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你就是瘋了─《囧媽的極地任務》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精神疾病與其說是慢性病,不如說是流行病。我們所有一切的社會問題,或是個人生活的困難,都可以連結到某種精神或心理疾病上面。情緒低落是憂鬱症,太亢奮是躁症;小朋友不講話內向是自閉症,太活潑好動就是ADHD。發生了驚人的犯罪案件,就懷疑兇手是否有思覺失調症。
而生病就要治療、看醫生、吃藥,嚴重一點得要住院。無論是個人層次或社會整體的問題,都被「疾病化」,解決方式就是「醫療化」,《囧媽的極地任務》就在描述這樣的荒謬現象。
凱特·布蘭琪飾演的女主角,許多家庭生活的困擾,無論是情緒上或人際互動,根源都來自被迫離開職場的遺憾,加上過去設計的建築物被惡搞又拆毀,這樣的憤怒、不滿讓她變得有點憤世嫉俗。這是許多人都常見的問題,早期的遺憾、虧欠放不下,就會產生這樣的情緒問題。
但她的丈夫、女兒想的卻是,母親瘋掉了,不去治療不行,丈夫去找心理醫師討論,得到的都是高度醫療化的解釋,仿佛枕邊人變成心理變態,差點要把太太抓去精神病院關起來,在這種狀況下,只能逃往北極圈了。
反而是完全對心理諮詢、精神醫療的建築師,也是女主角昔日的恩師,看出問題在哪裡,也鼓勵她自我實現,把遺憾完成了,才能自在的活著。
我每天面對「真正的」精神病人,除了藥物之外,現在的精神復健趨勢,都會鼓勵他們自我實現,去找工作、追求家庭生活和人際關係,建立嗜好興趣,多作運動,對於「真正的」精神病人尚且如此,更何況只是一點情緒困擾的「正常人」。在醫療界抱怨勞動負荷過大,健保財務出狀況的時候,為何不找點醫療以外的替代方式,來解決社會或個人生活層次的問題,這總比大家都往醫院擠,讓醫師、護理師、社工過勞好多了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身為一個愛看電影的社工,過去也曾經在部落格寫過一些「長的像影評」的心得文,希望能用社工的觀點,提供一些對於電影不同的角度。當然,有些電影跟社工領域,八百竿子打不著,就純粹是表達自己的感覺、想法而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電影看完不禁會想,Benni未來會怎樣呢?是像我現在工作天天看到的服務對象,頻繁進出各類精神醫療機構,然後在那終老?或者變成暴力犯罪分子,最後不是被警察格斃,就是坐牢關到死?當然,以許這一切只是眾多孩子都有的童年,調皮搗蛋、打打鬧鬧、偏差行為不聽話,等到長大「社會化」就正常了............
看這片不到20分鐘,發現女主角Anne是個非常明顯的亞斯柏格特質者,電影裡面輕易就隨手捻來的有:1.有自己極為專注、熱愛的特殊領域或事物。2.能察覺極細微的事物變化。3.不擅與人群往來也很難融入群體。4.沒辦法理解別人對自己的態度。5.不擅表達情緒。6.不怎麼同理和體貼。7.凡事理性思考不「浪漫」。
1.台灣人其實本來就不愛進戲院看電影,看了統計數據,這幾年台灣人進戲院的數字是上昇了,但是在全世界,就是前段班後面、後段班前面。整體來說台灣電影的發行、放映產業是不振的,抵制某部電影,其實很像抵制買書,本來就沒什麼人看書了,再抵制,也很難證明抵制有沒有效。 2.大部份的台灣人去戲院都是純娛樂,
貫串全片的「潛台詞」是什麼呢─成年人亂搞一通,把家庭和事業都弄砸了,還要靠年輕人出來收拾,但是等真的救起來了,年輕人還是會向成年人投降,服從所有規則,砸鍋的成年人既不用反省,也不必檢討,更不用讓步妥協,世界也就這麼繼續運作下去了。 從頭到尾的賣點似乎都在年輕人的青春叛逆,可是背後的價值觀卻是老舊的。
先說結論,我沒有很喜歡《陽光普照》。 這片集結我不喜歡的幾種電影元素:(1)國片,(2)對白塞滿全片,(3)畫面太亮、畫質太高太美到不自然(台灣片偏偏常常這樣子),(4)支線故事太多,導致全片結構鬆散、交待不清。
《裂愛》的另外一個歷史背景,則是在二戰時期,普遍存在蘇聯紅軍中的性暴力,除了廣泛對敵國或軍事佔領地人民施暴,蘇聯男性軍人施暴的對象,居然包括自己的同袍戰友。當時紅軍內有大批的女兵,負責包括從前線戰鬥,到後勤作業等各式各樣軍事任務,卻成為男性軍人洩慾的對象......
