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影集|鑑識科學:真科學或假證據?Exhibit A|事實與詮釋的界線

2019/07/1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基於事實的推論,未必為真。」本節目共四集,每集針對一項鑑識科學的技術(影像鑑識、血跡噴濺、尋屍犬、微量 DNA),去呈現使用這些技術的辦案人員若是在一知半解或先入為主的情況下,所可能導致的推論瑕疵和錯誤定罪。
節目名稱中的 exhibit 原意為「展示品」,作為法律用語則有「呈堂證據」之意。而一樁案件在法庭審理時,各項物證會以英文字母編碼,所以 Exhibit A 簡單來說就是「A 物證」的意思。
我是在看完《認罪口供》(The Confession Tapes)第二季後接著看這部的。《認罪口供》聚焦在「虛偽自白」(false confession)作為一種辦案手段的爭議,而本節目則是探討鑑識科學的缺失,兩部算是精神雷同的作品。順便一提,Netflix 發行的這兩部節目,都是由著名的獨立製片公司 A24 所製作。
很多犯罪偵查影集(如 CSI)往往為了劇情需要,會描述辦案人員運用科技採集到了「關鍵物證」而抓到歹徒並將其定罪,看起來好像很理所當然。但物證本身是個客觀的存在,這跟我要拿這個物證做什麼解釋、下什麼論斷,其實是兩回事;而後者的強烈主觀成分,也就是這個節目想要點出的問題。
當然,本節目也如其他翻案紀錄片一樣,難免會有較站在辯方立場的色彩,但我認為這無可厚非,因為在很多案例上,檢調人員都不願意(或不能)出面受訪,所以這也許是此類節目的原罪。我覺得這部算是有試圖平衡觀點了,你實際去看就會發現,節目中訪談的對象有第三方的專業人士,甚至還有當時曾參與鑑識的科學家,在一集約半小時的長度裡,能做到這樣已經很不錯。
到頭來,對於「這類節目是否太偏頗」的討論其實很容易失焦(雖然還是有必要),至少就這部 Exhibit A 而言,我不認為它意在「翻案」,而是想要提醒觀眾,對於物證所透露之訊息的主觀詮釋,還有分析與推論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都可能大大影響案件審理結果。這對於一個追求民主法治的社會而言,是不可不慎的事情。
如果你好奇「看起來很神的鑑識科學有什麼極限」,Exhibit A 是個很好的入門。

延伸觀賞|認罪口供 The Confession Tapes、謀殺犯的形成 Making a Murderer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這裡收錄我的影集觀後文,分為台劇、美劇、歐劇、紀錄影集等類別。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