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並非只有「就業者」和「創業者」的簡單兩種分類。「一砂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每顆砂子每朵花,深入放大來看都不相同,每個世界每個天堂也就不相同。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可以「成就自我」,不必學別人、也不必羨慕別人。
(編按:本文為本站與商周合作出版的程天縱先生新書《每個人都可以成功:看程天縱對人生與工作的31個見解,學習建立一套自己的思路,活出精采》後記。本書已於2019年6月11日上市,購買資訊請參考
本站合作出版叢書頁面。)
一砂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無限掌中置,剎那成永恆。
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是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一個英國詩人,活著的時候沒人知道,直到20世紀初才被挖掘出來;他的作品中最出名的,就是下面這四行詩: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這四句詩的中譯版本不下三、四十種,而我最喜歡的,就是開頭這個徐志摩的譯本。但是,這幾行詩在歐美並不是那麼有名、也往往並不被視為布萊克的代表作;只有中國人才特別迷戀這幾句詩,也許是因為這首詩跟《華嚴經》中「佛土生五色莖,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的佛教思想相近。
這首詩有許多不同的解讀方式,而我自己的想法是:如果一粒沙、一朵花都有各自的世界與天堂,那麼每個人都更應該有自己獨特的一生。
這樣短短不到百年的一生中,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追求、自己的成就,獨一無二。這也呼應著我在
本書序文中提到的,「一樣米養百樣人,一色人講百色話」。
由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所以即使閱讀同一本書、受同樣的教育、做同樣的事,都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如果讀讀名人傳記、企業成功故事,就能夠創業成功、成為名人,那麼,今天的世界應該會有完全不同的樣貌。
來自Amazon的「敵人」
在最近的美國之行中,我參加了三兒Jimmy在南加大碩士畢業典禮,之後待在二兒Johnny洛杉磯的家中;在UCI就讀的四兒Andy也來共渡週末,享受難得的天倫之樂。
一天午睡醒來,見Jimmy獨坐客廳,問他在做什麼,他說他在冥想。由於他將於七月初赴西雅圖Amazon總部就職,因此對於Amazon的發展歷程做足了功課;不僅對創辦人Jeff Bezos的發跡故事爛熟於胸,對Amazon的價值觀與企業文化更是深入瞭解。
因此,他的回答令我非常吃驚;他在想著的是,「上班以後的『敵人』是誰、應該如何應付?」。於是Jimmy上網遍讀了有關Amazon和Bezos的文章,包括每年股東大會時Bezos致股東的信。
Jimmy認為,Amazon的成功關鍵在於對外以「滿足顧客欲望」(Customer Obsession)為價值觀,對內則實行「不人道」的精英管理,於是形成了「天使與魔鬼並存」的企業文化。
Amazon鼓勵內部競爭、末位淘汰,加上Bezos對員工的14條期望之一是「節儉」(Frugality),所以比起其他互聯網企業,對員工顯得很苛刻、也因此在業界的名聲不是很正面。
在跟Jimmy談話的過程中,我發現他非常崇拜Bezos;他也覺得在Amazon要成功,就必須奉行Bezos的價值觀和管理模式。因此,Jimmy擔心進入Amazon之後,會進入一個非常競爭的環境,會有許多「敵人」要打壓他,這時應該如何應付?
