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的預算與時間:訂閱制的修羅戰場/Frederic Filloux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訂閱制可說是新聞媒體經營目前最熱門的話題,但這塊戰場完全不是未開發的新天地;各家大型業者早已盤踞許久,而且不遺餘力地拉高進入門檻,就是想讓後進者完全不得其門而入。

(本文是筆者探討訂閱制系列文章的第二篇,讀者可在此閱讀前一篇:〈訂閱制的五大成功要素〉。)
新聞媒體一窩蜂搶進訂閱制,但這個戰場早就是個競爭激烈,槍林彈雨的阿鼻地獄。
事實上,投入訂閱制的業者絕不僅限於媒體。各行各業的競爭者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爭先恐後投入訂閱制;放眼望去,音樂、雲端儲存、各種App、遊戲、停車服務、叫車、健身等等,一堆不同行業都在搶食訂閱制這塊大餅。
筆者在研究訂閱制市場時,找到了這個叫做「Bobby」的App;這個App讓用戶能夠管理所有自己訂閱的東西。會有這種App出現,足證市場需求確實存在。
Bobby官網的示範畫面。
不過有兩件事令筆者十分訝異:首先,在這個App官網頁面中示範的介面,裡頭出現的訂閱服務,居然沒有一個是媒體;其次,在示範頁面中你可以看到,各種訂閱服務的月費加一加,差不多有好幾百塊美金!

稀有資源之戰:金錢與時間

媒體業者大舉發展訂閱制,其實是把自己丟進兩個十分激烈的戰場;其一是競逐每個用戶個人或家庭有限的「訂閱預算分配」、另一個是要搶用戶用來看新聞的「時間」。
訂戶的「預算分配」與「時間」,是接下來最激烈的爭奪戰場。
搶用戶預算這件事其實並不新鮮。特別是對美國市場而言,二十年前就有不少報紙訂戶傷透腦筋,不知道自己是該訂全國性大報呢,還是地方性報紙才對(外加一兩本雜誌);訂戶口袋裡的零用錢就是那麼多,錢也還得花在其他東西之上。
今天的訂戶和過去一樣,花錢仍然斤斤計較,就怕錢沒花在刀口上;但是有兩件事和過去不同。
首先是新聞媒體的收入結構發生巨變:二十年前,一份報紙之所以能訂出25分錢美金的超低價,是因為報社的收入有八成來自廣告,發行只佔兩成而已;但現在廣告收入只有區區三成,另外的七成得靠發行來賺。
所以,靠著產製原創內容、新聞信而有徵的媒體,現在只能寄望讀者的荷包,而且還得一次又一次地向讀者要錢。
但問題來了:一大堆媒體都在幹同樣的事,而且每個人都拚盡全力,想要在市場上掙得一席立足之地,競爭遠較過去激烈許多。
在預算之外,媒體還得競逐用戶的時間;但從讀者的角度來看,能夠花的錢或許還有機會增加,但一個人一天就是只有24小時,其中還有不少時間得用來睡覺。Netflix總裁Reed Hasting對此曾說過一句名言:
「大家會為了一部超級想看的電影或影集而通宵熬夜追劇,所以我們公司真正的競爭對手是睡眠;而且我們贏了!」
以串流影音為例,我們來看看過去一年的市場數字,就能了解實際狀況。勤業眾信(Deloitte)有個相當好的市場研究報告,摘要如下(粗體重點為筆者加註):
  • 有55%美國家庭至少訂閱一種串流影音服務,自2009年以來成長了450%
  • 美國人平均一星期看38小時的影音(其中39%來自串流服務),幾乎和全職工作的每周工時相同。
  • 美國有200個以上的影音串流服務,每個訂戶平均會訂閱三種,整體花在串流服務的費用,每月達21億美元。
  • 品質優良的原創節目,是推動串流影音成長的重要助力,近半數(48%)的美國人每天或每周都會看串流影音節目,年成長率達11%。
Netflix每天平均觀看時數是1小時36分,70%的美國觀眾會看Netflix的原創劇集;甚至九成的千禧世代觀眾,一坐上沙發就要連追五集才甘願。我個人很愛看Showtime頻道的《財富之戰》(Billions),但第四季節目像擠牙膏一樣,一次才出一集,實在讓人抓狂。
接著來看用戶的時間分配:
Spotify每天占去44分鐘,在社群平台上哈啦則要花掉兩小時以上;如果用戶還要玩遊戲,事情就更大條:他們每天在Amazon旗下的遊戲直播平台Twitch上耗掉一小時半。
有三分之一的《Fortnite》(要塞英雄)玩家,每星期花掉六到十小時打這款電動;更有38%玩家每周玩超過十小時,三分之二玩家花錢買各種道具和課金,平均一人消費高達85美元!
看看這些觸目驚心的精美數字,想玩訂閱制,媒體的心臓真的要夠大顆才行。

媒體玩訂閱制,到底有沒有勝算?

