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美學?

2024/04/1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美學,一門哲學的分支學科

美學 (aesthetics),是哲學的分支學科,研究對象有挺大部分圍繞在藝術的鑑賞、審美經驗、藝術評價等內容,因此又被稱為「藝術哲學」。美學為一門學科一直到了 18 世紀才獲得確立,由於它出現的比較晚,所以也有人會把美學稱為「哲學的小妹妹」。

生活中所認為的美學

在日常生活中「美學」二字受到非常廣泛的使用,尤其牙醫和醫美診所最喜歡用這兩個字,例如:XX 美學牙醫診所、XX 美學診所。有時,我們也會用「XX 美學」來形容某種風格訴求,例如:包浩斯美學、Ikea 美學、蘋果美學等。這些詞彙的使用都反映對於「美學」二字,我們總用一種自然說文解字的方式來理解它。美學,似乎就成了一門「研究美感的學問」。

但是,日常生活中對於美學的認識並不算非常完善,甚至這種認知算是一種誤解。就像是我們把數學當作是算數、把藝術當作是畫畫。其實都是一種比較狹隘、不完善的認知。

美學是什麼?

美學一詞的確立

aesthetics 源於希臘文 αἰσθητικός,此詞本有感知、感覺的意思,因此中文若依照意思直翻可能就會被翻作「感覺學」「感知學」。美學 (aesthetics) 名稱是由一名德國哲學家鮑姆加登 (Alexander Baumgarten) 1750 年所發表的《Aesthetics》著作所確立。

雖然美學這個學科的名稱是在 18 世紀才被確立,但不表示美學的研究是從 18 世紀才開始。美學跟哲學一樣,在西元前中西方都能夠看到不少文獻已經在探討美學的相關議題了。

美學的研究範疇

美學與哲學最大的不同在於,有別於對於「理性」的追求,美學主要的研究對象則是「感性」。研究以感覺、感知出發而獲得的知識及經驗。因此,美學研究的內容大多都圍繞在「藝術」相關聯的事物及活動。

以現在來說,美學的研究重心在於藝術理論、藝術批評、審美活動及審美經驗等。而不在於研究、分析「美」這個概念。以下引用《西方美學導論》書中羅列出兩種的美學範疇,讓大家對於美學研究的範疇有更具體的認識:

劉昌元的《西方美學導論》 一書中將美學研究範疇的分成五個範疇:
1. 解釋藝術家的創造活動有關的諸問題
2. 藝術品的定義
3. 關於美、審美態度與審美經驗的解釋
4. 與描述、解釋及評價藝術品有關
5. 涉及藝術品的社會功能

瑞德的〈現代美學選集〉中將美學範疇分成三個範疇:
1. 藝術品創造的過程
2. 藝術品本身
3. 觀眾及批評對藝術品的反應

美學的調性

雖然說日常生活中對於美學的認知有些不周全,但對於美學的刻板印象還是有反映著一些美學的調性。譬如說「美學是很敏銳的」,美學常常是從感覺、感官體驗或發現為出發點,再加上周延的思維作用而梳理出的整體概念。美學想要探討「規則的規則」、研究「問題的問題」,與哲學一樣,美學也想要找到一種對於每個人來說,都能夠普遍有效的規則或概念,來解釋各式各樣不同的審美現象。

「文」由左至右的字體分別為:Adobe 標準黑體、微軟新歌德體、微軟正黑體、微軟雅黑體、韓文黑體。

「文」由左至右的字體分別為:Adobe 標準黑體、微軟新歌德體、微軟正黑體、微軟雅黑體、韓文黑體。

像是看到上圖五個「文」字,有什麼不一樣嗎?美學會想要知道的是,它們究竟有何差異,以及為何會造成這樣差異的普遍規則、原因。如果今天小明認為第 X 個「文」比較好看,美學則會追問其原因,並進一步的找到使得這個原因具備普效性之根據。

因此,美學是很犀利的、很敏銳的,美學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感覺。同時美學也是非常理性的,美學就跟哲學一般,想要找到各種美學議題的「根本原因」,對於知識的產生都想要追本溯源。

美學的價值

在認識美學、學習美學甚至是研究美學的過程中,我認為對於思維能力上真的有很大的幫助。

美學一部分的價值與哲學有些雷同。藉由認識各種各樣的美學理論,就會透過不同的觀點及切入角度,並以比較嚴謹的思辨過程、比較完善的思維結構去探討某方面的議題。也就是說,在除了增廣見聞之外,最重要的是,若跟著該理論去思維,將能不斷訓練大腦的思考能力。

另一個角度來說,學習美學就好像是在更新我們大腦的軟體,因為不同的美學家及哲學家,也會提出不一樣的思維模式及角度,並透過學習這些觀點,在徹底的內化之後,我相信日後在生活中面對有些相似的情境時,就能夠運用適合的美學概念來帶入,將有助於我們更深刻、更周全的去剖析特定議題。

美學與哲學不同的是,美學多是在探討感性的議題,而哲學主要在探討的是理性。若能將這兩種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理解,我相信你將能更妥善的處理更多樣、更複雜的議題。

3會員
20內容數
歡迎交流討論!目前文章主題內容:設計、哲學與美學、當兵小記。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