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冷漠,讓我們與惡零距離

2019/05/09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不會對邪惡袖手旁觀!」這句經典台詞出自賣座電影《艾莉塔:戰鬥天使》。眉宇間的凜然正氣,外掛敏捷身手,艾莉塔是令人熱血沸騰的英雄電影。
一般人的現實生活中多半很少遇到邪惡,但許多不公義的「小事」每天隨處可見:違規停車、公園內抽菸、亂丟垃圾……與邪惡的距離近一點的校園或職場霸凌、性騷擾,以及平均不到九分鐘就有一件的兒虐通報等等,其實正在許多陰暗處發生。若是這些黑幕在你面前降下時,你會袖手旁觀,還是會挺身而出?
社會上有許多壞事,不是壞人太多,而是好人不出聲。
不久前漢堡王推出一段社會實驗影片,同時在餐廳內霸凌少年,以及員工霸凌(打爛)漢堡。結果是收到爛漢堡的客人有95%會向櫃台反應,而對霸凌那桌發聲的卻只有12%,這包含了客訴漢堡又「順便客訴」霸凌少年的顧客。這個實驗中的霸凌者只是幾名少年,若是粗壯兇惡的大人,可以想像這比例會更低。
有一段小故事發生在我高三時:班上兩人一言不合,帶有「兄弟」氣息的同學揪住體型纖弱的另一人衣領,橫眉怒目下的拳頭已準備過來,其他同學們在旁呆若木雞,我一頭擠進雙手撐開兩人。事後,班長在班會上公然讚許我的正義感,那次表揚彷彿授予我一面勳章。
這類「衝動」我其實不計其數:檢舉離譜的交通違規,禁菸的地方制止抽菸,看到亂丟垃圾或插隊時更是管不住嘴……我的眼裡就是容不下這些砂礫,有時候會想,如果我對這些都無感不是樂得輕鬆沒事,但是,如果多數人對這些都有感並出聲,這些壞事應該就會越來越少發生。
你有正義感嗎?你怎麼跟孩子談正義感?
考試成績優異得到父母讚許,在學校會玩會說笑人緣比較好,遊戲場上阻止插隊或粗暴卻得不到聲援,比起課業和人際關係,孩子的正義感特質和行為在家庭或班級相對容易被忽視。況且,「明哲保身」在許多家長的教育手冊裡是必要的準則,以及部分學校老師對霸凌的輕率處理,都會讓孩子從小就在心裡劃了一道線,一道「只要我安全,其他看不見」的防線,但也有正義感的孩子,為自己的怯懦感到自責。
正義感,需要在成長階段有所認知與養成。
如果正義感也能評量,它應該是公民教育裡
需要加權計分的一堂課。
不只霸凌議題,許多社會的公平正義不是靠法律維護、制度建立,最有力的是仰賴每個好人的聲音,扯掉那一道過度的自我防線。見義勇為不必要親上火線,若因此面臨衝突要懂得避險,正義感不只是道德勇氣,也需要有智慧加持
《國家地理頻道》有一段記錄片:非洲原野上一隻大水牛正被兩頭獅子獵殺,不遠處有數百頭水牛見死不救,眼看那頭水牛即將倒下,牛群中先走出一頭水牛,馬上被獅子嚇退,再有兩隻、三隻自告奮勇,更多牛隻才蜂擁而上,兩頭猛獅見大軍反撲也是夾尾快閃。一場原本成功的獵食,敗給了前幾隻不怕死的勇氣和牛群後來的團結。
弱肉強食的荒野上,生存的條件是互助與團結,智慧更高的人類何嘗不懂此理。但是,勇氣不是智慧更高的人類與生俱來的基因,正義感需要被教育和鼓勵。如果我們對不公不義默不吭聲,只對「發大財」的口號熱烈喝采,一旦公義淪為如同猛獸嘴裡的肉渣,再也沒人敢跨出一步,或是極少數人挺身後的下場是成為野獸的下一餐,「衣食足而知榮辱」恐僅為過時的成語了

有一種是披著正義感的外衣,卻包裹著集體施暴的惡行。虐兒爸爸的家門口,有大批民眾聚集叫囂,甚至搞破壞,反而要勞動警方維護秩序、保護加害者。類似這種「私刑正義」的社會事件國內外皆然,聚集者往往不是真的要伸張正義,而是在集體的掩護下,滿足施暴的私欲,這種脫序行為可能比原施暴者更可怕。竄流在一個人的小奸小惡尚可止於念頭想像,若是身處集體,現場宛如匯聚大量可燃物,邪惡的力量便容易閃燃,一發不可收拾
「環境正義」──從社會正義延伸而來的概念,近年來也逐漸覺醒於不斷承受開發壓力的這片土地上。我很慶幸工業區或核廢料儲存不在我家附近,但這個幸運是有些人為我們承擔了經濟發展下的環境污染。而那些總是較弱勢的一群人,他們不只出聲,甚至吶喊嘶吼,只求一片乾淨的空氣或土地。
三月初警方在宜蘭山區逮捕三名山老鼠,根據報導:「明池神木區許多珍貴林木從根部被活生生鋸開,取走樹瘤或角材,遭盜伐的多是珍貴的扁柏與紅檜,巨木遭開膛剖肚,慘不忍睹!」千年林木守護了這座美麗島嶼的呼吸,卻遭唯利是圖的鼠輩毒手。一般民眾很難遇到山老鼠,但我們可以支持森林護管員,教育孩子愛護自然。森林的生命一樣可貴,人們發聲護育山林,至少是為無法哀嚎的林木,撫慰那道傷痕。
「我不會對邪惡袖手旁觀!」電影裡的熱血台詞也可轉化為現實生活的理念。英雄不必要武功蓋世、以一打十,而是當你聽到有人正在暗處啜泣,看到有人正在傷害環境,讓勇氣提高你的道德轉速,但別忘了開啟智慧模式防止爆衝
冷漠是邪惡的養分,黑幕降到你面前時,勇敢伸出手掀開它吧
感謝《芋傳媒》刊於2019/3/20
152會員
129內容數
「HomeBa」是我29歲在布里斯本遊學時,同校的台灣小女生給我的暱稱。從2000年起在家工作至今,也成為了兩個孩子的爸,當時的綽號到現在也很貼切。教養的長路上我與太太拿全勤獎,「成績」還看不到,但我們努力去做好。連同自己的成長經驗,這裡有許多家庭小故事與大家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