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六:體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佛陀說「同體大悲」:即諸佛菩薩將眾生看作和自己是一體,視他人的痛苦為自己的痛苦,而生起拔苦與樂、平等絕對之悲心。小時候對這段文字一直不是很理解,佛陀不是要求我們要六根清淨、斷捨離,怎麼又要求我們要將眾生看作和自己是一體,視他人的痛苦為自己的痛苦?痛苦不也是情緒的一種?是需要被斷捨離的啊!這兩者之間不是很矛盾嗎?
直到最近我才突然領悟,佛陀在說的並不是要人沒情緒或是不去感受,更多的是清楚的了解自己情緒的來源根本,或是情緒來的目的是什麼,且不受情緒的操控。在面對悲苦的人們,我們自然而然地會感受到他的悲傷,但是卻不將他的悲傷背在自己的身上,影響自己前進,反而是透過同理他的悲傷,協助他從悲傷走出來,協助他真正做到離苦得樂。所以,當菩薩察覺所面對的眾生需要現憤怒像才能渡化時,祂毫無猶豫地現憤怒像,但是祂自己卻不會被這個憤怒所操控,只因為祂清楚知道自己憤怒的目的是什麼。
然而,要不受情緒的控制,是件高難度的挑戰,它需要高度的覺察及活在當下的專注。這些並非一促而即,而是需要不斷地在生活中鍛鍊或者說是修行才能獲得。時時刻刻觀照或者是說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才能越來越明白自己的每一個情緒甚至是念頭是來自哪裡,且奇妙的是自己每次得到的答案都不會一樣!而當我們越來越明白時,我們會越來越覺得輕安自在。
哇,這果然是個艱鉅的工作啊!還好,佛陀留下了佛作為我們的典範、法作為我們的依靠及僧與我們同行的人。因此,這一路,並不孤獨。
聽聞佛法者,需發菩提心,願以此功德迴向十方諸佛、八方眾生,同升極樂。
avatar-img
3會員
60內容數
記錄生活,期盼為台灣山林留下一些文字記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竹涵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知道它來了,從腳底板悄悄透了過來~~
「你知道這個臉盆是什麼嗎?」一名老者指著面前的臉盆,歪著頭問我~~
作者感想後記 這部小說前前後後寫了半年之久,本來都已經有想要棄書的準備了,但可能是男女主角棄而不捨的堅持,還是讓我寫到了一個完結。不知道大家還喜歡嗎?
我的心是一座孤島, 我刻意將它變成的孤島,
我們最常聽到的就是女人要好好愛自己。但什麼是愛自己呢?
也許是OL當久了,面對挑剔的客戶、狡猾的競爭對手,女人常常需要以一個強勢的樣貌出現於職場上,加上孩子陸續出生,更加激發了為母親則堅強的那一面,久而久之忘了自己是個人、還是個女人~~
我知道它來了,從腳底板悄悄透了過來~~
「你知道這個臉盆是什麼嗎?」一名老者指著面前的臉盆,歪著頭問我~~
作者感想後記 這部小說前前後後寫了半年之久,本來都已經有想要棄書的準備了,但可能是男女主角棄而不捨的堅持,還是讓我寫到了一個完結。不知道大家還喜歡嗎?
我的心是一座孤島, 我刻意將它變成的孤島,
我們最常聽到的就是女人要好好愛自己。但什麼是愛自己呢?
