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春伯,您在哪裡!?尋找台灣知識份子的典範 ~ 】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回憶是奇美的,因為有微笑的撫慰,也有淚水的滋潤

~ 吳念真《這些人,那些事》~


真的很喜歡吳念真導演

吳念真的文章,就如同他給人的形象般,亦莊亦諧,卻又流露出悲憫眾生的情懷,情感真摯而動人。

雖然閱讀他的文字,彷彿耳邊總會聽到吳念真用那種蒼涼世故的"台灣國語",詼諧之中帶著些許哀傷但卻不煽情的對白,向你訴說台灣情、台灣事。

對台灣草根人民生活的深刻洞察與體會,有著屬於吳念真濃烈的敘事風格,使他成為"台灣最會說故事的歐吉桑"!!

對於社會底層人物的書寫,美國的馬克吐溫、法國的莫泊桑,都是擅長藉由舊社會小人物的悲慘境遇的深刻描寫,來諷刺上層階級的偽善,控訴社會的不公不義。

然而,吳念真是用鄉土的故事與小人物的辛酸,來帶出對現實生活的無奈,卻又不失對未來的期盼。

在吳念真的筆下,我們只看到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不捨與關懷,一顆心與另一顆心的交陪與牽絆。

雖然故事裡人們的面貌,或粗鄙、或俚俗,但都是在生活資源困乏下,草根人物們相互扶持,交織出一片帶有濃濃吳導風格的「台灣念真情」


想想看,若請你挑選五部電影,來向國外的友人介紹,終戰後早期台灣的社會脈絡與底蘊情懷,你會如何選擇?

也許我不知道你會如何挑選這份清單,但我能猜想,其中有三部,必定是「台灣新浪潮電影」,而其中也一定有一部 – –《悲情城市》!

在當年侯孝賢、楊德昌、陳坤厚這些年輕導演的努力下,拍出了一系列風格寫實,題材貼近真實社會與台灣鄉土的「台灣新電影」。

拋開了"國族"與"復興"的沉重包袱,台灣的電影走出了一條路。

我們所生活的台灣與這塊土地上的人民,終於開始能夠躍上大銀幕,用我們自己的故事與面貌,成為台灣電影裡的主人翁。

而就像周杰倫與方文山的"天作之合",這些新銳導演所拍出的一部部膾炙人口的經典傑作,其中有七十幾部竟是吳念真所編寫的劇本!!


我也是看吳念真的電影長大的 ~

從小時候跟著父親一起去電影院看《兒子的大玩偶》、《老莫的第二個春天》、《八番坑口的新娘》、《戀戀風塵》、《悲情城市》,一直到我自己年輕時看的《無言的山丘》與《多桑》。

雖然同時期,台灣也不乏其他電影人的創作與努力,但總覺得只有吳念真的故事,才真的具有台灣情、台灣味,散發鄉土台灣濃濃的泥土芬芳。

吳念真編的劇本、寫的故事,為何這麼感動人心呢?

雖然許多故事與腳色的原型,是來自他本身底層礦工家庭的成長經歷。

但在那個冷戰對抗的「後殖民時期」,整個台灣社會從「農林漁牧產業」向「初期製造業」轉型的同時。

鄉村勞動力過剩、城鄉發展不均;那些掉落在社會底層夾縫裡掙扎求生存的人們,所共同經歷的辛酸。

因此,他訴說的不只是九份礦工村落的故事,也是台灣農村、漁村、甚至是眷村,我們整體台灣人一起走過的生命歷程。


raw-image

這就是吳念真!

他的故事總有辦法撥動你內心中的某一條心弦,令你掩卷回味後感動不已;因此聽吳念真說故事,若要強忍住不鼻酸流淚,真的會令人得"內傷"的!!

但隨著劇情題材的取景,電影鏡頭拍攝下,九份的滄桑、九份的美,也意外的讓九份成為代表台灣人心靈的"原鄉",這恐怕也是吳導意想不到的吧?

而在吳導眾多的人生故事中,我一直印象最深、念念不忘的,卻是他童年時曾經教導他為全村人寫信,一位名叫「條春伯」的礦場工人。

條春伯是村裡少數識字的人,所以村裡的人如果有需要寫信或是讀信的時候,總是會請條春伯來幫忙寫信或是解釋翻譯。

條春伯會以自己的方式與話語,轉化村民時而夾雜髒話、時而毫無重點的日常對白,轉化成書信上規規矩矩的文字,讓收到信的人很快就能理解。

他有時也用自己的方式將信件上充滿怨懟與憤怒的文字(討錢或抱怨….),委婉但不失原意的轉述給村民們聽。

吳念真覺得條春伯最了不起的地方,就在於用這些淺白的文字,找到真實與虛構之間的平衡,思考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後,用這種方式真正幫助了不識字的村民。

條春伯的這個故事,每每令我鼻酸悸動不已!

