諮商心理師(一)-談治療師修練的歷程與對我個人的影響身為諮商心理師,持續不斷地進修是保持對個案的敏感度與修練自我的最佳方式。最近一年多來學習了EFT,同時有在學習的取向則是動力取向心理治療。學習EFT與動力取向,對我的幫助是什麼呢?與個案晤談,對我來說的意義是什麼呢?諮商獅要跟大家分享自己的學習心路歷程,對諮商心理師這個行業陌生的你,不妨來看一看吧!
    Thumbnail
    avatar
    §詹惠文§ 諮商獅
    2020-09-12
    強制隔離「侵犯」人權? 公共衛生中 個人主權與公共利益的平衡對於一個從外地回港接受自我隔離14天的港人來說,相信這個隔離要求絕對是合理的。畢竟,香港較為安全正是有賴於醫護的付出及港人的自律。作為回留的一員,怎可以令自己成為「生化武器」?然而這個合情合理的的要求,在西方公共衛生研究竟然是一個有爭論的議題!
    Thumbnail
    avatar
    Wendy Au 泳桐
    2020-03-21
    我必須給自己一個機會,去試試不同的人生。蘭陽博物館旁,有沙灘可以衝浪的休息站,蘭沙吧是老婆 大人精心設計的名稱,與攔沙壩諧音,也是希望來這裡住過之 後,就像溪水經過攔沙壩,雜念可以沉靜釋放,心情得以 清澈,清晨七點,我從蘭沙吧出發,騎著單車沿著湖畔小徑欣賞蘭陽博物館的特殊三角造型,偶爾驚起小水鴨掠過湖面,弄碎湖心的倒影,躲進對岸的草叢。
    Thumbnail
    avatar
    郭健中
    2020-03-04
    不消費的一年|離開體制後的個人實驗曾經寫過《不消費的一年》的讀書心得,期盼有朝一日必好好實驗看看自己做不做得到,不只是行為面上的改變,我想如果能面對自己「所需」的物質,也必能聽見自己內在聲音,不再只往外看不停比較,向內了解自己的需要,我想也會有由外而內的影響,從外在的減法開始,期待自己能有不同的心靈轉換。
    Thumbnail
    avatar
    我是凱莉
    2019-10-04
    台灣機師,去韓國飛了11年(下)︰永遠是外人,但能感受韓國的人情味「在韓國工作的缺點,就是你很難融入他們的小圈圈。台韓文化很接近,會以為要打入這個圈子,不會很難。但,他們就是會把你當外人。」韓國是個人脈網絡緊密的社會,在乎「三緣」──血緣、學緣以及地緣,但土生土長的台灣人,若沒在韓國求學過,這三緣是一點邊都沾不上……
    Thumbnail
    avatar
    Fion
    2019-07-30
    avatar
    吐納商業評論
    2015-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