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我們七月發布的文章「德國剩食理念扎根台灣──享食台灣Foodsharing Taiwan」嗎?其中介紹的「Foodsharing」組織,透過與餐飲業者合作、設置享食冰箱等措施,希望能在那些「還能吃的食物」被活生生餵入垃圾桶之前,就成功攔截,分享給需要的人食用,減少無謂的浪費。這時候也許你會納悶,想問問:「如果廚餘已經被倒入垃圾桶了,該怎麼辦?」接下來我們介紹的「餘樂園」,將會讓你知道原來剩食也可以搖身一變,成為其他可用資源!
於2009年10月正式開幕的「餘樂園」,作為全台灣第一座「廚餘回收再利用專區」,經由結合鄰近的「文山焚化廠」,成立了「文山資源回收環保教育園區」,以持續推廣節能減碳與資源回收。「餘樂園」位於台中市南屯區,面積約0.5公頃,園區內設有廚餘飼料化場、廚餘堆肥場、狀元雞飼育場、葵墾園蔬果耕種區,以及資源回收教育展示館,多元的設施讓「餘樂園」不僅成為食物第二春的起點,更具有教育價值,藉由建立人們的惜食觀念,根本解決剩食問題。
環保署指出廚餘可以分為兩類,分別是「熟廚餘」和「生廚餘」。「熟廚餘」適合予以豬隻食用,主要是營養成分較高、經過烹調的食品,例如:剩菜、剩飯等;「生廚餘」則不適合予以豬隻食用,主要是食物殘渣、難以再食用的東西,例如:骨頭、已腐敗酸臭的食物。而據台中市環保局長白智榮表示,「餘樂園」每年約能處理2400公噸的生廚餘;經由生廚餘再製,環保局成立的自創品牌「就是肥」,每年可以產出448公噸,而它除了應用在環境教育、園區內的「葵墾園蔬果耕種區」外,也開放給市民與農民以優惠價格購買,或可用其他回收物如:廢棄電池、二手物品來兌換等值的「就是肥」,因此廣受歡迎。
追溯「就是肥」的前世今生,我們可以從園區內的「廚餘堆肥場」說起。為了完成浩大的食物轉換工程,「餘樂園」便和社區、學校、公有市場合作,將回收的廚餘與菜葉送到「廚餘堆肥場」,再歷經許多專業儀器如:均質破碎機、溫度調整攪拌、堆肥加壓混煉機之後,一包包營養豐富、友善土地的「就是肥」就這樣問世了!
「餘樂園」的生廚餘再利用,不只在「就是肥」的產製販售大獲成功,園區內設立的「狀元雞飼育場」也同樣大放異彩。園區內的「廚餘飼料化場」,將廚餘再製成雞飼料後,便會運用在「狀元雞」的飼育上,這些歷經廚餘轉換、品質良好的飼料,讓放養在飼育場上的「狀元雞」們個個頭好壯壯、肉質鮮甜可口。
成立至今已年屆十載的「餘樂園」,長期幫助被丟棄的食物找到好歸宿,發展出可以再利用的延續性價值;期間不僅讓垃圾處理量下滑,傲人的農產銷售成績也證明了有機耕作的益處,進一步達到食育推動的目的,在暸解廚餘變黃金的過程中,教育民眾廚餘回收、愛惜食物的重要。
因為《浪費:全球糧食危機解密》一書引發討論的作家特拉姆.史都華,就曾在TED的一場演講中說道:「對待食物最好的方法就是吃掉並且享用它,而且不要再浪費了,為了我們的地球,為了我們的孩子,為了與我們共享地球的所有其他生物。」然而除了對消費者端大聲疾呼,請大眾開始正視剩食議題之外,筆者認為政府、企業也應是聽從呼籲的對象,工業化的食物鏈、商業篩選機制,讓太多食品在上架前就面臨淘汰命運,最終只能在焚化爐裡的星火中變作塵埃。
放寬視野,我們就能發現不只台灣小小一方「餘樂園」正在付諸努力,剩食議題已然在各地燃起熊熊意識。據聯合國資料指出,全球只要減少1/4的糧食浪費,就能讓地球上的所有人吃飽。嚴重的糧食浪費,讓各國都紛紛立法、實行計畫,如:2015年法國通過「禁止超市丟棄過期食品」的法案;丹麥、英國與澳洲相繼成立剩食超市;荷蘭出現的剩食餐廳大受好評;西班牙街頭的共享冰箱;香港推廣「廚餘審核」;日本用醜蔬果製成蠟筆等。
謝謝這些在世界遍地開花、如火如荼展開的剩食計畫,許多是藉由商業模式,或政策引導而走入人們的日常生活,讓大眾清楚糧食危機已刻不容緩。一日三餐得來不易,我們除了身體力行愛惜食物,並正確回收廚餘外,也應持續關注剩食議題,因為這不僅是對環境、生產者的尊重,更關乎我們下個世代溫飽的權益,相信有你我願意攜手響應,全民共同消滅剩食的一天一定指日可待!
責任編輯:李易庭 核稿編輯:吳宇翔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