後來也翻拍成公益廣告微電影「Be A Giver」,在網路上廣為流傳,造成熱烈回響也感動了很多人。

Be A Giver 吳念真〈感謝先生篇〉完整版 - YouTube

多年之後,吳念真思考心裡「知識份子」的形象,不再是那些大學問家,而是這位「條春伯」。

他把知識當作奉獻,也希望這份責任有人能傳承。

所謂真正的「知識份子」,是將自己的知識貢獻給知識比他低的人,而不是反過來利用知識,去掠奪知識比他不足的人。

雖然 ~ ~

知識份子也會窮困潦倒!

在吳念真的故事裡,他並沒有交代"讀過書"的條春伯,為何會窮途落魄而來到瑞芳礦區討生活,成為出賣勞力的挖煤礦工?

但既領受一方水土,就善牧一方黎民

條春伯把知識拿來當作奉獻,排難解紛、幫助鄰里,盡一己"棉薄之力",哪怕是只能夠些許撫慰村民的心靈與尊嚴。

知識份子也會死會老!

條春伯清楚知道挖礦的危險與朝不保夕,但他仍希望幫助村民的這個責任有人傳承。

因此他認真的培養當時年幼的吳念真做為"繼承人",也念茲在茲的教導他:

「你有能力的話,就應該替旁邊的人做些什麼~」

知識份子也會體貼溫暖入世關懷!

條春伯從不用知識高傲粗暴的對待文盲的人們。

他與村民們一起生活,也與村裡的男人們一同入坑工作。

但在這個充滿災變、死亡隨時降臨的村落,往往會因為一場意外,立時就會讓幾戶人家變成孤兒寡母,小孩也要一夜之間變成大人,開始負擔家裡的經濟與生活。

在影片裡面,一位因生活的困苦而被迫把女兒推入火坑的母親,面對一位願意為女兒贖身,前來提親卻得不同意的外省男人來信責難怨懟。

條春伯能感受並體諒這位母親的無奈,只是默默提醒吳念真,以後唸信要將"卡刺目ㄟ字",用另一種婉轉的意思傳達給有困難的人們。

因為現實而嚴峻的人生裡,生存從來就沒有對與錯;但支持苦難的人們繼續活下去的,卻永遠是稀微的尊嚴所帶來的勇氣!

因此,條春伯,這位衣衫破舊,也許指甲縫裡早已被煤灰給染黑的老礦工。

他所映照出的人性光輝,恐怕比哪些衣冠楚楚、西裝革履,政論節目裡的名嘴、廟堂之上的政客,更加顯的高風亮潔、令人溫暖 令人尊敬,不是嗎?

政客們因一己之私,賣弄著知識、欺世盜名,魅惑煽動著無辜的群眾,呼攏他們投下背馳自身利益的選票而不知,甚至讓他們未來要承擔也許會更加困難的生活。


raw-image

而在吳念真述說的故事裡,條春伯的人生,我們無緣得知他後來的結局?

游條春先生,這位敦厚而智慧的溫暖長者,也許就與其他挖煤礦工們,就此一起默默長眠在瑞芳的一片荒墳之中,在歲月裡埋沒了他的才華,也同時隱沒了他的名和姓。

不,這並不是「條春伯」故事的結局!

在他無私奉獻、默默行善的短暫人生裡,曾經啟蒙了瑞芳大粗坑裡一位叫「吳文欽」的稚齡孩童。

這位小男孩長大後,帶著條春伯的圓融智慧與洞察世理,拍出了一部一部的好電影,記錄下最真實的台灣,而給我們台灣社會一個好導演「吳念真」。

而這些故事、這些電影,潛移默化的型塑了台灣人敦厚樸實的國民性,讓溫暖的人們成為"台灣最美麗的風景"。

五十年後,台灣社會還記得有這麼一位「條春伯」,他的故事還依然傳遞著,繼續感動著人們。

當你默默耕耘,向這塊土地不經意的投遞了一顆善良的種子,它也許會在歲月間長成參天大樹,繼續庇蔭著你生前關愛的人、你在乎的事、以及你守護的這片土地。

正如吳念真在影片裡所提到的︰

「每一個世代都有每一個世代的苦難,每一個世代都有每一個世代特別的風景」

「其實台灣現在最需要的,是可以找一個可以尊敬的人、一個可以共同相信的事」

而「條春伯」,這個吳念真心中最完美無私的知識份子典範。

也是我心中,雖然時而黯淡,但卻永遠在靄靄發光,守護著台灣社會的最後一顆良心 ~ ~

只是,吳念真兒時的那位條春伯已經不在了!

如今,屬於我們這個世代的條春伯,您又在哪裡!?


