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讓家成為每個男孩的Saturday Church—老師導讀《男孩愛最大》與《穿裙子的男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序:一部給家庭的性平教育

我們都希望「家是孩子永遠的避風港」,然而在面對「性傾向」、「性別認同」或「性別氣質」不如父母預期時,家卻又往往是第一個讓他們受傷的地方。對臺灣社會而言,家庭問題常被認為過於私密、難以被攤在陽光下討論;於是用殘酷的劇情威脅也好、感人的故事催淚也罷,我認為透過導讀,本片非常適合協助親子一同解構刻板印象,進而梳理可能有的緊張與壓迫,讓每個孩子真能回到自己稱之為家的地方。

raw-image

中文譯名為「男孩愛最大」的《Saturday Church》由於以同志少年為主角,又結合歌舞劇的呈現手法,媒體多以《Moonlight》(月光下的藍色男孩)、《Lalaland》(樂來越愛你)、甚至是《Love,Simon》(親愛的初戀)做宣傳。但與近年的這三部電影相比較,我認為《Saturday Church》反倒更接近白先勇的《孽子》或陳俊志的《台北爸爸/紐約媽媽》:電影取材自美國 St. Luke in the Fields 教堂為無家可歸的LGBTQ+青年所設置的藝術接納計畫(Art & Acceptance program),描述14歲的尤利西斯在面對家人對性向與行為的不諒解時,選擇離家的心路歷程。

穿裙裝等同於跨性別?等等,別急著用有限的詞彙,定義青春無敵的探索

生於天主教家庭的尤利西斯,因為喜愛裙子、絲襪等衣著,常在家與學校中「偷穿」。有一幕是這樣的:在週日禮拜後,提前回家的尤利西斯溜進母親的房間,偷偷套上紅色的高跟鞋。當弟弟意外撞見尤利西斯,令人玩味的是,躲起來的竟然不是尤利西斯,而是弟弟。

raw-image
「你不是答應不這麼做了嗎?」
弟弟隔著反鎖的房門哭著嗓音,質問尤利西斯

同是穿著女裝的生理男性,這些日子鬧得沸沸揚揚的童書《穿裙子的男孩》主角丹尼斯,也同樣有個手足。電影與小說的兩位主角雖說性向不同(丹尼斯是異性戀生理男性),卻同樣深受「刻板印象」的威脅。

男性不能穿女裝嗎?穿女裝的生理男性一定是跨性別嗎?變裝(Cross-dressing)行為常囿限於社會主流的「性/別二元的認同架構」,貓頭鷹親子教育協會創辦人李苑芳在書中序言則提到, 這樣的想法來自我們的「刻板印象」。我們長期生活在一個充滿各種「限制」的社會,這樣的限制框住我們的思維和生活方式,而超越我們既有認知框架的人事物,便會被我們因為不理解、恐懼與害怕貼上「噁心、奇怪」的標籤,受到壓迫與欺凌。

我希望你徹底感到羞恥。
你為你自己感到羞恥嗎?——尤利西斯的姑媽

在21世紀的現在,難道我們仍希望見到健康的孩子,只因社會的偏見而在躲在暗室中嗎?

支持系統:不需驕傲出櫃,但需安身立命

即使我就在你身邊,我感覺你並沒有真的看著我 — — 其實,你只希望我消失。
I feel that you cannot see me standing here You just wish that I would disappear.

在電影中,尤利西斯用〈Goodbye〉告別來自家庭、學校同學的不諒解,吿訴我們:他厭倦了「用扮裝來應付大眾」。誠然,出櫃是一場「囚徒困境」——當個人的出櫃是劣勢策略、集體的出櫃卻更有機會促成社會的正面影響——但比起鼓吹青少年勇敢出櫃,我認為,就如同Saturday Church這個真實藝術接納計畫所做的,我們必須更現實地考量孩子的情況:我們的孩子不一定都已對他人出櫃,但需要一個環境以支持、陪他們面對社會必然存在的不諒解。

raw-image
You’ll gonna see me and love me!