電影看完不禁會想,Benni未來會怎樣呢?是像我現在工作天天看到的服務對象,頻繁進出各類精神醫療機構,然後在那終老?或者變成暴力犯罪分子,最後不是被警察格斃,就是坐牢關到死?當然,以許這一切只是眾多孩子都有的童年,調皮搗蛋、打打鬧鬧、偏差行為不聽話,等到長大「社會化」就正常了............
看這片不到20分鐘,發現女主角Anne是個非常明顯的亞斯柏格特質者,電影裡面輕易就隨手捻來的有:1.有自己極為專注、熱愛的特殊領域或事物。2.能察覺極細微的事物變化。3.不擅與人群往來也很難融入群體。4.沒辦法理解別人對自己的態度。5.不擅表達情緒。6.不怎麼同理和體貼。7.凡事理性思考不「浪漫」。
1.台灣人其實本來就不愛進戲院看電影,看了統計數據,這幾年台灣人進戲院的數字是上昇了,但是在全世界,就是前段班後面、後段班前面。整體來說台灣電影的發行、放映產業是不振的,抵制某部電影,其實很像抵制買書,本來就沒什麼人看書了,再抵制,也很難證明抵制有沒有效。 2.大部份的台灣人去戲院都是純娛樂,
貫串全片的「潛台詞」是什麼呢─成年人亂搞一通,把家庭和事業都弄砸了,還要靠年輕人出來收拾,但是等真的救起來了,年輕人還是會向成年人投降,服從所有規則,砸鍋的成年人既不用反省,也不必檢討,更不用讓步妥協,世界也就這麼繼續運作下去了。 從頭到尾的賣點似乎都在年輕人的青春叛逆,可是背後的價值觀卻是老舊的。
先說結論,我沒有很喜歡《陽光普照》。 這片集結我不喜歡的幾種電影元素:(1)國片,(2)對白塞滿全片,(3)畫面太亮、畫質太高太美到不自然(台灣片偏偏常常這樣子),(4)支線故事太多,導致全片結構鬆散、交待不清。
《裂愛》的另外一個歷史背景,則是在二戰時期,普遍存在蘇聯紅軍中的性暴力,除了廣泛對敵國或軍事佔領地人民施暴,蘇聯男性軍人施暴的對象,居然包括自己的同袍戰友。當時紅軍內有大批的女兵,負責包括從前線戰鬥,到後勤作業等各式各樣軍事任務,卻成為男性軍人洩慾的對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很喜歡的作品,身為在精神科上過班的職能治療師,真會很推這部戲喔! 其實精神科是滿多作品喜歡處理的舞台,畢竟這裡的確有不少很「戲劇化」的事情發生,或者說,至少常以比較極端的方式呈現日常。 但請注意,這些依然只是日常,精神病也就只是一種疾病而已,當然需要小心,畢竟沒人喜歡生病,但也不用太過敏感。
Thumbnail
我更喜歡女主角因為無法承受她照顧的病人自殺身亡,後來也罹患了憂鬱症,並且因自殺行為而入住精神病房的劇情發展; 說「喜歡」其實有點奇怪,但我很讚賞這樣的劇情走向...
Thumbnail
躁鬱症,對於很多人來看,可能是一種負面的情緒狀態,但對於當事人而言,卻是一種無法控制的情緒放大狀態。本文講述了作者自己的躁鬱症經歷,以及與夥伴的溝通中特別的傾聽和尊重所帶來的影響。
Thumbnail
媽媽這些年來逐漸失智,是我們家人最操心的事,雖然生活上的變化還不算大,但隨著行動能力下降,活動量也大幅減少,我們很擔心她幾乎都待在家裡,失智況狀會更加嚴重。   在確認媽媽目前是中度失智後,我們透過醫師也了解到,目前這是不可逆、無法恢復的狀況,但如果都不治療,或以適當的方式應對,媽媽惡化的程
Thumbnail
因為疫情,現在國際情勢緊張,加上天氣燠熱難耐,經常一個不小心就行事衝動,更遑論有些人本身就身心問題⋯⋯比方說憂鬱症。 這大概是我最理解也距離最遙遠的病症了(老玄是樂觀過頭的ADHD),其實從小到大沒少遇過憂鬱症患者,有先天型跟後天型等等,如果在條件許可,養寵物其實的可以有效撫慰並改善憂鬱症患者的身
Thumbnail
臺灣的健保制度為世界獨一無二,來看診身心科的並非只有精神病患,很多也是很努力為了生活的社會人士或是學生。現代社會的快速變化及生活與工作的多方壓力,容易導致心理免疫力下降。身心科的重點在於協助找回身心健康與平衡,舒緩壓力。
Thumbnail
#情緒轉化力 #為情緒撐把傘 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中, 你常覺得自己明明很盡力做好每一件事 但,為何生活總是讓自己感到焦慮和煩躁嗎? Sandy是一位40歲職場女性經理人 同時也是身兼人妻與母親的角色。 她在職場上的壓力和家庭責任的重擔, 讓她感到筋疲力盡.......
