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釀影評|《囧媽的極地任務》:你沒有瘋,你只是需要創作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囧媽的極地任務》(Where’d You Go, Bernadette?)改編自同名小說(片名也沿用了小說的中文譯名),這是《愛在黎明破曉時》和《年少時代》的導演李察.林克雷特的作品。
除了幾部紅到已成經典的作品,創作量其實不小的林克雷特,常讓死忠影迷覺得他在許多時候是被低估或忽視的,比如這幾年的《老爸出任務》(Last Flag Flying)、《我們的輕狂年代》(Everybody Wants Some!!)幾乎都雲淡風輕地過去了。《囧媽的極地任務》也是一貫地看起來像溫馨小品,但埋藏了生活與生命本質裡那些無法小覷的動能。
電影改編之於小說有相當的更動。電影情節大概是,一個孤僻的媽媽柏娜蒂,雖然很愛女兒小碧,但總是魂不守舍、行事詭異,爸爸艾吉是在微軟上班的某知名軟體主要設計者。然後電影透露,原來柏娜蒂在 20 年前曾是全國矚目的建築天才,卻因故離開建築圈,再也沒有新的設計。
情節詳細說起來很細瑣,但總之,李察.林克雷特賦予了電影版一個獨立而明確的核心,即是:當一個天才藝術家,不再創作,他的人生會是什麼樣子?
柏娜蒂看似擁有優渥而幸福的生活,卻焦躁而心不在焉。她一直在說服自己,女兒取代了建築,成為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但在她內心深處,從沒有買帳這套自我催眠,柏娜蒂慢慢成為了一個能量不斷蓄載、無法導出、一觸即發的炸彈。她看起來像是躁症、鬱症交替出現的病患,丈夫也開始替她找諮商師,甚至想送她進精神病院。
《囧媽的極地任務》鎖定關注的面向,及其呈現的手法,是相當罕見的:天才能夠停止作為天才嗎?天才可以走進日常嗎?天才和瘋狂果然只有一線之隔對嗎?當那個能量無法被疏通、挹注進有效而正向之處,就變得混亂而危險。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393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丑》意圖借助挑釁來完善深刻的同情,而這樣一種剝削式策略最終能成功,或許真的也是時勢所趨,而這個時勢所趨本身即是一個巨大的笑點。電影過於強烈、單薄的價值取捨與它的堅強現實感兩者間碰撞出的火花,在後設層次上,如今看來就像是對目前自詡為關懷社會、關懷藝術的文藝電影和左派理想的一種憤怒。
小丑前身的這個凡人亞瑟佛萊克,是如此單薄。希斯萊傑飾演的小丑連最瘋狂的時刻都處在玩弄愚民的制高點,而瓦昆菲尼克斯的小丑渺小卑微,是在犯罪狂歡浪潮中意外被拱上浪尖的愚人節國王。他的邪惡不是屬於未知的恐怖,也不是來自自身疾病,而是要怪罪世界太荒誕,讓簡單的心無所適從,不在沈默中滅亡,只能在沈默中爆發。
《天氣之子》是新海誠為人父後的溫柔,也是他終於把活在自己世界的動畫,畫成了活在世界裡的自己。獻給曾經年少卻已不再的人們,以及那些仍在未知中初嘗情感的人們。即使,我仍經常懷念新海誠早期的作品,以及他與天門還有柏大輔的配樂,就像我有時也會想念那個聽《秒速五公分》片尾曲一整晚的自己一樣。
本該做為故事核心的方芮欣的悲劇,便是電影「強解為自由」這一詮釋下的最大受害者。它把個體在一個不正義的系統下所承受的、只屬於自己的那分獨一無二的磨難給獻祭了,而獻祭的對象是誰呢?就是方芮欣這個人物以其設計而言,根本不可能感興趣或理解的、對未來的某種政治共同體想像。
