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特獨白】人選之人—造浪者:公共與人,是一種始終保持著若即若離關係的狀態

更新於 2023/05/10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人選之人—造浪者 Wave Makers by 林君陽 2023
開場
生活的哭悲與無常,就用一杯酒水惜別你的的放蕩時光,今天的你還好嗎?現正將為您播放的節目是由懷特獨白所製作的【哭悲無常】
我是主持人丹丹躺棠,那就讓我們開始這集節目內容吧!
楔子
政治與現實的矛盾,是理想主義者無法擺脫的困難,惟是建立起兩者共識,並經由一再地協商、妥協,最後所催化出的結果,遺憾的是,利益往往是雙面刃,也因此在做出避險的決策時,中央政府的存在就是作為中介者的角色,已使我們所適應的公共系統,不因多方衝突而迸發出制度崩解的危機。
而台灣社會既繁雜又充滿火花;由於政權分立的環境,讓黨派能夠協調、組織並成為相互監督的角色,並且因此在不同勢力抗衡的賽局中,公民的評判能力,也成為公共事務參與最具有價值的所在。所幸我們作為社會公民,享有極大的自由,更甚至在如此衝突而激烈的政治角力中,民眾的聲浪卻從未止息。於是,作為社會精神象徵的你我——選舉以及選票的意義,正因而有了民主最為平等的基本話語權,而變得相當重要。
同樣地,在《人選之人:造浪者》作品中,不止詮釋出台灣如此奇麗、絕然的政治環境,其透過角色精湛的演繹,更使我們切入幕僚背後,參與選舉過程以及它所發展下去的結構性變化。當然,對於台灣媒體釋讀環境而言,從來就不缺乏故事題材,不過在「政治」事物的腳本上,整部劇所帶給觀眾的視野,卻不止讓我們觀察到造勢者們的破風精神,並且在兩種立場持續抗衡的拉扯之間,它的成功,又因為在種種議題的拿捏程度,表達的平緩而精準,如此才使得這整部劇可以從尖銳的角度下,獲得多數閱聽者的親睞、更一度躍升影視平台熱播影集。
序:正因為擁有極大話語權,而使我們應當正視現實社會存在的問題
在一體兩面的認知維度下,事實與非成為了必然,對錯的關鍵也因此成為影響選情的重要關鍵;但在此情勢之下,不同政黨的參選者,為了每一次選舉口號、立場等表達的立場,卻不能因此有任何偏頗或失衡,同時還要顧及中間選民的那一群,於是就算在發表言論以前,他們內心就早已有了確切的答案,但是在選舉期間,任何表態、決定若會影響到選民的情緒,那在議題的表態就不得已做出最保守的判斷。對於此,作為長久生處在台灣這片土地的公民們,應當也切身地感受到了政治的困難,哪怕不同政黨勢力的態度已相當清晰,但為了情事之必要,政策的模稜兩可,卻成為選舉過程如此歪斜而歧異的一種樣態。
其關於政治話語權的逆風情勢,在整部劇中也同樣反覆的發生;好比環保議題的拉扯之中,由於政治、利益以及環境永續等關係,將議題的重心全權導向了混亂的局面,並且隨著利弊問題的出現,後續帶來一陣陣風波的影響更都直接對於民心、選情產生最直接的影響,無論是支持度也好、信者恆信以及其反對、質疑的聲浪就反覆重演著。另一方面,隨著網路水軍的出現時,陰謀的不可確定性,又將整起事件拉升至不可避免的零和狀態——也就是政治的冷淡期;而後,當觀眾看到幕僚以及文宣部面對議題的困難時,因受限於民眾的反應、或對如此僵持而沒有結果的討論,環保議題的攻防戰卻只能無疾而終...
