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 龍德上師:如何擁有一顆天神般的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學佛都知道「於可瞋境,不起瞋心。」這個人講話汙辱、對待我,實在是可氣,學佛的人要能夠忍得住,還不起瞋心。大家都會講,經典也念很多(但)做不到。

貪、瞋、痴、慢、疑種種的緣境忍不住、修不好,所以,大部分百分之七十以上,人死都做鬼,都是「心」沒有撥轉過來。

如果心撥轉過來,不要帶著一個「鬼心」去投胎,帶著「天人的心」投胎。

「天人的心」是五戒十善 、十善業道、忠孝節義。

佛家偈語講:「忠孝節義,天界生。」

畜生道的眾生,馬的飼主騎著牠要渡河,飼主重病快要淹死了,馬就頂著牠的主人到對岸,結果馬淹死了。有忠義之心,下輩子不做馬,可以投生為人。

也就是說,帶著這種向上、光明的心,當然會投生到好的境界。


更多請見「觀音山 全球資訊網」

https://www.fazang.org/info/events.php

avatar-img
27會員
2.6K內容數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學佛修行的人,要懂得把握機會來修福修慧。因為學佛的慧命並不一定長長久久,有時候是很短暫,這與每個人結的佛緣有關。不管過去生結的緣如何,今生有幸接觸佛法,就要用心地深結佛緣。」修行主要是修福和修慧二類:孝順父母、布施供養、做利益他人等,屬於修福;念佛、拜懺、打坐、聽開示、讀佛經,減少煩惱,屬於修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觀音山 慈悲 龍德嚴淨仁波切(龍德上師) 珍貴佛法開示短影音 普化三千潤澤人心。近年全球短影音風潮快速崛起,每日「滑手機」快速獲取資訊已經是現代人主要生活方式之一。慈悲 龍德嚴淨仁波切(龍德上師)洞悉眾生需求,結合數位科技,觀音山 正式推出「龍德上師佛法開示短影音」。
我從一個人來學佛,度第二個人......學佛到今天,今天各縣市道場都在做善事、做護生法會,都在誦經迴向,我要有一點功德,有的時候是因為各位。那要怎麼算(功德)?沒辦法算!這個時候再來普皆迴向:「我如果有一點點小小的善功、善德,我願意迴向一切的如母有情眾。」迴向到什麼程度?一個毛孔都不留!
讓子女求學能夠順利,不要他考不及格或留級,光會打他、罵他,還有講更嚴厲的話:「你下次再這樣.....我就給你怎樣.....」不要講這個。如果這一招很有用,小孩都出類拔萃了?問題是沒有!小孩這樣被折騰,心理變態的很多。所以,要給他(子女)「除障」,去除障礙、消業障,多給他助印佛經,讓他開智慧
觀音山 2024年佛誕浴佛祈福盛典,4月28日(日)將於臺北南港展覽館1館4樓隆重登場,內容豐富精彩多元,與會大眾締結佛緣、廣結善緣。浴佛,舀起一勺甘露浴在佛金身的動作,看似簡單卻深具內涵。浴佛,不只是灌浴佛金身,更象徵洗淨我們自身外在塵勞,內淨自心一切煩惱。
There are two things in life that cannot wait, fulfilling filial piety and doing good deeds. ──Lung Du Yung Jing Rinpoche © 人世間有兩件事不能等,一件是行孝、一件是行善。 ─
有一個小朋友看得到鬼,有的小朋友看得是幻象,這個小朋友他真的看到。他在家都看得到很多無形的小朋友從地底浮出來,跑來跑去,都是他們家長輩墮胎的水兒,統統都在家裡。那可不是同樂會,看那長相就不是同樂會。小朋友才幾歲還沒有上學,童言童語講出來:「有一個嘴巴都是血,牙齒尖的,指甲長的、尖的......」
觀音山 慈悲 龍德嚴淨仁波切(龍德上師) 珍貴佛法開示短影音 普化三千潤澤人心。近年全球短影音風潮快速崛起,每日「滑手機」快速獲取資訊已經是現代人主要生活方式之一。慈悲 龍德嚴淨仁波切(龍德上師)洞悉眾生需求,結合數位科技,觀音山 正式推出「龍德上師佛法開示短影音」。
我從一個人來學佛,度第二個人......學佛到今天,今天各縣市道場都在做善事、做護生法會,都在誦經迴向,我要有一點功德,有的時候是因為各位。那要怎麼算(功德)?沒辦法算!這個時候再來普皆迴向:「我如果有一點點小小的善功、善德,我願意迴向一切的如母有情眾。」迴向到什麼程度?一個毛孔都不留!
讓子女求學能夠順利,不要他考不及格或留級,光會打他、罵他,還有講更嚴厲的話:「你下次再這樣.....我就給你怎樣.....」不要講這個。如果這一招很有用,小孩都出類拔萃了?問題是沒有!小孩這樣被折騰,心理變態的很多。所以,要給他(子女)「除障」,去除障礙、消業障,多給他助印佛經,讓他開智慧
觀音山 2024年佛誕浴佛祈福盛典,4月28日(日)將於臺北南港展覽館1館4樓隆重登場,內容豐富精彩多元,與會大眾締結佛緣、廣結善緣。浴佛,舀起一勺甘露浴在佛金身的動作,看似簡單卻深具內涵。浴佛,不只是灌浴佛金身,更象徵洗淨我們自身外在塵勞,內淨自心一切煩惱。
There are two things in life that cannot wait, fulfilling filial piety and doing good deeds. ──Lung Du Yung Jing Rinpoche © 人世間有兩件事不能等,一件是行孝、一件是行善。 ─
有一個小朋友看得到鬼,有的小朋友看得是幻象,這個小朋友他真的看到。他在家都看得到很多無形的小朋友從地底浮出來,跑來跑去,都是他們家長輩墮胎的水兒,統統都在家裡。那可不是同樂會,看那長相就不是同樂會。小朋友才幾歲還沒有上學,童言童語講出來:「有一個嘴巴都是血,牙齒尖的,指甲長的、尖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我們最好學學彌勒菩薩,「大肚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一笑,能化解許多的憂愁。
