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音樂圈彌聲喧嘩:專訪彌聲音樂工作室負責人林冠宇

林冠宇轉開厚重的大門,進到他熟悉的錄音室,分享關於他、音樂與新竹的記憶。
推開彌聲 MIXING STUDIO 的門、走下樓梯,牆面上滿是海報,有樂團演出的宣傳、音樂祭、新竹各音樂社團的成發……,接著進入視線的是兩塊手寫字體小帆布—「每天多一小時 聽台灣獨立樂團」與「NO Music NO Life」。在這個空間裡,似乎藏有許多旋律,有聲的演奏、無聲的生命故事。就算在一個沒有表演的夜晚裡,彌聲 Live House 依舊擁有喧嘩的生命力。
帆布袋來自交大五個學生的畢業製作「25:00台灣獨立樂團誌」刊物周邊商品,現在成為彌聲 Live House 的入門裝飾之一。

音樂與人緊靠的空間 在 Live House 活在當下 

Live House 是一種音樂展演空間,也是近十年來新興的娛樂場所,一張幾百元的門票,就可以享受一段現場演出,讓自己放鬆沉浸在音樂裡。林冠宇用「神秘」來形容 Live House ,他覺得這種空間會發生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除了在當下聆聽音樂之外,更多的是對人的生活態度產生影響。每次演出,雖然站在你身前身後聽團的人們不一定互相認識,卻因為樂團的曲風和各場迥異的特色氛圍,依稀可以捉摸到聽同樣樂團的人是什麼個性。有時候有意想不到的朋友出現在某表演,林冠宇也會驚訝地想:「哇,想不到他聽這團!」,默默地對身邊的人有了新的認識角度。林冠宇也分享:「有個常客是中年大叔,他每次來都一個人,也不說話,但是什麼類型的活動都來。」看似寂寞的大叔,在 Live House 裡找到了他的歸屬感。
彌聲 Live House 的展演場地,像是隨時都預備好一場迷人的演出。
有一次彌聲邀請顯然樂隊來演出,他們到場時訝異場地十分迷你,最多約容納70人而已,表演完卻充滿感動地說「難得可以再跟樂迷這麼靠近,有找回搖滾樂當初的感覺。」林冠宇滿足轉述當晚情況,不少樂團因為彌聲的邀請才難得來到新竹,也帶走了對於新竹樂迷的記憶,顯然樂隊顯然找到了最初站在小型舞台上、和觀眾近距離互動交流的悸動。
漸漸地有越來越多新面孔出現在這個空間裡,相較營業初期拜託樂團來表演、票賣得很少的艱難時刻,如今林冠宇不再懷疑 Live House 的存在價值,他驕傲地說:「我不只是經營 Live House ,更是在經營一種文化。」
林冠宇分享,新竹長年沒有 Live House ,音樂產業停滯在比較下游的樂器行,也沒有展演舞台提供給音樂創作者和聽眾,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其實新竹還沒有什麼音樂圈,」他說:「希望彌聲可以聚集喜歡音樂的人,還有培養更多樂迷,慢慢地形成一個真正的音樂圈。」

把家鄉的音量轉大 林冠宇駐新竹玩音樂

彌聲音樂工作室從林冠宇的青春樂團夢延伸出來,成為新竹頗有代表性的展演空間。
彌聲的創辦人林冠宇高中開始玩團、大學讀音樂系,是個對於音樂相當有熱誠的人。不過,最初倒是不敢把音樂當職業,「原本只想要找一個很閒的工作,然後有時間好好玩樂團」他笑說。認識做錄音的朋友後,因緣際會回到新竹開了錄音工作室;又剛好看到適合 Live House 的空間就做了,「一些事情做一做,就會發現要繼續做下去」。
彌聲 Live House 在今年初搬家到林森路上,場地能容納更多聽眾,並兼營酒吧「聲色場所」,也嘗試朝音樂經紀人的路邁進,其中簽下的樂團是「海岸乾杯」,一個新竹的地方樂團,主唱以自身經歷作全台語的詞曲創作是一大亮點。林冠宇將音樂經紀比喻為栽培蒲公英的人,「場館是死的不能移動,但我們的理念和資源可以透過這些樂團、歌手到處跑跟交流。」在新竹的彌聲則是這群蒲公英的基地花園。
「聲色場所」的開業,讓彌聲的夜晚多了幾分微醺味道。
林冠宇說起新竹的音樂圈,認為要有更多的產業、創作樂團、樂迷的出現才能完整支撐,但許多創作的能量來自對生命、生存環境的體悟,新竹地區過往對於文化的挖掘跟感受還不夠多。至於怎麼培養樂迷,他說:「讓對音樂沒想法的人有新想法。」有時林冠宇會受邀到國高中上選修課程,問學生喜歡的音樂,很多人都沒想法,就要盡量讓他們接觸各種音樂,產生屬於自己的音樂喜好。
近期林冠宇也參與新竹市立美術館《聲色現場》的展覽創作,製作新竹的〈聲音地圖〉,在聲音的創作上,他偏向讓作品有新竹特色且有思考空間。例如新竹市區車水馬龍的聲音跟台北路上沒有多大差別,他就不會想選為創作題材。直到找到了頭前溪窪地旁的機器運轉聲,還有北大教堂的居民唱聖歌聲等等,他才覺得是專屬於新竹這塊土地的回聲。「還有,風力發電機的聲音真的很難錄。」林冠宇突然認真解釋,風大的時候很難錄到純粹風力發電機的聲音,因為錄音設備會充滿風聲。對於「風城」的家鄉印象,在他的音樂創作中表露無遺。

