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的輕蔑是無言,而且連眼珠也不轉過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最高的輕蔑是無言,而且連眼珠也不轉過去。」是魯迅的名言,出自<半夏小集>,收入《且介亭雜文附集》。

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紹興以出產師爺聞名,魯迅作品的尖酸刻薄,很大程度受紹興師爺影響。

魯迅早年留學日本習醫,他希望救治那些被中醫誤治的病人,令其不致獲得亡父的下場。1906 年,魯迅在課堂上觀看日俄戰爭的幻燈片,期間看到有中國間諜被日軍逮捕槍斃,大批中國人竟冷眼圍觀。魯迅為中國人的冷漠無情所刺激,覺悟到「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遂毅然棄醫從文。1908 年,國學大師章太炎流亡東京,魯迅師從章氏學習《說文解字》、《莊子》、《楚辭》等。

1909 年,魯迅從日本返回中國。1918 年,魯迅在《新青年》發表中國史上第一篇用現代形式創作的短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1921 年,他再發表小說《阿 Q 正傳》。1924 年,魯迅、周作人、林語堂、錢玄同等創辦《語絲》周刊,鼓吹「任意而談,無所顧忌」。

「三一八慘案」發生,魯迅站到學生的一邊。蔣介石「清黨」,他開始批判國民政府。1930 年 3 月,魯迅與郁達夫、田漢、潘漢年、茅盾等成立「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簡稱「左聯」)。「左聯」一方面批評「新月派」如徐志摩、梁實秋為「資產階級代言人」,一方面攻擊支持蔣介石的「民族主義文學」、「三民主義文學」。丁玲、蕭軍、蕭紅都出身「左聯」。

魯迅晚年撰有大量雜文及回憶文章,且和學生許廣平同居。1936 年 10 月,魯迅在上海因肺結核病逝,終年 55 歲。

為何「最高的輕蔑是無言」?因為再不屑、再輕蔑,有言的話,都表示你對對方的看法有反應、有感覺,你對對方的看法有反應、有感覺,這就叫做有所關注、有所在意,怎稱得上是不屑、輕蔑?

「無言」尚不夠,更要「連眼珠也不轉過去」。「無言」可以是刻意有所隱瞞,不敢多講以防禍從口出,此非「最高的輕蔑」。「最高的輕蔑」是理會也不去理會,關心也不去關心。理會也不去理會,關心也不去關心所產生的無言才是「最高的輕蔑」。

李怡說:「寫文章的第一法則,就是千萬不要跟銷路比你少、影響力比你低的報刊或作者開筆戰。」因為跟銷路比你少、影響力比你低的報刊或作者開筆戰,就表示你對他們在意、關注,在意、關注銷路少、影響力低的報刊或作者,不是很可笑嗎?適當的做法應該是:任由他們寫,不去回應。此乃「最高的輕蔑是無言,而且連眼珠也不轉過去」一具體應用。

魯迅的名言還有很多,包括:

「當我沉默著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

「新年對我來說,就是離死亡又近了一年。」

「我只可以說出我為別人設計的話,就是: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有敢來阻礙這三事者,無論是誰,我們都反抗他,撲滅他。」

「自有歷史以來,中國人是一向被同族屠戮、奴隸、敲掠、刑辱、壓迫下來的,非人類所能忍受的楚痛,也都身受過,每一考查,真教人覺得不像活在人間。」

「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兩間餘一卒,荷戟獨彷徨」

其中,我特別喜歡「有些人們卻一心一意在造專給自己舒服的世界。這是不能如此便宜的,也給他們放一點可惡的東西在眼前,使他有時小不舒服,知道原來自己的世界也不容易十分美滿。蒼蠅的飛鳴,是不知道人們在憎惡他的;我卻明知道,然而只要能飛鳴就偏要飛鳴。我的可惡有時自己也覺得,即如我的戒酒,喫魚肝油,以望延長我的生命,倒不盡是為了我的愛人,大大半乃是為了我的敵人,——給他們說得體面一點,就是敵人罷——要在他的好世界上多留一些缺陷。」頗能給人動力以生存。

