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麥當勞傳奇:跨時代的團隊拼圖/黃志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2017年,傳記電影《速食遊戲》上映。這部描述麥當勞歷史的故事,除了讓我們一探這家公司的傳奇過去之外,也是瞭解團隊成員在企業成長之中扮演的角色、以及這些角色會帶來哪些影響的精彩範例。

電影《速食遊戲》劇照
(電影原名「The Founder」,中國大陸譯為《創始人》,香港譯為《大創業家》。)
麥克唐納(McDonalds,也就是後來的「麥當勞」)兄弟來到美國加州San Bernardino開業前,已經有過幾次不盡如人意經商的經歷。
隨著二次大戰結束,美國進入第一代嬰兒潮,許多新家庭誕生,社會消費水準逐步提高;於是兄弟倆再度出擊,希望用革新的商業模式,來抓住這個創業的機遇。
有了經營熱狗攤的經驗,他們決定重新設計快速服務的漢堡餐廳,並在從銀行取得5,000美元的資本之後,開設了第一家速食餐廳。
他們的大創意(Big ideas)包括:
  1. 沒有服務生,顧客直接在窗口取餐(今日解讀:無人商店);
  2. 流水線備餐,只提供漢堡、奶昔和炸薯條搭配,完全標準化流程(今日解讀:自動化);
  3. 因為1和2的設計,使得備餐速度大大提升,顧客等待時間只需30秒(今日解讀:效率);
  4. 用單次紙袋包裝,不提供餐桌(今日解讀:簡約)。
麥克唐納兄弟不遺餘力地將他們的模式做到完善;靠著多汁的漢堡、熱騰騰的脆薯條和冰涼的泡沫奶昔,在短短一年裡就突破了4萬美元的營收。
當時一個漢堡的價格只要15分美元,所以來光顧的大多數是十幾二十歲的年輕人;而兄弟倆則決定,把主要目標顧客鎖定在追求價廉物美的年輕家庭。
第一家麥當勞餐廳

創業團隊的夢幻組合

在所謂的「團隊五大類型」之中,麥克唐納兄弟毫無疑問是「創造者」,負責提出新構想和原始想法。
這五大類型分別是:
  1. 創造者(Creator):提出新構想與原始想法;
  2. 推進者(Advancer):負責溝通與推行新構想;
  3. 改進者(Refiner):挑戰新構想進而優化;
  4. 貫徹者(Executor):落實到達成目標;
  5. 變通者(Flexor):以上四類的綜合,善於因時制宜。
好的創意讓他們取得市場先機,但是成功的同時也成了障礙:他們満足於聖貝納迪諾總店的成績,所以對授權經營並不熱衷。
創新者就如已經去世的歷史明星:如果創意沒有落到需要的人手裡,那又算是什麼樣的好主意呢?
每一座球場上,都有善於打不同位置的球員;除了創造者,還有推進者、改進者、貫徹者和變通者;而這五個角色在真實的成功案例中,是一個「Z型規律」。
再好的想法也要有人認同;通常「推進者」具有遠大的眼光,就像Apple的創始人Steve Wozniak與Steve Jobs的組合:一位是科技狂熱愛好者,另一位則對商業機會有著非常高的敏感度。
然而,這仍然不足以保證成功,所以還需要「改進者」與「貫徹者」等重要角色。
對麥克唐納兄弟來說,創意讓他們在一段時間之中取得領先,甚至達到了他們原定的個人目標;但這並不會讓他們成為全球最大的連鎖品牌。
麥克唐納兄弟的人生目標很簡單,就是「在50歲之前賺到100萬美元」。當他們向想買下品牌特許權的Ray Kroc開出270萬美元的價格時,本以為對方不會答應,但這個價格已經達到了他們預設的人生目標。麥當勞餐廳後來成為千億美元的企業,但他們已經後悔莫及了。
團隊面向量表(Team Diagnostic Profile,TDP)中的五種角色

