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大師堤幸彥 談電影的生和人生的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網絡收費Channel的形態正影響日本電影界的發展。今日的日本電視劇和電影同樣有它的混雜性,收視不理想的電視劇不代表在戲院不賣座。最早感受這種混雜性,相信是在電視圈四十載的大導演堤幸彥。

令堤幸彥一夜成名有上世紀九十年代的《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平均收視20%,寫入日本的電視歷史。代表作還有由千禧年開始拍足十四年的《圈套》(或譯作:《Trick》)、改編小說的《在世界中心呼喚愛》和《二十世紀少年》連續三章。他的電視作品是收視保證,憑着他對電視的成熟操作,從電視搬上大熒幕的電影無不賣過滿堂紅。堤幸彥的電視劇已被奉為經典,經常被網媒作為「網絡選舉」的題目──「你最喜歡堤幸彥的作品?」那堤幸彥如何看自己的作品?

白髮蒼蒼的堤幸彥不談收視佳作,今次談自己「喜歡的」。「我老了,行家都說電視劇要年輕人拍,需要體能,不要給長者拍呀。事實真是這樣的。我亦是時候認真拍自己的電影了,不能懶惰呀⋯⋯」年過六十歲的堤幸彥攤開新作《12個想死的孩子》小冊子,向記者大讚新派演員演技出眾,又侃侃而談在電視劇遇過的困境,臉上從容愉快地溜了句「我仍然享受拍電影」。

想死

《12個想死的孩子》改編自沖方丁的小說,十二名少年相約「集體自殺」,最後竟多了「一人」!懸疑的羣戲是堤幸彥的拿手戲,堤幸彥不再是玩弄懸疑,是問:一個年輕人為何尋死?


raw-image

「我已經六十三歲,對於一個導演的生涯,還有很長的路。死是什麼呢?我經常想。」關於死,堤幸彥不避談,反而感到有趣。《12個想死的孩子》更被日本政府選為推薦電影,厚生省甚至用電影製作宣傳句子:「想死,至少找個人說出口。」記者問堤幸彥這是《12個想死的孩子》想表達的信息嗎?堤幸彥望着日本的工作人員,相望而笑:「不是,年輕人總有一刻是『呀~去到盡頭了』,那一刻有想死的念頭,這個我能理解的。」

電視遊戲

二十歲出頭的堤幸彥,披着長髮參與社運,拿起結他唱他的搖滾音樂,在父母眼中是一名賺不到錢的不良少年。「父母期待在社會做一個穩定的上班族,買房子,這就是好人生。我不是這樣想,可是我無才能,又不甘心做苦工。前路茫茫,前面只有死路。」廿一歲之前,堤幸彥從沒有想過做影像的工作,那時遇上現今AKB48的創辦人秋元康。秋元康帶他入行,堤幸彥有了工作,暫時放棄尋死的念頭。

堤幸彥在拍攝上提不起勁,只當電視劇是一份工作。「我不明白為何秋元康他們這樣愉快,環顧拍攝現場,只有我不開心!」跟着電視劇的製作「遊戲」,到《金田一》,堤幸彥在收視中取得空前的成功,他說當時製作部的高層不知是激勵還是施壓,高層向他說:「你要為收視而拍,來吧,拍一齣比《金田一》更高收視的電視劇。」同時間,《金田一》的電影一直在開拍,堤幸彥在電視的收視「遊戲」中迷失。

別人眼中的電視收視保證大導,對他來說,電視劇是一場充滿計算的「遊戲」。「電視劇是一場用腦的遊戲,晚上9時到10時中間有什麼的節目,有什麼廣告。有很多東西要考慮。電影不是這樣,是令人有印象的電影,講求的是拍攝手法。」


raw-image


《金田一》之後的迷失,令堤幸彥在創作上有強烈的負重感,「我好像失去了自己的世界觀,直至我決定拍《ケイゾク》。」1999年電視劇《ケイゾク》用黑色風格包裝神探,贏盡口碑,打破陽光刑事的傳統。堤幸彥在電視劇自導自演,他拍得十分過癮。完成後,堤幸彥沒有太在意收視,「我自由了,我終於在拍攝尋找到快樂。」當時正值四十歲創作高峰,堤幸彥坦言那時向自己承諾「是時候認真拍攝了。」