順帶一提,魯迅唯一兒子周海嬰出版《魯迅與我七十年》,提到:

「一九五七年,毛主席曾前往上海小住,依照慣例請幾位老鄉聊聊,據說有周谷成等人,羅稷南先生也是湖南老友,參加了座談。大家都知道此時正值『反右』,談話的內容必然涉及到對文化人士在運動中處境的估計。羅稷南老先生抽個空隙,向毛主席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疑問:要是今天魯迅還活著,他可能會怎樣?這是一個懸浮在半空中的大膽的假設題,具有潛在的威脅性。其他文化界朋友若有所感,絕不敢如此冒昧,羅先生卻直率地講了出來。不料毛主席對此卻十分認真,沉思了片刻,回答說:『以我的估計,(魯迅) 要麽是關在牢裡還是要寫,要麽他識大體不做聲。』一個近乎懸念的詢問,得到的竟是如此嚴峻的回答。羅稷南先生頓時驚出一身冷汗,不敢再做聲。他把這事埋在心裡,對誰也不透露。一直到羅老先生病重,覺得很有必要把幾十年前的這段秘密對話公開於世,不該帶進棺材,遂向一位信得過的學生全盤托出。」

「要麽是關在牢裡還是要寫,要麽他識大體不做聲」,如此說來,魯迅都算死得及時了。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汶俊 (筆名:無言)的沙龍
65會員
303內容數
主要闡述及析論歷史、哲學,兼及文學、通識.......
2020/11/28
賈府賴以維繫,全因賈母在。賈母的精神,其實是一種孔子精神。孔子精神為何?就是「仁為禮之本」。真情實感乃禮制規範的依據,亦靠禮制規範表露。賈母的溫情洋溢,見於她待清虛觀小道士、劉姥姥,鴛鴦等,第三十九回「村老嫗謊談承色笑」有這麼一段: 賈母道:「我老了,都不中用了,眼也花,耳也聾,記性也沒了。你們這些
Thumbnail
2020/11/28
賈府賴以維繫,全因賈母在。賈母的精神,其實是一種孔子精神。孔子精神為何?就是「仁為禮之本」。真情實感乃禮制規範的依據,亦靠禮制規範表露。賈母的溫情洋溢,見於她待清虛觀小道士、劉姥姥,鴛鴦等,第三十九回「村老嫗謊談承色笑」有這麼一段: 賈母道:「我老了,都不中用了,眼也花,耳也聾,記性也沒了。你們這些
Thumbnail
2019/10/07
中國人不是你說自己是就是,而是看你有否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之精神,中國傳統文化之精神為何?簡單一個字「仁」,「仁」即感通之心,孟子曰「不忍人之心」,唐君毅則稱之為「性情心」。 我們不妨看看香港自稱中國人的人的行為,審視一下其行為是否合乎「仁」。 健仔中槍,全國政協副主席、前特首梁振英做些什麼?出公函迫校
Thumbnail
2019/10/07
中國人不是你說自己是就是,而是看你有否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之精神,中國傳統文化之精神為何?簡單一個字「仁」,「仁」即感通之心,孟子曰「不忍人之心」,唐君毅則稱之為「性情心」。 我們不妨看看香港自稱中國人的人的行為,審視一下其行為是否合乎「仁」。 健仔中槍,全國政協副主席、前特首梁振英做些什麼?出公函迫校
Thumbnail
2019/09/06
法國小說家、哲學家、戲劇家、評論家卡繆 (Albert Camus) 有一句名言:「我反抗,故我們存在」。 卡繆 1913 年生於阿爾及利亞的蒙多維 (Mondovi)。父親在一戰陣亡後,他隨母親移居阿爾及爾貧民區外祖母家,過著極為艱難的生活。1924 年靠獎學金進入中學就讀,1933 年在阿爾及爾
Thumbnail
2019/09/06
