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茶故事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的茶故事七
    台灣白茶 
  白茶是指一種採摘後,不經過殺青或揉捻,使得茶葉的白茸毛在茶的外表完整地保留下來,再經過曬或文火乾燥後加工的茶。因茶葉製成後呈現的顏色而稱為白茶。又以採摘芽茶或葉茶等級而分為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等。
  一個多月前朋友在市集設攤,泡茶奉客,喝的茶就是這款白茶。我有收藏一些白茶(白牡丹、壽眉)的老茶,也知道台灣有生產白茶,只是產量不多,沒買過也沒喝過,剛好在朋友攤上第一次喝到,就買了兩包回來。
  台灣產的白茶和大陸產的基本上茶樹品種就不同,因為近年白茶的養生功能受到推崇,台灣才開始有茶農利用現有茶樹品種研究製作白茶,也因為茶樹品種就不是大陸的大白茶樹,所以外觀上台灣白茶在白毫表現不如大陸白茶明顯。
  我沒喝過近年產的大陸白茶,看網路報導寫的,說近年台灣研製的白茶在香氣和茶湯表現上更勝一籌。朋友售的白茶喝起來還不錯,在攤位上朋友泡得比較淡,我回家後自己用大茶壺泡,有稍微浸泡一下,讓口感更濃郁一下,茶湯有稠度與滑度,香氣內斂帶有花香和熟果香。
  我記得以前看過台灣早期就有生產白茶的報導,只是現在網路上介紹台灣茶葉歷史的報導裡找不到相關訊息。反而是在大陸中國茶葉公司(就是知名的中茶)的「白茶經營史錄」(2017年6月出版)看到關於台灣白茶的描述。
  主要是這兩段:「除了福建白茶之外,20世紀80年代以前台灣也產白茶並出口香港地區。台灣白茶品質雖遠遜於福建白茶,但由於20世紀50年代初福建、廣東口岸出口的白茶數量不穩定,在香港市場上中低白茶價格過高,被台灣白茶搶占了一部分市場份額。」
  「1958年福建白茶仍然僅占香港進口的34.89%,而台灣白茶占65.11%。1961年我公司占23%,而台灣白茶占77%。1965年出口2100多擔,台灣白茶銷量達10000擔左右。到1973年我公司白茶出口占香港市場的主要份額才達到63%,超過了台灣白茶。1977年達到501噸,占香港600噸最大市場容量的80%以上,占主導地位。為此,台灣白茶也從20世界80年代後,逐漸退出了香港市場。」
  從中茶公司的白茶史錄裡可以看到早年台灣白茶稱霸香港市場,1965年台灣白茶銷香港達一萬擔就是50萬公斤(500噸),到了70年代末台灣白茶就沒落了,所以能夠收藏到50至70年代台灣白茶,也是一個歷史見證。
  我覺得喝茶只要口感宜人, 不傷身體就好,白茶「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的說法,當話資聽聽笑笑就好,喝茶不是吃藥,好喝就好。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會員
69內容數
Facebook社團「中華古玩論壇」管理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黃大俠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的茶故事六   06昌泰布朗冷飲   普洱茶討論區關於煙燻味的舊帖被翻上來,新回應對於煙燻味的來源有了不同的見解,有人說煙燻味等於陳年的太陽味,這觀點我覺得可信。   每次提到煙燻味我總會想起這款06年的昌泰布朗,這款茶我第一次購買是向本站的店家網購7+1片。我對普洱茶基本上是愛買少喝,這款昌泰布
我的茶故事五   一開始想寫的一直沒寫,寫出來的都是突然觸發的想法,這篇是看到T4U茶藝論壇討論區「喝茶一定要懂茶嗎???」、「到茶山拍照、買茶,就能買到真的山頭茶嗎?」這兩篇有感而發。   十年前我同學約我一起到南投知名茶區松柏嶺找他當兵時的好友,同學當兵時結交兩位最要好的朋友,一位住東勢,是知名
