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有雷:
高壇市的現況
電影以罷工揭開序幕。映入眼簾的是一包包的黑色垃圾袋塞滿每個巷弄。罷工原因不知道,但在電影後段有出現社福單位也要被裁撤的消息,顯示高壇市政府的稅收出現極大的困難。
因為垃圾量變多了,老鼠也變得更多。在寄生上流裡奉俊昊以蟑螂來比喻這些底層人民,而在小丑的高壇市,老鼠也意味著越來越多人淪落到貧困的中下階層。
底層的另一面,我們看見活在電視機裡的中產和上流人士,有歌手、醫生、商人、喜劇演員,他們代表著「主流」,擁有衡量道德的權力,也能決定「好笑」的標準在哪。
諷刺的是,電影裡的這些中產階級,似乎也無法改變城市堆滿垃圾的事實,也沒辦法使高譚市的財政平衡,而他們也搞不清楚人民為什麼憤怒。
為什麼小丑想成為喜劇演員
本片的主角,唯一的主角,原本有著正常的工作,過著艱難而平凡的日子,但厄運接連而來,被屁孩欺負、被同事陷害、社福單位又被裁掉,最後失控殺人,他的人生從此一去不復返。
亞瑟之所以想成為喜劇演員,是兩個動機的結合。一個是他想要被看見、想要被愛,莫瑞是第一個給他愛的代表人物,有段時間他相信韋恩是他的父親,這時韋恩成了第二個能給他愛的代表人物,但這都是遙遠又不切實際的幻想,他只能寄望自己某天能「突然」功成名就,整個社會終於看見他、接納他。
第二個動機,是他那妄想症的母親。在她的想像裡,亞瑟永遠是個快樂的男孩,要帶給世人歡笑。這樣的期許似乎也導致亞瑟選擇扮演小丑維持生計,而不是其他的平凡工作。
脫口秀演員、喜劇演員,既能帶給世人歡笑,又能被世人喜愛,完全是亞瑟的夢幻職業。
而亞瑟究竟有沒有能力成為喜劇演員呢?
在他與幻想中的單親媽媽蘇菲的第一次對話裡,亞瑟講了一個不錯的玩笑話;莫瑞脫口秀在電影裡第一次登場時,亞瑟的腦內劇場同樣也演得有聲有色。我認為亞瑟其實具備幽默感和想像力,甚至只要環境順著他轉,他也具備不錯的社交能力。或許亞瑟會是不錯的導演?
亞瑟的肢體語言
亞瑟有個撞頭的習慣。在電影裡他總共撞三次頭,回憶片段一次,丟掉工作後一次,阿卡漢療養院裡一次。這是一個自殘行為,亞瑟在某些極端情況下,會撞頭傷害自己。
再進一步延伸,亞瑟自殘代表他痛恨自己的症狀,可能是人生中遭遇太多次的失敗和挫折,導致他對自己經常感到失望。在他刻意用左手寫的日記裡,提到「他們都希望生病的人假裝自己沒病。」一方面是對自己的期望,一方面也是宣洩對社會的不滿。
當他得知自己是被領養的時候,他可能也意識到,自己其實可以有不一樣的人生,他發現摧毀他人生的罪魁禍首,正是這位瘋癲的「養母」,所以他才憤而殺死這個女人,因為她徹底摧毀了亞瑟的人生。
亞瑟被韋恩揍了一拳後,他把自己塞進冰箱裡。全白的狹小冰箱與亞瑟回憶片段中的病院獨處室滿相似的,正好呼應了他跟諮商師的談話:我寧願回去醫院。
跳舞才是亞瑟真正的興趣,他隨著腦內音樂搖擺,快樂地舞動著,彷彿在那個當下,他的人生才算活著。究竟跳舞的習慣從哪來的?
電影沒交代,但我猜測是從獨處室開始的。每當亞瑟被關起來時,他靠跳舞排解憂愁和煩惱,進而達到安撫鎮定的效果,有時候也因為快樂或開心而翩翩起舞。
莫瑞真的很可惡嗎
在我第一次看小丑的時候,我其實對莫瑞很有好感。因為他就是我們所熟悉的藝人。一個讀過書、能說笑、能信賴的好人,也是我們會崇拜的對象。他們有話語主導權,我們負責跟隨。
儘管他在片中拿著亞瑟的錄影帶做文章,表現得有點渾球,但我仍不討厭莫瑞,甚至以現實情況而言,亞瑟如果能把握上節目的機會好好表現,不正是個演藝事業起飛的原點?
台灣人應該對這個流程不陌生吧,當「如花」和「許純美」正值事業巔峰的時期,我們不也笑得很開心嗎?有人覺得那些大牌主持人很渾蛋嗎?也許有,但不是主流的社會意見。
莫瑞確實把亞瑟當作一個梗,也挖苦他、諷刺他,但他私底下對亞瑟的態度是好的,也看得出來莫瑞是一位非常敬業的主持人,而他之所以做這些效果,一方面是為了充實演出內容,另一方面,他認為亞瑟應該知道作秀的流程和界線。
亞瑟一定看過莫瑞嘲笑別人吧?
在已知「亞瑟是莫瑞脫口秀的觀眾」的前提下,難道亞瑟不知道自己會被嘲諷嗎?他是第一個被拿去做梗的人嗎?我相信不是,只是在亞瑟的腦內劇場裡,莫瑞是神父般的角色,是必須給予亞瑟關愛的角色,當這個人設破滅,莫瑞什麼也不是。
這也反映了,這些中產階級的人物們多麼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他們面對一個會狂笑不止的人,只當作是效果,當這個人畫著小丑妝站在他面前,仍只是個效果。
簡直就是寄生上流裡的朴社長和朴太太,活在自己那美好的世界裡,不知道世界已經改變了。
潘妮為何可以收養小孩
根據對白帶出來的資訊,我們可以知道
1.湯瑪士韋恩知道潘妮有妄想症,也知道他收養了一個小孩。2.當管家聽到這個名字時,似乎倒抽了一口氣,也知道潘妮有一個小孩。
這有兩種可能,一個是潘妮在工作時就收養了亞瑟,也向別人提起這件事,另一個可能是,虐童新聞鬧得很大,所以整個韋恩企業都知道了,這也許是潘妮丟掉飯碗的原因。
而潘妮又是以怎樣的身分領養小孩呢?
他是韋恩企業的員工?孤兒院知道她的精神症狀嗎?有人替潘妮背書嗎?潘妮又是怎麼通過面試和資格審核的環節?而潘妮的病狀又是什麼時候被發現的?
也許這只是院方的一次疏失,也可能是整個社會的螺絲完全鬆掉。
蝙蝠俠的伏筆
小丑在最後的精神病院裡先是大笑,畫面閃過了布魯斯看著倒地父母的畫面,接著小丑說:「我想到了一個笑話」
亞瑟究竟想到什麼事情這麼好笑?是他已經預見,未來將有另一股力量撲向他?還是他知道,他引起的動亂也無意間創造出許多亞瑟?
在諸多蝙蝠俠的創作裡,蝙蝠俠與小丑的關係就像鏡子,是一個相互依存的關係,因為有了蝙蝠俠所以出現小丑,因為有小丑所以社會需要蝙蝠俠。
亞瑟也許已經意識到,高譚市將會出現與他類似但立場完全相反的人物,而這個人物對亞瑟、對小丑來說,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絕佳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