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舉重若輕講故事──評卜大中《昨日報:我的孤狗人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今天很多台灣的年輕一輩,對於媒體的看法可能已經是相當負面的了。這不奇怪,你要是經常看到旺中集團的《中國時報》,大概心中對媒體也不會有什麼好印象。

可是,也許很多人也不記得了,上個世紀八〇和九〇年代的《中國時報》,曾經風光無限,那並不是因為銷量大、影響大,而是因為當時的《中國時報》幾乎是集合了一代台灣媒體人中的大部分菁英份子,那些名字和背後的故事,足以讓台灣的新聞界為之驕傲。

而卜大中,就是其中的一個。

我跟卜大(他跟我說他最討厭客氣,所以就讓我也不客氣地跟著他的朋友這樣稱呼他吧)其實並沒有見過很多面,一次新書發佈會,幾次餐會,大概就是這樣。然而不知道為什麼,我總是自認為自己跟他很熟,卜大也不拒絕,這大概是由於他身上散發出的一種特殊的氣質,那種讓人一見面就覺得很親切,就覺得已經認識了很久的,溫熱的氣質。說起來令人感傷,擁有這種氣質的人已經不多了。

因此,聽說卜大要出書講故事了,我就一直很期待。我知道,從某種意義上講,好的媒體人一定是一個很會講故事的人,卜大經歷豐富,閱人無數,看他品評人與事,一定是一種享受。然後,我就拿到了允晨出版社今年9月出版的這本《昨日報:我的孤狗人生》

我很少有一本書剛出版,就急著看拿來看的,這本書是少數的例外。卜大沒有讓我失望,他的故事果然精彩。我用了兩個晚上看完了這本書,然後實在壓抑不住衝動,就給他發了一個簡訊:

「卜大:深夜十二點了,一杯紅酒,燈下看你的《孤狗人生》,竟看到欲罷不能,停不下來。彷彿看到歷史的燈籠在燈光下旋轉,目眩神迷。好看!謝謝!」

這不是我矯情,而是我的真心感受。我實在太喜歡卜大的文字了。文筆幽默、行雲流水不說,最重要的是,他的書寫舉重若輕。舉重若輕,其實是很不容易的事。在各路知識菁英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的學識的今天,我們看到太多滿篇學術名詞、行文晦澀的文字,這些書寫非常專業,但是沒有人間的味道。這是知識不能普及到大眾的很大原因。

能夠用淺顯平白的文字,講出深刻的耐人尋味的道理,就是舉重若輕,這是需要真正的功底的。在我看來,今天台灣的媒體圈子,能把時事評論寫到舉重若輕、富含營養又好下嚥的,大概沒幾人及格了,卜大是一個,司馬(江春男)是一個。

書中最吸引我注意力的,就是卜大講述了他從一個外省第二代和統派,變成反統派,不再宣稱自己是中國人,而開始自我認同為一個台灣人的心路歷程。而這個轉折,與六四息息相關。這樣的心路歷程,我認為很有代表性。

在台灣頗有一批這樣的文化人,他們以自由主義為核心價值,來決定自己的政治和思考的立場。他們是這個社會的中堅力量。他們是真正的獨立知識分子。在書中,卜大對柯文哲的批評很犀利,比如說:「他當選連任後,臉上竟然暗暗浮出一抹狡猾,精明,世故的神情,讓人失望。」(P.128)對比柯文哲最近的表現,印證了大中先生的眼光銳利,可以說,到底是薑還是老的辣。即使對蔡英文,卜大下筆也不是很客氣,這是文人和媒體人的風骨,現在也很少見了。

作為一篇書評,總是要提一些意見的。我唯一的意見,就是在提到中國的民運人士的時候,卜大說他們「主張自由民主,卻反對台獨,理由是藉反台獨向中共表態示好,給自己和黨的當中留一條路,等到黨的憐憫和寬大」(P.113)。這或許言之有據,我相信卜大心中一定有所指。但我要說的,是這樣的人現在其實已經很少了。這一點,作為圈子中人,我還是要澄清一二的。