也許是OL當久了,面對挑剔的客戶、狡猾的競爭對手,女人常常需要以一個強勢的樣貌出現於職場上,加上孩子陸續出生,更加激發了為母親則堅強的那一面,久而久之忘了自己是個人、還是個女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佛陀曾開示:「人身是諸苦所聚而成」。生而為人,除了有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等八苦以外;還有著「我與境」、「我與事」、「我與心」、「我與人的不協調」等,都會令我們產生身心的各種苦。無論是我們自己所造作的痛苦,或是他人加諸於我們的不如意,每日層出不窮地上演,無片刻安寧。
Thumbnail
進度P213L05~215L03 在最痛苦、最喘不過氣來、最難受的時候想ㄧ下:啊!如果所有有情這種令人窒息的痛苦,就在此刻都用我的痛苦把它消融,那是多麽美好的一件事情!其實這樣想ㄧ想,自己的痛苦也會降低。為什麼呢?因爲很多痛苦都源於我愛,一旦轉為緣到其他有情的時候,這個痛苦真的就會在現象界馬上減低了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慈悲心呢是很重要的,他主要的就是要對治瞋恨心,瞋恨心幾乎呢每一個人都有,只是明顯不明顯,容易爆發,不容易爆發而已,那可以說是境界,還沒有現前,那麼有些人平時呢都很溫和的,欸!有一次突然間暴怒起來,哇~這就是說呢我們每一個人呢貪瞋癡的習氣,都是存在的,而且是很強的。
Thumbnail
人的心本初的面貌就跟 普賢王如來一樣,跟佛一樣。今天一念的分別執著,一錯再錯,錯不知返,把自己的心性弄到憂鬱症,這中間得經過多少造罪造孽的過程,你想過嗎?起心動念都是自私自利,都是損人,有的時候還不利己,要歷經多少,才把自己弄成憂鬱症。或者去傷害過多少人讓人家痛苦,那種痛苦的 「業」作用回來
Thumbnail
學佛都知道「於可瞋境,不起瞋心。」這個人講話汙辱、對待我,實在是可氣,學佛的人要能夠忍得住,還不起瞋心。大家都會講,經典也念很多(但)做不到。貪、瞋、痴、慢、疑種種的緣境忍不住、修不好,所以,大部分百分之七十以上,人死都做鬼,都是「心」沒有撥轉過來。
Thumbnail
《大寶積經·發勝志樂會》、《彌勒菩薩所問經》,七地以下的菩薩整天聚在一起。這些師兄弟都是菩薩,整天都在起顛倒、懈怠、散逸、疑惑:「我到底要修下去,還要不要修下去?我要不要發心,還是不發心?我這樣修會不會成就,還是不會成就?」整天都在想這些。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佛陀曾開示:「人身是諸苦所聚而成」。生而為人,除了有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等八苦以外;還有著「我與境」、「我與事」、「我與心」、「我與人的不協調」等,都會令我們產生身心的各種苦。無論是我們自己所造作的痛苦,或是他人加諸於我們的不如意,每日層出不窮地上演,無片刻安寧。
Thumbnail
進度P213L05~215L03 在最痛苦、最喘不過氣來、最難受的時候想ㄧ下:啊!如果所有有情這種令人窒息的痛苦,就在此刻都用我的痛苦把它消融,那是多麽美好的一件事情!其實這樣想ㄧ想,自己的痛苦也會降低。為什麼呢?因爲很多痛苦都源於我愛,一旦轉為緣到其他有情的時候,這個痛苦真的就會在現象界馬上減低了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慈悲心呢是很重要的,他主要的就是要對治瞋恨心,瞋恨心幾乎呢每一個人都有,只是明顯不明顯,容易爆發,不容易爆發而已,那可以說是境界,還沒有現前,那麼有些人平時呢都很溫和的,欸!有一次突然間暴怒起來,哇~這就是說呢我們每一個人呢貪瞋癡的習氣,都是存在的,而且是很強的。
Thumbnail
人的心本初的面貌就跟 普賢王如來一樣,跟佛一樣。今天一念的分別執著,一錯再錯,錯不知返,把自己的心性弄到憂鬱症,這中間得經過多少造罪造孽的過程,你想過嗎?起心動念都是自私自利,都是損人,有的時候還不利己,要歷經多少,才把自己弄成憂鬱症。或者去傷害過多少人讓人家痛苦,那種痛苦的 「業」作用回來
Thumbnail
學佛都知道「於可瞋境,不起瞋心。」這個人講話汙辱、對待我,實在是可氣,學佛的人要能夠忍得住,還不起瞋心。大家都會講,經典也念很多(但)做不到。貪、瞋、痴、慢、疑種種的緣境忍不住、修不好,所以,大部分百分之七十以上,人死都做鬼,都是「心」沒有撥轉過來。
Thumbnail
《大寶積經·發勝志樂會》、《彌勒菩薩所問經》,七地以下的菩薩整天聚在一起。這些師兄弟都是菩薩,整天都在起顛倒、懈怠、散逸、疑惑:「我到底要修下去,還要不要修下去?我要不要發心,還是不發心?我這樣修會不會成就,還是不會成就?」整天都在想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