法國小說家、哲學家、戲劇家、評論家卡繆 (Albert Camus) 有一句名言:「我反抗,故我們存在」。 卡繆 1913 年生於阿爾及利亞的蒙多維 (Mondovi)。父親在一戰陣亡後,他隨母親移居阿爾及爾貧民區外祖母家,過著極為艱難的生活。1924 年靠獎學金進入中學就讀,1933 年在阿爾及爾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今天閒來無事,想整理一下微信朋友圈。 因為,現在必須響應號召,不得妄議,然後是「必須歌頌」。也因此,把不合時宜的東西全部刪除,然後發現了幾張我們的老朋友和好朋友的照片,給大家看看,表示一下今天的心情。 也想說一下,兜兜轉轉幾十年,終於發現了,宇宙的盡頭還真的是北朝鮮,必須提前準備一下啊!
Thumbnail
今天閒來無事,想整理一下微信朋友圈。 因為,現在必須響應號召,不得妄議,然後是「必須歌頌」。也因此,把不合時宜的東西全部刪除,然後發現了幾張我們的老朋友和好朋友的照片,給大家看看,表示一下今天的心情。 也想說一下,兜兜轉轉幾十年,終於發現了,宇宙的盡頭還真的是北朝鮮,必須提前準備一下啊!
Thumbnail
讀魯迅的《朝花夕拾》,也因為做手工【立體書評😂】的緣故,竟然停不下來,於是翻了翻《而已集》,竟看到兩篇關於香港的小文章,一是“略談香港”,二是“再談香港”,覺得很好奇,於是就想一讀窺個究竟,看看九十多年前的魯迅眼中的香港是什麼樣的。這裡說「眼中」,其實是「筆下」的,不過,我自認為魯迅的「眼中」和「
Thumbnail
讀魯迅的《朝花夕拾》,也因為做手工【立體書評😂】的緣故,竟然停不下來,於是翻了翻《而已集》,竟看到兩篇關於香港的小文章,一是“略談香港”,二是“再談香港”,覺得很好奇,於是就想一讀窺個究竟,看看九十多年前的魯迅眼中的香港是什麼樣的。這裡說「眼中」,其實是「筆下」的,不過,我自認為魯迅的「眼中」和「
Thumbnail
讀魯迅真的危險嗎?《1984》危險嗎?筆桿子和槍桿子,究竟哪個更危險?或許魯迅在《朝花夕拾》的《二十四孝圖》裡已經說到了,危險的是當一個國家裡,孩子們沒有可以讀的讀物,沒有能夠開啟明智、接近童心、童真的書籍;相反,孩子們被要求著去懂事、去做如大人一樣圓滑的人精,說真話被嘲笑成不會轉圜,思考與反思終被
Thumbnail
讀魯迅真的危險嗎?《1984》危險嗎?筆桿子和槍桿子,究竟哪個更危險?或許魯迅在《朝花夕拾》的《二十四孝圖》裡已經說到了,危險的是當一個國家裡,孩子們沒有可以讀的讀物,沒有能夠開啟明智、接近童心、童真的書籍;相反,孩子們被要求著去懂事、去做如大人一樣圓滑的人精,說真話被嘲笑成不會轉圜,思考與反思終被
Thumbnail
魯迅的雜文、小說吸引我的一大原因,在於:他展現了一個與歷史課本不同風貌的民國時代。歷史課本編寫者筆下的民國。
Thumbnail
魯迅的雜文、小說吸引我的一大原因,在於:他展現了一個與歷史課本不同風貌的民國時代。歷史課本編寫者筆下的民國。
Thumbnail
我實在不曉得,台灣人到底要怎樣,才算真的「正視」魯迅的成就?如果是以中國過往對魯迅的各種推崇行動,作為標準,我想,台灣人不論怎麼做,大概永遠不會及格。因為我們很難想像,魯迅在中國,到底被政府、知識菁英、民眾「神化」到什麼地步……
Thumbnail
我實在不曉得,台灣人到底要怎樣,才算真的「正視」魯迅的成就?如果是以中國過往對魯迅的各種推崇行動,作為標準,我想,台灣人不論怎麼做,大概永遠不會及格。因為我們很難想像,魯迅在中國,到底被政府、知識菁英、民眾「神化」到什麼地步……
Thumbnail