馴光祭:新竹搖滾草根性的光芒萌發

彌聲工作室主辦的馴光祭期待讓更多民眾認識城市與音樂。
彌聲工作室除了經營 Live House ,也在新竹進行教學交流、籌辦音樂活動,今年8月31日、9月1日他們將舉辦「馴光祭」,這將是新竹地區第一場民間大型售票音樂祭。「辦一個屬於這片土地的音樂活動,要找回屬於搖滾樂的草根性。」林冠宇帶著自信的神情說。
在嘉義讀大學的林冠宇觀察當地的覺醒音樂祭,認為嘉義的音樂文化因為覺醒音樂祭有更多動能與新的可能性,他熱切地說:「音樂祭可以改變一個地方的音樂環境。」不論大小、好壞的影響與交流,都需要有發生與發聲的場合,馴光祭就是一個新竹的起點。
「我們一起找尋這個城市的音樂光景。」這是馴光祭(Chasing Light Festival)的起名,林冠宇提到,新竹的音樂環境不利樂團發展,許多新竹的樂手都會選擇到外縣市,沒有「回娘家」表演的機會,馴光祭就會希望邀請他們回到新竹的舞台上。也希望能藉由舉辦馴光祭,讓更多新竹人認識獨立音樂與音樂祭文化。
除了影響新竹的音樂圈以外,林冠宇也期待能在馴光祭呈現在地的元素,讓所有站到馴光祭的人都對新竹有不同的認識跟了解,不會只覺得是路過無聊的地區。當台灣各地都有音樂祭,什麼樣子是屬於新竹的音樂祭?他調皮地回答:「譬如,馴光祭可能提供所有樂手的午餐都是新埔粄條,來到這裡他們就只能吃粄條。」音樂祭少不了酒水,馴光祭便和新竹的啤酒品牌「水鹿精釀」合作,對於市集的規劃,也期待能篩選出具有在地特色的攤販們。「來到這裡的人就會被強迫灌輸關於新竹的印象與習慣。」參加的人可以喜歡或不喜歡,絕不會對這個地方毫無感受。
彌聲過去幾年在新竹地區陸續舉辦過一些小型音樂祭,去年和新竹市政府合辦的「東風音樂祭」風評不錯,也累積不少聽眾,才決定要獨立主辦馴光祭。但是和市府合辦音樂祭難免會受到限制,例如不能在台上抽煙喝酒、不能賣酒、有些話不能說。他認為音樂文化有很多元素—表演者的生活習慣方式、喜歡搖滾樂的人的特性等等,這些絕不能被抹滅。林冠宇不斷強調:「馴光祭要回歸到搖滾樂的草根性。」
這一場新竹在地搖滾音樂祭的到來,又是彌聲帶給新竹音樂圈令人振奮的新火花。

編按:因場地因素,彌聲工作室已取消2019年舉辦「馴光祭」的計畫,但對於音樂的熱情仍然不變!敬請持續支持這個持續創造新竹音樂風景的用心團隊!

採訪番外篇

幕後十題快問快答,什麼問題讓林冠宇招架不住說:「不要逼我!」跟著這支一分鐘小短片來更了解這位新竹音樂引路人!
文/實習編輯 萬巧蓉
攝影/實習編輯 黃英程
影片剪輯/實習編輯 陳筠橋、饒辰書
採訪/萬巧蓉、黃英程、陳筠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見域Citilens
見域Citilens
我們是見域工作室,發行《貢丸湯》不只因為貢丸湯是新竹名產,而是我們相信文化就如同路邊的貢丸湯,在巷口、街邊,在城市裡的無數角落,跟生活緊緊鑲嵌在一起。唯有當人們重新談論城市,願意走進城市的不同角落,才有改變的可能。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