論公共的真確性,民意必然是政策決議的評判因素
延續前段探討的環節,隨著環境議題的討論退潮,作為政治不可或缺的幕僚角色就又得持續追蹤社會風氣等討論樣態,好比新住民在台灣文化的交融問題、世代交替或再進一步探討多元族群的平等與開放,這些攸關民主改革的重要性,不只因為台灣作為民主國家而止,其平等所帶來人民享有的自由,正是因為有了公民實現理想的所在、而使公共社會有了精神價值的展現;不過另一方面,正當社會朝向先進的過程,殊途的聲浪也必然會受制於其中、甚者更是抗阻而難以茍性前行,因此,倘若他們在面對現實環境而有所遲疑的時候,政黨的核心也就違背了民主存續的初衷、並且消沈在社會輿論的洪流裡。
慶幸的是,利基於「公正黨」所扮演的政治角色,他們承受著民眾的抨擊與質疑,但同時卻沒有任何卻步或緩頰的餘地,因為他們所爭取的,正是實現台灣更為完好的社會體系;即便政治令人排斥,但可憎的卻從來不是政治的存在,反之,卻是就有疏漏的沉痾制度,這才使得政府與人的關係變得遙不可及。
如此一來,當我們探討公共關係的時候,就又得思考政治與人在權力角色的扮演中,究竟是如何被主導的?可想而知,政治作為一種社會性的組織活動,它的存在,必然就是以人民為核心運作的,如此,就如同部分人將其視為「國家機器」,也合乎情理。不過,若再更向下探討政治勢力的情況時——這經由選舉制度而賦予執政黨主導的社會系統,就得要再行經由「在野黨」的督導,而使其能夠監督、維護社會的秩序以及其利益不因此而違背,甚者,當我們的政治能夠保持一個激烈、充滿質疑而富有主張的狀態在進行討論時,我們的政治環境就能因此朝向先進的趨勢跟進;換言之,若政治因為受到操作、質疑而使其箝制並無以持續活動,那對於其政黨內部的矛盾,就會讓我們的社會因而呈現出極為殊途的結果。
使之,為了避免政治威脅而讓民主秩序崩解,選舉系統的存在,就是除了在野黨以前,最直接、且最反應民意的政治手段,也就是為了避免我們的公共系統受到不公正的影響,人民作為監督者,就是民主制度之前的第一條防線;亦同樣在選舉以後,各政黨作為我們公共價值的施行者,惟獨得要具有的決心,就是讓台灣社會能夠朝著理想的願景繼續向前,這才使當前受到不同政經因素所脅迫的政治環境依然能維持一種迥異的平衡狀態。
再正當的立場也得透過制度反覆的答辯,這才能夠使公共系統不因此而失衡、並因此維持在正軌中
回到議題論述的權衡,《造浪者》以選舉為舞台鋪陳,但實際卻不乏是對性別問題的探討——尤其是在平權運動的表現上,正當外界臆測著翁文芳(謝盈萱飾)的同志身份時,她那勇於昭示的作為,卻將人民銳利的話語全然地承接起來;而此同時,由於翁文芳的表態、加上經營社群媒體時的推波助瀾,種種情勢都造就了文芳格外具有風範的女力特質。即便劇情看來對於修憲制度的改革仍有不少的瓶頸,不過在這起風暴之中,也因為有了翁文芳勇於面對浪頭的行徑,而有了一次論述的坨破口。
再說對於「表態」所需具備的勇氣,其無論是性別意識的抬頭、新住民身份所指涉的次等公民角色等指涉,一切平權的重要性,更呈現出台灣這片土地最為獨特、前瞻性且殊途的政治面向;亦者是說在衝擊民主的過程時,其以人民、政府與制度三角關係的抗衡所形塑多重勢力存在的權力結構,固然也造就了我們社會面臨的阻抗。倘若以絕對的手段施行執政者所認為的「正義」,那憲法制度以及「民主」存續的概念也就不盡然是必要的。
但是,《造浪者》為我們展示的另一種論點,正是因為由「公正黨」所領導的參選人那具有參選人應當保持的客觀性,這才使社會系統的運作,能夠回歸於公民與邏輯思辨的範疇;使之,作一名未來領導人參選者的她,正為了選情而提出了一個相較「模糊」的觀點時,那受制於諸多考量而不得表態的決議,就是避免決策有失公允而迫使他保持中立原則面對人民的盤算,哪怕這種民意難以達成對話與共識的問題已成常態,不過就如同劇中反覆闡述的癥結:正義與其相對的惡,兩者共生、交融,儼然促成一種阻抗,惟是面對多方立場的探討、持續跟進,這才能使公共系統能獲得緩頰的空間;反之,若不是答辯的反覆,那台灣政治複雜的利弊樣態,就會形成更極端的社會結構了。