在星期六晚間舉辦的教堂聚會裡,尤利西斯認識了許多跟他相似的人: 跨性別者、變裝慾者、男同志等,讓他敞開心房接受自我,可以盡情地透過藝術做自己,無懼外在眼光地裝扮。(文末作者也附上一些臺灣的友善資源,若有需要可參考。)

關心則亂:至親的光譜表現

尤利西斯的離家起於姑媽的斥責與辱罵,但在同時,也可以透過鏡頭看見母親的心急如焚。

這兩位女性角色:母親與姑媽,表現與立場雖有不同,但只是在面對同樣情況時,接受v.s.反對兩個極端的具體表現:如果你的孩子是同志,你應該怎麼做?

raw-image
「他是黑人,還是個同志!」姑媽這樣吶喊

根據《民眾對於同性戀的認知與接受程度之探討》研究指出,民眾普遍接納同志;然而,當有高達七成受訪者認為「自己支持的偶像性向並不會影響對他(她)的支持度」時,在問及自己的子女若為同性戀時,受訪者的意見則明顯保留;甚至有高達57.9%的受訪民眾表示:如果自己有小孩將會教育他(她)千萬不能成為同性戀者,因為那是不正常的。由這樣的調查可見,面臨自己本身的親人是同志時,其接納程度也較為嚴格。

raw-image

這背後的形成原因錯綜複雜,但在其中,我認為包含著「因為擔心孩子,所以抗拒」的心態。

「如果外面的人不接受你怎麼辦?」「如果因為這樣沒工作⋯⋯?你可不可以不要當同志!」這些惶恐其實無助於瞭解孩子,反而會讓家庭,這個最小也最有力的支持系統瓦解。比起未來可能面臨的挑戰與威脅,事實上傷痕累累的是「現在的」孩子。

我愛你,而這不容你質疑
You know I’m gonna love you, no matter what you do.

我想,面對「性向」這個課題,最害怕的不會是家長,而是在「悅納自己」的路上暗巷摸索、摸石過河的孩子本人。作為身旁的親人,面對這樣的「改變」時,若心有餘裕,請告訴孩子:就算我現在還無法立刻認同你的同志身份,但是我對你的愛,絕不會改變。

在電影中,我們看見尤里西斯因為姑媽的抗拒而離家——當孩子知道我們還是一樣愛他時,他就不會擔心被拋棄、或是被趕出家門,進而才有舒緩、調適關係的空間。

難能可貴的是,面對家裡的抗拒,身旁友人、戀人都伸出援手的時刻,最終尤里西斯選擇了再給家一次機會。

raw-image

回家吧!讓家成為每個人的《Saturday Church》

在希臘神話裡,尤利西斯(Ulysses)正是那位在特洛伊戰爭中獻了「木馬」的英雄。他神氣英勇、足智多謀,無奈神明捉弄,足足過了十年後,才終於返家。

Saturday Church正是一趟英雄返家的旅程。本片帶領觀影的每位玫瑰少年、少女,透過母親 – 姑媽兩個角色,瞭解家裡可能的不諒解與背後的擔心,試圖探尋安身立命的可能。

raw-image

導演戴蒙卡達賽(Damon Cardasis)本身便是一名公開出櫃的男同志。在出櫃的過程中,他非常感謝自己的母親,「我媽媽是一名服務中的主教牧師,她卻接受我愛男人的事實。相較於其他宗教家庭的同志,我是幸運的!」我們無法祈求這樣的幸運降臨在每個孩子身上,也或許正是這樣的原因,讓導演拍出了這樣的好片。

這不是我的生命課題,而是關於你怎麼看待自己
It’s not about me, it’s all about you.
——Come sun or come rain.

如同《穿裙子的男孩》一書中,頭戴頭巾的錫克教男孩所說的:「只要別人多認識我一點,就會知道我也沒那麼不同。」因為不認識所帶來的恐懼與歧見,阻礙了孩子的適性發展,而這想必不是我們所樂見的。

raw-image

無論是電影或是小說,甚至是你我生活的社會,每個人的生命樣態、性別氣質都是多元而獨特的。期勉身為讀者的你與我,都能用愛去陪伴每位步伐雖略嫌踉蹌、卻真摯無敵的英雄,一起從家出發,有勇氣一同面對這個仍不夠友善的社會。

