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第三種自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反送中已導致三名香港人自殺。新近一位 28 歲姓麥的女子在長沙灣跳樓,據說亦和反送中有關。

梁凌杰的死,目標很清晰,是要以死控訴港共政府,帶出四大訴求。

盧曉欣的死,勸諫對象不是港共,而是同路的香港人,希望以自己的性命換取戰友們堅持下去,勿忘初衷。

到了 Zhita Wu,留下遺言:

「七一我去不了,其實真的絕望透了。所有的事情也讓我覺得沒有明天...累了,不想再為明天努力....我是會被社會淘汰的花枝,漂流在河上,而不是在樹上盛開的繁花。我沒有家...」

這是平凡人抵擋不住荒謬事態,敵不過無力感籠罩的自傷自憐。自殺不再是為了換取什麼,而跡近求解脫,此其實值得特別予以關注。可惜主流傳媒報導欠奉,即使是抗爭者,也往往把她和梁、盧並列,視之為「以死相諫」。實情是梁盧屬於「死諫」,Zhita Wu 非也,她是被過去幾個星期的種種大事摧殘致死。

為何要作此一區分?觀乎麥氏留字:

「對不起,每天起床和睡前看着這些新聞,感到很痛苦,甚麼也改變不了的無力感令人煎熬。對不起,也許是我太懦弱了,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對未來完全看不到希望,絕望得令人窒息。對不起,令人擔心了。對不起,不能再一起戰鬥,加油!」

此仍是平凡人抵擋不住荒謬事態,敵不過無力感籠罩的自傷自憐,語調是悲涼的,消極的。

儘管有

「不是民選的政府是不會回應訴求的,香港需要的是革命」

接著是

「點解可以咁仆街,政府黑警死不認錯,每日睇新聞都好嬲,點解香港會變成咁,著黑衫都驚,係咪癡線架,警察冇理由就搜人,速龍又冇 number,佢地阿頭又放任同容許咁做,未到 2047 年已經咁,第時點撚算,好嬲,但做唔到 d 乜,又改變唔到 d 乜,仲嬲。」

麥姓女子是被政府黑警死不認錯、TVB 天天選擇性地報導抹黑抗爭的新聞、警權過大未被制約、香港前途黯淡無光造就的憂憤迫死。這不是「死諫」,而近似於 Zhita Wu 案例。

自殺旨在死諫,會有停止的一日,當知道政府視人命如草芥,同路人的心還未冷,自殺就會停。

最怕自殺是抵受不住現實殘酷,急求解脫,現實不會一時三刻扭轉,意味著自殺人數只會有增無減,成為風潮。社工、心理專家該對治此一類型的自殺,非前一種。

正向積極的說話,太多人在說,不重覆。筆者只想介紹以下幾句話。

清代中興名臣曾國藩:「打掉門牙和血吞。」

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卡繆 (Albert Camus):「除了沒用的肉體自殺和精神逃避,第三種自殺的態度是堅持奮鬥,對抗人生的荒謬。」

民初作家魯迅:「希望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面對荒謬,面對無力感,再抵擋不住,都要抵擋。希望是百折不撓的精神開出。辛亥革命前,誰想過帝制會有終結的一日?東歐劇變前,誰想過蘇聯會解體?用自殺的勇氣和狠勁,苦撐下去,生命是全沒意義,又如何?一日尚有一口氣在,絕不妥協投降!讓怨憤成為生存動力,久而久之,即可捱得過去,曙光近在咫尺。

