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歐巴馬」佐科威:印尼首位無軍事、政治背景的平民總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佐科威的背景與早期政治生涯

出生於印尼梭羅市,父親是位木匠,而佐科威的政治生涯起步於2005年,他為印尼的「鬥爭民主黨」擔任梭羅市(蘇拉卡爾塔)的市長候選人,並且成功選上。而選上後,佐科威也為梭羅帶來一股新意,不僅基礎建設逐漸完整、開始建立公園、市場更新,也帶動經濟發展,讓投資者蜂擁而入,也為他的政治生涯帶來相當好的開始,接著也在2010的連任中,獲得高達90.1%的得票率,奠定深厚民意基礎。

而在2012年,佐科威為「鬥爭民主黨」擔任雅加達首長的候選人,原先民調預測會由原本的首長法烏齊連任,但最後卻跌破眾人眼鏡的,佐科威贏得該次選舉;而雅加達民眾之所以會選擇一位「外人」的原因有三:第一是執政黨的腐敗及不斷流出有關於執政者的醜聞,第二則是人民期待能有位不帶有傳統政治背景的人來領導他們,第三則是佐科威在擔任梭羅市長時建立的好名聲。而在擔任首長期間,推出了不少的惠民政策。佐科威用心改變雅加達十分嚴重的塞車問題,他向中央政府爭取到更多公共汽車快速道路,同時也和銀行合作推出電子票務計劃,推行一卡通用的服務,只要去便利超商購買一張「e-toll卡」,即可在多種地方使用,如高速公路,也能一改先前人工收費導致的壅塞問題,而他也向貧民發放保健卡以及為貧窮學生提供課本和校服津貼。

raw-image

參與總統選舉

印尼歷屆的政治圈中,總脫離不了醜聞與收賄,因此從梭羅市長到雅加達首長名聲皆相當清廉的佐科威聲望逐漸水漲船高。印尼政府在2008年時制定了一條法律,「總統候選人的提名只能由有至少25%席次的政黨或政黨聯盟提名」,這項作為,使可能的候選人將來自主要政黨,也就是所謂的世襲體系,否則只能聯合其他次要政黨共同提名。因為該條法律,使印尼在2014的總統大選時,只有主要政黨能通過25%的門檻並推派候選人,也使選舉情勢分裂為「多數聯盟」,也就是蘇哈托體系的Gerindra(偉大的印尼運動黨),「少數聯盟」的部分,主要由PDI-P(鬥爭民主黨)所領導,並結合其他小政黨,共同推派了佐科威。

raw-image

上任後帶來的改變

佐科威上任後,第一步便是確保印尼的國家利益,如2014年底的東協高峰會,佐科威便首次以總統身分參與,目的便是向東協成員宣示印尼會保障國家利益不受損害。

而佐科威面對中國及美國兩大強國時,也不選邊站,他同時與兩邊有交流,如剛上任的半年內,便兩度造訪北京,討論有關印尼的「海洋強國」戰略與一帶一路的倡議;而對美方面,佐科威也在2015年年底時,出訪美國,並在美國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的會議中,贊同美國對亞洲的政治、戰略參與。

經濟部分,佐科威減少外人投資限制、著重工業和旅遊業的發展、完善基礎建設、資金重新分配,皆希望能吸引外資,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期望印尼經濟能夠平衡發展,縮小貧富差距。佐科威也藉由推動工業改革,試圖將過往高度依賴天然資源出口的初級產業逐漸轉型成加工製造業,透過大量的興建高鐵、港口、機場、機場等基礎設施,來降低貨物運輸的物流成本;此外,也能讓國內的製造業更具國際競爭力,且能創造吸引外人投資的有力環境,進而增加國內的就業率,提升消費能力。


政策推行時所遇上的難題

然而,基礎建設發展計畫的推動似乎不如預期,尤其是對於公私合作夥伴關係(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PPP)下公共與私人資本的分配規劃問題。在原規劃上,佐科威原希望私人投資者能達到60%,而國有企業資本則從2011~2015年的「33%左右降至22%」,以降低對國有企業的依賴。

