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寫在616之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個多星期,香港人的心情七上八落。各社交媒體取代reuters bloomberg aptn等通訊社比其更快更新有關本地示威、遊行甚至所謂「暴動」的資料,忽然間newsroom由香港幾間電視台、報社蔓延至每個人的手機。
自己都受不了的資訊重口味,我選擇先沉澱,打算消化了才向女兒交代香港究竟發生甚麼事。
怎知女兒星期五拿了一份畫作回家,如常興奮莫名叫我欣賞:「媽媽你知道我想到甚麼題材嗎?老師教我們欣賞『吶喊』這畫作,然後自己可以想一想有甚麼事想畫下來,以『吶喊』這個表情表達出來。」她遞畫作給我一看:
女兒612後的畫作《吶喊》
無語。
問她為甚麼會知道這件事:「我有訂報紙啊,你知道報紙頭條嗎?全學校都知這件事了!」那你覺得怎樣?「警察都是壞蛋!」政府說是暴動。「甚麼叫暴動?」就是示威者襲擊警察所以警察要保護市民而制止。「我看不見,我翻過報紙,全都是警察打人開槍的相片。沒有看到示威者打警察的相片,連記者都被警察追着打!」
要知道,我女兒跟學校訂閱的雖然非大公報,但也不是蘋果日報。嘗試用最簡單的言語解釋給她聽中環金鐘究竟發生甚麼事,她說早知道:「我知道呀,那天阿姨很晚回來,我都知道有事發生,你說示威嘛!還在電話聽到人家說金鐘教堂會在晚上開門......我偷聽到的,說如果那些『速龍』要打人,學生可跑到教堂找神父或牧師......」
原來一切,孩子都看在眼內。成年人,你以為可以瞞得多久?瞞不過,就惟有打開天窗說亮話:「為甚麼中國政府要控制我們?老師說要尊重別人,我們不想,就不要強迫嘛!為甚麼這個林鄭,明明是香港人,老是幫大陸官打工,不想想香港自己人?台灣一早說不接受修例接收那兇手,要解決問題你就要和台灣談嘛,為甚麼要這麼壞,要強迫我們推這個法例,好等中國政府日後可以任意拉居住香港的人?我們和中國不同,不能事事相通的。」
不到十歲,只能理解至此。她問的,我半句都答不上。面對孩子,我不想答假設推敲答案,更不想把眼前事複雜化。摸摸她的頭,我只能答:「學生和示威者也許有激動時候,但你要知道,世上任何一個政權,都決不能把槍指向學生或無反抗能力的示威者!這樣的事,我們一定要盡力制止。不是因為學生有沒有犯錯,而是『暴力的不對等』。」
解釋暴力不對等給孩子,一點即明。反正她已知悉事件,就開電視一起看。怎得又知警方除了繼在和平示威區施放催淚彈、胡椒噴霧、沒警告之下向示威者開橡膠子彈和布袋槍之外,還在拘捕示威學生及到醫院拘捕傷者後到各大學搜證,打算落案控告學生暴動罪。
女兒看着電視,又連槍爆發發問。孩子問的,我真想叫那自稱「母親」的來答。難得週六下午這為自稱「母親」的開記者會,就和她一起看看這「母親」怎回應。記者會一開個多小時,女兒看足全場,得一句:「她在自說自話,沒答到記者問題。她說的示威者襲擊警察,我沒有看到,她也沒有證據。她應該向所有人道歉,但她沒有。其實她不知錯,而且還當全場記者都是錯。這人真要不得,難怪跟着她的警察都是壞蛋。」
很想告訴她所謂警察,所謂官員,只是暴政下的棋子。但九歲多能理解嗎?還是按下不表。看完記者會告訴她我要去616遊行,女兒立即說:「媽媽我認為你要買眼罩,最好再帶點保鮮紙。因為要很小心,跑得很快才不會受傷。」
香港人的心,早在雨傘革命時被傷盡。那時喊着公民覺醒的人現在都身陷囹圄,而政府和中國大陸官媒仍然振振有詞地指控兩週共三百萬人次的示威者是「被煽動」、「被誤導」、「一知半解」、「有外國勢力入侵」,我義憤填膺,心內窮得只剩下粗口。這就是為甚麼在609、612時自己都按下不和女兒討論此事的原因。我選擇在不同群組歎息發怒,但對於女兒,身為母親還得要保持一點理性,讓沉默洗滌我的憤怒。