知識不光是用來謀取利益的

知識是可以用來奉獻的

知識是可以用來幫助別人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李宗翰-avatar-img
2024/08/23
https://youtu.be/GHhAmEwoAJ4 11分5秒左右有講到條春伯是怎麼過世的 相信你會感興趣喔
竹科吟遊詩人-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8/29
李宗翰 感謝您的分享,條春伯一直是我心中知識分子的典範。雖然我無法做到他這麼人間關懷與溫暖,但有這麼一盞明燈在,心與行,就有了方向。
avatar-img
竹科吟遊詩人
5會員
22內容數
旅行,才是閱讀的實踐 當你翻閱一本書,你心靈的旅行即已開始 而能夠旅行到故事的發生地 才算是完成了,自己與這個緣定之地 註定的相遇~~ 白天,是逐單追貨的竹科死業務 晚上,是書海遨遊的歷史通靈人 帶天命的古今說書客 有好多好多的故事,都想說給你聽 ! !
竹科吟遊詩人的其他內容
2024/11/04
繼《小畢的故事》之後 民國72到75年間,描寫台灣社會寫實與農村生活的電影,也如同雨後烏雲消散的天空,明亮的星星就這樣成群燦爛的冒了出來。 侯孝賢的《兒子的大玩偶》、《冬冬的假期》、《童年往事》、《戀戀風塵》……………… 楊德昌的《光陰的故事》、《青梅竹馬》、《恐怖分子》………………
Thumbnail
2024/11/04
繼《小畢的故事》之後 民國72到75年間,描寫台灣社會寫實與農村生活的電影,也如同雨後烏雲消散的天空,明亮的星星就這樣成群燦爛的冒了出來。 侯孝賢的《兒子的大玩偶》、《冬冬的假期》、《童年往事》、《戀戀風塵》……………… 楊德昌的《光陰的故事》、《青梅竹馬》、《恐怖分子》………………
Thumbnail
2024/11/04
這張是我從”張哲生FB”借來的老照片! 1988年,80年代台灣新電影的重要推手「電影合作社」成員,左起:吳念真、侯孝賢、楊德昌、陳國富、詹宏志,在台北市西門町峨眉街萬年商業大樓前合影。(攝影:劉振祥) 帥吧!當時年輕的侯導與念真歐哩桑,而且楊德昌也還尚在人世……….
Thumbnail
2024/11/04
這張是我從”張哲生FB”借來的老照片! 1988年,80年代台灣新電影的重要推手「電影合作社」成員,左起:吳念真、侯孝賢、楊德昌、陳國富、詹宏志,在台北市西門町峨眉街萬年商業大樓前合影。(攝影:劉振祥) 帥吧!當時年輕的侯導與念真歐哩桑,而且楊德昌也還尚在人世……….
Thumbnail
2024/08/18
今天是農曆七月半,讓我也來聊聊”鬼”吧!! 前兩天下班時,我心血來潮的晃到家附近的天公壇,特地來吃這裡一家老攤的米粉湯配黑白切。 碰巧天公壇正在作醮典,在結束了一輪法會之後,其中一組陣頭播放的中場音樂,令我既熟悉又興奮莫名!?
Thumbnail
2024/08/18
今天是農曆七月半,讓我也來聊聊”鬼”吧!! 前兩天下班時,我心血來潮的晃到家附近的天公壇,特地來吃這裡一家老攤的米粉湯配黑白切。 碰巧天公壇正在作醮典,在結束了一輪法會之後,其中一組陣頭播放的中場音樂,令我既熟悉又興奮莫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知識不光是用來謀取利益的 ~ 知識是可以用來奉獻的 ~ 知識是可以用來幫助別人的 ~ 尋找條春伯 ~~ 真的很喜歡吳念真導演! 吳念真的文章,就如同他給人的形象般,亦莊亦諧,卻又流露出悲憫眾生的情懷,情感真摯而動人。 雖然閱讀他的文字,彷彿耳邊總會聽到吳念真用那種蒼涼世故的"台灣國語",詼
Thumbnail
知識不光是用來謀取利益的 ~ 知識是可以用來奉獻的 ~ 知識是可以用來幫助別人的 ~ 尋找條春伯 ~~ 真的很喜歡吳念真導演! 吳念真的文章,就如同他給人的形象般,亦莊亦諧,卻又流露出悲憫眾生的情懷,情感真摯而動人。 雖然閱讀他的文字,彷彿耳邊總會聽到吳念真用那種蒼涼世故的"台灣國語",詼
Thumbnail
