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體驗與競爭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蔣勳老師說:「少一點美術課,寧可帶孩子到大自然,一個孩子去凝視一朵花的綻放,恐怕比美術還重要。」
台灣這幾年在人才培育的方向積極轉向創意與設計,因為在科技日新月異與不斷複製之下,產業的競爭力關鍵在於美感的追求,而美育的核心就是藝術的欣賞與創作。
但是除了商品的設計之外,對於一般社會大眾而言,人為何要欣賞藝術?藝術的價值在哪裡?
著名詩人紀伯倫曾說;「我們存在是為了發現美,除此之外,只是等待。」的確,在漫長的人類演化過程中,從狩獵時代與野獸搏鬥掙扎著活下來,到今天高度的文明,哲學家懷海德曾經這麼形容:「自有人類以來,不知道也多少落日時光,忽然有一天,看著西方的落霞,而『呀』了一聲,人類的文明自此開始。」
懷海德認為,野蠻與文明的分野,始於對自然美好的感懷與詠嘆,換句話說,這種對美好的感受與生存的實用價值是不同的。因此,哲學家康德這麼定義:「美是一種無目的的快樂。」提醒我們,若是所作所為都考量到「實用目的」的時候,就喪失了美的可能性。
不過,我覺得透過藝術的欣賞感受到美,在這個變化迅速的時代更有其不可或缺的價值,因為人們藉此接觸到比這短暫人生更為宏大,更為長久的事物,可以安定我們浮躁的心情,並且連結到整個人類共同的心靈互動。
不過在從事藝術教育的過程中,許多人不免好奇,一件作品到底是藝術,還是工藝品,兩者如何區分?一般而言,美育課程所包含的繪畫、音樂、舞蹈、戲劇等等行為,通稱為藝術。藝與術這兩個字,都含有很強的技能、技術的意義在內,但是一個工匠或是成為藝術家的區分在於觀念的創造以及思想情操的表現,也就是從單純的技術層次提升到思想或情感。
換句話說,藝術的開始,往往都是情動於中,我們可以明確地說,沒有感動,就沒有藝術作品。因此「美」的感受,往往就是自己生命內在的經驗,記憶、渴望或理想,也就是藝術作品的創作或者是欣賞,都是每個人自己內在生命品質的呈現。
這也就是著名詩人、也是個藝術家與美術教育者席慕蓉會這麼說:「如果一個孩子在他的生活裡沒有接觸過大自然、譬如摸過樹的皮、踩過乾而脆的落葉,我就沒有辦法教他美術,因為,他沒有第一手接觸過美。」
我也認為,美的教育並不等於美術課,美應該是生活的、全面的,如同美學大師蔣勳老師所說的:「少一點美術課,寧可帶孩子到大自然,一個孩子去凝視一朵花的綻放,恐怕比美術還重要。」
因為藝術作品既然藝術家被真實世界的美所感動,然後希望把這種感動存留下來,於是藉由不同的媒介〈繪畫、雕塑…〉,對這種不可挽回的美的一種無可奈何的努力。因此對於生命歷程中沒有這種經驗的孩子而言,就能回應藝術家心中的感受,其實是很不容易的。或許這也是梵谷說這段話的原意吧:「人應該去聆聽自然的語言,而不是畫家的語言,對真實事物本身的感受要比對畫作的感受要美得多了。」
曾經有人請教畢卡索:「如何欣賞藝術?」畢卡索回答:「為何不先去了解鳥兒的歌聲?去愛這朵花,去愛圍繞身邊的一切事物,試著了解它。」
不過當家長體會到真實的與自然接觸的重要性之後,想帶孩子到大自然裡,卻擔心自己的自然知識不夠,無法辨識植物或昆蟲的名字,可是我覺得即使我們不知道任何自然知識,我們也可以陪著孩子看看天空,看黎明與黃昏的彩霞,看浮雲,看星光,你也可以陪著他們聽聽風聲,聽大自然裡各種細微的聲音。
陪著孩子重新使用眼睛、耳朵、脖子和指尖,讓很久沒有仔細感受的器官活起來。即使我們不知道鳥的名字,我們還是可以欣賞牠們動人的姿態,即使我們較不出任何一顆星星的名字,我們還是可以體會天空的壯闊與美麗,以及宇宙的神祕。
