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共享辦公室有商機嗎?:從製造業角度看創新#2/程天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前一篇文章〈談共享經濟〉中,談到共享辦公室失敗的案例WeWork;並且總結失敗的原因,在於它的商業模式本質其實是「二房東」地產商,而不是共享經濟的核心精神:提高閒置資產效率、以得到額外的營收獲利。那麼,共享辦公室能否獲利的關鍵又在哪裡?

raw-image

WeWork的模式說穿了,和現正流行的「孵化器」、「加速器」、「育成中心」、「共用空間」等設施(以下簡稱雙創空間),其實沒有什麼不同。

雙創空間的商業模式

不同的是,這些模式是搭上了「創客運動」的風潮,打著「雙創:創新創業」的旗號;而WeWork則是搭上「共享經濟」的熱潮,打著「共享辦公室」的旗號,學著「互聯網公司」圈錢、燒錢、建平台、搞規模,但卻賠大錢的手法。

雙創空間的業者本質上都是「房東」,但在空間的基礎上,提供了許多的「增值服務」給房客。

雖然這類空間的「房租」,可以因為提供了額外的增值服務,而高於純地產租賃業務的市場行情,但想要因此而形成規模、擴大營收獲利,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在一窩蜂的情勢下,競爭非常激烈;如果只靠房租收入,恐怕連生存都有問題。

空間只是各種投資基金的前沿機構,用來發現有潛力的新創公司。

在這些雙創空間的背後,其實都有「投資基金」在撐腰,包括種子基金、天使基金、創投基金、Home Office家族投資基金等;所以這些雙創空間只是各種投資基金的前沿機構,用來發現有潛力的新創公司,以便達到早期投資的目的。

現在坊間有許多創業競賽活動,美其名曰「鼓勵、支持年輕人創業」,透過參與競賽,評審得獎的過程,讓新創團隊得到融資與知名度「名利雙收」的機會。

其實,這些模式本質上還是透過資本投資,期望獲取暴利的手段;所謂雙創空間、創業競賽,不過是這些投資者用來早期發現投資標的、降低投資風險的手段罷了。

WeWork模式

WeWork比雙創空間更糟的是,它並非以投資新創、發現獨角獸為目的,也就不會有後續的投資回報;它反而仿效許多互聯網公司圈錢、燒錢的模式,希望能夠建立規模與流量,成為一個大平台。

如果仔細分析一下一些成功的互聯網公司,就會都有一些關鍵條件:創造價值的商業模式、高科技的解決方案、以及創業初期「輕資產、低費用」的架構。

WeWork的長期租借合約和快速發展,使得它背負著巨大的費用;在它的營運模式和工作團隊中,也沒見到有什麼高科技研發團隊和技術。最重要的關鍵是:

WeWork沒有創造新價值,反而增加了營收風險。

前一篇文章中提到,共享經濟的三個前提:

  1. 首先,都是昂貴的「沈沒成本」;
  2. 其次,都是「低稼動率」;
  3. 提高稼動率的「邊際成本」很低,但是可以增加營收與獲利。

對於WeWork來說,辦公室的長期租賃合約並非「沈沒成本」,而是「新增成本」。

對於辦公室業主來說,如果長期租給WeWork,稼動率就可以達到100%;但WeWork在花大錢裝潢好之後,還得透過廣告行銷將辦公室「分租共用」。

這就像許多五星級飯店中的高級自助餐餐廳,如果達到、甚至超過一定的客流量,就會賺錢;反過來說,如果沒有達到最低客流量,就可能會賠錢。

WeWork讓辦公室業主獲得100%的資產稼動率,但把租來的辦公室營運成本拉高之後,卻自己承擔降低之後的稼動率。

在沒有高科技增值服務可以提供給房客的情況下,就好像承包了五星級飯店的自助餐廳,卻只提供普通的菜色、又想收取高昂的費用,自然乏人問津,虧損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如何提高辦公室稼動率?