  我的茶故事四   省錢喝茶梗!   「十年之前我不認識你,你不屬於我。」這是陳奕迅唱的「十年」裏的歌詞,也是我之於這款茶梗的寫照,這款茶梗買來至今剛好十年!   茶梗被稱為「天公茶」,因為早年常被廟會用來泡大桶茶,以做為奉茶用。大茶壺水煮沸後隨意抓一把茶梗投入浸泡,將之倒入杯中,往往會有幾根茶梗
我的茶故事三   在臉書看到一家茶行拍攝的賣茶影片,該段影片是介紹老茶,老闆的見解獨特,比如老茶不應該賣高價,因為老茶一定是庫存茶,是當年賣不掉茶,所以老茶不但沒道理漲價,反而應該賣很便宜才對。又比如這位老闆很氣憤有人都說老茶喝一斤少一斤,像是不趕快收藏一些將來會沒得買這種話術;老闆說老茶非常多,根
我的茶故事二   幾年前向朋友收購他以前開茶行時沒賣完的茶。   試喝的時候問了一句:「這是春茶嗎?」   朋友老婆很肯定的告訴我:「保證是『春』茶!」   就在我以為得到滿意回答的時候,朋友老婆補了一句:「賣春的茶!」   呃,我們是用台語交談,台語「春」的音,可以是春天的春,另外「春」這個音也可
  我的茶故事一   前陣子參加FB社團舉辦的老茶品茶會,喝到別人提供的老茶,聽到人家買進的價格,隔天忍不住打電話給幾年沒連絡的朋友,要跟他買老茶。   我這朋友現在是一家線切割工廠老闆,他年輕的時候和新婚老婆到台北開茶藝館,那時是民國70年,民國79年年結束營業後移居台南,後來才和人合夥開工廠至今
我的茶故事六   06昌泰布朗冷飲   普洱茶討論區關於煙燻味的舊帖被翻上來,新回應對於煙燻味的來源有了不同的見解,有人說煙燻味等於陳年的太陽味,這觀點我覺得可信。   每次提到煙燻味我總會想起這款06年的昌泰布朗,這款茶我第一次購買是向本站的店家網購7+1片。我對普洱茶基本上是愛買少喝,這款昌泰布
我的茶故事五   一開始想寫的一直沒寫,寫出來的都是突然觸發的想法,這篇是看到T4U茶藝論壇討論區「喝茶一定要懂茶嗎???」、「到茶山拍照、買茶,就能買到真的山頭茶嗎?」這兩篇有感而發。   十年前我同學約我一起到南投知名茶區松柏嶺找他當兵時的好友,同學當兵時結交兩位最要好的朋友,一位住東勢,是知名
  我的茶故事四   省錢喝茶梗!   「十年之前我不認識你,你不屬於我。」這是陳奕迅唱的「十年」裏的歌詞,也是我之於這款茶梗的寫照,這款茶梗買來至今剛好十年!   茶梗被稱為「天公茶」,因為早年常被廟會用來泡大桶茶,以做為奉茶用。大茶壺水煮沸後隨意抓一把茶梗投入浸泡,將之倒入杯中,往往會有幾根茶梗
我的茶故事三   在臉書看到一家茶行拍攝的賣茶影片,該段影片是介紹老茶,老闆的見解獨特,比如老茶不應該賣高價,因為老茶一定是庫存茶,是當年賣不掉茶,所以老茶不但沒道理漲價,反而應該賣很便宜才對。又比如這位老闆很氣憤有人都說老茶喝一斤少一斤,像是不趕快收藏一些將來會沒得買這種話術;老闆說老茶非常多,根
我的茶故事二   幾年前向朋友收購他以前開茶行時沒賣完的茶。   試喝的時候問了一句:「這是春茶嗎?」   朋友老婆很肯定的告訴我:「保證是『春』茶!」   就在我以為得到滿意回答的時候,朋友老婆補了一句:「賣春的茶!」   呃,我們是用台語交談,台語「春」的音,可以是春天的春,另外「春」這個音也可
  我的茶故事一   前陣子參加FB社團舉辦的老茶品茶會,喝到別人提供的老茶,聽到人家買進的價格,隔天忍不住打電話給幾年沒連絡的朋友,要跟他買老茶。   我這朋友現在是一家線切割工廠老闆,他年輕的時候和新婚老婆到台北開茶藝館,那時是民國70年,民國79年年結束營業後移居台南,後來才和人合夥開工廠至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根據歷史最早起源於漢代的「茶」,最初是熱飲有整腸消脹之效,甚至治了古代軍中疫情。也因而驚動官場,成為貢品之後,便有了各自表述的茶文化。 「喝一口陽光的味兒」,種植於濕熱的雲南一帶,因為運輸之便,將未完全晾乾的毛茶壓製成 餅或磚,方便旅人攜帶,而又名「緊壓茶」或「 緊迫茶」 之稱的「普洱茶」;
Thumbnail
去年讀了很多本茶書,結果就是,我這個很少喝茶的人,竟然最後喝起茶來了! 接著,就是在今年跑了一趟茶、咖啡、酒的展覽,好好地逛了一趟茶展。 感想就是,古茶樹可說是各家茶行的「活招牌」!許多茶行都強調他們的茶來自中國的古茶樹,我試了一下,也真的不錯呢! 所以,古茶樹跟現代茶園裡的茶樹有什麼不同呢?