劉再復在《共鑑五四》一書中讚揚魯迅,認為魯迅的精神和作品風格非常接近尼采,某些作品甚至跟尼采一樣,也就是說:把魯迅的名字隱去,掛上「尼采」,人們可能認不出來,不過作為魯迅和尼采作品讀者的我,總覺得兩者還是有相當大的差異……
Thumbnail
劉再復在《共鑑五四》一書中讚揚魯迅,認為魯迅的精神和作品風格非常接近尼采,某些作品甚至跟尼采一樣,也就是說:把魯迅的名字隱去,掛上「尼采」,人們可能認不出來,不過作為魯迅和尼采作品讀者的我,總覺得兩者還是有相當大的差異……
Thumbnail
魯迅的雜文與時事牽連甚深,不是身歷其境的人往往很難真正了解他的寫作動機,以及一些文章的真正涵義,因此後世的魯迅迷、魯迅研究者容易將魯迅的作品斷章取義,把一些文章內容「絕對化」,變成可以跨越時空挪用的大道理,或是憑魯迅的一面之詞去評斷那些不同立場者的是非對錯,甚至武斷地論定他們的人品及一生的成就……
Thumbnail
魯迅的雜文與時事牽連甚深,不是身歷其境的人往往很難真正了解他的寫作動機,以及一些文章的真正涵義,因此後世的魯迅迷、魯迅研究者容易將魯迅的作品斷章取義,把一些文章內容「絕對化」,變成可以跨越時空挪用的大道理,或是憑魯迅的一面之詞去評斷那些不同立場者的是非對錯,甚至武斷地論定他們的人品及一生的成就……
Thumbnail
一些論者為了反中、反共,把「魯迅」當成是兩者的化身,寫作態度不夠客觀。一些中國學者或出於崇敬,或想拉攏台灣知識人,或想利用「魯迅」作為溝通東亞各國左翼知識圈的橋樑,近乎無條件肯定魯迅,把他的作品當《聖經》一般宣傳。一些中國學者過於高估魯迅的思想境界。
Thumbnail
一些論者為了反中、反共,把「魯迅」當成是兩者的化身,寫作態度不夠客觀。一些中國學者或出於崇敬,或想拉攏台灣知識人,或想利用「魯迅」作為溝通東亞各國左翼知識圈的橋樑,近乎無條件肯定魯迅,把他的作品當《聖經》一般宣傳。一些中國學者過於高估魯迅的思想境界。
Thumbnail
魯迅對民主並不感興趣,視其為「多數人的暴政」。在<文化偏至論>,他說: 「一梭格拉第也,而眾希臘人鴆之,一耶穌基督也,而眾猶太人磔之,後世論者,孰不云謬?顧其時則從眾志耳。」 「必借眾以凌寡,托言眾治,壓制乃尤烈於暴君。」 「嗚呼,古之臨民者,一獨夫也;由今之道,且頓變而為千萬無賴之尤,民不堪命矣,
Thumbnail
魯迅對民主並不感興趣,視其為「多數人的暴政」。在<文化偏至論>,他說: 「一梭格拉第也,而眾希臘人鴆之,一耶穌基督也,而眾猶太人磔之,後世論者,孰不云謬?顧其時則從眾志耳。」 「必借眾以凌寡,托言眾治,壓制乃尤烈於暴君。」 「嗚呼,古之臨民者,一獨夫也;由今之道,且頓變而為千萬無賴之尤,民不堪命矣,
Thumbnail
「最高的輕蔑是無言,而且連眼珠也不轉過去。」是魯迅的名言,出自<半夏小集>,收入《且介亭雜文附集》。 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紹興以出產師爺聞名,魯迅作品的尖酸刻薄,很大程度受紹興師爺影響。 魯迅早年留學日本習醫,他希望救治那些被中醫誤治的病人,令其不致獲得亡父的下場。1906 年,魯
Thumbnail
「最高的輕蔑是無言,而且連眼珠也不轉過去。」是魯迅的名言,出自<半夏小集>,收入《且介亭雜文附集》。 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紹興以出產師爺聞名,魯迅作品的尖酸刻薄,很大程度受紹興師爺影響。 魯迅早年留學日本習醫,他希望救治那些被中醫誤治的病人,令其不致獲得亡父的下場。1906 年,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