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時間本紀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史上最傑出的時間專家愛因斯坦為了讓門外漢更容易了解相對論,有一段話相當著名:「一個男人與美女對坐一小時,會覺得似乎只過了一分鐘;但如果讓他坐在熱火爐上一分鐘,會覺得似乎過了不只一小時,這就是相對論。」⋯令人驚訝的是,關於美女和熱火爐的這段話,其實是愛因斯坦一則短篇實驗報告的摘要。這篇實驗報告發表於已停刊的《熱科學與技術學報》(第一卷第九期,1938年)。顯然這位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真的動手(還有身體其他部分)做過實驗,才構思出這段深入淺出的比喻。http://sa.ylib.com/MagArticle.aspx?Unit=columns&id=141

這真是非常有趣的實驗,也將結果歸納為生動的比喻。但我猜想,假使愛因斯坦像我一樣是個中二生的媽媽,一定能夠更早發現這個時間的秘密。
話說自學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沒有時間的經緯度來定義開始與結束,也沒有學校的行事曆要求進度與質量,按照自己的本能與家庭的形塑,彷彿洪荒中的巨人,在混沌中吸收知識的養分,成長著,滾動著,也夢想著,一個創世紀的肇始。
為什麼這麼說呢?畢竟這還是只有‘他’自己的世界,當然是唯一的打破這個結界可能存在。
那,如果就這麼一直在自己的世界混沌不明的吸收、成長,卻沒有決定要變成什麼樣子,或是等不到一個衝出的訊號,或是找不到蛋殼上裂縫,「覺醒」這件事是不是會就這樣一直模糊曖昧的孵下去呢?
也許吧⋯
舉個具體的事件:明明是一開始就看到值得報名的活動訊息,家庭會議也都討論好該怎麼選擇取捨,但是要怎麼下筆寫自傳、想法、做法這些細節的程序,我們認為就是應該讓自學生自己去完成。
在我們大人看來,充裕的時間應該是很可以好好構思、慢慢整理、充分發揮?非也,誠如前述字義所暗示,自學生不會如媽所願,才是正解。
一個中二男生的時間觀是能夠有多相對呢?人是坐在電腦前,打開報名表格,瀏覽過問題,也跟爸媽做足討論、整理出報告方向,在能填的身分資料都填完後,時間的沙漏立馬開始陷入無情的翻轉輪迴⋯
一個小時,兩個小時,半天過去了;一個工作天,兩個工作天,一週的寶貴時間也都在「我需要轉魔方才能認真的苦思」或「我必須看網棋才能舒壓的進度安排」中,如湯沃雪般豪邁地消融殆盡。
他有沒有在認真寫?這是無庸置疑的。他是不是有規劃著事情要去完成?當然我們會尊重個人的感覺與需求。至於事情是不是處理好?不幸的是,事情全部都卡住,充裕的時間變成一場虛耗光陰的災難。
這些大把大把的時間都揮霍到哪裡去了呢?就我側面觀察,那真的只不過是跟美女相處的那一分鐘啊!至於看見魔鏡中的時間真相,不是白雪公主的後媽,而是貨真價實的自學生爸媽,跳腳也不是,還是得忍住脾氣輕扣蛋殼,尋找破關的契機。
明明就有想法,是不能轉換成文字嗎?用說的講看看,他又不覺得適合,想寫卻不知道該怎麼下筆,躊躇斟酌太久就會覺得無聊,開始用別的東西舒壓、找靈感,旁邊的人看來就變成分心去做別的事情了。
終究我們還是必須逐項、逐句、逐字來偵查,結果竟然是⋯自學生因為受到「數學」定義的訓練,一般文書處理工作反而變成他的困擾⋯他斟酌半天是因為不知道對方要的是什麼意思!(這樣總是搞不懂而想逃的感覺應該就是火燒屁股的一小時吧!)
於是我們終於明白,自學生有不需要我們幫忙,我們也幫不上忙的很多學習(尤其是數理科目),自學生也有很多需要我們幫忙,而其他孩子不會需要幫忙的地方。
相對的世界有相對的天空,相對的時間,相對的學習,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情,「覺醒」才會誕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1會員
5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翠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作為一條數學玻璃缸中的小魚,自學生一直只能孤單地在紙上塗畫著他的泡泡語言,直到進入台大潛水艇,他才終於喚醒遨遊大海的壯志,得到心靈相通的自由。同門曰朋,同志曰友,數學人看似單兵作戰,卻也是團隊合作,更是彼此的知音和夥伴!喜歡的事情當時雖然沒有人能夠理解,有一天總會找到你所屬的族群⋯
我們那個時代的爸媽都很被「快樂學習」的口號打動,可是中文是出了名的難學,小孩子又正在愛玩的年紀,到底該怎麼學才會快樂?難道是用遊戲來包裝學習?那,一旦包裝遊戲的糖衣溶解後,學習還會是甜美的嗎?這種過於強調直觀的學習,容易到手的快樂,小孩真的能一邊玩一邊學嗎?我們甚至不能確定孩子真的是快樂的⋯
一個小孩去到學校上課,總是跟家庭生活有一定時間的區隔;一個在家教育的小孩,卻是24小時沒有間斷的接受全部。小孩沒有權力去選擇,更不要說拒絕家中大人的安排。我實在不能確定,媽媽如果貿然做出自學的申請,對3號而言是更好的選擇,還是沒有出口的夢魘?
