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風城大眾運輸規劃新想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文、照片提供/余風

在阿姆斯特丹,路面輕軌電車是與行人及機車共存在同一空間。

在阿姆斯特丹,路面輕軌電車是與行人及機車共存在同一空間。

相信大家一定都聽過,或者親身經歷過一個經驗:到歐洲旅遊的時候,走在浪漫的石板路上,你無需擔心隨時會有汽機車從四面八方竄出來,唯一要稍微注意的是在人行人徒步區裡可能會出現的輕軌電車──但是也只要稍微注意即可,它會發出噹噹噹的鈴聲提醒四周的行人──當然,走路走累了的時候,你也可以隨時跳上任何一班的輕軌電車,前往下一個目的地。上述的場景,身為觀光客的我們,都很羨幕這樣的生活環境,推著嬰兒車搭公車、搭輕軌、在馬路上行走,都是暢行無阻的。如果將上述場景複製到新竹呢?

在談論「輕軌究竟是否適合新竹」之前,有一項非常重要的課題必須正視:良好步行環境的建立。步行是最原始的交通方式,靠著我們的雙腳可以帶領我們走到任何的地方,雖然速度慢了點,但是安全且即時。就算是騎車、開車,也必須靠步行來回停車場與目的地。可是台灣長期漠視步行環境,道路設計全以「車行」為考量,馬路只適合騎車或開車,所以不論是市區道路或郊區的公路,幾乎沒有配置人行道,遠遠落後於東南亞國家。新竹市區時常可見拉著行李的遊客、推著嬰兒車的爸爸媽媽,在沒有人行道且充滿併排違規停車的狹小道路人車爭道,相當危險。

大眾運輸環境,不論是公車、輕軌、捷運乃至於區域火車,「定時、定點」是其特色,我們必須依固定的時刻,步行至指定地點如公車站牌、輕軌車站或火車站候車;下車之後,也必須步行至目的地。當輕軌、捷運完工之後,車站周邊的連結若不利於步行,也將降低使用者利用的意願。因此台北捷運、高雄捷運抑或是即將通車的台中捷運,在捷運周邊道路均重新規劃並強化步行環境,例如高雄捷運紅線的中山路,原本是具快、慢車道的大道,為了因應捷運通車,慢車道全數填平改建為人行道。

至於街廓狹小的市區道路,既不利於捷運施作,也無法大興土木,「輕軌」反而成為熱門的選項之一。大家印象中的輕軌,就是行駛於平面道路「與車爭道」的捷運,這只是輕軌型態的一部份。事實上,輕軌捷運的彈性非常大大,筆者常常比喻它可以「飛天遁地」,一條路線可以同時擁有高架、平面及地下化等模式,這種案例在歐洲很常見,也說明了為何21世紀為何輕軌會大受先進國家的歡迎。以新北捷運淡海輕軌為例,從紅樹林車站出發後,幾乎都是高架行駛,一直到了淡水行政中心站才從高架橋降至地面。如果新竹佈設了輕軌,在市區可以地下化,在郊區可以高架化,在車流量較少的道路則可平面化,全數由同一路線、同一電車直達,尖峰時段也可以加掛輕軌電車併結行駛,就連運量也具彈性。而這樣的概念,在國外已擁有許多案例,例如和新竹市同屬中型城市的荷蘭海牙、葡萄牙波多,其輕軌系統都是兼具高架、地下及平面等型態,且陸續擴張中。

新北捷運淡海輕軌自紅樹林站到淡水行政中心站區段是在高架橋上行駛。

新北捷運淡海輕軌自紅樹林站到淡水行政中心站區段是在高架橋上行駛。

葡萄牙波多的輕軌捷運部份路段是採地下化。

葡萄牙波多的輕軌捷運部份路段是採地下化。

台灣的「出生率」已是全世界最低,將來得面臨嚴重的老年化,整個國家的根基將會受到巨大衝擊。而刺激「出生率」和安養「老年化」社會,一定要強化大眾運輸。以瑞典為例,在斯德哥爾摩,你可以推著嬰兒車在全市各道路、大眾運輸系統內暢行無阻,加上公園甚多,發達的人行系統,舒適的環境,連不願意生小孩的人看到公園一家家推著嬰兒車歡樂的家庭也可能想生一個;反觀,「老年化」社會到來,看著文章的你我,到了六十歲以後是否還能保證自己「有能力開車及騎車」嗎?沒有能力的話,又沒有良好的大眾運輸環境,只能被關在家裡。而良好的大眾運輸環境,就算你沒有開車、騎車的行為能力,但也能自由暢行於城市生活裡,且無須麻煩他人。這就是大眾運輸的遠見,它不是為了軌道迷,而是為了整體社會未來走向高齡化、為了提昇生育率,甚至為了所有民眾,降低車禍風險等社會成本而準備。