實際上,印尼政府吸引私人投資的速度不如預期,為使基礎建設計畫順利進行,只好仰賴國有企業。國家建設協會秘書長柯倫帕預估有高達八成的基礎建設項目由國有企業所承接;相對的,私人投資者的比例反而降至20%左右,這顯然與原規劃的目標南轅北轍。換言之,每五項基礎建設計畫就有四項是國有企業承擔。

佐科威原欲透過私人資本挹注基礎建設的興建,並活化國內製造加工業的發展,然私人資本對於無法立即見效的基礎建設項目興致缺缺,迫使佐科威逐年增加政府對基礎建設之預算,以確保基礎建設項目順利興建;但同時也排擠了有關獎勵外人投資的預算,使私人資本對於投資基礎建設更加裹足不前,最終形成難以脫身的惡性循環。

此外,反向增加對國有企業的依賴,也使國有企業債務頓時暴增。目前在印尼7家基礎建設相關國有企業之債務已達到200兆印尼盾,是3年前的3倍,2017年金額就激增了60%。此舉因而遭致質疑,認為印尼恐將深陷龐大的債務泥淖。再者,大興基礎建設所伴隨而來的土地徵收問題也時常導致工程的延宕,是否能順利完成興建以償債仍是一大問題。


連任後的期許

第一任大刀闊斧推動基礎建設後,佐科威表示第二任的重心將落在教育、人力資本等「軟實力」上。「在2025年讓印尼晉升中高所得國」是印尼政府的目標,持續經濟改革,這樣的目標指日可待,對外資開放可望再創高峰,創業環境也勢必會更加友善。


帶來的政治風潮

佐科威的崛起有著積極意義。人們對他的政治願景抱有一定希望。佐科威的勝出,反映著印尼人民為追求改變政治政策而進行的實際活動。佐科威的出現也改變了印尼政治精英的行為舉止。人們認為他有機會扮演角色去實現清廉及簡化官僚運作的政府行政之訴求。

剛結束的2014選舉並不僅僅是從總統候選人中選出其中一人。這是兩種政治思想的交鋒:一種是反民主且煽動民族主義的「新秩序」政治;另一種則是具有煽動民粹主義性質的自由主義政治。過去10年來「新秩序」政治思想的死灰復燃,以及保守主義和宗教攻勢日益猖獗下,一名自由派總統候選人能夠脫穎而出,在印尼政治中算是很「特殊」的事情。再加上佐科威「簡樸謙卑、清廉且平易近人」的形象,更突出了其特殊性。

因此這意味著,首先是自改革運動以來,印尼第二度湧現關心政治的選民明確地表達出訴求,要求終結「新秩序」式的政治、尋求正義懲戒過去違反人權的暴行,並將所有犯下違反人權罪行的將軍們繩之於法,最後促成了佐科威在大選中的勝利。第一次出現這種政治風潮是在瓦希德(Abdurrahman Wahid,或常被稱為Gus Dur,1999-2001年擔任印尼第四任總統)時期。普拉博沃本身是蘇哈圖時代違反人權暴行的主謀之一,而同時他也力圖讓新秩序的「輝煌年代」重返今日印尼政壇。普拉博沃的敗選,意味著投下手中一票的印尼人民,儘管無法大敗普拉博沃,但反映出反抗其「新秩序」思想的政治覺醒。更具體一點話,佐科威的勝出,意味著有可能成立人權特設調查庭,審訊所有涉及違反人權時期的軍警領導。值得注意的是,佐科威在他參選總統時,在提出他的政治願景時也如此承諾。因此,這個訴求非常重要。

其次,與此同時將近47%的印尼選民支持普拉博沃代表的「新秩序」、軍人強勢領導、質疑宗教多元化,並接受民族主義煽動。我們也對此感到驚訝。這意味著印尼未來將要繼續面對這些問題。

再者,是大眾為了支持佐科威勝出,形成充滿活力直接且自願參與的政治過程。雖然選舉可以讓人們在短暫的期限內「積極」起來,但是這次選舉的各種積極活動,反映出人們所持有的希望:第一,為了建設一個多元且包容的社會;第二,「拒絕忘記」過去踐踏人權的事情並且要討回公道;第三,為了打造一個清廉及無貪污濫權的政府;第四,支持擺脫「新秩序」的政治思想及政治領袖;第五,落實捍衛人民權益的經濟。因此,這五項希望,是有可能讓人民政治化及激進化的。