代溝

前作改編東野圭吾的《人魚の眠る家》談生死,今次《12個想死的孩子》同樣探討生死。相約集體自殺的年輕人各有原因,互相猜忌,堤幸彥放手給年輕人去感受角色。他認為作為一個創作者,必須坦誠,「我說我了解年輕人的想法,這是騙人的。我也年輕過。絕望的感受我嘗試過,但畢竟時代背景不同了。」 在廿五天的拍攝日子當中,完成一百四十頁的劇本,堤幸彥利用五個鏡頭捕捉演員的表情。先試拍二十頁劇情,再給演員看playback,讓他們思考這樣的「力量」夠不夠。檢討後再開機,一切都變得順暢。



raw-image


改編

今日的日本電影界又流行電視劇改編成電影的熱潮,弔詭的是收視低的電視劇,改編成電影之後,作品票房卻十分理想。堤幸彥2016的電影作品《RANMARU 神の舌を持つ男》是其中例子。堤幸彥新作網絡電視劇《SICK’S》在網上亦甚有口碑,面對流動的觀眾羣,堤幸彥樂在其中,「現在的觀眾分得很細,拍成電影,小眾觀眾支持,都有不錯的成績。」追趕收視的年代已成歷史,堤幸彥向這個「遊戲」輕輕說聲再見,在作品中尋找自我。堤先生,最後一個問題,你是改編能手。如果觀眾不滿你改動原著的地方,向你投訴,你會怎麼樣?「真的,我會好開心。」堤幸彥開懷的笑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獨立記者關震海的沙龍
16會員
11內容數
記錄香港 香港有誌
2021/09/27
還有兩天,即將產生日本新首相,今次再不是兩雄兩遇,是一場兩男兩女大混戰。這場首相總選舉牽連着黨內派系和世代之爭,千絲萬縷的關係下,在國民沒有投票的一場選舉,最後誰可以主宰日本的命運? 未拆解這場總裁選的遊戲規則,先講日本短期內必須處理國內國外的議題。 國際上台灣已入紙申請TPP,蔡英文開腔點名要求日
Thumbnail
2021/09/27
還有兩天,即將產生日本新首相,今次再不是兩雄兩遇,是一場兩男兩女大混戰。這場首相總選舉牽連着黨內派系和世代之爭,千絲萬縷的關係下,在國民沒有投票的一場選舉,最後誰可以主宰日本的命運? 未拆解這場總裁選的遊戲規則,先講日本短期內必須處理國內國外的議題。 國際上台灣已入紙申請TPP,蔡英文開腔點名要求日
Thumbnail
2021/09/23
《開玩笑的夏天》由作者清如命題,兩年之後她已升上大學,尋覓她的理想。回頭看2019年的夏天,她說這仍是酣甜的「初戀」,就算這趟初戀如朝露,也甘心被情愛戲弄。
Thumbnail
2021/09/23
《開玩笑的夏天》由作者清如命題,兩年之後她已升上大學,尋覓她的理想。回頭看2019年的夏天,她說這仍是酣甜的「初戀」,就算這趟初戀如朝露,也甘心被情愛戲弄。
Thumbnail
2020/02/21
中國李文亮醫生付上生命去喚醒中國人對言論自由的重視,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牀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早前接受BBC訪問時,對於吹哨者的離世,他忍不住飲泣:「希望以後沒有醫生說真話而受罰。」李文亮長埋黃土地,以後不用受罰了。 香港這邊廂,出現罕有政治與專業的大撕裂。香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在20日說:「疫情
Thumbnail
2020/02/21