從權勢性暴力的處便機制再談公共程序正當性
另外,同為性別問題範疇的討論也不僅止於多元族群的平等,隨著另一名幕僚角色的登場——飾演張亞靜的演員王淨更替我們揭開了權勢性暴力的序幕;而後,隨著政黨對立以及其選舉陰謀上的轉變,張亞靜過去那影響著她的陰霾,也向著觀眾拋開了一個深沈的問題——無論是誰,在面對不對等的職權關係時,任何行為、言語等等的表現,都可能會影響我們在職場上的發展,並且,再更近一步從張亞靜經歷的問題,隨著她和辦公室主任的關係越加靠攏、而因而使她陷入「私密照」和桃色風波之中,張亞靜最後卻只得引退政治之外,不得參與任何相關活動,只能引退於事外,擔憂自己恐怕再次陷入私密照曝光的陰影底下。
然而,亞靜作為事件的當事者,正當她長期受加害者的控制而承受著外流的風險,這種由加害人所主宰的優勢,卻隨著亞靜逐漸回穩的局勢,這才使她的話語權能夠保持正當的立場、並因此做出回擊;就此情勢來看,亞靜不只掙脫了權勢者的擺佈,更重新建立起自己的心態,這才讓她能夠向不當的問題作出抨擊、予以伸張所謂的正義。但權勢性暴力可怖在於「當權者」的控制,倘若受害者們無法脫離加害者所灌輸的價值,那這場暴力便會反覆的發生、成為受害者一種迂迴、迥異而困途的處境,甚者直到妥協為止,這些被害者們所將犧牲的心力,就得在逐漸被消磨殆盡的意志下,被迫從職場中淡出,且因而讓真相在此被埋沒。
同樣地,亞靜所提出的威嚇,不僅是加害者能夠在職場中憑仗自己的權利使其難以出逃,更何況是全是暴力者握有確切的犯罪檔案,也就是私密照片等資料,這才使她們深陷如此窘迫的為難;因此,從劇中事件談到親密關係的信任問題,即便當事人皆已達成所謂的共識,但在面臨可能外流的風險時,你我也應該謹慎思忖其可能承擔的問題與處理態度,哪怕是再熟識的伴侶、友人或素未謀面的兩者,只要是會造成未來的隱憂,固然是機警為上上策。
回過頭來,亞靜面對的處境,無關個人能力、亦也非否定她的自我價值,其作為主事者,正當被害者接受著權勢性暴力的同時,這所牽涉的範疇:偽善,就成了加害者最為慣用的片面之詞,縱使事發兩人如何親密,但在權力不對等的立場下,弱勢的一方卻只得選擇妥協。何況受制在如此冠冕堂皇的框架下,亞靜面臨職場官僚體制的擺佈,都使她未來就業方向更加圍困。
好在故事中的受害者——亞靜因而結識夥伴協同,這才讓這場權勢性暴力的危機能夠暫且落幕,只不過說到整起事件的處便機制,哪怕「外流」正是被害者所受到脅迫的潛在因素,但在邏輯謬誤下,受害者長久受限於加害者的脅迫、灌輸與強化,這才導致他們始終難以發聲的突破口;換句話說,直到亞靜循線討回加害者的犯罪蹤跡,這些質料,由於兩者不可脫鉤的相互關係,亞靜這才盼回自己原有的話語權。而即便她選擇透過報復的行徑進行揭露,那加害者的任何反駁、證言,卻都更加套牢了自己犯下權勢性暴力的罪行原委,因此,亞靜在權衡被害者情勢利弊的困境時所極力主張的態度,就是選擇正視性暴力的問題,使之才能夠突破犯罪者施加的癥結點,並且讓真正的問題交給判決進行審理;而從亞靜的事件中帶入《造浪者》的指涉情境,這才回歸到公共系統的論述所在:民主,即代表公民精神的體現,並且因為組織、而從選舉制度建構了我們司法文化的雛形,正所謂政府作為社會秩序的施行者,它應當維護民主的持續、且作為國家機器而產生,這才是建立現代民主機制的必要關鍵。
小結
《造浪者》就如同台灣沈烈而縝密的文史,除了是它以極平緩的敘事,將這片土地的文化、鄉土民情、政治決策以及其所涵蓋的利弊因素全權串接在一塊,更甚者是在如此超現實的架空背景下,又將總總事件的類似性,反覆的堆疊起來...好比新住民的文化交融問題、環境迫害及循環經濟所衍生不可施行的社會模組討論範疇,單憑這些事件的詮釋,便將台灣長久以來對於政策推動的困難,帶來了討論的可能;再者是對於平權論述的展現,其無論是針對多元族群的接納程度,亦或是牽涉到職權暴力最基本的性別意識等等,本劇透過深沉卻明瞭的方式,將複雜的概念都在在凸顯出來。尤其,這些議題都不是憑空捏造的,從性平權、勞動意識、權勢暴力再轉向整體公共環境的制度推行,《造浪者》滿懷著對台灣媒體識讀環境的觀察,並試圖透過婉轉的情緒鋪陳,一環一環地扣動著這處生活的人民共感;僅此,即便你我所主張的立場不大一致,但這整齣劇作的腳本,就很適性地作為各自表述的範本,沒有任何政黨色彩的添加,僅以維持相對客觀的真確邏輯、給予觀者評判,而後再行闡述你所謂的台灣價值。