小時候,許多我們害怕擔憂的事情,看起來重如泰山,成人之後回頭一望,那些恐懼的對象與主題,其實或許早已不是問題,也或許不再巨碩轟頂。成年之後再回憶過去,除了可以看清恐懼的根源,也已經有相對足夠的成長與智慧,不只能有更多的勇氣,也更能在內心以成人的智慧化解幼年受到恐嚇的驚嚇。
《返校》以一種「惡夢之生命會找到出路」的方式,讓我們看到,被壓抑、被抹消、被扭曲的記憶,如何強悍挺進,迫它的宿主重整記憶板塊,回到當年,承認那個真正的自己。只有回到真正的原點,才可能做出改變。無論是一句遲來的道歉,或一個重大的補救──對誰,以及對自己,的補救。
《小丑》意圖借助挑釁來完善深刻的同情,而這樣一種剝削式策略最終能成功,或許真的也是時勢所趨,而這個時勢所趨本身即是一個巨大的笑點。電影過於強烈、單薄的價值取捨與它的堅強現實感兩者間碰撞出的火花,在後設層次上,如今看來就像是對目前自詡為關懷社會、關懷藝術的文藝電影和左派理想的一種憤怒。
小丑前身的這個凡人亞瑟佛萊克,是如此單薄。希斯萊傑飾演的小丑連最瘋狂的時刻都處在玩弄愚民的制高點,而瓦昆菲尼克斯的小丑渺小卑微,是在犯罪狂歡浪潮中意外被拱上浪尖的愚人節國王。他的邪惡不是屬於未知的恐怖,也不是來自自身疾病,而是要怪罪世界太荒誕,讓簡單的心無所適從,不在沈默中滅亡,只能在沈默中爆發。
《天氣之子》是新海誠為人父後的溫柔,也是他終於把活在自己世界的動畫,畫成了活在世界裡的自己。獻給曾經年少卻已不再的人們,以及那些仍在未知中初嘗情感的人們。即使,我仍經常懷念新海誠早期的作品,以及他與天門還有柏大輔的配樂,就像我有時也會想念那個聽《秒速五公分》片尾曲一整晚的自己一樣。
本該做為故事核心的方芮欣的悲劇,便是電影「強解為自由」這一詮釋下的最大受害者。它把個體在一個不正義的系統下所承受的、只屬於自己的那分獨一無二的磨難給獻祭了,而獻祭的對象是誰呢?就是方芮欣這個人物以其設計而言,根本不可能感興趣或理解的、對未來的某種政治共同體想像。
小時候,許多我們害怕擔憂的事情,看起來重如泰山,成人之後回頭一望,那些恐懼的對象與主題,其實或許早已不是問題,也或許不再巨碩轟頂。成年之後再回憶過去,除了可以看清恐懼的根源,也已經有相對足夠的成長與智慧,不只能有更多的勇氣,也更能在內心以成人的智慧化解幼年受到恐嚇的驚嚇。
《返校》以一種「惡夢之生命會找到出路」的方式,讓我們看到,被壓抑、被抹消、被扭曲的記憶,如何強悍挺進,迫它的宿主重整記憶板塊,回到當年,承認那個真正的自己。只有回到真正的原點,才可能做出改變。無論是一句遲來的道歉,或一個重大的補救──對誰,以及對自己,的補救。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八十-二十法則提到,在多數生活的現象中,約80%的效果是來自於20%的原因,除了經濟學、學習理論外,這個法則同樣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幸福感上。 我們需要認知到擁有的越多不一定會越快樂,反而有可能會因為無法專注在少數事物上而產生空虛、迷茫的感覺。「極簡」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放下對於「多」的執著,將有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記憶中的二月一號》和《緬甸日記》皆是年輕創作者的作品,在政變發生以後,當得來不易的自由硬生生地被剝奪,失落的年輕創作者,起身用自己的方式反抗──將攝影當作武器,拍攝的那刻就是在射擊。創作成為反對獨裁、追求自由的載體,也讓不同的聲音有機會被世界聽見,而被記錄下來的畫面,都將成為還原歷史的證據。