如果教師的自我期許是傳道、授業、解惑,這是一種教學的主動,學生是被動,那我們該如何看待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更直球對決的說,如果自學是可以教給的能力,那還叫做「自學」嗎?
自學生現在學些什麼,媽媽早就看不見他的車尾燈,別說要教他,連聽他說都是莫明其妙,我們之間是怎麼溝通的呢?
爸媽雖然用心良苦,但這些吃苦用在不同的小孩身上不一定就是吃補。孩子們會下意識的抗拒,直觀地想試試他們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步調,卻不知道該怎麼跟大人說,在大人看來就是不聽話、不受教、自討苦吃。其實沒有一個小孩想當壞孩子的。
作為一條數學玻璃缸中的小魚,自學生一直只能孤單地在紙上塗畫著他的泡泡語言,直到進入台大潛水艇,他才終於喚醒遨遊大海的壯志,得到心靈相通的自由。同門曰朋,同志曰友,數學人看似單兵作戰,卻也是團隊合作,更是彼此的知音和夥伴!喜歡的事情當時雖然沒有人能夠理解,有一天總會找到你所屬的族群⋯
我們那個時代的爸媽都很被「快樂學習」的口號打動,可是中文是出了名的難學,小孩子又正在愛玩的年紀,到底該怎麼學才會快樂?難道是用遊戲來包裝學習?那,一旦包裝遊戲的糖衣溶解後,學習還會是甜美的嗎?這種過於強調直觀的學習,容易到手的快樂,小孩真的能一邊玩一邊學嗎?我們甚至不能確定孩子真的是快樂的⋯
一個小孩去到學校上課,總是跟家庭生活有一定時間的區隔;一個在家教育的小孩,卻是24小時沒有間斷的接受全部。小孩沒有權力去選擇,更不要說拒絕家中大人的安排。我實在不能確定,媽媽如果貿然做出自學的申請,對3號而言是更好的選擇,還是沒有出口的夢魘?
如果教師的自我期許是傳道、授業、解惑,這是一種教學的主動,學生是被動,那我們該如何看待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更直球對決的說,如果自學是可以教給的能力,那還叫做「自學」嗎?
自學生現在學些什麼,媽媽早就看不見他的車尾燈,別說要教他,連聽他說都是莫明其妙,我們之間是怎麼溝通的呢?
爸媽雖然用心良苦,但這些吃苦用在不同的小孩身上不一定就是吃補。孩子們會下意識的抗拒,直觀地想試試他們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步調,卻不知道該怎麼跟大人說,在大人看來就是不聽話、不受教、自討苦吃。其實沒有一個小孩想當壞孩子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物理學家告訴我們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是同一時刻。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差別,只不過是一種頑固的錯覺。愛因斯坦使我們明白,過去的事件並非永遠消失,而是存在並發生於此時此刻。同樣的,所有的未來事件也早已存在。源頭並不經驗時間,但人世間的我們卻感受到結構嚴謹的時間。事實上,時間的本質是具包容性的。時間既是同步的
Thumbnail
愛因斯坦應該是很多人小時候崇拜的偶像(至少我這個世代),不少學生應該都曾有嚮往成為像他一樣的科學家,直到長大認清現實後。 近現代科學家大概沒有人可以像愛因斯坦一樣享有如此巨星般的地位,圍繞他的神話迷思傳說更是多不盛舉。尤其是愛因斯坦與愛迪生有關”知識”的對立看法
Thumbnail
愛因斯坦在 1905 年的時候,還只是一個 26 歲沒沒無名的瑞士專利局小員工。 󠀠 但他利用業餘時間思考光與時間的關係,並且在那年的三月到九月,半年間連續發表了六篇論文: 《關於光的產生與轉化的一個啟發性觀點》:討論光量子、光電效應,啟發後代量子力學。 《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方法》:確定
Thumbnail
沒有過去,沒有未來,所有的一切紀錄都在當下。阿卡西紀錄如是,宿命通如是,預言如是,愛因斯坦也恍然大悟秘密如是。 在時空的錯覺中,如果我能把時間的片段聚焦,只於當下,那麼... 我就能感受到,一種沒有對立面的內在。 感受到的喜悅,不再是時時流逝的經驗,而是常住不動的意識臨在。 我不用再欺騙自己
Thumbnail
雖然熵裡有著你我,但請別認定,在對抗熵的我,是在對抗你;請別認定,在對抗熵的我,不是在給予。
Thumbnail
「一個人用光速繞地球跑一天可以看幾次日出和日落?」,『天哪,這是一個國小生會問的問題嗎?』,那天我和小辰進行了一場痛快的物理討論,孩子跳脫框架的問題往往超乎大人的想像,這一個個天馬行空的問題,增添了學習的樂趣!