常識,在不智的社會中變得像珍禽異獸般稀有。現在政府簡單出份新聞稿道個歉,香港人就「收貨」?書我讀得唔多,但廉恥尚算有點。當我一介師奶去街市買個紅蘿蔔返屋企切開,心爛了我拿回市販處還可免費換一個時,這在香港叫「公道」。堂堂全球最高人工之一的「國際城市領袖」,就龜縮發一個由「政府發言人」抬頭出的新聞稿,輕輕耍過三百萬人的足跡?你不單止是無恥,更是無賴至極。
傲慢、偏聽、不誠實、虛妄、霸道、不公、而且「生安白造」。你以為「暫緩」、發一下「新聞稿」就夠資格為人母親嗎?你說得出當自己是香港人的母親,林鄭月娥,請你站出來,向香港所有人,包括我那不到十歲的女兒和其看電視新聞後發了兩天惡夢的同學,交代以上我一個都解答不到的問題。而且,別再用語言偽術,老老實實面對我們每一位。
然後,收拾殘局,下台回家,謙卑地學當一位好母親。在此之前,我以身為母親和你「同行」為恥。因為你傷害的,不只我們成年人,不止那在太古廣場自殺的一位,也不只出來遊行的每一個,而且是香港人的下一代,及賠葬的整個警察隊和保安局聲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9會員
164內容數
本來以為一邊當媽一邊學做媽,怎知反過來被女兒每天調教的是小女子。所謂親子,原來是互動而非從上而下的教養。拋棄八股的君臣父子兄弟等包袱,原來當媽所得更教我驚喜萬分。有孩子的人,是上天多賜重活一趟的機會。把握這機會把點滴記下來,提醒自己無論當媽當爸當甚麼,最重要其實是當好一個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Teresa H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然而低敏者真的低敏嗎?我老實告解:才不。高敏感人也許會更被身邊親朋了解,因為他們的高敏若是外顯的,其實人家要交往並不難。低敏者則相反,平常不說不提不碰,並不代表不懂不是不知道。不說,只是因為不想成為別人負擔;不提,只是認為不應重視這些紛擾情緒之事;不碰,更有可能是不戳破人家的謊或不想逼人家說違心言。
劇團創作在香港一如其他行業:資源匱乏、時間倉卒、空間狹窄人才輩出以人腦解決所有預計不來的困難(執生是也)……雖未參與過劇場製作但幾可肯定劇場中人和六七十年代「車衣女工」沒兩樣:多勞多得是基本、多快好省是標準、偶有佳作成天渾、出類拔萃如鳯毛。
子曰:「 寧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他對香港的愛,整個掛着concert頭賣musical肉的「紅館show」,為的是告訴大家藝術非場地先決、非曲目先決、而是「人才先決」。當人人都eye on 甚麼xiqu中心時,他的眼光就放在他最熟悉最有把握的場地 – 紅館,專注他的音樂,製作打動人心的音樂劇。
反思令人成長。生孩子前人總是性急往前衝,很多事都如白駒過隙一閃即逝。有了孩子後家裏就像多了一面照妖鏡,每天照着自己,父母想避開看看當天心靈狀態都半點不能自已(除非終日往外跑,見不到孩子)。結果由孩子白映給自己的景象意外地把人生中每分每秒都凝住留在心坎久久不散。
腦海中閃過Stanford University著名的「棉花糖實驗」:學齡前孩子們被單獨帶到房間,實驗人員告訴孩子們眼前的糖果可予取予攜,但若孩子願意等待,過了指定時間後會被分派更多的回報。參與實驗的孩子們被追蹤多年,發覺較能「延遲自己滿足」的孩子們高中考試成績和父母在孩子青少年期的評價都較高。
然而低敏者真的低敏嗎?我老實告解:才不。高敏感人也許會更被身邊親朋了解,因為他們的高敏若是外顯的,其實人家要交往並不難。低敏者則相反,平常不說不提不碰,並不代表不懂不是不知道。不說,只是因為不想成為別人負擔;不提,只是認為不應重視這些紛擾情緒之事;不碰,更有可能是不戳破人家的謊或不想逼人家說違心言。