就像愛因斯坦所說的:「人類最美最深的感情,是神秘的感覺,它是所有科學的起源,無法認識這種感覺的人,不再肅然而立讚嘆宇宙奇妙之工,這種人活著跟死了沒有什麼兩樣。」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們深信,自然萬物才是最好的老師,自然本身即具有自我解說的能力  二O一八年八月初,到雲林參加荒野第四屆環境行動論壇,除了擔任專題主講人之外,也擔任成人組競賽的評審。  很多年來,因為行程較多,所以應邀參加的活動都是必須出現的前一刻才抵達,然後講完之後就離開趕下一個活動,但是這一年我打算慢下腳步,
跟朋友們一起為了理想而努力,可以勇敢也可以溫柔;有看雲的閒情,也有猶熱的肝膽;更棒的是,可以一起慢慢變老。  禪宗有個公案談到,點一盞油燈,那一直燃燒的焰火是「既非同一焰,亦非另一焰」。  這個比喻是提醒我們,從出生到死亡,雖然我們看起來還是那個獨一無的自己,但其實是「既非同一人,亦非另一人」,因為
反社會人格與一般不符合社會規範的壞孩子,最大差異就是沒有同理心。 「善良者不會創造。他們缺乏想像力。」作者在這本書一開頭就很勇敢地引述哲學家蕭沆的話,讓總是為了媒體上那些窮凶惡極形象的壞孩子搖頭的大人們,震驚之餘有了不同面向的思考。  我也想起了多年前看過的一個調查報告,研究人員發現,那些為人類文明
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夢想?那顆值得我們一輩子追尋的星星?  在我長長的學生時代,書桌案頭始終貼著一張「夢幻騎士」主題曲的歌詞: 「去做一個不可能實現的夢,去打一個不可能打敗的敵人,去忍受無法忍受的哀傷,去改正無法改正的錯誤,去追求貞潔完美,不管相距多遠,即使雙手筋疲力盡,仍要盡力去摘那摘不到的星星……
每個人身上的確都有太陽,而勇敢的承諾與隨後的行動,是使那個太陽得以發光的源頭。 「每個人身上都有太陽,只是要讓它發光。」  據說這一句話據說是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臨時前說的最後一句話,我在最近常常想起這一句話。  這星期六是 荒野24周年慶,也是第九屆幹部就任的日子。   每當荒野各義工群組新舊任幹
在這學習無邊界的時代,人人都是自學生,不管孩子多大甚至父母本身,都必須時時刻刻把我們自己當作自學生來看待 我住的社區裡有三個混齡的自學團體,人數從十來位到二十多位都有。我周邊的朋友也有許多人將孩子送到如雨後春筍不斷增加中的實驗小學,那種依著固定課程與課綱上課的傳統學校,在很多家長眼中,似乎已經無法給
 我們深信,自然萬物才是最好的老師,自然本身即具有自我解說的能力  二O一八年八月初,到雲林參加荒野第四屆環境行動論壇,除了擔任專題主講人之外,也擔任成人組競賽的評審。  很多年來,因為行程較多,所以應邀參加的活動都是必須出現的前一刻才抵達,然後講完之後就離開趕下一個活動,但是這一年我打算慢下腳步,
跟朋友們一起為了理想而努力,可以勇敢也可以溫柔;有看雲的閒情,也有猶熱的肝膽;更棒的是,可以一起慢慢變老。  禪宗有個公案談到,點一盞油燈,那一直燃燒的焰火是「既非同一焰,亦非另一焰」。  這個比喻是提醒我們,從出生到死亡,雖然我們看起來還是那個獨一無的自己,但其實是「既非同一人,亦非另一人」,因為
反社會人格與一般不符合社會規範的壞孩子,最大差異就是沒有同理心。 「善良者不會創造。他們缺乏想像力。」作者在這本書一開頭就很勇敢地引述哲學家蕭沆的話,讓總是為了媒體上那些窮凶惡極形象的壞孩子搖頭的大人們,震驚之餘有了不同面向的思考。  我也想起了多年前看過的一個調查報告,研究人員發現,那些為人類文明
