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說素人從政的風潮,並非台灣所獨有,從美國到烏克蘭,都可以見到不少從政的素人,甚至有一舉成為國家領導者的例子。分析這股風潮起興的各種論點所在多有,見解各異,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網路時代無遠弗屆的特性,門檻極低的影音平台,都讓有志從政者,可以直接與選民溝通,而不必再透過傳統媒體或政黨,無疑是這股風潮的最大的助力。但素人從政是好是壞,對原本的政治環境造成什麼樣的衝擊,目前仍然沒有深入的研究,但從很多地方來看,素人從政可能遠遠沒有我們過去所想像的那麼美好。
烏克蘭新任總統是素人從政的最好例子,從喜劇演員一舉成為國家元首。
過去多數人都認為讓傳統政治人物長期把持龐大權力,是非常不好的情況,因為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這已有太多的殷鑑。因此民主選舉制度興起後,往往設下任期限制,只能連任一次,但在這樣的制度下,常常發展出兩黨制,變成兩組政治人物輪流執政,換來換去還是那些老面孔。因此社會大眾常會希望有不一樣的選擇,有新人能打破這樣的局面,帶來改變。而有志從政的素人們,也往往會利用這點,強力訴求「兩黨一樣爛」,來做為政治號召,強調選擇新人新政才能為政壇帶來新氣象。
雖然說這樣的號召本身並沒有錯,歷史上也有很多素人從政者,真的成為非常杰出的領導者,但多數的素人從政者,其實往往很快就出現問題。最常見的就是素人從政者對於公共政策的不熟悉,而造成執政的混亂。雖然一般來說,政務官所負責的是大方向,承擔的是政治責任,執行的層面會由常任文官來輔佐,因此不會因為政務首長更換就出現嚴重的問題,但這個制度可以運作的前提是執政者必需要尊重常任文官與幕僚的專業,一旦新上任的素人從政者是個目空一切、無法聽取他人意見的人,這個制度就會徹底失靈。
專業的工程問題、都市計畫、財政支出、交通建設、社會福利等,所涵蓋的層面都很廣,絕非一個政治素人可以全部掌握的,因此幕僚團隊很重要的。而素人從政者常見的最大問題,就是沒有這樣的團隊,為了大選才臨時去借將,或者根本就是由競選團隊來執政,其效率與能力不問可知。而更糟的是素人從政者的幕僚團隊流動率往往也很高,更導致政策忽左忽右,缺少連續性與穩定性。這或許可以美其名為「滾動式修正」,但這不也是間接承認,就是缺少有經驗的幕僚團隊可以規劃擬定成熟的政策與計畫。
幕僚團隊不足與更換頻繁,是素人從政者的政策常搖擺不定的原因之一,但並不是唯一的問題。素人從政者由於過去是活躍在別的領域,因此本身的政治立場並未受到長期的檢驗。也許說傳統政治人物的立場過於固定,意識形態太過鮮明,那素人從政者就是形象太過模糊,其立場是左是右,意識形態是偏保守或自由主義,幾乎完全不得而知,因此都要等到開始執政以後,選民才發現其所做所為,與之前所想像的,有很大的差距。而就更不用說那些故意模糊立場以爭取最大支持度的素人從政者了。
素人從政者在社會重大議題上選擇不表態,其實是非常違反民主機制的,這些素人從政者往往會躲在中立的大旗下,或主張公民有不表態的自由。但這其實都是詭辯。因為公民有中立、不表態的自由,但是想要從政的人沒有,否則選前何必要舉行公辦政見會?候選人向選民闡述政見、說明立場、表達對社會重大議題的態度,是最起碼的義務。但在素人從政的風潮中,我們卻見到這種最基礎的東西,竟然蕩然無存,甚至還被污名化,認為要求從政者講清楚自己的立場是種政治迫害,這實在是非常荒謬的一件事。
對於重大社會議題不表態,也讓素人從政者擁有周遊於各勢力之間,尋求策略合作的機會。往好處想,這打破了原有壁壘分明的政治藩籬,但很多時候,卻變成素人從政者依附特定政治派系、同流合污的問題。一般的素人從政者通常都是靠形象清新起家的,但由於缺乏組織、人脈等資源,想要更上一層樓有其難度,若有心競逐更高的職位,又缺乏拿得出手的政績,就會很難抵擋這樣的誘惑。素人從政者常快速崛起,最後也快速隕落,這是最常見的原因,因為不貪污的政治素人也有弱點,野心就是他們的致命傷。
政治素人們當然都是有一些使命感,才會轉而從政,希望改變國家社會,但是使命感與野心,很多時候也只有一線之隔。快速崛起的素人,因為也很容易會快速隕落,因此焦慮感更重,會希望趁著熱度還在時,尋求進一步的發展,但這樣的企圖心,卻常是素人從政者形象崩壞的開始。不積極經營選區,只想食髓知味地炒作熱門話題,不認真處理市政,只想算計黨派矛盾,搏取媒體的版面,不好好研究法案與預算,只想收割別人的成果,製造網路聲量,這都是目前素人從政者之間最常見的毛病。
所以站在今日看來,我們可以發現,素人從政,改革政治,其實往往沒有我們所想像的這麼美好,很多盤根錯節的問題,都是常年積累下來,有非常複雜的原因,遠遠不是一句口號就能解決的。當然我們還是希望有更多優秀的人才能參與公眾事務,打破由職業政治人物壟斷的情況,為政壇注入活力,也淘汰明顯不適任的政客。但我們不應該再天真地相信,有什麼人可以一瞬間解決所有的問題,那種說政治很簡單,如何如何就可以馬上解決問題的,都與詐騙集團無異,畢竟這世界上很少有一帖見效的特效藥。
選民應該建立的觀念,是投完票以後更是監督的開始,對於職業政治人物與素人從政者應該要一視同仁,不應該給素人從政者特殊的寬容,誰要從政都應該要準備好,清楚說明自己的立場與對重大議題的看法,不應該有模糊閃躲的空間存在。政治是眾人之事,在資訊流通更為快速的網路時代,選民應該更能與政治人物溝通,要求政治人物進一步清楚說明政策,而不該讓新科技成為破壞基礎民主制度的方式。而引領了一時政治風潮的素人,也應該有責任讓政壇風氣變的更好,而不是變的更差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