最後,試想公正黨候選人「林月真」這枚角色在面對公民對話時的反應——倘若僅以廢死的主張進行憲法改革的論述,那對於其司法正當性背後的被害者家屬公道、甚至更深入談罪行的評定機制,想當然就失去民主討論的價值;則說劇情是以「林月真的告白」,試圖向現實觀眾拋出真確的探問、也正因為司法利基於民主制度而有了完整的公共系統,我們的社會在進行決策時,就得更加妥善的審理、將其不同立場的處置均合併在一塊討論,如此一來,透過程序正當化的履行,台灣社會整體公民福祉,這才能夠妥善的被落實下去,避免失衡、或過多非客觀立場的干涉而偏頗。
敬謝與結尾
本集節目在此告一個段落,感謝您的聆聽。懷特獨白是嚼嚼廣場旗下的電影評論媒體;我們用文本分析方法,挖掘作品埋藏的訊息和信號;藉由重新解構電影的過程,帶領觀眾探索影像敘事中的文化符碼。
林君陽正在和演員們溝通拍攝細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0會員
101內容數
生活的哭悲與無常,就用一杯酒水惜別你的的放蕩時光,今天的你還好嗎?本專題是由所製作的【哭悲無常】專題,以廣播及短文集形式,重新詮釋電影中的文化符碼;包括文化與公共的討論範疇,藉由影像語言的解構,提出我們對當代文化的觀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懷特獨白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私心自作計畫|在世紀終結之前,帶我逃離邪惡世界的純真 你有多久沒有因為一部作品而心動?或有多少時光開始說服自己不要抱有期待?嗯,這個問題確實還是挺沈重的呢...不過我們卻依然得要好好生活下去的啊,那今天的你還好嗎?現正將為您播放的節目是由懷特獨白所製作的【哭悲無常】 我是主持人丹丹躺棠,那就讓我們開
楔子 類型電影的廣泛性,將其多發的創作概念,以一種截然不同的操弄手法,與作品本身的意圖凝練在一塊。如電影不同於文學或劇場的表達形式而作為當代文化的共通語言—它的特殊之處,正是能夠在不同面向的整合概念中,將故事的實質意涵重新建立起影像空間的敘事觀點;尤其是在特定類型電影為主體的表徵中,更能夠觀察到此一
私心自作計畫|當孤獨成全了我們的所有 由Netflix 出品的作品:我想結束這一切,一如既往的Netflix 破題敘事道出劇目主旨,不過對於熟識的觀眾顯然不是好事,最好是新鮮、不一樣的故事概念;然而,電影的陳腔濫調:一語道破卻又似是而非的文字遊戲,卻也為老舊事物添上新意。
私心自作計畫 失離的城市流淌著我們的淚,而誰又能夠決定我們故事的去留 今天的你還好嗎? 現正將為您播放的節目是由懷特獨白所製作的【私心自作計畫系列單元】
私心自作計畫|家庭單元:寫實生活的描繪 abstract 這部由史嘉莉喬韓森所主演的電影作品婚姻故事,講述的內容是關於一對夫妻在經歷家庭生活的點點滴滴之後,由於種種關係的磨合與不適應,而引發一系列人生抉擇的難題;其中,包括生活習慣的改變,無論影響的範疇為何,在這重新適應生活與不同身份的抽離過程,也必
本篇藉由分析影像文本中不同的心理恐怖,闡述當前局勢下影史所發展出的文化類型,使得未來當觀眾接觸電影時,能以不同角度去理解恐懼的構成,並重新整合、定義恐懼的原型,且更釐清當前電影世界的發展狀態。
