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共享辦公室有商機嗎?:從製造業角度看創新#2/程天縱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前一篇文章〈談共享經濟〉中,談到共享辦公室失敗的案例WeWork;並且總結失敗的原因,在於它的商業模式本質其實是「二房東」地產商,而不是共享經濟的核心精神:提高閒置資產效率、以得到額外的營收獲利。那麼,共享辦公室能否獲利的關鍵又在哪裡?

WeWork的模式說穿了,和現正流行的「孵化器」、「加速器」、「育成中心」、「共用空間」等設施(以下簡稱雙創空間),其實沒有什麼不同。

雙創空間的商業模式

不同的是,這些模式是搭上了「創客運動」的風潮,打著「雙創:創新創業」的旗號;而WeWork則是搭上「共享經濟」的熱潮,打著「共享辦公室」的旗號,學著「互聯網公司」圈錢、燒錢、建平台、搞規模,但卻賠大錢的手法。
雙創空間的業者本質上都是「房東」,但在空間的基礎上,提供了許多的「增值服務」給房客。
雖然這類空間的「房租」,可以因為提供了額外的增值服務,而高於純地產租賃業務的市場行情,但想要因此而形成規模、擴大營收獲利,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在一窩蜂的情勢下,競爭非常激烈;如果只靠房租收入,恐怕連生存都有問題。
空間只是各種投資基金的前沿機構,用來發現有潛力的新創公司。
在這些雙創空間的背後,其實都有「投資基金」在撐腰,包括種子基金、天使基金、創投基金、Home Office家族投資基金等;所以這些雙創空間只是各種投資基金的前沿機構,用來發現有潛力的新創公司,以便達到早期投資的目的。
現在坊間有許多創業競賽活動,美其名曰「鼓勵、支持年輕人創業」,透過參與競賽,評審得獎的過程,讓新創團隊得到融資與知名度「名利雙收」的機會。
其實,這些模式本質上還是透過資本投資,期望獲取暴利的手段;所謂雙創空間、創業競賽,不過是這些投資者用來早期發現投資標的、降低投資風險的手段罷了。

WeWork模式

WeWork比雙創空間更糟的是,它並非以投資新創、發現獨角獸為目的,也就不會有後續的投資回報;它反而仿效許多互聯網公司圈錢、燒錢的模式,希望能夠建立規模與流量,成為一個大平台。
如果仔細分析一下一些成功的互聯網公司,就會都有一些關鍵條件:創造價值的商業模式、高科技的解決方案、以及創業初期「輕資產、低費用」的架構。
WeWork的長期租借合約和快速發展,使得它背負著巨大的費用;在它的營運模式和工作團隊中,也沒見到有什麼高科技研發團隊和技術。最重要的關鍵是:

WeWork沒有創造新價值,反而增加了營收風險。

前一篇文章中提到,共享經濟的三個前提:
  1. 首先,都是昂貴的「沈沒成本」;
  2. 其次,都是「低稼動率」;
  3. 提高稼動率的「邊際成本」很低,但是可以增加營收與獲利。
對於WeWork來說,辦公室的長期租賃合約並非「沈沒成本」,而是「新增成本」。
對於辦公室業主來說,如果長期租給WeWork,稼動率就可以達到100%;但WeWork在花大錢裝潢好之後,還得透過廣告行銷將辦公室「分租共用」。
這就像許多五星級飯店中的高級自助餐餐廳,如果達到、甚至超過一定的客流量,就會賺錢;反過來說,如果沒有達到最低客流量,就可能會賠錢。
WeWork讓辦公室業主獲得100%的資產稼動率,但把租來的辦公室營運成本拉高之後,卻自己承擔降低之後的稼動率。
在沒有高科技增值服務可以提供給房客的情況下,就好像承包了五星級飯店的自助餐廳,卻只提供普通的菜色、又想收取高昂的費用,自然乏人問津,虧損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如何提高辦公室稼動率?

