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參與宜蘭性別組織「
宜塊」所舉辦的活動「宜塊看電影」:《當他們認真編織時》。本片做為日本認定「具有高教育價值、適合在學校或社會教育上被廣泛的使用」的電影教材,電影確實有許多值得深入剖析的議題,無奈篇幅有限,本文僅就家安老師特別有感的內容:少數族群、藝術治療與陪伴的重要做描述。
身上那張寫著「變態」的標籤:性少數的苦痛
電影改寫自真實經歷,描述女孩小友的際遇。在「只要衣服穿得不一樣都會被排擠」的學生時代,小友除了因為母親離家、單親遭到班上同學排擠霸凌,當她暫居舅舅家中時,準舅媽「凛子」的身份更讓「關心孩子福祉」的民眾通報社福機關關心。凛子是一名跨性別者,曾經是生理男性「凛太郎」。從小她就因為外在帶來的不便(例如男生就該袒胸下水游泳)而苦惱,於是決心進行手術改變性別。
變性手術不僅昂貴、痛苦,對於性少數而言煩惱也不僅如此:那些來自他人不諒解的眼光,比起手術的痛更顯得錐心。當那些不友善,只能吞到肚裡坐等消散時,凜子養成了「編織」的習慣,透過編織「煩惱君」(布織陽具)來舒緩沈澱自己的情緒。
用編織與音樂治療:調適身心靈的方式
在小友身邊,也有一位同為性少數族群的朋友,小凱。令人玩味的是,男孩小凱也有著類似凛子的藝術才能,只是不同於編織:在鬱悶時,他會透過音樂(演奏小提琴)抒發自己的感受 。我們在藝術領域的認識與學習,如音樂、視覺藝術、表演藝術等等在臺灣是列入必修學分的,但其目的不只是讓大眾認識「貝多芬」或「學會吹直笛」,更是因為藝術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希望以教育的方式普及美感素養,讓藝術走下殿堂、進入常民的生活。「藝術治療」即是一種你我在日常可以體驗、沉浸昇華身心的方式。
藝術治療(Art therapy)係指運用藝術材料、技法等,提供人們一種非語言的表達與溝通機會。藝術治療主要分為「詮釋」與「過程」兩種取向:一些學者認為,藝術治療的重點在於應用分析手法,探討剖析完成的作品以了解、整理創作者的心理狀態;另一派則強調「藝術創作即是治療」,透過創作過程緩和情感上的衝突,提高對事物的洞察力、並達到淨化情緒的效果。
如果遇到什麼不甘心或難過得要死的事情,
透過編織就能夠全部放下。
藝術治療是一種專業工作,然而,誠如長期在藝術治療領域耕耘的呂素貞老師於《
在畫中讀生命》一文提到,「事實上,只要本著尊重的原則,懂得運用媒材,並且能夠鼓勵他人創作,即可幫助人們藉著藝術創作的過程達到紓解情緒的效果。」就自我調節的角度而言,只要打開自己的心靈,便能藉由藝術宣洩情緒。
在這個巨大的宇宙中,你不是寂寞一人:陪伴的重要
深感遺憾的是,雖是未遂,但在被母親發現自己對學長示愛的紙條後,小凱竟選擇服藥自殺。相對凛子、甚至是小友的堅強我們可以發現,其中的重要差異或許不在心理素質,而在於否有人能在身旁陪我們一起渡過難關。原生家庭功能失能的小友、以及跨性別者的凛子,在「一同編織」這項雖然安靜、卻重視情感交流的藝術行為裡,漸漸抿去所受到的委屈,排遣煩惱與怒氣之餘,亦蘊積了勇敢與韌性。
相較之下,小凱雖有個在乎他前途的母親,卻少了能知心相待的朋友。幸虧在經歷諸多波瀾後,小友從最初的抗拒排斥到願意接納小凱。對於曾經痛苦到自殺的小凱而言,小友、甚至是凜子一家人的存在無疑是重要的救贖,讓他知道:即便與多數人不同,在這個巨大的宇宙中,我們永遠不是寂寞一人。
結語:溫暖的編織,一起前行的旅伴
佛教認為,人有108種煩惱:我們將時間分為「三世」(過去、現在、未來)來觀看,由於人的感覺器官共有6個,也就是我們講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能感受到的東西有好、平、惡「3不同」又可再細分成「2種程度」(染、淨),即可推得六根 × 三不同 × 二種程度 × 三世 = 一零八種煩惱。
為告別自己的過去,凜子決定編織108個煩惱君。這些煩惱看似有限,對於人的生命而言卻是無涯,於是凜子最終在一家人協助下,共同編完這108個煩惱君。「編織」作為電影標題,也做為重要的藝術治療手法,我們看見在面對歧見時,常是排斥少數的社會如何能嚴謹地織起一張溫柔的阡陌網絡,接住差點或快要掉落的人。
誠然,映襯社會的不夠友善,《當他們認真編織時》顯得太過夢幻溫暖,然而編織的療癒確實提醒了我們,這樣的世界值得我們一同努力。
有收穫的話,按個愛心吧!讓我為你寫出更多評論。
追蹤我,便能即時收到下一篇評論通知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