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一眼就認出品牌?設計你的品牌自我介紹!

如何一眼就認出品牌?設計你的品牌自我介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在讀者、潛在用戶一接觸你的FB粉絲專頁或個人網站時,我們必須給出品牌好的「第一印象」!

以FB粉絲專頁來說,第一印象就是下圖的「大頭貼」及「橫幅封面圖」,你想讓每個讀者一找到你的粉絲專頁並點擊進來之後對你產生什麼樣的印象,就取決於這個區域!

raw-image

在初步設計FB粉絲專頁以及官網的品牌形象時,有3個要素是不可或缺的。

1. 一定要有個人的「大頭照」!

人像通常能夠留下較深刻的印象,尤其如果你是要經營「個人品牌」、提供的是個人的專業服務或課程,請務必展示你的大頭照!

幾乎所有有成就的專業人士都是有個人的大頭照的,讀者或客戶知道你的樣貌會對於你的服務多一份放心和信任

照片並不需要是俊男美女的照片,只要能展現自己的風格、專業和自信即可。

有些朋友曾經詢問我,因為自己想要低調地、緩慢地經營個人品牌、寫文章,又擔心網路酸民很多,故能否不要公開自己的大頭照,老實說這一點也不是問題!

當你拚了命、努力地經營個人品牌,可能還沒幾個人會看到你,想要「低調地」經營事業一定沒問題的,一開始肯定都會很「低調」的啊!(一開始根本沒人看XD)

我們應該是要學習如何正確地展現品牌風格,展示自己想要傳遞的品牌精神,而不是一開始就擔心自己會做不好、不敢給其他人看到、甚至擔心酸民(如果開始有酸民,其實應該要開心,代表你的品牌已經經營得很不錯了)!

放在個人網站的部分也是,如下圖。

raw-image

其實換一個角度就能夠理解,如果你是客戶,想要找一個專家設計網站,或是找一名整理師到府學習整理,你想要找一個不知道長什麼樣子的專家,還是有一張清楚大頭照的人呢?

幾乎一個專業的網站都會有一個顯眼的區域放置其個人品牌的大頭貼!

資料來源:WIX範例網站

資料來源:WIX範例網站

資料來源:WIX範例網站

資料來源:WIX範例網站

資料來源:WIX範例網站

資料來源:WIX範例網站

2. 一定要說明你是做什麼的!(你提供什麼價值)

你可以簡單列出你的服務,讓讀者可以快速了解你提供什麼樣的價值,也很適合放在各種平台之自我介紹的地方,範例如下。

極簡整理師 / 個人品牌整理師培訓師 / 個人品牌WiX網站設計工作坊講師 / 「生活整理 X 生活督促」創辦人

你可以用「斜槓家」的型式來呈現介紹你經營個人品牌的產品或服務,例如我們提供整理諮詢的服務,也提供整理師培訓,也開設網站架設的課程,因此可以使用「整理師」、「培訓師」、「講師」的方式進行描述。

你可能認為自己還尚未提供多種服務或課程,因此無法寫出那麼多「斜槓」,但你仍可採用「產品服務區的產品設計」的邏輯來設計你的個人介紹。(延伸閱讀:我只是部落客,也要設計變現模式嗎?寫文章前先設計產品服務的3大原因!)

例如你對XX國家旅遊也有興趣,也很有心得,你就能設計「個人諮詢服務」,提供旅行規劃建議,線上通話或線下面談的方式都可以,你也能透過讀書會、小型工作坊的型式分享你的旅行計劃、生活方式,甚至你也能提供客製化、電子化的旅行建議報告書,設計一套問卷或表單請客戶填寫,然後你出一份建議報告,這些都是可以並行的服務。

因此,你可以設計的斜槓描述如「XX旅遊部落客 / XX旅遊建議諮詢顧問 / XX旅遊讀書會主持人」。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我哪有那麼厲害」,但事實上這是每個人都可以辦到的!切記,不要小看自己,把自己喜歡的、也能努力做到的好好地描述出來,讓自己發揮「現階段」最佳的實力,即使你的專業度未必與其他資深專家厲害,但隨著與讀者、客戶接觸、服務、調整、優化,你就會讓自己愈來愈強了!

關於品牌的自我介紹範例

關於品牌的自我介紹範例

有些人可能只單純介紹自己的興趣,例如「我是個愛貓人士,有大黑和小黑兩隻可愛的貓咪陪伴」,但是沒有說明自己其實對於養貓其實很有一套心得和方法,是個養貓專家來著,這樣是很難引起讀者往下繼續了解你的,因為你愛不愛貓跟讀者是無關的,讀者無法預測自己可以在你這裡獲得什麼價值,很快就會離去了!

如果你只是要單純記錄生活,並沒有希望給更多人知道你的內容,當然就是隨意記錄沒問題,但如果你希望自己的興趣能有更多可能的發展,甚至往後能夠將興趣變成工作、變成生活的主力,那就花一點心思來經營吧!(剛好又是自己很有興趣的內容~)

3. 一定要說明你的理念!(你在乎的事、你的使命)

現在的時代是一個「理念的時代」,比起你的產品有多厲害、服務有多專業,人們更重視「你怎麼想」,也就是你的理念、你的價值觀!

你是為了提倡簡單生活、推廣環保概念、希望每個人都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釐清自己「為何而做」很重要,這個理念也將支撐你往後的每一步可以堅持一直走下去。

不論你的產品或服務為何,或是你的商業模式不斷調整,甚至文章的類型也有所改變,大家會想看你的內容或想購買你銷售的產品服務都是因為「是你寫的」、「是你賣的」!