還有,多讀些共黨的劣行,當你知道一手掀起文革的毛澤東仍被認為有「三分過,七分功」,八九年北京學生和平佔領天安門被官媒扭曲成「反革命動亂」,平反六四喊到現在都無回應,你就會明白香港變成現在這樣是有理由的。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汶俊 (筆名:無言)的沙龍
64會員
303內容數
主要闡述及析論歷史、哲學,兼及文學、通識.......
2023/06/10
「反送中」四周年,我關注的,不是《願榮光歸香港》是否成為禁歌,也不是這場波瀾壯闊的運動的歷史細節。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幾個年輕而貌美的靈魂,他們都在 2019 年 6 月至 8 月選擇用自己的方式離開人世,卻留下發人深省、餘音繚繞的遺言。 6 月 15 日,梁凌杰身穿寫有「林鄭殺港,黑警冷血」的黃色
Thumbnail
2023/06/10
「反送中」四周年,我關注的,不是《願榮光歸香港》是否成為禁歌,也不是這場波瀾壯闊的運動的歷史細節。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幾個年輕而貌美的靈魂,他們都在 2019 年 6 月至 8 月選擇用自己的方式離開人世,卻留下發人深省、餘音繚繞的遺言。 6 月 15 日,梁凌杰身穿寫有「林鄭殺港,黑警冷血」的黃色
Thumbnail
2021/06/23
《蘋果日報》今天 (6 月 24 日) 出版最後一份實體報紙,從此結束二十六年辦報歷史。 誠如吳志森所言,二十六歲屬青年,青年英年早逝,率先受影響是香港報業生態。《東方》、《星島》、《文匯》、《大公》,清一色親共。《明報》雖以持平中立見稱,但近年已左傾。換句話說,代表右派立場,揭櫫西方自由、民主、人
Thumbnail
2021/06/23
《蘋果日報》今天 (6 月 24 日) 出版最後一份實體報紙,從此結束二十六年辦報歷史。 誠如吳志森所言,二十六歲屬青年,青年英年早逝,率先受影響是香港報業生態。《東方》、《星島》、《文匯》、《大公》,清一色親共。《明報》雖以持平中立見稱,但近年已左傾。換句話說,代表右派立場,揭櫫西方自由、民主、人
Thumbnail
2021/05/28
智者小心翼翼打開木盒,用手輕輕在書皮上掃了掃,書皮佈滿了塵,也不知是書何年寫成。 弟子在旁侍候,從未見過師父神色如此凝重,再看書皮上的字,大大的「香香國史事要略」。弟子雖見識淵博,卻從未聽過世上有「香香國」,遂問道:「師父,香香國是什麼地方?那裡很香的嗎?」 智者面有難色,未幾方回答:「香倒沒有了,
Thumbnail
2021/05/28
智者小心翼翼打開木盒,用手輕輕在書皮上掃了掃,書皮佈滿了塵,也不知是書何年寫成。 弟子在旁侍候,從未見過師父神色如此凝重,再看書皮上的字,大大的「香香國史事要略」。弟子雖見識淵博,卻從未聽過世上有「香香國」,遂問道:「師父,香香國是什麼地方?那裡很香的嗎?」 智者面有難色,未幾方回答:「香倒沒有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今天想來說幾個故事,都是最近聽聞關於自殺的故事,如果內心有所牴觸就不要點進來看了喔! 強調一下:自殺不是解脫,更無法解決問題,只有面對問題才能真正的跨越問題。
Thumbnail
今天想來說幾個故事,都是最近聽聞關於自殺的故事,如果內心有所牴觸就不要點進來看了喔! 強調一下:自殺不是解脫,更無法解決問題,只有面對問題才能真正的跨越問題。
Thumbnail
在前幾天,聯合國國際審查委員針對近年台灣人輕生比例提高作出關心,並向台灣政府詢問是否有對此作研究,了解其緣由為何,是否是壓力等其他的因素。 而衛福部心裡健康司司長對此作出的回應如下:『這五年大家可以看到,在青年、青少年自殺率突然地增加。但是如果扣除跳樓的因素,其實就沒有那麼明顯。那也就是說,這十年來
Thumbnail