責任編輯:陳誠鋅 核稿編輯:陳柏健

關注粉專,接收最新訊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BB 嚕嗶啵的嗶嗶啵啵
449會員
575內容數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用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 歡迎來到嚕嗶啵的世界 和我們一起嗶嗶啵啵🫧
2025/02/08
202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Claudia Goldin 鄭重推薦:「如果你只讀一本經濟學的書,就選這本吧!」《經濟學中的小故事與大觀念》以淺顯易懂的方式,透過歷史中的小故事交代經濟學的發展脈絡,包含COVID-19對經濟的影響、人工智慧對人類的風險等議題,有趣又輕鬆的文字,幫助讀者輕鬆入門!
Thumbnail
2025/02/08
202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Claudia Goldin 鄭重推薦:「如果你只讀一本經濟學的書,就選這本吧!」《經濟學中的小故事與大觀念》以淺顯易懂的方式,透過歷史中的小故事交代經濟學的發展脈絡,包含COVID-19對經濟的影響、人工智慧對人類的風險等議題,有趣又輕鬆的文字,幫助讀者輕鬆入門!
Thumbnail
2024/12/30
「哲學就是想太多?」哲學總是與我們若即若離,似乎藏著什麼難以親近的奧秘。《戴上哲學的眼鏡看世界》捨棄了晦澀難懂的⾔詞,並使⽤許多⽣活中常⾒的議題切入,提供哲學⼩⽩⼀個舒適的入⾨管道,也讓讀者驚覺:原來哲學離我這麼近!
Thumbnail
2024/12/30
「哲學就是想太多?」哲學總是與我們若即若離,似乎藏著什麼難以親近的奧秘。《戴上哲學的眼鏡看世界》捨棄了晦澀難懂的⾔詞,並使⽤許多⽣活中常⾒的議題切入,提供哲學⼩⽩⼀個舒適的入⾨管道,也讓讀者驚覺:原來哲學離我這麼近!
Thumbnail
2024/06/17
如果我們回顧波蘭的歷史,我們能夠從中得到什麼樣的教訓呢?美國經濟學家曼瑟爾.奧爾森在其名著《集體行動的邏輯》裡曾指出一種特殊困境,即基於特權組成的尋租聯合體壟斷並操縱政治發展的問題。當這個尋租聯合體尾大不掉,寄生在國家之上,肆無忌憚的吸食著民脂民膏並阻止任何改革之時……
Thumbnail
2024/06/17
如果我們回顧波蘭的歷史,我們能夠從中得到什麼樣的教訓呢?美國經濟學家曼瑟爾.奧爾森在其名著《集體行動的邏輯》裡曾指出一種特殊困境,即基於特權組成的尋租聯合體壟斷並操縱政治發展的問題。當這個尋租聯合體尾大不掉,寄生在國家之上,肆無忌憚的吸食著民脂民膏並阻止任何改革之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小斐迪南.羅慕爾德茲.馬可仕 Ferdinand Romualdez Marcos Jr.
Thumbnail
小斐迪南.羅慕爾德茲.馬可仕 Ferdinand Romualdez Marcos Jr.
Thumbnail
「有些政客其實並不是真的想要馬祖變好,他們只想要維持現狀,維持我們離島好像一直很窮很可憐的現狀。然後自己就可以出來當那種看起來苦民所苦的官員民代。說要幫鄉親跟中央討補助、要預算,結果呢,其實都是在經營自己的政治事業,鞏固自己的人脈,壟斷我們馬祖的發展。」計程車司機如此說道。
Thumbnail
「有些政客其實並不是真的想要馬祖變好,他們只想要維持現狀,維持我們離島好像一直很窮很可憐的現狀。然後自己就可以出來當那種看起來苦民所苦的官員民代。說要幫鄉親跟中央討補助、要預算,結果呢,其實都是在經營自己的政治事業,鞏固自己的人脈,壟斷我們馬祖的發展。」計程車司機如此說道。