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夢想?那顆值得我們一輩子追尋的星星?  在我長長的學生時代,書桌案頭始終貼著一張「夢幻騎士」主題曲的歌詞: 「去做一個不可能實現的夢,去打一個不可能打敗的敵人,去忍受無法忍受的哀傷,去改正無法改正的錯誤,去追求貞潔完美,不管相距多遠,即使雙手筋疲力盡,仍要盡力去摘那摘不到的星星……
每個人身上的確都有太陽,而勇敢的承諾與隨後的行動,是使那個太陽得以發光的源頭。 「每個人身上都有太陽,只是要讓它發光。」  據說這一句話據說是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臨時前說的最後一句話,我在最近常常想起這一句話。  這星期六是 荒野24周年慶,也是第九屆幹部就任的日子。   每當荒野各義工群組新舊任幹
在這學習無邊界的時代,人人都是自學生,不管孩子多大甚至父母本身,都必須時時刻刻把我們自己當作自學生來看待 我住的社區裡有三個混齡的自學團體,人數從十來位到二十多位都有。我周邊的朋友也有許多人將孩子送到如雨後春筍不斷增加中的實驗小學,那種依著固定課程與課綱上課的傳統學校,在很多家長眼中,似乎已經無法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如同日月星辰一樣,花兒們永遠守候陪伴著我們,是世界裡不會缺席的角色,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像呼吸一樣自然。你可曾想像這世界沒有花的日子?少了那些繽紛的色彩,這世界顯得多單調,不可思議吧! 打從有記憶起,總愛對著花兒發呆,自言自語,妳為何開得這樣美?羨慕啊!妳的形狀為何如此特別? 好妙啊!妳怎
Thumbnail
藝術是心想生; 藝術是低到如塵埃的美學,美 = 博愛; 當代藝術不應該只追求創新 = 自由; 當代藝術應該挑戰解決地球極端問題,中道精神 = 平等。
Thumbnail
講到國文課本的時候,有不少人覺得「文言文比較美」,但真的探討「美」卻又不知所以然。現在文學理論講到的美粗粗略略大概有三個方向
Thumbnail
美學是哲學的分支學科,學科名稱是由 18 世紀的鮑姆加登所確立。美學研究的範疇主要包含:藝術鑑賞及其社會現象、審美活動及審美經驗等內容。透過學習美學將能提升我們的思維能力。
Thumbnail
本文探討文學作為人類撇除生存問題,尋求精神滿足的行為。文學將人為中心,探索人類精神的可能性,是人類行為觀察室的衍生地。
Thumbnail
插花藝術是一門令人著迷的藝術形式,結合了自然美感與人類創造力的絕妙結合。 美感與魅力 插花藝術之美感來自於多重因素: 自然之美的展現: 插花藝術展現了自然界各種植物和花卉的美麗,每一朵花、每一片葉子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將這些元素結合在一起,創造出令人驚艷的視覺效果。 創作的無限可能性: 插花藝
Thumbnail
美感,或說美,是一種如同痛感、涼感等單一的感受,亦或是一種綜合的感受?8大藝術中,文學、音樂、繪畫、彫塑、舞蹈、建築、戲劇、電影,有7大是跟視覺有關的藝術,僅有音樂是非視覺性的藝術。美感是僅屬於視覺與聽覺的嗎?亦或味覺也因美食而有了美感?近來社會上大推美感教育;從教科書、字體、以及鼓勵學生參
Thumbnail
〖那些為我們所獨有的,使我們覺得自己有價值的感覺,往往只是電光石火的一瞬,要 是我們不懂得抓住和品嚐這一瞬,我們便沒有成長,也沒有興奮。 〗─Eric Hoffer : The True Blieve ..............................................