劇團創作在香港一如其他行業:資源匱乏、時間倉卒、空間狹窄人才輩出以人腦解決所有預計不來的困難(執生是也)……雖未參與過劇場製作但幾可肯定劇場中人和六七十年代「車衣女工」沒兩樣:多勞多得是基本、多快好省是標準、偶有佳作成天渾、出類拔萃如鳯毛。
子曰:「 寧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他對香港的愛,整個掛着concert頭賣musical肉的「紅館show」,為的是告訴大家藝術非場地先決、非曲目先決、而是「人才先決」。當人人都eye on 甚麼xiqu中心時,他的眼光就放在他最熟悉最有把握的場地 – 紅館,專注他的音樂,製作打動人心的音樂劇。
反思令人成長。生孩子前人總是性急往前衝,很多事都如白駒過隙一閃即逝。有了孩子後家裏就像多了一面照妖鏡,每天照着自己,父母想避開看看當天心靈狀態都半點不能自已(除非終日往外跑,見不到孩子)。結果由孩子白映給自己的景象意外地把人生中每分每秒都凝住留在心坎久久不散。
腦海中閃過Stanford University著名的「棉花糖實驗」:學齡前孩子們被單獨帶到房間,實驗人員告訴孩子們眼前的糖果可予取予攜,但若孩子願意等待,過了指定時間後會被分派更多的回報。參與實驗的孩子們被追蹤多年,發覺較能「延遲自己滿足」的孩子們高中考試成績和父母在孩子青少年期的評價都較高。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2024年7月1日,香港淪陷五週年,臺灣舉辦追思會,分享了一群香港人的故事。香港政府的偏袒大陸人政策,以及國安法23條讓臺灣人不敢支持香港人,限制了香港人的政治自由與前途。活動詳情請留意赴湯 2.0專頁。
Thumbnail
「如果制度令無辜的市民受害、令公義無法彰顯,那麼,我們就有充分的理由去反抗那些僵化的制度。」
近年來,香港的遭遇屢屢獲得國際社會的同情,但是作爲大陸人,我實在不能同情香港。因爲這個世界上自古以來都是富人同情窮人,强者同情弱者。現在就大陸人的境況來說,怎可比香港呢? 香港雖然遭到了許多不公平的待遇,但是畢竟還沒有發展到64的程度。想想當初被坦克車碾過的學生,被子彈打死的市民。。。過去香港人笑
Thumbnail
前情提要: 單親媽媽諭姐帶著一對兒女跟朋友去墾丁遊玩,返家後兒子(6)夜晚不斷夢中哭啼,女兒(3)更是性情大變,不是暴躁哭鬧攻擊人。而是異常粘人又異常狗腿。諭姐身為幼教補教業老師,在無計可施之下,向老玄求助,於是我請她帶著兒女來工作室。約定時間已到,我卻在樓下看見遲遲不上樓的母子三人,我左手提飲
Thumbnail
我認為罵法院和政府已經沒意義了,它本來就是個臟東西,你把它分析得再透徹也無濟於事。在這裏說幾點我對香港民主人士的建議。。 1、香港民運最開始定調的時候就有問題,香港這些年一直在喊獨立,這就不是一個理性的口號。從這點來看,香港的民運系統就缺少可執行的指導思想。。其最大的弊端就是大陸的左派人士也不能同意
Thumbnail
這是一位母親在母親節當天的真實故事,她描述了自己對孩子行為所感到的挫敗與憤怒。這篇文章提到了母親節當天的情景,以及母親對孩子行為的反應。文章主要描述了母親對孩子無禮的行為所產生的情緒,以及她在當天對孩子的反應和行為。
Thumbnail
榮順接起電話,沒多久又慌張的掛斷。 竹君頓感不安,「師兄,怎麼了?香港那邊出事了嗎?」 榮順沒有回答,逕自朝門口走去。他點了一支煙。 竹君見狀並沒有再追問下去,但心裡已經有著不好的預感,這些天她胸口總是悶悶的痛著。 上一次胸悶就是在姊姊被人欺負之時… 竹君鼓起勇氣拿著電話,正要撥回香港時
Thumbnail
一九六七年初秋,聽到父母討論母親返回香港換證件的時間近了,要不要回去呢?如果證件過期,將來申請會更麻煩等對話。在零碎的對話裡,聽到暴動正進行著,鬧得很兇,街上都是菠蘿,真真假假分不清。 遷台時我年紀小,無法單獨持有證件,母親的證件與我連在一起。故未滿十八歲前,每每母親回港,我就隨行,通常停留約一個