推進、改進、貫徹

Ray Kroc參與過二次大戰,也從事過一些不同的行業,當時年屆52歲的他仍然在為生活奔波,走遍美國各地推銷奶昔攪拌機。
在電影《速食遊戲》中,飾演他的Michael Keaton白天上門推銷遭白眼,晚上在廉價汽車旅館聽勵志演講補充士氣。他除了得付房貸,還得供不上班的老婆過有錢人的上流俱樂部生活。
1954年底,Kroc因為推銷奶昔攪拌機與麥克唐納兄弟結緣,誰也沒想到,他後來竟然是成就偉大事業的「推進者」。
Kroc不平凡的經歷打動了兄弟倆,因而同意給他在全美推銷快餐經營模式的唯一特許授權,雙方合約十年;特許經營者取得總銷售額的1.9%,其中兩兄弟則佔了0.5%。
翌年,Kroc在伊利諾州開設了第一家「麥當勞」連鎖餐廳,並採用麥克唐納兄弟建議的「M字金色拱門」設計,這就是後來大家熟悉的麥當勞標誌雛形。
「推進者」抓住商機,雄心勃勃。
正當Kroc為自己拓展版圖而高興時,卻從秘書報告的公司財務數據中發現,他不但沒有賺錢、而且還負債累累,連房屋抵押貸款都已經三個月沒錢付給銀行。
就在這個時候,他遇上了「改進者」:Harry Sonneborn。這位Kroc口中的「金融奇才」,後來成為麥當勞公司的第一任總裁。
擁有財務和法律知識的Sonneborn重新規劃了新的融資方案與經營方向。Kroc以前的收入,主要靠加盟費、以及營業額中極小比例的抽成;而「改進者」則加上了現代企業的重要元素,也就是今天連一般人都耳熟能詳的「金融槓桿」和「房地產投資」。
Kroc成立了一家新公司,利用融資的錢買下土地,再租給加盟商建造麥當勞餐廳。這樣一來,他運用了金融槓桿和房地產升值這兩樣商業武器,讓麥當勞成為全球最大的房地產商之一:該公司的收入之中,有高達90%的比例來自房地產。
1960年,他正式將公司改名為「麥當勞」,並在一年後以270萬美元從麥克唐納手中買下了「麥當勞」名字的所有授權,正式以「麥當勞創始人」自居。
順帶一提,「麥克唐納」是一個常見的蘇格蘭姓氏,意思是「唐納之子」,而「唐納」的意思則是「世界統治者」。在電影中的最後一段,Kroc對麥克唐納兄弟表示,「麥當勞」最吸引他的不是他們自創的流程設計,而是這個名字本身;因為它聽起來就很親切,比叫「Kroc餐廳」更容易受顧客喜愛。
麥當勞後來升任要職的經理人,都是由基層做起;例如1956年加入時只負責燒烤的Fred Turner,在當上營運副總裁時公司只有34名員工。他在1973年升任首席執行長,並在1977年接替Kroc擔任董事長。
此外,另一位前總裁Ed Rensi也是從烤架廚師做起。麥當勞大量培訓自己的員工,也就是團隊中的「貫徹者」與「變通者」;他們瞭解公司的運作,而且也有相同的價值觀和處事方式。
Kroc從52歲重新創業,一直活躍至84歲去世。公司在他30多年的領導之下,打造了跨越年代與地域的國際團隊,為企業善用不同的角色與人才。其中成立於1961年的「麥當勞漢堡大學」,就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今天,麥當勞公司的市值超過1,300億美元,全球近有30萬員工;在過去數十多年中,品牌價值一直穩居全球前十名。

企業主管瞭解角色識別嗎?

電影《大創業家》有相當高的娛樂性,值得一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1. 創業沒有年齡的限制,2. 團隊需要不同的角色與專長。
今天的人力資源管理有各種工具,除了傳統人才發展機制,還可以運用大數據或人工智慧,讓我們更清晰的瞭解團隊中的各種角色;但企業裡有多少領袖願意花時間去深入瞭解成員的特色?
要注意的是,「角色」與「職位」不一定是等號。明白識別出團隊中每個人的角色,可以帶來許多好處:
  1. 識別和鼓勵有創意、有獨創性的思想者。
  2. 使他們能夠有效與他人合作,推進、完善、執行好的想法。
  3. 幫助成員充分利用他們的優勢和技能。
  4. 減少團隊成員之間在工作上的衝突。
  5. 增強員工動力和自尊。
  6. 更準確地作崗位的安排。