精神疾病絕對不是只有天生基因,還有,後在環境誘發! 從反省中可以做到的事,多多關心周遭需要幫助的人們,哪怕是透過社福單位、民間力量?!
Thumbnail
我們閱讀了一本名為《在奇幻地》的書,作者是東華大學的林徐達教授。醫療領域的語言充滿了病理化的特徵,這本書籍從內部觀點探討醫療體制與文化,並賦予其新的詮釋方式,試圖探索在醫療中如何實現人性化的可能性。我們將閱讀到的知識與接線實務工作結合討論,整理如下:精神疾病經驗者的病識感、病房管理、出院準備計畫。
Thumbnail
17個來自精神病院的真實故事,在崩潰的人生與深藏的創傷中,尋找救贖和希望。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很喜歡的作品,身為在精神科上過班的職能治療師,真會很推這部戲喔! 其實精神科是滿多作品喜歡處理的舞台,畢竟這裡的確有不少很「戲劇化」的事情發生,或者說,至少常以比較極端的方式呈現日常。 但請注意,這些依然只是日常,精神病也就只是一種疾病而已,當然需要小心,畢竟沒人喜歡生病,但也不用太過敏感。
Thumbnail
我更喜歡女主角因為無法承受她照顧的病人自殺身亡,後來也罹患了憂鬱症,並且因自殺行為而入住精神病房的劇情發展; 說「喜歡」其實有點奇怪,但我很讚賞這樣的劇情走向...
Thumbnail
躁鬱症,對於很多人來看,可能是一種負面的情緒狀態,但對於當事人而言,卻是一種無法控制的情緒放大狀態。本文講述了作者自己的躁鬱症經歷,以及與夥伴的溝通中特別的傾聽和尊重所帶來的影響。
Thumbnail
媽媽這些年來逐漸失智,是我們家人最操心的事,雖然生活上的變化還不算大,但隨著行動能力下降,活動量也大幅減少,我們很擔心她幾乎都待在家裡,失智況狀會更加嚴重。   在確認媽媽目前是中度失智後,我們透過醫師也了解到,目前這是不可逆、無法恢復的狀況,但如果都不治療,或以適當的方式應對,媽媽惡化的程
Thumbnail
因為疫情,現在國際情勢緊張,加上天氣燠熱難耐,經常一個不小心就行事衝動,更遑論有些人本身就身心問題⋯⋯比方說憂鬱症。 這大概是我最理解也距離最遙遠的病症了(老玄是樂觀過頭的ADHD),其實從小到大沒少遇過憂鬱症患者,有先天型跟後天型等等,如果在條件許可,養寵物其實的可以有效撫慰並改善憂鬱症患者的身
Thumbnail
臺灣的健保制度為世界獨一無二,來看診身心科的並非只有精神病患,很多也是很努力為了生活的社會人士或是學生。現代社會的快速變化及生活與工作的多方壓力,容易導致心理免疫力下降。身心科的重點在於協助找回身心健康與平衡,舒緩壓力。
Thumbnail
#情緒轉化力 #為情緒撐把傘 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中, 你常覺得自己明明很盡力做好每一件事 但,為何生活總是讓自己感到焦慮和煩躁嗎? Sandy是一位40歲職場女性經理人 同時也是身兼人妻與母親的角色。 她在職場上的壓力和家庭責任的重擔, 讓她感到筋疲力盡.......
精神疾病絕對不是只有天生基因,還有,後在環境誘發! 從反省中可以做到的事,多多關心周遭需要幫助的人們,哪怕是透過社福單位、民間力量?!
Thumbnail
我們閱讀了一本名為《在奇幻地》的書,作者是東華大學的林徐達教授。醫療領域的語言充滿了病理化的特徵,這本書籍從內部觀點探討醫療體制與文化,並賦予其新的詮釋方式,試圖探索在醫療中如何實現人性化的可能性。我們將閱讀到的知識與接線實務工作結合討論,整理如下:精神疾病經驗者的病識感、病房管理、出院準備計畫。
Thumbnail
17個來自精神病院的真實故事,在崩潰的人生與深藏的創傷中,尋找救贖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