總之,卜大的人,和他的文字,都是台灣最為風光的一個時代的符號。看他的回憶,看他對人與事的各種評論,只有兩個字可以形容:過癮。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丹的沙龍
390會員
247內容數
作為一個寫作者,「王丹隨筆」這個空間,能夠讓我書寫的內容不被媒體的意識形態或流量給綁架,不需為了追求點擊而譁眾取寵,真正深入書寫出更多有價值的內容給每位讀者。除此之外,我希望在這裡不是單純的「我寫你看」,能有更多機會與讀者們互動,接受讀者的要求,批評。(當然,表揚也可以XD)
王丹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6/24
各位讀者朋友,尤其是各位付費訂閱的朋友:我要帶著萬分的歉意,跟各位說一聲「感謝,再見」,因為,我在方格子的專欄,到今天,就是最後一期了。
Thumbnail
2020/06/24
各位讀者朋友,尤其是各位付費訂閱的朋友:我要帶著萬分的歉意,跟各位說一聲「感謝,再見」,因為,我在方格子的專欄,到今天,就是最後一期了。
Thumbnail
2020/06/17
現在在美國,討論BLM運動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政治正確,支持方大聲疾呼,成為主流聲音。但是,另一股被稱為「沉默的大多數」(silent majority)的力量也在醞釀。
Thumbnail
2020/06/17
現在在美國,討論BLM運動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政治正確,支持方大聲疾呼,成為主流聲音。但是,另一股被稱為「沉默的大多數」(silent majority)的力量也在醞釀。
Thumbnail
2020/06/10
上一篇介紹了一本書:2015年在香港大風出版社出版的《傳說中的何維凌手稿》,提到書中觸及到了中國1989年「六四」鎮壓中的一件秘辛。作者何維凌之所以能夠有資格在當年那驚心動魄的政治局勢中,扮演在共產黨與學生之間的斡旋的角色,主要原因就是,他是中國當時的最高統治者鄧小平的長子鄧樸方的同班同學。
Thumbnail
2020/06/10
上一篇介紹了一本書:2015年在香港大風出版社出版的《傳說中的何維凌手稿》,提到書中觸及到了中國1989年「六四」鎮壓中的一件秘辛。作者何維凌之所以能夠有資格在當年那驚心動魄的政治局勢中,扮演在共產黨與學生之間的斡旋的角色,主要原因就是,他是中國當時的最高統治者鄧小平的長子鄧樸方的同班同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看到春旭總編輯用剛熱播完畢的夯劇「異能」,替我的新書作引薦和小結,我內心一陣翻湧,想起我們的第一次會面。 一年前的秋天,跟我在台灣度過的無數個秋天一樣,悶熱得沒有終點。上電梯前,我最後一次複習著總編輯傳給我的簡訊內容,大意是想和我聊聊,有沒有榮幸合作。
Thumbnail
看到春旭總編輯用剛熱播完畢的夯劇「異能」,替我的新書作引薦和小結,我內心一陣翻湧,想起我們的第一次會面。 一年前的秋天,跟我在台灣度過的無數個秋天一樣,悶熱得沒有終點。上電梯前,我最後一次複習著總編輯傳給我的簡訊內容,大意是想和我聊聊,有沒有榮幸合作。
Thumbnail
知識不光是用來謀取利益的 ~ 知識是可以用來奉獻的 ~ 知識是可以用來幫助別人的 ~ 尋找條春伯 ~~ 真的很喜歡吳念真導演! 吳念真的文章,就如同他給人的形象般,亦莊亦諧,卻又流露出悲憫眾生的情懷,情感真摯而動人。 雖然閱讀他的文字,彷彿耳邊總會聽到吳念真用那種蒼涼世故的"台灣國語",詼
Thumbnail
知識不光是用來謀取利益的 ~ 知識是可以用來奉獻的 ~ 知識是可以用來幫助別人的 ~ 尋找條春伯 ~~ 真的很喜歡吳念真導演! 吳念真的文章,就如同他給人的形象般,亦莊亦諧,卻又流露出悲憫眾生的情懷,情感真摯而動人。 雖然閱讀他的文字,彷彿耳邊總會聽到吳念真用那種蒼涼世故的"台灣國語",詼