在斯德哥爾摩市區及大眾運輸工具上,時常可見推嬰兒車的人。

在斯德哥爾摩市區及大眾運輸工具上,時常可見推嬰兒車的人。

因此,對於風城未來交通的想像,筆者希望透過良好的步道環境開始,讓新竹市成為一座不論任何年紀的用路人,都能行得安全、行得自由且行得便利的「好行城市」。

阿姆斯特丹_狹小道路的輕軌與行人及機車

阿姆斯特丹_狹小道路的輕軌與行人及機車

作者簡介
余風,逢甲大學文學博士,逢甲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對於鐵公路交通事物充滿熱愛,將走訪國內外各式交通建設及城市運輸系統的見聞書寫於部落格「新南極轉運站」。著有《逐路臺灣:你所不知道的公路傳奇》、《追尋路面電車:遇見日本城市風景》,合著《新舊聞:從皇帝離婚到妓院指南,從海賊王到男王后,讓人腦洞大開的奇妙連結》。

▍本篇文章出自
《貢丸湯》Vol.18「風城移動物語」

※去哪買?
博客來網路書店:https://pse.is/EV736
讀冊網路書店:https://citilens.pse.is/K6BP6
各地獨立書店:https://pse.is/GM9TG
全台誠品、金石堂、墊腳石書店
域室 CitiSelect:新竹市長安街6號(14:00-20:00)