後記

Kroc在他1977年出版的自傳中,不斷強調自己是麥當勞的創始人;但麥克唐納兄弟因為跟Kroc之間的恩怨情仇,一直不承認他是創始人之一。但這已經不重要了;至少電影原始標題用了「The Founder」(直譯即為「創始人」),就已經認定他是唯一的創始者。
在1970和80年代的香港,有不少高中生都曾在麥當勞餐廳兼職。我也不例外,大學高考結束的那個暑假,我在曾淺水灣店打工;下午休息時,還可以坐在陽光燦爛的沙灘上,享受一頓美味的漢堡套餐。
在印象中,店裡工作的基層員工學歷一般不會很高,但是都很敬業。在淺水灣打工的三個月,我學會了麥當勞前執行長的一句名言:
我認為,「專注的能力」是貫穿所謂成功人士的一條主線。這是可以開發的東西,而且可以自學得來。
──Fred Turner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K會員
2.0K內容數
為您送上頂尖作者的最新管理與科技產業思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去年(2018年)金管會很潮的說:「台灣即將在明年(2019年)六月底之前推出一個STO的募資機制」,當時除了快愛上主委之外,更有一種台灣領先全球的驕傲感(Taiwan 南撥.1~)。
我兒Jimmy將於今年五月取得南加大(USC)的電腦工程碩士學位。他的個性非常獨立而且好強,因此在最後一個學期只修了一門課,以便全心全意投入尋找踏入職場的第一份工作。
近年來人工智慧(AI)和物聯網(IoT)的緊密結合,已經形成了「智慧型製造」的新思維,接下來就是消費端的進化與改變了。而「以顧客為中心」的傳統美德,在這個時代需要更上一層的進化。
在2000年前後,正當「.com泡沬」、以及行動通訊和寬頻泡沫勢頭正猛的時候,歐洲的通訊業者一共花了1,100億歐元標購3G頻寬授權;而20年後的現在,大家掛在嘴上講的話題變成了5G。
創辦BeOS的筆者和朋友們,一直在尋找下一塊可以踏腳的救命浮冰;而這趟冒險旅程的終點,則是1999年的公開上市、以及在2000年網路泡沫破裂之後的超低價出清。
在之前的〈留下來、還是往前走?職業生涯何去何從?〉和〈為什麼企業離職率高?為什麼二代不想接班?〉兩篇文章中,我從員工的角度談了「離職」這件事情,那麼這篇文章就來談談在就業路上,或許會碰到的另外一種情況:「裁員」。
去年(2018年)金管會很潮的說:「台灣即將在明年(2019年)六月底之前推出一個STO的募資機制」,當時除了快愛上主委之外,更有一種台灣領先全球的驕傲感(Taiwan 南撥.1~)。
我兒Jimmy將於今年五月取得南加大(USC)的電腦工程碩士學位。他的個性非常獨立而且好強,因此在最後一個學期只修了一門課,以便全心全意投入尋找踏入職場的第一份工作。
近年來人工智慧(AI)和物聯網(IoT)的緊密結合,已經形成了「智慧型製造」的新思維,接下來就是消費端的進化與改變了。而「以顧客為中心」的傳統美德,在這個時代需要更上一層的進化。
在2000年前後,正當「.com泡沬」、以及行動通訊和寬頻泡沫勢頭正猛的時候,歐洲的通訊業者一共花了1,100億歐元標購3G頻寬授權;而20年後的現在,大家掛在嘴上講的話題變成了5G。
創辦BeOS的筆者和朋友們,一直在尋找下一塊可以踏腳的救命浮冰;而這趟冒險旅程的終點,則是1999年的公開上市、以及在2000年網路泡沫破裂之後的超低價出清。
在之前的〈留下來、還是往前走?職業生涯何去何從?〉和〈為什麼企業離職率高?為什麼二代不想接班?〉兩篇文章中,我從員工的角度談了「離職」這件事情,那麼這篇文章就來談談在就業路上,或許會碰到的另外一種情況:「裁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麥當勞這個以經營漢堡為主的快餐王國,歷經40年,至90年代初,已在全球8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1.6萬多家分店,每日銷售漢堡包超過2億個,年營業額達到150億美元。
麥當勞(McDonald's)成立於1955年4月15日。其創始人雷·克洛克(Ray Kroc)在美國伊利諾州德斯普蘭斯開設了第一家麥當勞餐廳。原本的麥當勞兄弟餐廳則是在1940年開業,但雷·克洛克的加入與其擴展策略,使得麥當勞成為全球知名的速食連鎖品牌。 雷·克洛克(Ray Kroc)在麥當
Thumbnail
經濟學人6月29日文,主標譯「麥當勞與漢堡王價格戰開打對美國通膨的影響」、副標譯「不只美國消費者可大快朵頤,聯準會的官員也磨拳霍霍的打算爽舔飽食一餐」筆者看法。 【方方評論】 1. 惡性價格戰,企業更富有,窮人更窮,貧富懸殊更甚、M型社會更嚴重 2. 聯準會的官員該出手拯救通膨 3. 選舉操作?
Thumbnail