Thumbnail
太傻天書中講述了時間和思想的關係,提出了只有在當下才能真正掌握時間的觀點。文章通過將時間與思想的關係與感受奇蹟的愛與光相結合,傳遞了對於打破時間束縛和真正瞭解自己的啟示。
Thumbnail
以輔自然,取自《道德經》第六十四章: 「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以輔助萬物的自然本質,而不敢妄加作為。」 要能輔助萬物,要能做到不妄加作為,必先了解其自然本質,這恰是科學領域擅長之事。 由觀察「現象」起始,由「解釋」琢磨而成自然法則,依法則的運作「預測」各種現象,並進一步發展至今。
Thumbnail
小時候看神怪小說,常會提到一個概念,天上神仙過一天的時間,人間已過了一年,有一首詩也提到:「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長大之後才發現這是科學的,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解釋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共有的感受,原來時間從來不是等速流動的,它時而飛逝,時而緩慢停滯。     對時間快慢的感受是因人因情境而異的。
Thumbnail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是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他的相對論和質能等價公式改變了我們對宇宙的理解。但你知道他的生活中還有許多有趣和驚人的事情嗎?以下是12個關於愛因斯坦的冷知識,讓你更了解這位天才的一面。 1. 他曾經是無國籍人 愛因斯坦出生於德國的烏爾姆,但在16歲時放棄了德國國籍,以免被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物理學家告訴我們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是同一時刻。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差別,只不過是一種頑固的錯覺。愛因斯坦使我們明白,過去的事件並非永遠消失,而是存在並發生於此時此刻。同樣的,所有的未來事件也早已存在。源頭並不經驗時間,但人世間的我們卻感受到結構嚴謹的時間。事實上,時間的本質是具包容性的。時間既是同步的
Thumbnail
愛因斯坦應該是很多人小時候崇拜的偶像(至少我這個世代),不少學生應該都曾有嚮往成為像他一樣的科學家,直到長大認清現實後。 近現代科學家大概沒有人可以像愛因斯坦一樣享有如此巨星般的地位,圍繞他的神話迷思傳說更是多不盛舉。尤其是愛因斯坦與愛迪生有關”知識”的對立看法
Thumbnail
愛因斯坦在 1905 年的時候,還只是一個 26 歲沒沒無名的瑞士專利局小員工。 󠀠 但他利用業餘時間思考光與時間的關係,並且在那年的三月到九月,半年間連續發表了六篇論文: 《關於光的產生與轉化的一個啟發性觀點》:討論光量子、光電效應,啟發後代量子力學。 《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方法》:確定
Thumbnail
沒有過去,沒有未來,所有的一切紀錄都在當下。阿卡西紀錄如是,宿命通如是,預言如是,愛因斯坦也恍然大悟秘密如是。 在時空的錯覺中,如果我能把時間的片段聚焦,只於當下,那麼... 我就能感受到,一種沒有對立面的內在。 感受到的喜悅,不再是時時流逝的經驗,而是常住不動的意識臨在。 我不用再欺騙自己
Thumbnail
雖然熵裡有著你我,但請別認定,在對抗熵的我,是在對抗你;請別認定,在對抗熵的我,不是在給予。
Thumbnail
「一個人用光速繞地球跑一天可以看幾次日出和日落?」,『天哪,這是一個國小生會問的問題嗎?』,那天我和小辰進行了一場痛快的物理討論,孩子跳脫框架的問題往往超乎大人的想像,這一個個天馬行空的問題,增添了學習的樂趣!
Thumbnail
太傻天書中講述了時間和思想的關係,提出了只有在當下才能真正掌握時間的觀點。文章通過將時間與思想的關係與感受奇蹟的愛與光相結合,傳遞了對於打破時間束縛和真正瞭解自己的啟示。
Thumbnail
以輔自然,取自《道德經》第六十四章: 「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以輔助萬物的自然本質,而不敢妄加作為。」 要能輔助萬物,要能做到不妄加作為,必先了解其自然本質,這恰是科學領域擅長之事。 由觀察「現象」起始,由「解釋」琢磨而成自然法則,依法則的運作「預測」各種現象,並進一步發展至今。
Thumbnail
小時候看神怪小說,常會提到一個概念,天上神仙過一天的時間,人間已過了一年,有一首詩也提到:「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長大之後才發現這是科學的,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解釋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共有的感受,原來時間從來不是等速流動的,它時而飛逝,時而緩慢停滯。     對時間快慢的感受是因人因情境而異的。
Thumbnail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是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他的相對論和質能等價公式改變了我們對宇宙的理解。但你知道他的生活中還有許多有趣和驚人的事情嗎?以下是12個關於愛因斯坦的冷知識,讓你更了解這位天才的一面。 1. 他曾經是無國籍人 愛因斯坦出生於德國的烏爾姆,但在16歲時放棄了德國國籍,以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