從商業地產商的觀點來看,辦公室出租是所有使用權的轉移,就沒有稼動率的問題;而承租的房客,其辦公時間必定也要符合勞基法,也就是週休二日,每週工作時數含加班不得超過48小時。

如果房東與房客都完全遵守上述的的限制條件、而且不可改變,那麼要提高辦公室稼動率似乎是天方夜譚,一定辦不到的。

但如果從製造業者的觀點來看,業主為什麼不能將辦公室分成日班與夜班,分別租給不同需求的房客呢?對於思維被固化的人來說,這個想法更加是天方夜譚了。

創新的想法通常被認為是天方夜譚,即使是Airbnb和Uber,在創業初期也同樣受到許多投資人的明嘲暗諷。

希望讀者們發揮想像力,留言分享你的看法:將白領辦公室空間分成日夜班,究竟是否可行?有什麼好處?商機在那裡?

下篇文章再繼續討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吐納商業評論的沙龍
1.4K會員
2.0K內容數
為您送上頂尖作者的最新管理與科技產業思維。
2022/07/07
「管理者」設計流程的真正重點,在於:流程越簡單越不會出錯、沒有作用的動作不要做、尤其是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讓別人產生期待。
Thumbnail
2022/07/07
「管理者」設計流程的真正重點,在於:流程越簡單越不會出錯、沒有作用的動作不要做、尤其是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讓別人產生期待。
Thumbnail
2022/07/06
從企業經營管理的角度,來回顧自己這次確診的經歷,我可以斷定許多問題出在政府的組織架構、和其分工合作上。政府組織架構和企業的不同,造成了在防疫過程中不同單位間的整合問題。
Thumbnail
2022/07/06
從企業經營管理的角度,來回顧自己這次確診的經歷,我可以斷定許多問題出在政府的組織架構、和其分工合作上。政府組織架構和企業的不同,造成了在防疫過程中不同單位間的整合問題。
Thumbnail
2022/07/06
在疫情之中,「恐懼製造鏈」充斥每個角落;不管有意或無意、善意或惡意,每天都有人製造恐懼。但恐懼在傳播之後往往會失控,造成可怕的後果。所以每個人都必須瞭解散佈恐懼之後可能造成的惡果、謹慎發言,避免自己遭到反噬。
Thumbnail
2022/07/06
在疫情之中,「恐懼製造鏈」充斥每個角落;不管有意或無意、善意或惡意,每天都有人製造恐懼。但恐懼在傳播之後往往會失控,造成可怕的後果。所以每個人都必須瞭解散佈恐懼之後可能造成的惡果、謹慎發言,避免自己遭到反噬。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省下時間,才能讓共享空間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靈活運用這三招,不僅節省40%時間,人力成本也跟著省! 1.還在浪費時間帶看嗎?360度環景線上場勘更方便 2.採用線上定期定額付款,自動續租免催繳 3.每月線上提供會議室預約扣打,安排、租借不求人
Thumbnail
省下時間,才能讓共享空間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靈活運用這三招,不僅節省40%時間,人力成本也跟著省! 1.還在浪費時間帶看嗎?360度環景線上場勘更方便 2.採用線上定期定額付款,自動續租免催繳 3.每月線上提供會議室預約扣打,安排、租借不求人
Thumbnail
共享經濟的概念,在不同人或組織之間,對於商品與服務在生產、交易或分配等等的相互共用;您可能會好奇,共享經濟與數位轉型有什麼相關的地方?
Thumbnail
共享經濟的概念,在不同人或組織之間,對於商品與服務在生產、交易或分配等等的相互共用;您可能會好奇,共享經濟與數位轉型有什麼相關的地方?
Thumbnail