親子衝突,已經歷經了4年 我家孩兒的青春(叛逆)期,戰線也拉太長了 愛妳,不代表要順著妳,;要求妳,是希望妳往好的方向走 我努力了,但結果不如預期,未來,妳就纂著老媽曾經的碎念往前走吧 我要試著放下,我也有我剩下的人生要過呢
Thumbnail
看著新聞,我受傷了,我想看到的人,都集體受傷了。我很想問為什麼,傷害一個才一歲的孩子,會從中得到什麼呢?我感覺到眼淚就這樣一一滴滴下來,我好傷心。 我曾經因為聽到鄰居家暴而打了很多通電話,里長、警局都告訴我要確定是哪一戶,那種淒厲的哭聲,只要是一個人都是不忍聽的。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2024年7月1日,香港淪陷五週年,臺灣舉辦追思會,分享了一群香港人的故事。香港政府的偏袒大陸人政策,以及國安法23條讓臺灣人不敢支持香港人,限制了香港人的政治自由與前途。活動詳情請留意赴湯 2.0專頁。
Thumbnail
「如果制度令無辜的市民受害、令公義無法彰顯,那麼,我們就有充分的理由去反抗那些僵化的制度。」
近年來,香港的遭遇屢屢獲得國際社會的同情,但是作爲大陸人,我實在不能同情香港。因爲這個世界上自古以來都是富人同情窮人,强者同情弱者。現在就大陸人的境況來說,怎可比香港呢? 香港雖然遭到了許多不公平的待遇,但是畢竟還沒有發展到64的程度。想想當初被坦克車碾過的學生,被子彈打死的市民。。。過去香港人笑
Thumbnail
前情提要: 單親媽媽諭姐帶著一對兒女跟朋友去墾丁遊玩,返家後兒子(6)夜晚不斷夢中哭啼,女兒(3)更是性情大變,不是暴躁哭鬧攻擊人。而是異常粘人又異常狗腿。諭姐身為幼教補教業老師,在無計可施之下,向老玄求助,於是我請她帶著兒女來工作室。約定時間已到,我卻在樓下看見遲遲不上樓的母子三人,我左手提飲
Thumbnail
我認為罵法院和政府已經沒意義了,它本來就是個臟東西,你把它分析得再透徹也無濟於事。在這裏說幾點我對香港民主人士的建議。。 1、香港民運最開始定調的時候就有問題,香港這些年一直在喊獨立,這就不是一個理性的口號。從這點來看,香港的民運系統就缺少可執行的指導思想。。其最大的弊端就是大陸的左派人士也不能同意
Thumbnail
這是一位母親在母親節當天的真實故事,她描述了自己對孩子行為所感到的挫敗與憤怒。這篇文章提到了母親節當天的情景,以及母親對孩子行為的反應。文章主要描述了母親對孩子無禮的行為所產生的情緒,以及她在當天對孩子的反應和行為。
Thumbnail
榮順接起電話,沒多久又慌張的掛斷。 竹君頓感不安,「師兄,怎麼了?香港那邊出事了嗎?」 榮順沒有回答,逕自朝門口走去。他點了一支煙。 竹君見狀並沒有再追問下去,但心裡已經有著不好的預感,這些天她胸口總是悶悶的痛著。 上一次胸悶就是在姊姊被人欺負之時… 竹君鼓起勇氣拿著電話,正要撥回香港時
Thumbnail
一九六七年初秋,聽到父母討論母親返回香港換證件的時間近了,要不要回去呢?如果證件過期,將來申請會更麻煩等對話。在零碎的對話裡,聽到暴動正進行著,鬧得很兇,街上都是菠蘿,真真假假分不清。 遷台時我年紀小,無法單獨持有證件,母親的證件與我連在一起。故未滿十八歲前,每每母親回港,我就隨行,通常停留約一個
親子衝突,已經歷經了4年 我家孩兒的青春(叛逆)期,戰線也拉太長了 愛妳,不代表要順著妳,;要求妳,是希望妳往好的方向走 我努力了,但結果不如預期,未來,妳就纂著老媽曾經的碎念往前走吧 我要試著放下,我也有我剩下的人生要過呢
Thumbnail
看著新聞,我受傷了,我想看到的人,都集體受傷了。我很想問為什麼,傷害一個才一歲的孩子,會從中得到什麼呢?我感覺到眼淚就這樣一一滴滴下來,我好傷心。 我曾經因為聽到鄰居家暴而打了很多通電話,里長、警局都告訴我要確定是哪一戶,那種淒厲的哭聲,只要是一個人都是不忍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