Thumbnail
以輔自然,取自《道德經》第六十四章: 「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以輔助萬物的自然本質,而不敢妄加作為。」 要能輔助萬物,要能做到不妄加作為,必先了解其自然本質,這恰是科學領域擅長之事。 由觀察「現象」起始,由「解釋」琢磨而成自然法則,依法則的運作「預測」各種現象,並進一步發展至今。
Thumbnail
美感非常重要,美感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培養出來的? 民國初年時,蔡元培提倡美育,甚至說“以美育代宗教“。 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美育成功了嗎? 我是美感的白癡。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也可能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或周圍環境的影響,我實在沒什麼美感。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如同日月星辰一樣,花兒們永遠守候陪伴著我們,是世界裡不會缺席的角色,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像呼吸一樣自然。你可曾想像這世界沒有花的日子?少了那些繽紛的色彩,這世界顯得多單調,不可思議吧! 打從有記憶起,總愛對著花兒發呆,自言自語,妳為何開得這樣美?羨慕啊!妳的形狀為何如此特別? 好妙啊!妳怎
Thumbnail
藝術是心想生; 藝術是低到如塵埃的美學,美 = 博愛; 當代藝術不應該只追求創新 = 自由; 當代藝術應該挑戰解決地球極端問題,中道精神 = 平等。
Thumbnail
講到國文課本的時候,有不少人覺得「文言文比較美」,但真的探討「美」卻又不知所以然。現在文學理論講到的美粗粗略略大概有三個方向
Thumbnail
美學是哲學的分支學科,學科名稱是由 18 世紀的鮑姆加登所確立。美學研究的範疇主要包含:藝術鑑賞及其社會現象、審美活動及審美經驗等內容。透過學習美學將能提升我們的思維能力。
Thumbnail
本文探討文學作為人類撇除生存問題,尋求精神滿足的行為。文學將人為中心,探索人類精神的可能性,是人類行為觀察室的衍生地。
Thumbnail
插花藝術是一門令人著迷的藝術形式,結合了自然美感與人類創造力的絕妙結合。 美感與魅力 插花藝術之美感來自於多重因素: 自然之美的展現: 插花藝術展現了自然界各種植物和花卉的美麗,每一朵花、每一片葉子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將這些元素結合在一起,創造出令人驚艷的視覺效果。 創作的無限可能性: 插花藝
Thumbnail
美感,或說美,是一種如同痛感、涼感等單一的感受,亦或是一種綜合的感受?8大藝術中,文學、音樂、繪畫、彫塑、舞蹈、建築、戲劇、電影,有7大是跟視覺有關的藝術,僅有音樂是非視覺性的藝術。美感是僅屬於視覺與聽覺的嗎?亦或味覺也因美食而有了美感?近來社會上大推美感教育;從教科書、字體、以及鼓勵學生參
Thumbnail
〖那些為我們所獨有的,使我們覺得自己有價值的感覺,往往只是電光石火的一瞬,要 是我們不懂得抓住和品嚐這一瞬,我們便沒有成長,也沒有興奮。 〗─Eric Hoffer : The True Blieve ..............................................
Thumbnail
以輔自然,取自《道德經》第六十四章: 「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以輔助萬物的自然本質,而不敢妄加作為。」 要能輔助萬物,要能做到不妄加作為,必先了解其自然本質,這恰是科學領域擅長之事。 由觀察「現象」起始,由「解釋」琢磨而成自然法則,依法則的運作「預測」各種現象,並進一步發展至今。
Thumbnail
美感非常重要,美感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培養出來的? 民國初年時,蔡元培提倡美育,甚至說“以美育代宗教“。 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美育成功了嗎? 我是美感的白癡。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也可能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或周圍環境的影響,我實在沒什麼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