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開彌聲 MIXING STUDIO 的門、走下樓梯,牆面上滿是海報,有樂團演出的宣傳、音樂祭、新竹各音樂社團的成發……,接著進入視線的是兩塊手寫字體小帆布—「每天多一小時 聽台灣獨立樂團」與「NO Music NO Life」。在這個空間裡,似乎藏有許多旋律,有聲的演奏、無聲的生命故事。就算在一個沒有表演的夜晚裡,彌聲 Live House 依舊擁有喧嘩的生命力。
帆布袋來自交大五個學生的畢業製作「25:00台灣獨立樂團誌」刊物周邊商品,現在成為彌聲 Live House 的入門裝飾之一。
音樂與人緊靠的空間 在 Live House 活在當下
Live House 是一種音樂展演空間,也是近十年來新興的娛樂場所,一張幾百元的門票,就可以享受一段現場演出,讓自己放鬆沉浸在音樂裡。林冠宇用「神秘」來形容 Live House ,他覺得這種空間會發生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除了在當下聆聽音樂之外,更多的是對人的生活態度產生影響。每次演出,雖然站在你身前身後聽團的人們不一定互相認識,卻因為樂團的曲風和各場迥異的特色氛圍,依稀可以捉摸到聽同樣樂團的人是什麼個性。有時候有意想不到的朋友出現在某表演,林冠宇也會驚訝地想:「哇,想不到他聽這團!」,默默地對身邊的人有了新的認識角度。林冠宇也分享:「有個常客是中年大叔,他每次來都一個人,也不說話,但是什麼類型的活動都來。」看似寂寞的大叔,在 Live House 裡找到了他的歸屬感。
漸漸地有越來越多新面孔出現在這個空間裡,相較營業初期拜託樂團來表演、票賣得很少的艱難時刻,如今林冠宇不再懷疑 Live House 的存在價值,他驕傲地說:「我不只是經營 Live House ,更是在經營一種文化。」
林冠宇分享,新竹長年沒有 Live House ,音樂產業停滯在比較下游的樂器行,也沒有展演舞台提供給音樂創作者和聽眾,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其實新竹還沒有什麼音樂圈,」他說:「希望彌聲可以聚集喜歡音樂的人,還有培養更多樂迷,慢慢地形成一個真正的音樂圈。」
把家鄉的音量轉大 林冠宇駐新竹玩音樂
彌聲音樂工作室從林冠宇的青春樂團夢延伸出來,成為新竹頗有代表性的展演空間。
彌聲的創辦人林冠宇高中開始玩團、大學讀音樂系,是個對於音樂相當有熱誠的人。不過,最初倒是不敢把音樂當職業,「原本只想要找一個很閒的工作,然後有時間好好玩樂團」他笑說。認識做錄音的朋友後,因緣際會回到新竹開了錄音工作室;又剛好看到適合 Live House 的空間就做了,「一些事情做一做,就會發現要繼續做下去」。
彌聲 Live House 在今年初搬家到林森路上,場地能容納更多聽眾,並兼營酒吧「聲色場所」,也嘗試朝音樂經紀人的路邁進,其中簽下的樂團是「海岸乾杯」,一個新竹的地方樂團,主唱以自身經歷作全台語的詞曲創作是一大亮點。林冠宇將音樂經紀比喻為栽培蒲公英的人,「場館是死的不能移動,但我們的理念和資源可以透過這些樂團、歌手到處跑跟交流。」在新竹的彌聲則是這群蒲公英的基地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