在前幾天,聯合國國際審查委員針對近年台灣人輕生比例提高作出關心,並向台灣政府詢問是否有對此作研究,了解其緣由為何,是否是壓力等其他的因素。 而衛福部心裡健康司司長對此作出的回應如下:『這五年大家可以看到,在青年、青少年自殺率突然地增加。但是如果扣除跳樓的因素,其實就沒有那麼明顯。那也就是說,這十年來
Thumbnail
日常(《日常》)的終結,在於死亡。死亡帶來的終結,不僅是生命的結束,而是那難以接受的荒謬成為人們認知的新常規,一種不正常的常規。經歷了兩年下來,數不清的,無可疑的死亡,他們的屍首與環境彷似裝置藝術,回應了片首和片尾的兩段行為藝術,置於公眾地方的字卡和死屍。這些死屍既是可見的,也是不可見的,真假亦然。
Thumbnail
日常(《日常》)的終結,在於死亡。死亡帶來的終結,不僅是生命的結束,而是那難以接受的荒謬成為人們認知的新常規,一種不正常的常規。經歷了兩年下來,數不清的,無可疑的死亡,他們的屍首與環境彷似裝置藝術,回應了片首和片尾的兩段行為藝術,置於公眾地方的字卡和死屍。這些死屍既是可見的,也是不可見的,真假亦然。
Thumbnail
坦白說,我對香港這塊土地,或說,對香港這個「對象」,是沒什麼特別感覺的。直到去年的反送中抗爭發生時,看著一支又一支影片陸續播送,報導與照片接二連三輸出,一股不明所以的情感在心底顯著發酵著...
Thumbnail
坦白說,我對香港這塊土地,或說,對香港這個「對象」,是沒什麼特別感覺的。直到去年的反送中抗爭發生時,看著一支又一支影片陸續播送,報導與照片接二連三輸出,一股不明所以的情感在心底顯著發酵著...
Thumbnail
荃灣有人鏈活動,大部份參與者是中學生,在荃灣住了那麼多年,從未見過,點點電話光,彷彿為香港帶來希望,但願這些希望不會戛然而止,而得永續。 林鄭要落區對話,熟識共黨歷史的人都知道,邊談邊打是其慣用技倆,談是一時權宜,終歸是要打的。蔣介石、毛澤東重慶談判,另一邊廂,共軍即攻打東北,便是一好例子。 真的想
Thumbnail
荃灣有人鏈活動,大部份參與者是中學生,在荃灣住了那麼多年,從未見過,點點電話光,彷彿為香港帶來希望,但願這些希望不會戛然而止,而得永續。 林鄭要落區對話,熟識共黨歷史的人都知道,邊談邊打是其慣用技倆,談是一時權宜,終歸是要打的。蔣介石、毛澤東重慶談判,另一邊廂,共軍即攻打東北,便是一好例子。 真的想
Thumbnail
香港人有沒有救,不在於香港人有沒有錢。也不在於香港政府是否多一點寬容,更不在於中國是否要放棄香港。而是在於香港人有沒有決心的去奪取自己的故鄉。
Thumbnail
香港人有沒有救,不在於香港人有沒有錢。也不在於香港政府是否多一點寬容,更不在於中國是否要放棄香港。而是在於香港人有沒有決心的去奪取自己的故鄉。
Thumbnail
政治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政治,反送中到現在每週幾乎都有遊行,更是有三名香港人因為反送中事件結束自己寶貴的生命,他們的離去能為香港帶來什麼樣的未來?
Thumbnail
政治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政治,反送中到現在每週幾乎都有遊行,更是有三名香港人因為反送中事件結束自己寶貴的生命,他們的離去能為香港帶來什麼樣的未來?
Thumbnail
反送中已導致三名香港人自殺。新近一位 28 歲姓麥的女子在長沙灣跳樓,據說亦和反送中有關。 梁凌杰的死,目標很清晰,是要以死控訴港共政府,帶出四大訴求。 盧曉欣的死,勸諫對象不是港共,而是同路的香港人,希望以自己的性命換取戰友們堅持下去,勿忘初衷。 到了 Zhita Wu,留下遺言: 「七一我去不了
Thumbnail
反送中已導致三名香港人自殺。新近一位 28 歲姓麥的女子在長沙灣跳樓,據說亦和反送中有關。 梁凌杰的死,目標很清晰,是要以死控訴港共政府,帶出四大訴求。 盧曉欣的死,勸諫對象不是港共,而是同路的香港人,希望以自己的性命換取戰友們堅持下去,勿忘初衷。 到了 Zhita Wu,留下遺言: 「七一我去不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