Thumbnail
營吧ㄩ泰國軍事政變成為常態,自1932年立憲革命以來發生25次政變,但政變之後的合法性,所依賴是國王的支持與默許,其次使用憲法法庭定奪被政變的執政者或政黨的非法。 泰國王室就不需要討論,而泰國憲法法庭是1997年金融風暴後設立,憲法法庭原先是由15名成員組成,其中七位是泰國司法部委任,八個人是由參議
Thumbnail
營吧ㄩ泰國軍事政變成為常態,自1932年立憲革命以來發生25次政變,但政變之後的合法性,所依賴是國王的支持與默許,其次使用憲法法庭定奪被政變的執政者或政黨的非法。 泰國王室就不需要討論,而泰國憲法法庭是1997年金融風暴後設立,憲法法庭原先是由15名成員組成,其中七位是泰國司法部委任,八個人是由參議
Thumbnail
《逃犯條例》爭議期間,有學者指出這是香港作為一個「軟威權半民主政體」(soft authoritarian, semi-democratic)自製的「完美風暴」;既然風暴來了,這個「軟威權半民主」政府的對策,據說是構築「大平台」讓各方對話。但邏輯上,這是完全不成立的……
Thumbnail
《逃犯條例》爭議期間,有學者指出這是香港作為一個「軟威權半民主政體」(soft authoritarian, semi-democratic)自製的「完美風暴」;既然風暴來了,這個「軟威權半民主」政府的對策,據說是構築「大平台」讓各方對話。但邏輯上,這是完全不成立的……
Thumbnail
 泰國政府憲報網站於一月二十三日發布有關議會選舉的敕令後,選舉委員會隨即宣布大選將在三月二十四日舉行。泰國軍方於二零一四年五月發動政變奪權,並承諾將在一年至一年半內舉行大選還政於民,結果卻一再食言,
Thumbnail
 泰國政府憲報網站於一月二十三日發布有關議會選舉的敕令後,選舉委員會隨即宣布大選將在三月二十四日舉行。泰國軍方於二零一四年五月發動政變奪權,並承諾將在一年至一年半內舉行大選還政於民,結果卻一再食言,
Thumbnail
這位功過難論的領導者為新加坡做了哪些? 而他的威權式民主又替新加坡帶來了甚麼? 每個國家都適合民主嗎? 若是新加坡一開始就全面民主,還會有現在的繁榮嗎? 在用主流觀點去看國家制度時,不如先看看新加坡的例子。
Thumbnail
這位功過難論的領導者為新加坡做了哪些? 而他的威權式民主又替新加坡帶來了甚麼? 每個國家都適合民主嗎? 若是新加坡一開始就全面民主,還會有現在的繁榮嗎? 在用主流觀點去看國家制度時,不如先看看新加坡的例子。
Thumbnail
泰國在2014年5月發生軍事政變,結束首位女性總理盈拉的政權,發動政變的陸軍總司令巴育隨後組成實質的軍政府取得政權並自行出任總理,至今在位已經超過民選一任的四年;但究竟何時將舉行大選「還政於民」仍然是「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Thumbnail
泰國在2014年5月發生軍事政變,結束首位女性總理盈拉的政權,發動政變的陸軍總司令巴育隨後組成實質的軍政府取得政權並自行出任總理,至今在位已經超過民選一任的四年;但究竟何時將舉行大選「還政於民」仍然是「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Thumbnail
新加坡的鄰國馬來西亞也出了一位堪稱「政治家」的人物,那就是現任總理馬哈地。馬哈地當年跟李光耀頗有「瑜亮情結」,當然就是因為他的才能與李光耀有等量齊觀之處,但最重要的是,他和李光耀都是使命感極重的人。
Thumbnail
新加坡的鄰國馬來西亞也出了一位堪稱「政治家」的人物,那就是現任總理馬哈地。馬哈地當年跟李光耀頗有「瑜亮情結」,當然就是因為他的才能與李光耀有等量齊觀之處,但最重要的是,他和李光耀都是使命感極重的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