Thumbnail
台灣茶世界聞名,綜觀茶類市場普洱茶一直屬於後端製成的茶品。普洱茶歷史記載源自東漢期間,興起于唐、宋朝,盛行在於明、清朝。台灣人早期對於普洱茶機受度不高,直到西元一九七零年代,出現人工發酵工藝的普洱茶,香港、台灣地區及日本、韓國等國掀起普洱茶熱,台灣國內需求也日益增長,陳年普洱茶和古普洱茶餅備受爭寵。
Thumbnail
位於南投魚池鄉,海拔700公尺的山區,孕育了一款獨特的台灣原生茶。這款茶屬於紅茶種,由當地的原生山茶樹精心培育而成,夏季是其採集的黃金時期。透過傳統的工法,這些茶葉被細心揉製成黑色帶褐色的細長條索狀,每一片茶葉都承載著山林的精粹。
Thumbnail
國際紅茶採摘等級,成就了紅茶世界化的宏圖霸業 台灣習以比賽茶區分品質等級,無論知名茶區,抑或綠茶,烏龍茶,紅茶,皆是如此! 紅茶發展不若中國綠茶或烏龍茶久遠,僅短短兩百年,即風靡全球百分之七十人口,這得歸功於工業革命時代的荷蘭及英國,定義了紅茶採摘分級劃分&產製規範,促使紅茶品質更趨穩定一致,並
Thumbnail
日式綠茶跟台灣綠茶,在品種上完全不同,雖然都屬於不發酵茶,但台灣的綠茶大多使用「青心柑仔種」,將茶葉萎凋後,使用「炒菁」的工藝加以後製。 而日本綠茶的品種以「藪北種」やぶきた 為主,也就是日本境內,茶佔比 70% 以上的主要品種,而且是用「蒸菁」的方式,做以後製。
Thumbnail
早期手搖飲料店未盛行時,街道上菜市場旁,路邊攤就有賣古早味紅茶。近年來流行的珍珠奶茶,也是使用紅茶再加鮮奶,可見台灣人已多年喜歡喝紅茶。
Thumbnail
【本文摘要】 在台灣的茶葉世界中,南投名間的不知春茶顯得尤為獨特。這款茶以其精緻的製作過程和豐富的口感而著稱,特別是採集於冬茶與隔年春茶之間的時期,氣候變化為其添加了獨特風味。採用團揉技術製成,不僅保留了茶葉的完整性,還增強了茶湯的圓潤和飽滿感。
Thumbnail
提起新北市的三峽,許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風光旖旎的三峽老街。但除了古色古香的街道,三峽還擁有豐富的茶文化歷史,是台灣最悠久的茶產區之一。這個群山環繞的古老鄉鎮,在茶產業上已有超過200年的發展史。特別是日治時期成立的三峽大豹製茶廠,曾是當時東亞最大的製茶廠,對台灣紅茶出口產生重大影響。到了民國80年代,
Thumbnail
台灣有句俗諺說:「文章、風水、茶,懂的沒幾個。」 茶葉自古以來往往視為家傳之學,除了傳統產業父子相傳的經濟層面因素,在學科的研究上沒有精細到足以劃分為專門領域的知識系統,這可能也是一個原因。身為茶產業的第四代,先祖的經驗並沒有以文字的形式保存下來,市場與消費型態隨著時代有相當大的改變,過往的經驗未必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根據歷史最早起源於漢代的「茶」,最初是熱飲有整腸消脹之效,甚至治了古代軍中疫情。也因而驚動官場,成為貢品之後,便有了各自表述的茶文化。 「喝一口陽光的味兒」,種植於濕熱的雲南一帶,因為運輸之便,將未完全晾乾的毛茶壓製成 餅或磚,方便旅人攜帶,而又名「緊壓茶」或「 緊迫茶」 之稱的「普洱茶」;
Thumbnail
去年讀了很多本茶書,結果就是,我這個很少喝茶的人,竟然最後喝起茶來了! 接著,就是在今年跑了一趟茶、咖啡、酒的展覽,好好地逛了一趟茶展。 感想就是,古茶樹可說是各家茶行的「活招牌」!許多茶行都強調他們的茶來自中國的古茶樹,我試了一下,也真的不錯呢! 所以,古茶樹跟現代茶園裡的茶樹有什麼不同呢?