因此,在開始撰寫自我介紹以及將自己的想法轉成文章之前,請務必要先「整理自己」,找出自己真正的價值觀、找出自己工作的使命感吧!(如果你還不知道怎麼整理自己,就從運用極簡思維還整理物品開始吧!看影片學習:極簡思維系列影片)

PS. FB粉絲專頁右方的「關於品牌」也請將以上3點說明好好地完成吧!

raw-image
自學WIX,學習架設自己的個人品牌網站
想花更少精力,而且喜歡Winnie簡單俐落的風格,就直接委託Winnie設計吧!
avatar-img
極簡人的家
38.7K會員
685內容數
生活不用很多物品,只需要精準的物品、空間、生活模式, 我們享受身上只有足夠的物品、但擁有全世界的無限生活! 最喜歡研究與分享​「整理思維、簡單生活、游牧生活」, 如果這些內容能有一點幫助到這個世界,那就太幸福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極簡人的家 的其他內容
「工作的意義是什麼?」 比起「如何工作來賺取更多?」,對部份的人來說可能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問題,或是不用急著討論的問題。 但對我來說,這卻是「最核心的問題」。 二八法則說,只要解決最關鍵、核心的20%的問題,就能排除80%的問題了!因此對我來說,先辨識出工作中最重要且核心的部分是最有效率,CP值最大
我是部落客,也要設計產品服務區嗎? 是的!Winnie建議你在自己的部落格網站上放上自己設計的產品服務區! 有一些人可能會認為自己只是純粹寫部落格分享自己的想法,並尚未準備提供產品或服務,或是認為自己的人氣還不夠,即使推出產品或服務也不會有人購買,所以就不先設計「產品服務區」了,但我還是非常推薦..
專業人士通常是要給人一個「專業」的品牌形象,因此在實際動手架站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先思考「我們要呈現什麼形象」給他人! 尤其,個人品牌形象網站就是我們給人的第一印象。 如果讀者或用戶點擊我們的網站連結,一進來看到我們的網站就發現一個鮮豔繽紛、創意十足的品牌風格,那麼也許我們就是他想要找的創意人才
身為一個專業人士,我們擁有一個或多個自己引以為豪的專長或技能,通常我們也會持續地精進自己的專業技能,並累積自己的資歷和經驗,以期自己能夠帶給客戶最專業的服務,但是這樣就夠了嗎? 例如,當一個客戶在挑選理財顧問時,他是要選擇一個擁有多項財金證照的顧問呢?一個擁有某知名學府碩博士學位的顧問?還是...
你也是一位專業人士嗎? 你是醫生?律師?設計師?理財專家?諮詢顧問?個人教練?還是其他領域的專家呢? 以前的我一直認為「只要自己有一個專長在手,就不用擔心生計」,我需要的只是不斷精進自己的專業就好,但是後來發現這樣的作法也許在以前是行得通的,但是現在已經不一樣了! 在這個世界變化極快的時代下...
什麼時候「成為整理師」的心在我們的心中萌芽呢? 我們最早知道的台灣整理師是廖心筠老師和Mr. 許老師,因為搜尋「收納、整理」的關鍵字時,常常會看到他們的採訪與報導。 那時候其實還完全沒有興起想當整理師的念頭,只是單純很喜歡收納整理。大約是在三、四年前吧。
「工作的意義是什麼?」 比起「如何工作來賺取更多?」,對部份的人來說可能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問題,或是不用急著討論的問題。 但對我來說,這卻是「最核心的問題」。 二八法則說,只要解決最關鍵、核心的20%的問題,就能排除80%的問題了!因此對我來說,先辨識出工作中最重要且核心的部分是最有效率,CP值最大
我是部落客,也要設計產品服務區嗎? 是的!Winnie建議你在自己的部落格網站上放上自己設計的產品服務區! 有一些人可能會認為自己只是純粹寫部落格分享自己的想法,並尚未準備提供產品或服務,或是認為自己的人氣還不夠,即使推出產品或服務也不會有人購買,所以就不先設計「產品服務區」了,但我還是非常推薦..
專業人士通常是要給人一個「專業」的品牌形象,因此在實際動手架站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先思考「我們要呈現什麼形象」給他人! 尤其,個人品牌形象網站就是我們給人的第一印象。 如果讀者或用戶點擊我們的網站連結,一進來看到我們的網站就發現一個鮮豔繽紛、創意十足的品牌風格,那麼也許我們就是他想要找的創意人才
身為一個專業人士,我們擁有一個或多個自己引以為豪的專長或技能,通常我們也會持續地精進自己的專業技能,並累積自己的資歷和經驗,以期自己能夠帶給客戶最專業的服務,但是這樣就夠了嗎? 例如,當一個客戶在挑選理財顧問時,他是要選擇一個擁有多項財金證照的顧問呢?一個擁有某知名學府碩博士學位的顧問?還是...
你也是一位專業人士嗎? 你是醫生?律師?設計師?理財專家?諮詢顧問?個人教練?還是其他領域的專家呢? 以前的我一直認為「只要自己有一個專長在手,就不用擔心生計」,我需要的只是不斷精進自己的專業就好,但是後來發現這樣的作法也許在以前是行得通的,但是現在已經不一樣了! 在這個世界變化極快的時代下...
什麼時候「成為整理師」的心在我們的心中萌芽呢? 我們最早知道的台灣整理師是廖心筠老師和Mr. 許老師,因為搜尋「收納、整理」的關鍵字時,常常會看到他們的採訪與報導。 那時候其實還完全沒有興起想當整理師的念頭,只是單純很喜歡收納整理。大約是在三、四年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