筆者做了一點整理,大家可以比較一下,看看各行各業如何和媒體一起競逐用戶口袋和時間。
如果把媒體業者放進這張表裡,情況就是這樣:
筆者目前的結論是,新聞媒體只要聚焦在核心產品價值、砸錢投資發展技術、重新重視讀者、別再把顧客當成過路客,仍有一搏求生的機會;也不該再向政府或企業要錢、或是繼續對平台唉聲歎氣,沒人會理你的。
媒體該學習的是佛家的智慧: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編譯/施典志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K會員
2.0K內容數
為您送上頂尖作者的最新管理與科技產業思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如果你能善用時間與資源,就有機會讓一篇「產品故事」流傳出去、而且影響人們的行為。行銷可以讓人們買下原本不會買的東西、把票投給原本不會考慮的候選人、或是捐錢給一個原本連聽都沒聽過的機構。
Apple目前的App Store經營模式,一直受到部分軟體開發者和消費者的詬病,認為過於集中封閉、抽取費用太高、太不自由等等;日前美國有消費者因此提出了「反壟斷」訴訟,美國法院也裁定訴訟成立。然而,背後的來龍去脈並不是看起來這麼簡單的。
網路行銷最重要的是掌握「動機數據」。多數企業系統都是累積過去的資料,試圖預測未來如何找到用戶;但網路是持續發生的動態,我們必須洞察動態中的規律、並且在當下反應,才是以內容行銷帶動轉換的商業思維。
今天讀到一篇題為〈App Store即將滅亡〉的文章,其中介紹了新的PWA技術、以及未來app可能「網頁化」的趨勢。事實上,這是十幾年前就討論過的問題,但現在的產業和技術趨勢又把它帶上了檯面。
企業裡必須有一位副舵手,不僅要能站在財務資源分配角度思考公司營運,同時也必須具備宏觀的視野、輔佐執行長做出重大決策──這個人就是財務長。而財務長該做什麼、又該怎麼找呢?
在去過餐廳、景點、飯店消費後,會習慣在社群媒體或相關的服務留下評價嗎?你知道自己的數位足跡也有可能成為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嗎?
如果你能善用時間與資源,就有機會讓一篇「產品故事」流傳出去、而且影響人們的行為。行銷可以讓人們買下原本不會買的東西、把票投給原本不會考慮的候選人、或是捐錢給一個原本連聽都沒聽過的機構。
Apple目前的App Store經營模式,一直受到部分軟體開發者和消費者的詬病,認為過於集中封閉、抽取費用太高、太不自由等等;日前美國有消費者因此提出了「反壟斷」訴訟,美國法院也裁定訴訟成立。然而,背後的來龍去脈並不是看起來這麼簡單的。
網路行銷最重要的是掌握「動機數據」。多數企業系統都是累積過去的資料,試圖預測未來如何找到用戶;但網路是持續發生的動態,我們必須洞察動態中的規律、並且在當下反應,才是以內容行銷帶動轉換的商業思維。
今天讀到一篇題為〈App Store即將滅亡〉的文章,其中介紹了新的PWA技術、以及未來app可能「網頁化」的趨勢。事實上,這是十幾年前就討論過的問題,但現在的產業和技術趨勢又把它帶上了檯面。
企業裡必須有一位副舵手,不僅要能站在財務資源分配角度思考公司營運,同時也必須具備宏觀的視野、輔佐執行長做出重大決策──這個人就是財務長。而財務長該做什麼、又該怎麼找呢?
在去過餐廳、景點、飯店消費後,會習慣在社群媒體或相關的服務留下評價嗎?你知道自己的數位足跡也有可能成為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娛樂至死》的洞見:「電視不查禁書籍,它乾脆取而代之。」1 四十年來依舊適用,只是主角從電視轉變為更為氾濫的數位媒體。然而,閱讀的衰退並非始於網路時代。波茲曼早就指出,無遠弗屆的電報和攝影術這對先祖製造了破碎的資訊系統,打破了印刷術連貫完整的論述模式。電視作為他們的子女,不過是壯大了父母的影響力。而
Thumbnail
大部分串流平台都會推出「一次訂閱一年省多少」的優惠方案,但其實算下來,我發現一年可能只會看幾個月。因為注意力總是容易被其他新事物吸引,例如新遊戲上市、研究 AI 等等。 而且,身為一個極簡金牛座,我發現串流平台其實是個隱形消費黑洞。每個月幾百元的訂閱費,累積起來也是一筆可觀的開銷。
Thumbnail
看到翠有人在說他一個月訂閱制的費用 我把一些我看不懂的刪掉,結果有這些..... . 1. Netflix - 390台幣 2. Google One 100G - 120台幣 3. 中華電信5G吃到飽費率 - 1799台幣 4. 光世代 100m - 900台幣 7. Googl
Thumbnail
你平均一周或一個月花多少時間在串流媒體上?Netflix、Disney+等串流平台現在一直都在推出自家的原創作品,時不時找大導演或大咖演員加盟。讓我這個本來不太喜歡在家裡面看電影的人都漸漸「轉型」了哈哈哈。不僅如此,片藏量之豐富讓人選擇更多,然後我的待看清單也越來越長(?)。
Thumbnail