※想看電子版?
讀冊電子雜誌:https://pse.is/K48ME
Readmoo電子雜誌:https://pse.is/KEBNT

※我想訂閱雜誌:http://pse.ee/SOSSDC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見域Citilens的沙龍
257會員
246內容數
「新竹故事大口吃」是《貢丸湯》的理念,我們試圖在《貢丸湯》裡不以單點式的介紹新竹,而是主題性的帶出生活樣貌跟各種城市議題,讓讀者不只認識新竹,更從中思考新竹可以是一個甚麼樣的城市?如何在這裡生活?該怎麼期待新竹成為更好的城市。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台灣傳統在進行道路工程與交通工程設計時,通常僅著重機動車輛之使用需求,目前唯一的路面大眾運輸工具-公車,絕大多數是與汽機車混合運行,較少有特殊設計考量。即使實施公車專用道之後,沿線之路口與號誌通常係沿用既有設計方式,僅在必要時,才透過新增時相及公車專用號誌
Thumbnail
台灣傳統在進行道路工程與交通工程設計時,通常僅著重機動車輛之使用需求,目前唯一的路面大眾運輸工具-公車,絕大多數是與汽機車混合運行,較少有特殊設計考量。即使實施公車專用道之後,沿線之路口與號誌通常係沿用既有設計方式,僅在必要時,才透過新增時相及公車專用號誌
Thumbnail
最近,繼中興與光華巴士所經營的「忠孝新幹線」採用低底盤公車營運之後,由首都客運經營的「信義新幹線」,也以全新低底盤公車投入營運。台灣的大眾運輸往無障礙空間的方向,似乎邁進了一大步。
Thumbnail
最近,繼中興與光華巴士所經營的「忠孝新幹線」採用低底盤公車營運之後,由首都客運經營的「信義新幹線」,也以全新低底盤公車投入營運。台灣的大眾運輸往無障礙空間的方向,似乎邁進了一大步。
Thumbnail
輕軌可以視為很多節的公車。事實上在大眾運輸發展歷史中,輕軌的前身--路面電車,還是公車的前輩。在人類還沒發明橡膠輪胎跟汽油引擎之前,路面電車已經在歐洲的城市裡擔任起大眾運輸的任務了。在德國,輕軌跟公車的站牌是同一種造型,就是承襲這樣的發展過程的結果。
Thumbnail
輕軌可以視為很多節的公車。事實上在大眾運輸發展歷史中,輕軌的前身--路面電車,還是公車的前輩。在人類還沒發明橡膠輪胎跟汽油引擎之前,路面電車已經在歐洲的城市裡擔任起大眾運輸的任務了。在德國,輕軌跟公車的站牌是同一種造型,就是承襲這樣的發展過程的結果。
Thumbnail
輕軌多面向的特性,讓每個人聽到「輕軌」兩個字的時候,往往腦海浮現的是不一樣的系統型式,造成討論時的混淆。這篇文章將說明幾個比較常被混淆的輕軌概念。
Thumbnail
輕軌多面向的特性,讓每個人聽到「輕軌」兩個字的時候,往往腦海浮現的是不一樣的系統型式,造成討論時的混淆。這篇文章將說明幾個比較常被混淆的輕軌概念。
Thumbnail
續前言交通順暢動線與停放便利&明顯指引圖示號標誌和人車分流系統,前已敍述分享8篇淺見,今續人車分流分享感受。 交通構成要素是道路規劃設施完善為優先,緊鄰是圖示號標誌指引有無完整串連,尤其是紅綠燈各啟動秒數會牽引前後路口動線順暢或走走停停? 次為各行其道設施明確?內為快車道或超車道用,次為慢車道就含有
Thumbnail
續前言交通順暢動線與停放便利&明顯指引圖示號標誌和人車分流系統,前已敍述分享8篇淺見,今續人車分流分享感受。 交通構成要素是道路規劃設施完善為優先,緊鄰是圖示號標誌指引有無完整串連,尤其是紅綠燈各啟動秒數會牽引前後路口動線順暢或走走停停? 次為各行其道設施明確?內為快車道或超車道用,次為慢車道就含有
Thumbnail
台灣騎樓的面貌可追塑到日治時期「巿區改正」計劃,留下現今在北中南部城區常見的騎樓建築。樓上為住家或倉庫,地面臨街展店,騎樓則為走廄通道。
Thumbnail
台灣騎樓的面貌可追塑到日治時期「巿區改正」計劃,留下現今在北中南部城區常見的騎樓建築。樓上為住家或倉庫,地面臨街展店,騎樓則為走廄通道。
Thumbnail
目的地的火車站還是日治時期修建的一層木造建築,非常優雅的矗立著,如今現代化的建築,則少了一點靈魂和在地感。火車站的前廣場有三棵大榕樹,許多人圍在樹下下棋,從出站開始母親就開始零零星星的在打招呼,從車站到外婆家之間還有一大段的路程要步行,這段路程其實並不好走。先是沿著沒有人行道的省道邊走約500公尺
Thumbnail
目的地的火車站還是日治時期修建的一層木造建築,非常優雅的矗立著,如今現代化的建築,則少了一點靈魂和在地感。火車站的前廣場有三棵大榕樹,許多人圍在樹下下棋,從出站開始母親就開始零零星星的在打招呼,從車站到外婆家之間還有一大段的路程要步行,這段路程其實並不好走。先是沿著沒有人行道的省道邊走約500公尺
Thumbnail
六月三日是聯合國明定的世界自行車日,全世界幾乎所有國家都會舉辦各種活動來提倡騎自行車。 全世界各大都市,尤其歐洲重視永續發展的國家,也積極建立城市裡的單車路網,讓單車不只是休閒旅遊時使用,還是上下班與日常生活的交通工具。 關於移動的一些聯想
Thumbnail
六月三日是聯合國明定的世界自行車日,全世界幾乎所有國家都會舉辦各種活動來提倡騎自行車。 全世界各大都市,尤其歐洲重視永續發展的國家,也積極建立城市裡的單車路網,讓單車不只是休閒旅遊時使用,還是上下班與日常生活的交通工具。 關於移動的一些聯想
Thumbnail
如果大眾運輸做得健全,會改變一座城市的樣子,也必然改變一些生活習慣,更有可能的是期待一座更宜居的城市!
Thumbnail
如果大眾運輸做得健全,會改變一座城市的樣子,也必然改變一些生活習慣,更有可能的是期待一座更宜居的城市!
Thumbnail
相信大家一定都聽過,或者親身經歷過一個經驗:到歐洲旅遊的時候,走在浪漫的石板路上,你無需擔心隨時會有汽機車從四面八方竄出來,唯一要稍微注意的是在人行人徒步區裡可能會出現的輕軌電車──但是也只要稍微注意即可,它會發出噹噹噹的聲響,這樣的環境,是否有可能在新竹出現呢?
Thumbnail
相信大家一定都聽過,或者親身經歷過一個經驗:到歐洲旅遊的時候,走在浪漫的石板路上,你無需擔心隨時會有汽機車從四面八方竄出來,唯一要稍微注意的是在人行人徒步區裡可能會出現的輕軌電車──但是也只要稍微注意即可,它會發出噹噹噹的聲響,這樣的環境,是否有可能在新竹出現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