raw-image

參考文獻

  1. 王素真、陳住銘、洪耀釧,2014,民眾對於同性戀的認知與接受程度之探討。
  2. 國小推薦童書《穿裙子的男孩》因一位家長而下架,已恢復借閱
  3. Art & Acceptance program
  4. 【在臺灣的資源】
    台灣性別人權協會
    社團法人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性別教育平等協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家安老師的沙龍
124會員
173內容數
我相信:「學習」才不是一件無聊的事,只是你缺少好的「素材」、「管道」、以及「觀點」! 在【家安老師的娛樂評論室】,陪你一起從電影、商業閱讀、以及生活日常學習之前在教室裡沒搞懂的點點滴滴。 在放課後的時間裡,一起學習新知吧—— 同學,上課囉!
家安老師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0/20
「情緒」(emotion)是一種我們都經歷過,卻難以名狀的身心狀態;要如何界定與描述,更是眾說紛紜。
Thumbnail
2021/10/20
「情緒」(emotion)是一種我們都經歷過,卻難以名狀的身心狀態;要如何界定與描述,更是眾說紛紜。
Thumbnail
2021/08/06
熟悉埃及文化的朋友,多少都聽過智慧之神托特(Thoth)的大名⋯⋯不過,你知道嗎:這群在臺灣環境生活地理所當然的智慧之神, 其實是「外來入侵種」唷。
Thumbnail
2021/08/06
熟悉埃及文化的朋友,多少都聽過智慧之神托特(Thoth)的大名⋯⋯不過,你知道嗎:這群在臺灣環境生活地理所當然的智慧之神, 其實是「外來入侵種」唷。
Thumbnail
2021/08/03
「醒醒吧!你其實會飛!」 我們都看過動物園裡的紅鶴在池畔漫步,但你有想過,沒有籠子的他們為什麼不會飛走嗎?
Thumbnail
2021/08/03
「醒醒吧!你其實會飛!」 我們都看過動物園裡的紅鶴在池畔漫步,但你有想過,沒有籠子的他們為什麼不會飛走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火山與海的孩子》邀請觀眾加入這場絢麗的酷兒派對,拿起裝飾著貝殼的披風,衝入人群的縫隙間旋轉,任何人都能成為耀眼奪目的存在。導演克勞迪婭瓦萊喬擁有拍攝紀錄片識人的眼光,引出小演員們對角色成長的理解,更從中捕獲了群島的美麗景色,看著孩子們在鏡頭前忘情舞蹈,如一道道淺浪向我襲來,竟讓我陷入青春的潮水當中
Thumbnail
《火山與海的孩子》邀請觀眾加入這場絢麗的酷兒派對,拿起裝飾著貝殼的披風,衝入人群的縫隙間旋轉,任何人都能成為耀眼奪目的存在。導演克勞迪婭瓦萊喬擁有拍攝紀錄片識人的眼光,引出小演員們對角色成長的理解,更從中捕獲了群島的美麗景色,看著孩子們在鏡頭前忘情舞蹈,如一道道淺浪向我襲來,竟讓我陷入青春的潮水當中
Thumbnail
“I think about men and I don’t know why(不知為何,我會想著男人)”,當這句話從一個男孩口中說出,一個幸福的家庭從此變了調。 《被抹去的男孩》劇情較為平緩沉重,但議題值得深思。性向不該有好與壞、對與錯,簡單的道理,我們卻花了很多時間才慢慢理解。
Thumbnail
“I think about men and I don’t know why(不知為何,我會想著男人)”,當這句話從一個男孩口中說出,一個幸福的家庭從此變了調。 《被抹去的男孩》劇情較為平緩沉重,但議題值得深思。性向不該有好與壞、對與錯,簡單的道理,我們卻花了很多時間才慢慢理解。
Thumbnail
註:這是訪談文 我比哥哥更像兒子 小時候不玩洋娃娃,穿裙子令我不自在,爸媽朋友送小洋裝裙,我一次也沒穿過,很羨慕哥哥穿的鞋、褲很帥氣。七歲時,爸爸教游泳,讓我穿男生泳褲,很自在。我從小就這德性,爸爸應該知道(我的性向),只是沒講。雖有哥哥,但有些事情的討論或活動,由我參與而不是帶著哥哥,有次爸跟我
Thumbnail
註:這是訪談文 我比哥哥更像兒子 小時候不玩洋娃娃,穿裙子令我不自在,爸媽朋友送小洋裝裙,我一次也沒穿過,很羨慕哥哥穿的鞋、褲很帥氣。七歲時,爸爸教游泳,讓我穿男生泳褲,很自在。我從小就這德性,爸爸應該知道(我的性向),只是沒講。雖有哥哥,但有些事情的討論或活動,由我參與而不是帶著哥哥,有次爸跟我
Thumbnail