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曾一度成為熱門的商業創新模式,但近幾年來,不乏看到其存在的缺陷與瓶頸。倒不是說利潤不如預期,剛好相反,他的營收隨著網路經濟的快速發展,平均成本隨著入網人數的增加而明顯遞減,逐漸走向壟斷與暴利。 以 Uber 為例,作為平台,他向提供駕駛服務的用戶收取高達
Thumbnail
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曾一度成為熱門的商業創新模式,但近幾年來,不乏看到其存在的缺陷與瓶頸。倒不是說利潤不如預期,剛好相反,他的營收隨著網路經濟的快速發展,平均成本隨著入網人數的增加而明顯遞減,逐漸走向壟斷與暴利。 以 Uber 為例,作為平台,他向提供駕駛服務的用戶收取高達
Thumbnail
什麼是共同工作空間? 共同工作空間最早起源於美國舊金山,指的是『多人共同使用一個開放式的工作空間』,提供了遠距工作者除了家、咖啡廳、圖書館以外的另一個辦公地點的選擇,目前在歐美地區已相當盛行! ✏️ 延伸閱讀:遠距工作成為趨勢的5個原因,成長幅度達173%
Thumbnail
什麼是共同工作空間? 共同工作空間最早起源於美國舊金山,指的是『多人共同使用一個開放式的工作空間』,提供了遠距工作者除了家、咖啡廳、圖書館以外的另一個辦公地點的選擇,目前在歐美地區已相當盛行! ✏️ 延伸閱讀:遠距工作成為趨勢的5個原因,成長幅度達173%
Thumbnail
《「開創式共創模式」:創連、創流、創變實務》在社群網絡時代,新創商業的遊戲規則早和過去競爭自利最大化的模式截然不同。 新創領域的共享經濟、社會型企業、企業社會責任、社群營銷,這些新的商業範疇自然也需要新一代的商業理論模型來探討。
Thumbnail
《「開創式共創模式」:創連、創流、創變實務》在社群網絡時代,新創商業的遊戲規則早和過去競爭自利最大化的模式截然不同。 新創領域的共享經濟、社會型企業、企業社會責任、社群營銷,這些新的商業範疇自然也需要新一代的商業理論模型來探討。
Thumbnail
共同工作空間簡單來說就是:讓人們可以共同工作的空間;核心條件分成硬體規劃、機制設計、行銷社群三大類解析。最後總結空間營運最重要三元素,社群、機制、空間,這場是由三位講師的內容做為整理。
Thumbnail
共同工作空間簡單來說就是:讓人們可以共同工作的空間;核心條件分成硬體規劃、機制設計、行銷社群三大類解析。最後總結空間營運最重要三元素,社群、機制、空間,這場是由三位講師的內容做為整理。
Thumbnail
前一篇文章〈談共享經濟〉中,談到共享辦公室失敗的案例WeWork;並且總結失敗的原因,在於它的商業模式本質其實是「二房東」地產商,而不是共享經濟的核心精神:提高閒置資產效率、以得到額外的營收獲利。那麼,共享辦公室能否獲利的關鍵又在哪裡?
Thumbnail
前一篇文章〈談共享經濟〉中,談到共享辦公室失敗的案例WeWork;並且總結失敗的原因,在於它的商業模式本質其實是「二房東」地產商,而不是共享經濟的核心精神:提高閒置資產效率、以得到額外的營收獲利。那麼,共享辦公室能否獲利的關鍵又在哪裡?
Thumbnail
在台灣,許多人將過去20年經濟發展緩慢的現象,歸咎於「代工製造」思維,認為製造業只會降低成本(cost down),而不會創造價值(value up)。其實,降低成本是競爭所導致的,而無論製造或服務業,價值的創造都同樣源自創新,從百年前至今都是如此。
Thumbnail
在台灣,許多人將過去20年經濟發展緩慢的現象,歸咎於「代工製造」思維,認為製造業只會降低成本(cost down),而不會創造價值(value up)。其實,降低成本是競爭所導致的,而無論製造或服務業,價值的創造都同樣源自創新,從百年前至今都是如此。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