就業 vs. 創業
我問Jimmy:「大企業就像是一個大金字塔,越高層的職位越少;你現在剛進入金字塔的最底層,擔任一個小螺絲釘,那麼你的目標是什麼?」
Jimmy回答說:「努力往上爬。」
我說:「沒錯。但是,往上爬並不是靠打敗『敵人』,而是要靠兩股力量:首先是要主管提拔你,另外還要同事們的支持;如果你把同事們當『敵人』,那麼當主管提拔你時,同事們一定會拖你後腿,把你往下拉。」
我繼續說:「Bezos是Amazon的創辦人兼CEO,也是個成功的創業者,而你卻是一個最底層的就業者。你可以去瞭解Amazon的價值觀和文化、也可以去瞭解Bezos的策略和做法;但是,即使你照著Bezos的做法做,不但不會成為另一個Bezos,反而會讓你在Amazon無法生存下去。這就是就業者和創業者不同之處。」
為了讓Jimmy更加瞭解就業者和創業者的不同,我再講了一個故事,讓Jimmy知道兩者之間能夠得到的「成就」也不同;這就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
話雖如此,世事總有例外,也有頂尖的人兩者皆得;但這種極端並不具代表性,我們談的是普羅大眾的平凡人。
故事是這樣的:
在2000年左右,我有一個自己創業成功的台商好朋友,在上海建造了一座工廠;在事業登上高峰之際,他希望找個中央領導人來為他的新工廠開幕剪綵。
他知道我在北京擔任中國惠普總裁時,與江澤民總書記熟識(本書第二部分有提到),因此,他很認真的、不開玩笑,要我邀請江澤民總書記到上海來,為他的新工廠剪綵。
我之所以有機緣與中南海的國家領導人熟識,並非我個人的關係,而是因為我當時代表名列全球知名高科技企業之一、美國首批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的美國惠普公司。
雖然我的台商朋友也算創業有成的老闆,營收獲利和上海工廠都頗具規模,但是比起歐美跨國企業仍有頗大的差距。
在這個台商朋友的小小世界裡,他是自己故事的主角,也算是功成名就、可謂白手起家「創業者」的成功典範;而我選擇了「就業者」這另一條不同的職場道路,如果走得順利,就會成為「專業經理人」。
許多成功的台灣「創業者」,雖然經營著中小企業,但是只要賺錢、甚至上市成功,個人身價就會遠超過「專業經理人」;而成功的「專業經理人」雖然身價遠不及成功的「創業者」,但是代表著跨國企業,有機會參與許多令人稱羨的國際級大事與活動。
選擇不同的路,就會有不同的成就;切忌吃著碗內、望著碗外,想著「魚與熊掌兼得」的美夢,導致自己仍有著「成功者的失落」。
當然,我很有技巧的婉拒了這位台商朋友的要求。
成就自我
由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所以我在本書序文中就提到:
如果以一生來看,聖賢與凡人的差別並不大,也不過就是生死之間,成就有大有小、達到的時間有早有晚。
基於每個人「三觀」的不同,對於人生成就的定義和目標也就不盡相同;佛家說「人人皆可成佛」,也是同樣的道理。
世人並非只有「就業者」和「創業者」的簡單兩種分類。「一砂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每顆砂子每朵花,深入放大來看都不相同,每個世界每個天堂也就不相同。
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可以「成就自我」,不必學別人、也不必羨慕別人。
就拿最近流行的大陸「軍師聯盟」連續劇當作例子:剛開始看的時候,覺得司馬懿就是個「魯蛇」;在朝被曹操欺凌羞辱,回到家中又是個標準的「怕老婆」,實在一無是處。
看完全劇之後,我有了不同的體會:雖然司馬懿不如曹操的霸氣、也不如諸葛亮的謀略,但是最終司馬懿活得比他們都久。在歷經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君主之後,奪取了曹魏政權;次子司馬昭稱晉王後,孫司馬炎稱帝建立了晉朝。
看來司馬懿完全不是一個魯蛇,他在自己的一生中「成就了自我」。
但是,曹操和諸葛亮就變成魯蛇了嗎?也不見得。曹操成功的在他的有生之年挾天子以令諸侯,創立曹魏,成為三國時期最為人稱道的梟雄。
他也在中國歷史上,被公認為東漢末年最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之一,一生成就輝煌,這何嘗不是「成就自我」的典範?
至於諸葛亮,為知己者劉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何嘗不是求仁得仁?他們在各自的世界裡,有各自的目標和價值觀,也都圓滿達成,何嘗不是「成就自我」?
活在當下,活出自我
2012年6月底,我決定結束我的第二人生,開啟我的第三人生;剛開始的時候也非常徬徨,無所適從。
很幸運地,我接觸到創客運動,開始有了輔導新創、分享傳承的念頭。
2013年,透過微信圈子,我建立了接近4萬人的Terry&Friends網路社群;2015年底,我在Facebook上成立了接近5萬人的朋友和追蹤者社群。從每個網路社群,我看到一個一個不同的小世界;每一個微信朋友、Facebook朋友都是一個有趣的人生故事。
我和這些朋友雖然都沒有見過面,但在筆談交流之後卻宛如老友,豐富了我的第三人生。
在本書的第二部分中,收錄了我對Facebook社群研究的六篇文章;各位讀者多少也可以從中體會我的生活態度和做事方法。
微信和Facebook成為我觀察世界的一個透鏡(Lens),再加上我獨特的「思考模式」,不僅豐富、更新了我的「三觀」,也讓我能與各種引領時代的新潮流保持同步。
希望讀完這本書之後,再讀我已經出版的三本經營管理書籍,自當會有一番全新體會。
祝福讀者們,活在當下,活出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