私心自作計畫|在世紀終結之前,帶我逃離邪惡世界的純真 你有多久沒有因為一部作品而心動?或有多少時光開始說服自己不要抱有期待?嗯,這個問題確實還是挺沈重的呢...不過我們卻依然得要好好生活下去的啊,那今天的你還好嗎?現正將為您播放的節目是由懷特獨白所製作的【哭悲無常】 我是主持人丹丹躺棠,那就讓我們開
楔子 類型電影的廣泛性,將其多發的創作概念,以一種截然不同的操弄手法,與作品本身的意圖凝練在一塊。如電影不同於文學或劇場的表達形式而作為當代文化的共通語言—它的特殊之處,正是能夠在不同面向的整合概念中,將故事的實質意涵重新建立起影像空間的敘事觀點;尤其是在特定類型電影為主體的表徵中,更能夠觀察到此一
私心自作計畫|當孤獨成全了我們的所有 由Netflix 出品的作品:我想結束這一切,一如既往的Netflix 破題敘事道出劇目主旨,不過對於熟識的觀眾顯然不是好事,最好是新鮮、不一樣的故事概念;然而,電影的陳腔濫調:一語道破卻又似是而非的文字遊戲,卻也為老舊事物添上新意。
私心自作計畫 失離的城市流淌著我們的淚,而誰又能夠決定我們故事的去留 今天的你還好嗎? 現正將為您播放的節目是由懷特獨白所製作的【私心自作計畫系列單元】
私心自作計畫|家庭單元:寫實生活的描繪 abstract 這部由史嘉莉喬韓森所主演的電影作品婚姻故事,講述的內容是關於一對夫妻在經歷家庭生活的點點滴滴之後,由於種種關係的磨合與不適應,而引發一系列人生抉擇的難題;其中,包括生活習慣的改變,無論影響的範疇為何,在這重新適應生活與不同身份的抽離過程,也必
本篇藉由分析影像文本中不同的心理恐怖,闡述當前局勢下影史所發展出的文化類型,使得未來當觀眾接觸電影時,能以不同角度去理解恐懼的構成,並重新整合、定義恐懼的原型,且更釐清當前電影世界的發展狀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最近看了一部劇。 《人選之人—造浪者》(英語:Wave Makers)是一部由大慕影藝製作、Netflix獨播的臺灣原創影集,由林君陽擔任導演,是台灣第一部講述政黨幕僚的職人劇。主要演員有謝盈萱、黃健瑋、王淨、戴立忍、陳姸霏等。全劇於2023年4月28日在Netflix全球上線。
  好日子不是自然而然存在的,那些看起來最最基本的權利,有時會需要我們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爭取。為了讓這些仗勢作惡的人明白人民不是只有在投票的時候才有力量,我們需要再一次做好準備,準備在必要的時候回到街上。
Thumbnail
  本劇描寫總統大選倒數十個月到投票當選日,背後政治幕僚的工作,並以「文宣部」之日常為要角,一方面,從中窺見文宣部的工作內容、基層黨工與黨的關係、黨的組織應變能力。另一方面,很寫實的反應台灣選舉制度的問題,即選的是受歡迎的人,而非有能力的人。只要「人設」政治正確(支持環保、廢死、多元成家等)
Thumbnail
《人選之人》被《經濟學人》評選為2023最佳電視劇之一,代表此部劇探討的現象是被肯定的。劇情主軸是選舉造勢,圍繞在競選總部的黨工故事上,憑藉著對政治領域的熱情,他們無私付出自己的生活及貢獻時間,只為了讓支持的政治人物贏得選舉,也是一股讓台灣更好的意念支撐著。
Thumbnail
也談選舉——憂民仁愛政治之民主素質的可能
Thumbnail
每次選舉都是對於社會的一場割裂,逼迫我們走出同溫層,面對這個多面向、多層次的世界,體認原來自己的「陣營」如此的狹隘又脆弱。直面結果的撕裂,也讓我對於民主制度有一些思考。
Thumbnail
臺灣選舉延續了民主之路。未來路況或更顛簸,選舉結果呈現臺灣政治多樣性,地方勢力對政治構成影響。傳統藍綠立場受到挑戰,新興勢力開始受到民眾注目,民進黨未來如何行銷政績展現形同重要課題。
Thumbnail