Going Bus 能讓你以平均近四折的價格,購買到Netflix、Disney+、HBO GO、Youtube Premium、Spotify、GPT Plus等平台,而且完全合法,甚至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等級。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改善訂閱成癮狀況的方法,包括只留一個影音平臺、捨棄不常用的、盡量使用免費版筆記軟體,以及取消不常使用的遊戲月卡和實體訂閱制。這些建議對付訂閱成癮非常有幫助。
Thumbnail
市場佔有率在事業生命週期的起飛階段至關重要。隨著用戶數量和規模的增加,網路效應成為一個重要的競爭策略。本文以Netflix為例,解釋了規模經濟和網路效應對於事業的影響。
Thumbnail
現在人們已經漸漸習慣軟體「訂閱制」,特別是SaaS(軟體及服務)等雲端平台興起,這些平台大多採用訂閱服務,如我自己常用的Notion、Canva、ChatGPT等等服務。訂閱制一股不可忽視的新商機,萬物皆可訂閱制,就讓這本《訂閱經濟》告訴我們這股新浪潮吧。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訂閱服務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從影音娛樂到外送美食,從雲端儲存到日常消費,訂閱服務無處不在,提供了便利與豐富多樣的選擇。然而,隨著市場上訂閱服務的數量急劇增加,消費者面臨著選擇過多而導致的決策困難,以及管理多個訂閱帳戶的繁瑣。這些問題迫切需要一個解決方案,一種能將不同服務整合在一起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娛樂至死》的洞見:「電視不查禁書籍,它乾脆取而代之。」1 四十年來依舊適用,只是主角從電視轉變為更為氾濫的數位媒體。然而,閱讀的衰退並非始於網路時代。波茲曼早就指出,無遠弗屆的電報和攝影術這對先祖製造了破碎的資訊系統,打破了印刷術連貫完整的論述模式。電視作為他們的子女,不過是壯大了父母的影響力。而
Thumbnail
大部分串流平台都會推出「一次訂閱一年省多少」的優惠方案,但其實算下來,我發現一年可能只會看幾個月。因為注意力總是容易被其他新事物吸引,例如新遊戲上市、研究 AI 等等。 而且,身為一個極簡金牛座,我發現串流平台其實是個隱形消費黑洞。每個月幾百元的訂閱費,累積起來也是一筆可觀的開銷。
Thumbnail
看到翠有人在說他一個月訂閱制的費用 我把一些我看不懂的刪掉,結果有這些..... . 1. Netflix - 390台幣 2. Google One 100G - 120台幣 3. 中華電信5G吃到飽費率 - 1799台幣 4. 光世代 100m - 900台幣 7. Googl
Thumbnail
你平均一周或一個月花多少時間在串流媒體上?Netflix、Disney+等串流平台現在一直都在推出自家的原創作品,時不時找大導演或大咖演員加盟。讓我這個本來不太喜歡在家裡面看電影的人都漸漸「轉型」了哈哈哈。不僅如此,片藏量之豐富讓人選擇更多,然後我的待看清單也越來越長(?)。
Thumbnail
Going Bus 能讓你以平均近四折的價格,購買到Netflix、Disney+、HBO GO、Youtube Premium、Spotify、GPT Plus等平台,而且完全合法,甚至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等級。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改善訂閱成癮狀況的方法,包括只留一個影音平臺、捨棄不常用的、盡量使用免費版筆記軟體,以及取消不常使用的遊戲月卡和實體訂閱制。這些建議對付訂閱成癮非常有幫助。
Thumbnail
市場佔有率在事業生命週期的起飛階段至關重要。隨著用戶數量和規模的增加,網路效應成為一個重要的競爭策略。本文以Netflix為例,解釋了規模經濟和網路效應對於事業的影響。
Thumbnail
現在人們已經漸漸習慣軟體「訂閱制」,特別是SaaS(軟體及服務)等雲端平台興起,這些平台大多採用訂閱服務,如我自己常用的Notion、Canva、ChatGPT等等服務。訂閱制一股不可忽視的新商機,萬物皆可訂閱制,就讓這本《訂閱經濟》告訴我們這股新浪潮吧。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訂閱服務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從影音娛樂到外送美食,從雲端儲存到日常消費,訂閱服務無處不在,提供了便利與豐富多樣的選擇。然而,隨著市場上訂閱服務的數量急劇增加,消費者面臨著選擇過多而導致的決策困難,以及管理多個訂閱帳戶的繁瑣。這些問題迫切需要一個解決方案,一種能將不同服務整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