Thumbnail
從《平行世界》、《由島至島》到《一座桃花洞》,私密如母女日記,宏觀至國族史觀,同時關照正發生的現況奇觀──我們在這些紀錄片中宛如多一份視角,使望見的事物更加立體,從中接近真實,也「再見」真實的各異樣貌。
Thumbnail
畢竟表演不完全在演員個人的掌握範疇,而是整個團隊在電影本身的基調上,做出最符合創作者理想的表現方式──內斂或外放,寫實或戲劇性,也都是對應電影的內在精神,契合電影本身的特質,才是成功的表演。
Thumbnail
整部電影真正的主角是大山,可他始終沒有出場,卻又無所不在。孫杰採用幾段式的敘事結構,層層遞進,加深一環更甚一環的荒誕。黑白畫面,節制講究的鏡頭,嫻熟的場面調度,飽滿的群像,孫杰的首部劇情長片一出手就如此成熟,盡顯導演的銳氣和才華。
Thumbnail
凡是年輕人都會拍片。曾幾何時,拍影片已經變成跟作文一樣的當代必備技能,只不過從影片變成電影,在故事上需做影像文學性的堆昇、在技術上有攝影美學與演員演技和美術、造型、燈光乃至動線⋯⋯等等環節的並具齊需門檻,形式上則仰賴著創作者的才華有無,作品能不能迷人是鐵錚錚立見的,一切環節皆能打磨、也需要打磨。
Thumbnail
日常(《日常》)的終結,在於死亡。死亡帶來的終結,不僅是生命的結束,而是那難以接受的荒謬成為人們認知的新常規,一種不正常的常規。經歷了兩年下來,數不清的,無可疑的死亡,他們的屍首與環境彷似裝置藝術,回應了片首和片尾的兩段行為藝術,置於公眾地方的字卡和死屍。這些死屍既是可見的,也是不可見的,真假亦然。
Thumbnail
在《晨曦將至》裡,「誰才是真正的母親」這個問題與其說是關於親情與倫理的,不如說是關於生命的。河瀨直美對於「親人」、「親生父母」的追索並不僅在於關係型態的可能性,更是在生命面對(無故的)斷裂當下,探索影像創作如何讓人交融在更大生命的世界中、並重新完整的修辭術──
Thumbnail
喬口口聲聲不嫁做人婦最後卻和如意郎君雨中擁吻不等於自掌嘴,艾美步步為營只為嫁入豪門不代表她將成為男性的附屬品,我們應該要走過樣板化的年代了,所有女性都有選擇的權利,並不是絲毫不靠男人的力量走完一生才能被認證為當代女性主義者──與其指責走入婚姻的女人,不如想辦法改善婚姻制度的不公之處。
Thumbnail
相信很多全職媽媽,或是為了母職而找簡單工作、放棄自我實現的母親,都理解這種一事無成的悲傷。雖然大家都把養兒育女多麼偉大掛在嘴上,但這更像是「應該做的事」、「大家都在做的事」,而不是某種特別的成就。柏娜蒂分不出自己跟其他媽媽的差異,但她明明該是與眾不同的。
Thumbnail
《我倆沒有明天》的開頭是感到無聊、煩躁的女主角,結尾是數不清的彈孔與暴力,整部片帶著對當權者的反動;《畢業生》的開頭則是男主角雙眼無神、彷彿機器人般搭飛機回家,結尾是對未來的徬徨眼神,透露了一整個世代的焦慮。兩組主角都在逃離他們自上一代接手的人生。這些在當時「非典型」的結尾與意涵,宣示了新時代的來臨
Thumbnail
