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的政治經濟學〉-鴉片?不,是茶葉戰爭!

2019/06/0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本文內容是出自對於《顛覆你的歷史觀:連歷史老師也不知道的史實》中第四章節--〈鴉片的政治經濟學〉的閱讀心得與筆記。
有沒有可能,她提早看到了日後北京觀光產業還得吸引外籍遊客...無論清廷花再多的錢也不可能買到與西方匹敵的船艦...軍火真能升級?還不如為後人留下座美麗的花園,大發觀光財。(p.174)
這是《顛覆你的歷史觀:連歷史老師也不知道的史實》一書作者謝宏仁教授,在談論「鴉片的政治經濟學」中,為慈禧太后提出的一種思考、行為邏輯上的可能性,看起來頗為荒謬,甚至讓人有股像是作者在「講幹話」的感覺,然而,我卻也無法完全地提出證據來否定這樣見解,或許,就把它作為後人翻案文學寫作時的題材靈感吧。
中國人吸食鴉片圖 (引自Wikimedia Commons)
「鴉片」--很可能是近代中國史上最為人熟知的毒品...或是,至少算是種「成癮物」吧,它的引入及管制也被認作是帶來了一場讓中國門戶大開之戰事--「鴉片戰爭」的成因。確實,以本書作者及其引用之觀點,鴉片作為一種舉凡中、英兩國皆認知為毒品、禁品的存在,但它同時也作為了英國用來和中國茶葉貿易逆差對抗上的利器,也許追根究柢,我們也可以將「鴉片戰爭」改稱為「茶葉戰爭」也不為過了。
然而,在談論到實際的鴉片的貿易/戰爭/貿易戰爭前,本書作者帶出了一個大前提及幾個提問:
過往文獻將此一階段(1839年前後)的討論重點,擺在清廷作為「傳統」帝國以及英國作為「先進」工業都心上的文化衝突,是否足以解釋鴉片戰爭的發生。
作者首先以懷疑的態度,對過往學者主流的區分方式,佐以對韋伯「理念型」(ideal type)等概念進行批判,意即使用如此簡易的二分方式是否足以說明和理解鴉片(茶葉)戰爭的脈絡,作為他的主要前提,同時搭配「外交立場」、「朝貢制度」、「貿易形式」等細緻的資料爬梳,作為其論述上的佐證,以去向讀者說明過往研究可能的疏漏,以及學界對於所謂「代表性學者」、「意見領袖」,以及西方的主流見解之過度仰賴,形成一種東方研究者一昧尊崇的東方主義邏輯。
筆者認為這樣的論述與批評確實有其獨到及必要之處,過往對韋伯理念型的批評,也往往源自於其過度擷取了事件/想法上的特殊概念,並將它作為對其指涉對象的單一概括性指稱,或許會被認作是種以偏概全的邏輯,但這種方式卻也使得研究上容易找出可被使用、操作的變項,也能被良好解釋,因此是種利弊相間的思考/研究方法,用在像歷史事件這樣龐雜,有如資料大海般的文獻內容,細想之下,是非常合理的使用方法。
綜上而言,現階段對於清代的研究縱然已有一套科學化的主流意見,但若同時有著像該書作者一般,在主流意識形態下發出如有「異音」的見解,同時也引導出了過往無從檢閱,或不受重視的資料,相信也是對該段歷史的真實面貌,能更進一步了解的契機。

筆記就寫到這,感謝您的閱讀,希望在這個時代,我們都能透過文字/閱讀,學著好好理解彼此。
RockNiu
RockNiu
RockNiu
1992年生的厭世佛系男子,曾經期許自己能成為一個說好故事的人—卻發現得先從好好說話練起。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