你知道第一間美國境外的麥當勞在哪裡嗎? 登登登登~~點進去就知道了啦🤣
Thumbnail
有個很好用的團隊經營招式叫做「麥當勞理論」就是當團隊討論陷入膠著時,你故意提一個不怎麼吸引人的建議,這樣可以推動成員提出更好的看法。 就如同大家都不知道午餐吃什麼的時候,你就提議大家吃麥當勞,這樣不想吃麥當勞的人就會積極提出更好的替代方案。
Thumbnail
在麥當勞於商場上大獲成功後,複製其模式經營的企業不勝枚舉,而其中最早複製麥當勞經營模式,並成功晉升勝利組的,就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漢堡王」了。
喜歡吃麥當勞嗎?今天用麥當勞的產品來解釋一些東西,也許那純粹是我的想法,而別人可能不以為然,但是如果有深陷於其中泥淖的,可以考慮一下我的思路! 所謂的兄弟姐妹,不過是同一鍋炸出來的薯條。然後有些被單點、有些搭配不同的套餐、有些被當作賠禮送出去了。沒有聽說過某包薯條要為另一包薯條負責的! 而自己組
Thumbnail
麥當勞如果沒有經歷品牌想像的節奏,從專注餐飲內容變成房地產大亨 那也就只能成為"職人精神的一間速食店" 不管你是看麥當勞CEO的故事、臉書CEO的故事、賈伯斯的故事等等電影或書籍 他們必然會附帶著心機算計與道德缺陷,創造行銷但也在偷取創意的模糊地帶 不過也是因為有算計才能創造"習慣
Thumbnail
麥當勞就是一個很經典的品牌案例 創這個品牌跟速食餐飲的不是後來我們知道的CEO雷克羅克 而是當初另外兩個兄弟 他們要的是"職人精神的快餐模式" 職人精神是很難複製的,每一個市場跟客群也不同,所以他們開放加盟都是失敗 而雷克羅克要的是"品牌快速擴展的淺力"不是在專注"職人精神" 控制麥
透過麥當勞來台的相關資料,瞭解這事件所涉及的行動者有哪些。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麥當勞這個以經營漢堡為主的快餐王國,歷經40年,至90年代初,已在全球8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1.6萬多家分店,每日銷售漢堡包超過2億個,年營業額達到150億美元。
麥當勞(McDonald's)成立於1955年4月15日。其創始人雷·克洛克(Ray Kroc)在美國伊利諾州德斯普蘭斯開設了第一家麥當勞餐廳。原本的麥當勞兄弟餐廳則是在1940年開業,但雷·克洛克的加入與其擴展策略,使得麥當勞成為全球知名的速食連鎖品牌。 雷·克洛克(Ray Kroc)在麥當
Thumbnail
經濟學人6月29日文,主標譯「麥當勞與漢堡王價格戰開打對美國通膨的影響」、副標譯「不只美國消費者可大快朵頤,聯準會的官員也磨拳霍霍的打算爽舔飽食一餐」筆者看法。 【方方評論】 1. 惡性價格戰,企業更富有,窮人更窮,貧富懸殊更甚、M型社會更嚴重 2. 聯準會的官員該出手拯救通膨 3. 選舉操作?
Thumbnail
你知道第一間美國境外的麥當勞在哪裡嗎? 登登登登~~點進去就知道了啦🤣
Thumbnail
有個很好用的團隊經營招式叫做「麥當勞理論」就是當團隊討論陷入膠著時,你故意提一個不怎麼吸引人的建議,這樣可以推動成員提出更好的看法。 就如同大家都不知道午餐吃什麼的時候,你就提議大家吃麥當勞,這樣不想吃麥當勞的人就會積極提出更好的替代方案。
Thumbnail
在麥當勞於商場上大獲成功後,複製其模式經營的企業不勝枚舉,而其中最早複製麥當勞經營模式,並成功晉升勝利組的,就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漢堡王」了。
喜歡吃麥當勞嗎?今天用麥當勞的產品來解釋一些東西,也許那純粹是我的想法,而別人可能不以為然,但是如果有深陷於其中泥淖的,可以考慮一下我的思路! 所謂的兄弟姐妹,不過是同一鍋炸出來的薯條。然後有些被單點、有些搭配不同的套餐、有些被當作賠禮送出去了。沒有聽說過某包薯條要為另一包薯條負責的! 而自己組
Thumbnail
麥當勞如果沒有經歷品牌想像的節奏,從專注餐飲內容變成房地產大亨 那也就只能成為"職人精神的一間速食店" 不管你是看麥當勞CEO的故事、臉書CEO的故事、賈伯斯的故事等等電影或書籍 他們必然會附帶著心機算計與道德缺陷,創造行銷但也在偷取創意的模糊地帶 不過也是因為有算計才能創造"習慣
Thumbnail
麥當勞就是一個很經典的品牌案例 創這個品牌跟速食餐飲的不是後來我們知道的CEO雷克羅克 而是當初另外兩個兄弟 他們要的是"職人精神的快餐模式" 職人精神是很難複製的,每一個市場跟客群也不同,所以他們開放加盟都是失敗 而雷克羅克要的是"品牌快速擴展的淺力"不是在專注"職人精神" 控制麥
透過麥當勞來台的相關資料,瞭解這事件所涉及的行動者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