Thumbnail
在我還很小的時候,大約大學時期,叛逆、孤僻,不通人情,只喜歡躲在圖書館,一心一意的沈溺在書堆中,直到翻到鄉土文學,仔仔細細的研究歷史脈絡,終究被電影《多桑》男女主角的鄉土味吸引後,才在《悲情城市》裡頭注意到作家吳念真。 當時,可以為了重複看《多桑》,蹺掉主修的課。
Thumbnail
在我還很小的時候,大約大學時期,叛逆、孤僻,不通人情,只喜歡躲在圖書館,一心一意的沈溺在書堆中,直到翻到鄉土文學,仔仔細細的研究歷史脈絡,終究被電影《多桑》男女主角的鄉土味吸引後,才在《悲情城市》裡頭注意到作家吳念真。 當時,可以為了重複看《多桑》,蹺掉主修的課。
Thumbnail
每年年末,韓國的各大書店與圖書館都會公布當年最受歡迎的書本,我們也能從中窺知韓國書市的趨勢,以及韓國人們該年度喜歡的題材。 讓我們來看看2022年有什麼值得一讀的好書吧! - 柏青哥 - 如此平凡的未來 - 不便利的便利店 - 《療癒文化經濟》、《又夯又潮的英國》、《遇見你》、《移動力》
Thumbnail
每年年末,韓國的各大書店與圖書館都會公布當年最受歡迎的書本,我們也能從中窺知韓國書市的趨勢,以及韓國人們該年度喜歡的題材。 讓我們來看看2022年有什麼值得一讀的好書吧! - 柏青哥 - 如此平凡的未來 - 不便利的便利店 - 《療癒文化經濟》、《又夯又潮的英國》、《遇見你》、《移動力》
Thumbnail
升上高中以後,偶然在父親車上的廣播聽到了由大春先生在News98主持的【大書場】,他一說十餘年,每次轉開節目,就聽他一回一回的講著章回小說。我與章回小說結緣的不晚,但卻是在節目中才真領受到其口說表達的藝術與形式。當年節目開始時,總有call in贈書的環節,我記得曾經成功回答過兩次問題,並親至師大
Thumbnail
升上高中以後,偶然在父親車上的廣播聽到了由大春先生在News98主持的【大書場】,他一說十餘年,每次轉開節目,就聽他一回一回的講著章回小說。我與章回小說結緣的不晚,但卻是在節目中才真領受到其口說表達的藝術與形式。當年節目開始時,總有call in贈書的環節,我記得曾經成功回答過兩次問題,並親至師大
Thumbnail
《寶島暖實力》是記者陳德愉的作品,內容是整理她在《上報》36個人物專訪整理集。 在圖書館時,覺得單純是想每個短篇的人物專訪,比較適合蕃茄鐘的閱讀方式,不用擔心連接的問題,每天固定看一、兩個人物故事也較無負擔。
Thumbnail
《寶島暖實力》是記者陳德愉的作品,內容是整理她在《上報》36個人物專訪整理集。 在圖書館時,覺得單純是想每個短篇的人物專訪,比較適合蕃茄鐘的閱讀方式,不用擔心連接的問題,每天固定看一、兩個人物故事也較無負擔。
Thumbnail
 當你把什麼東西當唯一的時候,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排他。
Thumbnail
 當你把什麼東西當唯一的時候,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排他。
Thumbnail
最近追著奧運,工作的關係倒是看得挺理直氣壯的。畢竟競技體育就是長官們的心頭肉,推廣體育什麼的舊改天吧!這是本也是跟著百靈果讀書會讀完的一本書,內容的屬性神似《獻米給教宗的男人:史上最熱血農村公務員衝破體制無極限,拚出自己與村落的新人生》,有種熱血感,但有點不一樣,就是超英趕美的超英先生,簡直是含著金
Thumbnail
最近追著奧運,工作的關係倒是看得挺理直氣壯的。畢竟競技體育就是長官們的心頭肉,推廣體育什麼的舊改天吧!這是本也是跟著百靈果讀書會讀完的一本書,內容的屬性神似《獻米給教宗的男人:史上最熱血農村公務員衝破體制無極限,拚出自己與村落的新人生》,有種熱血感,但有點不一樣,就是超英趕美的超英先生,簡直是含著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