如果身為家長,我懷疑我孩子可能是同志,我該怎麼辦? 有辦法確認嗎? 我擔心孩子可能無法適應學校團體生活? 家長懷疑自己孩子可能是同志,我該怎麼辦? 有辦法確認嗎? 性別氣質、性別認同與性傾向是什麼? 同志傾向孩子該怎麼適應學校團體生活? 青春期的性別探索之旅 解開迷思 正值青春
Thumbnail
如果身為家長,我懷疑我孩子可能是同志,我該怎麼辦? 有辦法確認嗎? 我擔心孩子可能無法適應學校團體生活? 家長懷疑自己孩子可能是同志,我該怎麼辦? 有辦法確認嗎? 性別氣質、性別認同與性傾向是什麼? 同志傾向孩子該怎麼適應學校團體生活? 青春期的性別探索之旅 解開迷思 正值青春
Thumbnail
如果身為家長,我懷疑我孩子可能是同志,我該怎麼辦? 有辦法確認嗎? 我擔心孩子可能無法適應學校團體生活? 家長懷疑自己孩子可能是同志,我該怎麼辦? 有辦法確認嗎? 性別氣質、性別認同與性傾向是什麼? 同志傾向孩子該怎麼適應學校團體生活? 青春期的性別探索之旅 解開迷思 正值青春
Thumbnail
如果身為家長,我懷疑我孩子可能是同志,我該怎麼辦? 有辦法確認嗎? 我擔心孩子可能無法適應學校團體生活? 家長懷疑自己孩子可能是同志,我該怎麼辦? 有辦法確認嗎? 性別氣質、性別認同與性傾向是什麼? 同志傾向孩子該怎麼適應學校團體生活? 青春期的性別探索之旅 解開迷思 正值青春
Thumbnail
當同志故事終於能走進探討「家庭」會遇到的問題,我想也是一個很大跨越;當我們從「家」的角度出發去思考「性別」「性向」是否真的有其必要的時候,接下來我們會更進一步去探討同婚伴侶與子女間的親子關係和家庭之間的磨合,當越來越多的同志故事往前邁出討論各式各種不同的議題,期待更多這樣的故事能夠如同彩虹一般絢爛!
Thumbnail
當同志故事終於能走進探討「家庭」會遇到的問題,我想也是一個很大跨越;當我們從「家」的角度出發去思考「性別」「性向」是否真的有其必要的時候,接下來我們會更進一步去探討同婚伴侶與子女間的親子關係和家庭之間的磨合,當越來越多的同志故事往前邁出討論各式各種不同的議題,期待更多這樣的故事能夠如同彩虹一般絢爛!
Thumbnail
日劇《我的裙子去哪了》是關於老師跟學生之間的故事,劇中原田信男受邀至一所「多元性」政策的學校任教。而當他一身長裙出現時,台下學生大聲嘲笑:「好噁心」、「醜八怪」、「變態大叔」、「你可別性騷擾我們」等言論。為什麼這群孩子面對「多元」的人時,最先的反應會是「偏見」,而不是「尊重」?
Thumbnail
日劇《我的裙子去哪了》是關於老師跟學生之間的故事,劇中原田信男受邀至一所「多元性」政策的學校任教。而當他一身長裙出現時,台下學生大聲嘲笑:「好噁心」、「醜八怪」、「變態大叔」、「你可別性騷擾我們」等言論。為什麼這群孩子面對「多元」的人時,最先的反應會是「偏見」,而不是「尊重」?
Thumbnail
每到安息日,我會提醒孩子,穿上他們覺得最好最喜歡的衣服去教會,因為那是對天父的崇拜的日子。 多數人的選擇是:男人穿西裝打領帶,女人穿上裙子洋裝等等。 弟咕今天去教會,穿上了他認為最好的衣服:紅白色條紋相間的姊姊的洋裝。 他大剌剌的進去初級會教室,許多小朋友開始激動起來:
Thumbnail
每到安息日,我會提醒孩子,穿上他們覺得最好最喜歡的衣服去教會,因為那是對天父的崇拜的日子。 多數人的選擇是:男人穿西裝打領帶,女人穿上裙子洋裝等等。 弟咕今天去教會,穿上了他認為最好的衣服:紅白色條紋相間的姊姊的洋裝。 他大剌剌的進去初級會教室,許多小朋友開始激動起來:
Thumbnail
以「愛情音樂劇」來評論《男孩愛最大》就可惜了! 取材自美國 St. Luke in the Fields教堂為無家可歸的LGBTQ+青年所設置的藝術接納計畫,《Saturday Church》為臺灣點亮了實施同志教育的明燈
Thumbnail
以「愛情音樂劇」來評論《男孩愛最大》就可惜了! 取材自美國 St. Luke in the Fields教堂為無家可歸的LGBTQ+青年所設置的藝術接納計畫,《Saturday Church》為臺灣點亮了實施同志教育的明燈
Thumbnail
打破「唯有同志需要出櫃」的既定思考,顯示「對事物一知半解」的可怕——不實施同志教育,緣份到了櫃子就會(像自動門一樣)打開?乖,別傻了。
Thumbnail
打破「唯有同志需要出櫃」的既定思考,顯示「對事物一知半解」的可怕——不實施同志教育,緣份到了櫃子就會(像自動門一樣)打開?乖,別傻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