八十-二十法則提到,在多數生活的現象中,約80%的效果是來自於20%的原因,除了經濟學、學習理論外,這個法則同樣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幸福感上。 我們需要認知到擁有的越多不一定會越快樂,反而有可能會因為無法專注在少數事物上而產生空虛、迷茫的感覺。「極簡」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放下對於「多」的執著,將有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記憶中的二月一號》和《緬甸日記》皆是年輕創作者的作品,在政變發生以後,當得來不易的自由硬生生地被剝奪,失落的年輕創作者,起身用自己的方式反抗──將攝影當作武器,拍攝的那刻就是在射擊。創作成為反對獨裁、追求自由的載體,也讓不同的聲音有機會被世界聽見,而被記錄下來的畫面,都將成為還原歷史的證據。
Thumbnail
從《平行世界》、《由島至島》到《一座桃花洞》,私密如母女日記,宏觀至國族史觀,同時關照正發生的現況奇觀──我們在這些紀錄片中宛如多一份視角,使望見的事物更加立體,從中接近真實,也「再見」真實的各異樣貌。
Thumbnail
畢竟表演不完全在演員個人的掌握範疇,而是整個團隊在電影本身的基調上,做出最符合創作者理想的表現方式──內斂或外放,寫實或戲劇性,也都是對應電影的內在精神,契合電影本身的特質,才是成功的表演。
Thumbnail
整部電影真正的主角是大山,可他始終沒有出場,卻又無所不在。孫杰採用幾段式的敘事結構,層層遞進,加深一環更甚一環的荒誕。黑白畫面,節制講究的鏡頭,嫻熟的場面調度,飽滿的群像,孫杰的首部劇情長片一出手就如此成熟,盡顯導演的銳氣和才華。
Thumbnail
凡是年輕人都會拍片。曾幾何時,拍影片已經變成跟作文一樣的當代必備技能,只不過從影片變成電影,在故事上需做影像文學性的堆昇、在技術上有攝影美學與演員演技和美術、造型、燈光乃至動線⋯⋯等等環節的並具齊需門檻,形式上則仰賴著創作者的才華有無,作品能不能迷人是鐵錚錚立見的,一切環節皆能打磨、也需要打磨。
Thumbnail
日常(《日常》)的終結,在於死亡。死亡帶來的終結,不僅是生命的結束,而是那難以接受的荒謬成為人們認知的新常規,一種不正常的常規。經歷了兩年下來,數不清的,無可疑的死亡,他們的屍首與環境彷似裝置藝術,回應了片首和片尾的兩段行為藝術,置於公眾地方的字卡和死屍。這些死屍既是可見的,也是不可見的,真假亦然。
Thumbnail
在《晨曦將至》裡,「誰才是真正的母親」這個問題與其說是關於親情與倫理的,不如說是關於生命的。河瀨直美對於「親人」、「親生父母」的追索並不僅在於關係型態的可能性,更是在生命面對(無故的)斷裂當下,探索影像創作如何讓人交融在更大生命的世界中、並重新完整的修辭術──
Thumbnail
喬口口聲聲不嫁做人婦最後卻和如意郎君雨中擁吻不等於自掌嘴,艾美步步為營只為嫁入豪門不代表她將成為男性的附屬品,我們應該要走過樣板化的年代了,所有女性都有選擇的權利,並不是絲毫不靠男人的力量走完一生才能被認證為當代女性主義者──與其指責走入婚姻的女人,不如想辦法改善婚姻制度的不公之處。
Thumbnail
相信很多全職媽媽,或是為了母職而找簡單工作、放棄自我實現的母親,都理解這種一事無成的悲傷。雖然大家都把養兒育女多麼偉大掛在嘴上,但這更像是「應該做的事」、「大家都在做的事」,而不是某種特別的成就。柏娜蒂分不出自己跟其他媽媽的差異,但她明明該是與眾不同的。
Thumbnail
《我倆沒有明天》的開頭是感到無聊、煩躁的女主角,結尾是數不清的彈孔與暴力,整部片帶著對當權者的反動;《畢業生》的開頭則是男主角雙眼無神、彷彿機器人般搭飛機回家,結尾是對未來的徬徨眼神,透露了一整個世代的焦慮。兩組主角都在逃離他們自上一代接手的人生。這些在當時「非典型」的結尾與意涵,宣示了新時代的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