中國李文亮醫生付上生命去喚醒中國人對言論自由的重視,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牀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早前接受BBC訪問時,對於吹哨者的離世,他忍不住飲泣:「希望以後沒有醫生說真話而受罰。」李文亮長埋黃土地,以後不用受罰了。 香港這邊廂,出現罕有政治與專業的大撕裂。香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在20日說:「疫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從貫井德郎的推理懸疑、恩田陸的古典音樂、劉宇昆的近未來科幻,再到平野啟一郎的純文學,詢問導演對於自己四部長片為何皆改編自不同類型的小說,他說,自己不會因為故事類型而決定拍不拍,而是一個更簡單的理由:「故事有趣最重要,但若只有有趣是不夠的,所以透過電影的主題與類型,來表現這個故事的有趣之處。」
Thumbnail
從貫井德郎的推理懸疑、恩田陸的古典音樂、劉宇昆的近未來科幻,再到平野啟一郎的純文學,詢問導演對於自己四部長片為何皆改編自不同類型的小說,他說,自己不會因為故事類型而決定拍不拍,而是一個更簡單的理由:「故事有趣最重要,但若只有有趣是不夠的,所以透過電影的主題與類型,來表現這個故事的有趣之處。」
Thumbnail
《神探伽俐略 沉默的遊行》上映後,無論在日本或香港皆票房報捷,證明經典IP就是有一定的吸客能力。縱使不少觀眾仍然抱有初期電視劇的印象,不滿電影沒有重現招牌手勢及隨地寫公式,又或者嫌棄湯川學(福山雅治)不再「奇怪」,越來越有人情味;甚至投訴電影故事社會議題先行,跟科學理論關係越來越淺…只要看到「湯川學
Thumbnail
《神探伽俐略 沉默的遊行》上映後,無論在日本或香港皆票房報捷,證明經典IP就是有一定的吸客能力。縱使不少觀眾仍然抱有初期電視劇的印象,不滿電影沒有重現招牌手勢及隨地寫公式,又或者嫌棄湯川學(福山雅治)不再「奇怪」,越來越有人情味;甚至投訴電影故事社會議題先行,跟科學理論關係越來越淺…只要看到「湯川學
Thumbnail
等這片上映等很久,終於在台灣上映了,趕著上映第一天就去看,看完真有點不知道如何說的感覺,只能說這是一部好看的浮世繪電影。 這創作生涯的敘事過程有點像中文世界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
Thumbnail
等這片上映等很久,終於在台灣上映了,趕著上映第一天就去看,看完真有點不知道如何說的感覺,只能說這是一部好看的浮世繪電影。 這創作生涯的敘事過程有點像中文世界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
Thumbnail
簡單而言,這是一個廢老(喂)回憶自己年輕時的電影生涯,然後因緣際會下被發奮圖強(?),最後如願在電影下終其一生的故事
Thumbnail
簡單而言,這是一個廢老(喂)回憶自己年輕時的電影生涯,然後因緣際會下被發奮圖強(?),最後如願在電影下終其一生的故事
Thumbnail
相信即使是不太好日本漫畫的人,大概都有聽過《金田一少年事件簿》。當年這套漫畫藉著堂本剛和友坂理惠的真人版電視劇在香港上陸時,引起過一陣騷動。
Thumbnail
相信即使是不太好日本漫畫的人,大概都有聽過《金田一少年事件簿》。當年這套漫畫藉著堂本剛和友坂理惠的真人版電視劇在香港上陸時,引起過一陣騷動。
Thumbnail
去年被出版社吹的飛起的「屍人莊殺人事件」,被改編成了電影。先不說,出版社賣書,在小說的書腰上硬生生踩了東野叔多少腳,又為了賣好電影繼續踩,真的是好慘的東野叔,可謂是躺著也中槍。
Thumbnail
去年被出版社吹的飛起的「屍人莊殺人事件」,被改編成了電影。先不說,出版社賣書,在小說的書腰上硬生生踩了東野叔多少腳,又為了賣好電影繼續踩,真的是好慘的東野叔,可謂是躺著也中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