在我還很小的時候,大約大學時期,叛逆、孤僻,不通人情,只喜歡躲在圖書館,一心一意的沈溺在書堆中,直到翻到鄉土文學,仔仔細細的研究歷史脈絡,終究被電影《多桑》男女主角的鄉土味吸引後,才在《悲情城市》裡頭注意到作家吳念真。 當時,可以為了重複看《多桑》,蹺掉主修的課。
Thumbnail
在我還很小的時候,大約大學時期,叛逆、孤僻,不通人情,只喜歡躲在圖書館,一心一意的沈溺在書堆中,直到翻到鄉土文學,仔仔細細的研究歷史脈絡,終究被電影《多桑》男女主角的鄉土味吸引後,才在《悲情城市》裡頭注意到作家吳念真。 當時,可以為了重複看《多桑》,蹺掉主修的課。
Thumbnail
  相較於前幾個月的葉石濤紀錄片《台灣男子》,《他還年輕》的主角吳晟,名聲是較為遠播的,主因或許是介入社會的力道較大,但這並非是要論二者之於台灣的貢獻,尤其就文壇的觀點而言,兩者都是大老級的人物,即便本人不見得會以此自居。另一方面......
Thumbnail
  相較於前幾個月的葉石濤紀錄片《台灣男子》,《他還年輕》的主角吳晟,名聲是較為遠播的,主因或許是介入社會的力道較大,但這並非是要論二者之於台灣的貢獻,尤其就文壇的觀點而言,兩者都是大老級的人物,即便本人不見得會以此自居。另一方面......
Thumbnail
我們對於一位詩人,一個丈夫、父親、阿公,一個社會運動者,還能有多少了解?《他還年輕》由林靖傑導演執導,看著吳晟如何走過四季,如何走過他過去從未經歷的政治風波與漫天惡意,將這段時光凝成一部作家的生命之書。導演不僅拍攝吳晟,更跟隨他的腳步,凝視他的家鄉、家人、好友、這片土地,凝視他書寫的所有人事物。
Thumbnail
我們對於一位詩人,一個丈夫、父親、阿公,一個社會運動者,還能有多少了解?《他還年輕》由林靖傑導演執導,看著吳晟如何走過四季,如何走過他過去從未經歷的政治風波與漫天惡意,將這段時光凝成一部作家的生命之書。導演不僅拍攝吳晟,更跟隨他的腳步,凝視他的家鄉、家人、好友、這片土地,凝視他書寫的所有人事物。
Thumbnail
本來並沒有預計首演當日就去看的,下午請假看完牙醫後,不知道要幹嗎,想說颱風天就是要看電影啊,查了一下長春國賓戲院晚上六點四十分有一場《他還年輕》,剛好進場看電影之前可以先去附近吃一下好久沒吃的鬼金棒拉麵。想不到這場是導演場,映演完後導演走進來跟大家閒聊,然後才知道現場有九位觀眾。
Thumbnail
本來並沒有預計首演當日就去看的,下午請假看完牙醫後,不知道要幹嗎,想說颱風天就是要看電影啊,查了一下長春國賓戲院晚上六點四十分有一場《他還年輕》,剛好進場看電影之前可以先去附近吃一下好久沒吃的鬼金棒拉麵。想不到這場是導演場,映演完後導演走進來跟大家閒聊,然後才知道現場有九位觀眾。
Thumbnail
若對這齣紀錄片有所感觸, 別忘了九月十六日晚上七點,來參加政大書城的座談會. 在紀錄片中介紹吳晟老師跨海尋找九十歲高齡的知音瘂弦老師. 當年的吳晟,為了照顧彰化農忙生活的母親,選擇返鄉任教。 時光荏苒,兩人間的真情,在時間流裡除了增添智慧的白髮,情意未曾改變。 遇到懂詩的人情意真切;
Thumbnail
若對這齣紀錄片有所感觸, 別忘了九月十六日晚上七點,來參加政大書城的座談會. 在紀錄片中介紹吳晟老師跨海尋找九十歲高齡的知音瘂弦老師. 當年的吳晟,為了照顧彰化農忙生活的母親,選擇返鄉任教。 時光荏苒,兩人間的真情,在時間流裡除了增添智慧的白髮,情意未曾改變。 遇到懂詩的人情意真切;
Thumbnail
七月時,在朋友邀約下,去了我愛溪州舉辦的黑泥季。 有音樂、人、還有土地。 天光從烈日輪轉到漸層色的薄暮,濁水溪被具象化成參選的母親之河, 我們手握黑泥,在真空與黏膩之間踩踏與被承接, 在那當下,人與天地是很靠近的。 正好賴和基金會推出特映場,便報名前往觀看。 誠誠懇懇。 畢竟這是對土地的信仰。
Thumbnail
七月時,在朋友邀約下,去了我愛溪州舉辦的黑泥季。 有音樂、人、還有土地。 天光從烈日輪轉到漸層色的薄暮,濁水溪被具象化成參選的母親之河, 我們手握黑泥,在真空與黏膩之間踩踏與被承接, 在那當下,人與天地是很靠近的。 正好賴和基金會推出特映場,便報名前往觀看。 誠誠懇懇。 畢竟這是對土地的信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