Hi all, 每到選舉年,就會有政客跳出來說台灣應該要學新加坡,更甚者,開始出現明的暗的吹捧特定候選人會成為台灣的李光耀救贖大家之類的。 有趣的是,那些真正在新加坡工作生活的人,對於上述的說法倒沒特別說什麼,甚至更多的是對那裡有更多的反省,以及去思考台灣可以學什麼,不學什麼。
選舉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它可以表達對支持者肯定 化作一個實質行動 每次在選舉時都算全民運動 對於我這個不怎麼愛運動的人來講 我也算珍惜且把握這樣的機會 只是對政治的關懷度的確不高 所以可能我算是一個搖擺的選民吧 但我發現~ 如果是資訊交流 我可以在此時獲得 政治人物過去的政績 還蠻喜歡這樣的時刻
在台灣,每四年就會有一次總統大選,大家打著民主的招牌實踐自己的公民意識去投票。但究竟是甚麼驅使每個公民做自己認為正確的決定?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最近看了一部劇。 《人選之人—造浪者》(英語:Wave Makers)是一部由大慕影藝製作、Netflix獨播的臺灣原創影集,由林君陽擔任導演,是台灣第一部講述政黨幕僚的職人劇。主要演員有謝盈萱、黃健瑋、王淨、戴立忍、陳姸霏等。全劇於2023年4月28日在Netflix全球上線。
  好日子不是自然而然存在的,那些看起來最最基本的權利,有時會需要我們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爭取。為了讓這些仗勢作惡的人明白人民不是只有在投票的時候才有力量,我們需要再一次做好準備,準備在必要的時候回到街上。
Thumbnail
  本劇描寫總統大選倒數十個月到投票當選日,背後政治幕僚的工作,並以「文宣部」之日常為要角,一方面,從中窺見文宣部的工作內容、基層黨工與黨的關係、黨的組織應變能力。另一方面,很寫實的反應台灣選舉制度的問題,即選的是受歡迎的人,而非有能力的人。只要「人設」政治正確(支持環保、廢死、多元成家等)
Thumbnail
《人選之人》被《經濟學人》評選為2023最佳電視劇之一,代表此部劇探討的現象是被肯定的。劇情主軸是選舉造勢,圍繞在競選總部的黨工故事上,憑藉著對政治領域的熱情,他們無私付出自己的生活及貢獻時間,只為了讓支持的政治人物贏得選舉,也是一股讓台灣更好的意念支撐著。
Thumbnail
也談選舉——憂民仁愛政治之民主素質的可能
Thumbnail
每次選舉都是對於社會的一場割裂,逼迫我們走出同溫層,面對這個多面向、多層次的世界,體認原來自己的「陣營」如此的狹隘又脆弱。直面結果的撕裂,也讓我對於民主制度有一些思考。
Thumbnail
臺灣選舉延續了民主之路。未來路況或更顛簸,選舉結果呈現臺灣政治多樣性,地方勢力對政治構成影響。傳統藍綠立場受到挑戰,新興勢力開始受到民眾注目,民進黨未來如何行銷政績展現形同重要課題。
Thumbnail
Hi all, 每到選舉年,就會有政客跳出來說台灣應該要學新加坡,更甚者,開始出現明的暗的吹捧特定候選人會成為台灣的李光耀救贖大家之類的。 有趣的是,那些真正在新加坡工作生活的人,對於上述的說法倒沒特別說什麼,甚至更多的是對那裡有更多的反省,以及去思考台灣可以學什麼,不學什麼。
選舉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它可以表達對支持者肯定 化作一個實質行動 每次在選舉時都算全民運動 對於我這個不怎麼愛運動的人來講 我也算珍惜且把握這樣的機會 只是對政治的關懷度的確不高 所以可能我算是一個搖擺的選民吧 但我發現~ 如果是資訊交流 我可以在此時獲得 政治人物過去的政績 還蠻喜歡這樣的時刻
在台灣,每四年就會有一次總統大選,大家打著民主的招牌實踐自己的公民意識去投票。但究竟是甚麼驅使每個公民做自己認為正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