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你就是瘋了─《囧媽的極地任務》

2021/02/06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精神疾病與其說是慢性病,不如說是流行病。我們所有一切的社會問題,或是個人生活的困難,都可以連結到某種精神或心理疾病上面。情緒低落是憂鬱症,太亢奮是躁症;小朋友不講話內向是自閉症,太活潑好動就是ADHD。發生了驚人的犯罪案件,就懷疑兇手是否有思覺失調症。
而生病就要治療、看醫生、吃藥,嚴重一點得要住院。無論是個人層次或社會整體的問題,都被「疾病化」,解決方式就是「醫療化」,《囧媽的極地任務》就在描述這樣的荒謬現象。
凱特·布蘭琪飾演的女主角,許多家庭生活的困擾,無論是情緒上或人際互動,根源都來自被迫離開職場的遺憾,加上過去設計的建築物被惡搞又拆毀,這樣的憤怒、不滿讓她變得有點憤世嫉俗。這是許多人都常見的問題,早期的遺憾、虧欠放不下,就會產生這樣的情緒問題。
但她的丈夫、女兒想的卻是,母親瘋掉了,不去治療不行,丈夫去找心理醫師討論,得到的都是高度醫療化的解釋,仿佛枕邊人變成心理變態,差點要把太太抓去精神病院關起來,在這種狀況下,只能逃往北極圈了。
反而是完全對心理諮詢、精神醫療的建築師,也是女主角昔日的恩師,看出問題在哪裡,也鼓勵她自我實現,把遺憾完成了,才能自在的活著。
我每天面對「真正的」精神病人,除了藥物之外,現在的精神復健趨勢,都會鼓勵他們自我實現,去找工作、追求家庭生活和人際關係,建立嗜好興趣,多作運動,對於「真正的」精神病人尚且如此,更何況只是一點情緒困擾的「正常人」。在醫療界抱怨勞動負荷過大,健保財務出狀況的時候,為何不找點醫療以外的替代方式,來解決社會或個人生活層次的問題,這總比大家都往醫院擠,讓醫師、護理師、社工過勞好多了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身為一個愛看電影的社工,過去也曾經在部落格寫過一些「長的像影評」的心得文,希望能用社工的觀點,提供一些對於電影不同的角度。當然,有些電影跟社工領域,八百竿子打不著,就純粹是表達自己的感覺、想法而已。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