Thumbnail
台灣茶世界聞名,綜觀茶類市場普洱茶一直屬於後端製成的茶品。普洱茶歷史記載源自東漢期間,興起于唐、宋朝,盛行在於明、清朝。台灣人早期對於普洱茶機受度不高,直到西元一九七零年代,出現人工發酵工藝的普洱茶,香港、台灣地區及日本、韓國等國掀起普洱茶熱,台灣國內需求也日益增長,陳年普洱茶和古普洱茶餅備受爭寵。
Thumbnail
位於南投魚池鄉,海拔700公尺的山區,孕育了一款獨特的台灣原生茶。這款茶屬於紅茶種,由當地的原生山茶樹精心培育而成,夏季是其採集的黃金時期。透過傳統的工法,這些茶葉被細心揉製成黑色帶褐色的細長條索狀,每一片茶葉都承載著山林的精粹。
Thumbnail
國際紅茶採摘等級,成就了紅茶世界化的宏圖霸業 台灣習以比賽茶區分品質等級,無論知名茶區,抑或綠茶,烏龍茶,紅茶,皆是如此! 紅茶發展不若中國綠茶或烏龍茶久遠,僅短短兩百年,即風靡全球百分之七十人口,這得歸功於工業革命時代的荷蘭及英國,定義了紅茶採摘分級劃分&產製規範,促使紅茶品質更趨穩定一致,並
Thumbnail
日式綠茶跟台灣綠茶,在品種上完全不同,雖然都屬於不發酵茶,但台灣的綠茶大多使用「青心柑仔種」,將茶葉萎凋後,使用「炒菁」的工藝加以後製。 而日本綠茶的品種以「藪北種」やぶきた 為主,也就是日本境內,茶佔比 70% 以上的主要品種,而且是用「蒸菁」的方式,做以後製。
Thumbnail
早期手搖飲料店未盛行時,街道上菜市場旁,路邊攤就有賣古早味紅茶。近年來流行的珍珠奶茶,也是使用紅茶再加鮮奶,可見台灣人已多年喜歡喝紅茶。
Thumbnail
【本文摘要】 在台灣的茶葉世界中,南投名間的不知春茶顯得尤為獨特。這款茶以其精緻的製作過程和豐富的口感而著稱,特別是採集於冬茶與隔年春茶之間的時期,氣候變化為其添加了獨特風味。採用團揉技術製成,不僅保留了茶葉的完整性,還增強了茶湯的圓潤和飽滿感。
Thumbnail
提起新北市的三峽,許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風光旖旎的三峽老街。但除了古色古香的街道,三峽還擁有豐富的茶文化歷史,是台灣最悠久的茶產區之一。這個群山環繞的古老鄉鎮,在茶產業上已有超過200年的發展史。特別是日治時期成立的三峽大豹製茶廠,曾是當時東亞最大的製茶廠,對台灣紅茶出口產生重大影響。到了民國80年代,
Thumbnail
台灣有句俗諺說:「文章、風水、茶,懂的沒幾個。」 茶葉自古以來往往視為家傳之學,除了傳統產業父子相傳的經濟層面因素,在學科的研究上沒有精細到足以劃分為專門領域的知識系統,這可能也是一個原因。身為茶產業的第四代,先祖的經驗並沒有以文字的形式保存下來,市場與消費型態隨著時代有相當大的改變,過往的經驗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