慈悲心呢是很重要的,他主要的就是要對治瞋恨心,瞋恨心幾乎呢每一個人都有,只是明顯不明顯,容易爆發,不容易爆發而已,那可以說是境界,還沒有現前,那麼有些人平時呢都很溫和的,欸!有一次突然間暴怒起來,哇~這就是說呢我們每一個人呢貪瞋癡的習氣,都是存在的,而且是很強的。
Thumbnail
1.情緒隨個人慾望而起舞,唯有嚴持淨戒能使令平和。 Emotions arise in tune with each person's desire,only with strict observation of pure can make one peaceful. 2.心一散亂,魔即趁入。
Thumbnail
阿彌陀佛的心是什麼樣的心?「同地水火風」就是四大皆空。佛心清淨,一塵不染,跟虛空一樣,沒有分別。佛的心,真心,真心離念,沒有妄念。凡是有念頭,那個心就不是真心就是妄心。佛心清淨像大地一樣荷負萬物,像水一樣滋長萬物,像火一樣成熟萬物,像風一樣吹拂萬物,像虛空一樣包容萬物,沒有賢、劣、親、疏的分別執著。
Thumbnail
我們無始劫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不是業。業有淨有染,染業有善有惡。造善因得善果,造惡因得惡報,是福是罪報,不離六道輪迴,自作自受。佛教人了解明白因果報應後,就不敢再造惡業;不但不敢,警覺性高的連惡的念頭都不敢想。所以第一等大善大智慧,就是把我們的心換成阿彌陀佛。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Thumbnail
※經文:「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經文導讀:   【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不執有法可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不作有佛果可取之念想,心不取相,不著有無,離卻二邊,於念而無念,則
Thumbnail
智諭法師:【什麼是念佛中的聞而不聞】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謂心平,就是心清淨,心清淨,就是心無所住,樂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苦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大家要注意到。  樂的時候,要不忘一個「捨」字;苦的時候,要不忘記一個「忍」字。苦樂是平常的事,凡聖都要遭受到的。不要說是凡夫,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我們最好學學彌勒菩薩,「大肚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一笑,能化解許多的憂愁。
慈悲心呢是很重要的,他主要的就是要對治瞋恨心,瞋恨心幾乎呢每一個人都有,只是明顯不明顯,容易爆發,不容易爆發而已,那可以說是境界,還沒有現前,那麼有些人平時呢都很溫和的,欸!有一次突然間暴怒起來,哇~這就是說呢我們每一個人呢貪瞋癡的習氣,都是存在的,而且是很強的。
Thumbnail
1.情緒隨個人慾望而起舞,唯有嚴持淨戒能使令平和。 Emotions arise in tune with each person's desire,only with strict observation of pure can make one peaceful. 2.心一散亂,魔即趁入。
Thumbnail
阿彌陀佛的心是什麼樣的心?「同地水火風」就是四大皆空。佛心清淨,一塵不染,跟虛空一樣,沒有分別。佛的心,真心,真心離念,沒有妄念。凡是有念頭,那個心就不是真心就是妄心。佛心清淨像大地一樣荷負萬物,像水一樣滋長萬物,像火一樣成熟萬物,像風一樣吹拂萬物,像虛空一樣包容萬物,沒有賢、劣、親、疏的分別執著。
Thumbnail
我們無始劫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不是業。業有淨有染,染業有善有惡。造善因得善果,造惡因得惡報,是福是罪報,不離六道輪迴,自作自受。佛教人了解明白因果報應後,就不敢再造惡業;不但不敢,警覺性高的連惡的念頭都不敢想。所以第一等大善大智慧,就是把我們的心換成阿彌陀佛。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Thumbnail
※經文:「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經文導讀:   【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不執有法可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不作有佛果可取之念想,心不取相,不著有無,離卻二邊,於念而無念,則
Thumbnail
智諭法師:【什麼是念佛中的聞而不聞】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謂心平,就是心清淨,心清淨,就是心無所住,樂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苦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大家要注意到。  樂的時候,要不忘一個「捨」字;苦的時候,要不忘記一個「忍」字。苦樂是平常的事,凡聖都要遭受到的。不要說是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