從商業地產商的觀點來看,辦公室出租是所有使用權的轉移,就沒有稼動率的問題;而承租的房客,其辦公時間必定也要符合勞基法,也就是週休二日,每週工作時數含加班不得超過48小時。
如果房東與房客都完全遵守上述的的限制條件、而且不可改變,那麼要提高辦公室稼動率似乎是天方夜譚,一定辦不到的。
但如果從製造業者的觀點來看,業主為什麼不能將辦公室分成日班與夜班,分別租給不同需求的房客呢?對於思維被固化的人來說,這個想法更加是天方夜譚了。
創新的想法通常被認為是天方夜譚,即使是Airbnb和Uber,在創業初期也同樣受到許多投資人的明嘲暗諷。
希望讀者們發揮想像力,留言分享你的看法:將白領辦公室空間分成日夜班,究竟是否可行?有什麼好處?商機在那裡?
下篇文章再繼續討論。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K會員
2.0K內容數
為您送上頂尖作者的最新管理與科技產業思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最近看到一些媒體和政府部門,都慶賀台灣在WEF全球競爭力排名中前進到第12名,以刻意彰顯政績。通常排名進步有幾種可能:1. 台灣真的競爭力提升了不少,2. 其他國家或經濟體評分下降,3. 評分的方式改變了;本文再度深入探訪報告內容,告訴您該看的還有哪些事。
在台灣,許多人將過去20年經濟發展緩慢的現象,歸咎於「代工製造」思維,認為製造業只會降低成本(cost down),而不會創造價值(value up)。其實,降低成本是競爭所導致的,而無論製造或服務業,價值的創造都同樣源自創新,從百年前至今都是如此。
微軟為什麼要打破規則,推出配備ARM處理器的筆電、以及採用Android系統的手機?本文是曾在微軟服務、並擔任高階開發主管的作者對〈競爭、侵蝕、瓦解?微軟耐人尋味的下一步〉一文的回應;歡迎先參閱前文,以便對本文的前提與評論有更深刻的理解。
在前一篇〈資訊架構入門#1〉中,我們提到資訊架構的三個基本角色:使用者、資訊系統、以及資訊提供者;本文將繼續討論思考資訊架構的方式,希望讀者往後可以用新的方式來觀察使用的網站、app、甚至日常生活中各種數位產品的資訊架構。
微軟現任執行長Satya Nadella在接下這個位子時,曾經矢言讓微軟重振往日雄風,而他確實也開始兌現這個承諾。但最近微軟卻開始走「高風險」路線,採用了過去沒有搭配過的ARM處理器與Android作業系統;這會是怎麼回事?
對於希望入門UX(使用體驗設計)這個領域的朋友而言,學習的門檻之一往往是各種意義繁複的專有名詞,例如「資訊架構」。本文之後的一系列文章,將與讀者討論資訊架構的知識,作為分析或設計網站與各種線上服務的參考。
最近看到一些媒體和政府部門,都慶賀台灣在WEF全球競爭力排名中前進到第12名,以刻意彰顯政績。通常排名進步有幾種可能:1. 台灣真的競爭力提升了不少,2. 其他國家或經濟體評分下降,3. 評分的方式改變了;本文再度深入探訪報告內容,告訴您該看的還有哪些事。
在台灣,許多人將過去20年經濟發展緩慢的現象,歸咎於「代工製造」思維,認為製造業只會降低成本(cost down),而不會創造價值(value up)。其實,降低成本是競爭所導致的,而無論製造或服務業,價值的創造都同樣源自創新,從百年前至今都是如此。
微軟為什麼要打破規則,推出配備ARM處理器的筆電、以及採用Android系統的手機?本文是曾在微軟服務、並擔任高階開發主管的作者對〈競爭、侵蝕、瓦解?微軟耐人尋味的下一步〉一文的回應;歡迎先參閱前文,以便對本文的前提與評論有更深刻的理解。
在前一篇〈資訊架構入門#1〉中,我們提到資訊架構的三個基本角色:使用者、資訊系統、以及資訊提供者;本文將繼續討論思考資訊架構的方式,希望讀者往後可以用新的方式來觀察使用的網站、app、甚至日常生活中各種數位產品的資訊架構。
微軟現任執行長Satya Nadella在接下這個位子時,曾經矢言讓微軟重振往日雄風,而他確實也開始兌現這個承諾。但最近微軟卻開始走「高風險」路線,採用了過去沒有搭配過的ARM處理器與Android作業系統;這會是怎麼回事?
對於希望入門UX(使用體驗設計)這個領域的朋友而言,學習的門檻之一往往是各種意義繁複的專有名詞,例如「資訊架構」。本文之後的一系列文章,將與讀者討論資訊架構的知識,作為分析或設計網站與各種線上服務的參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共享空間、共享辦公室、共享寫字樓的概念 共享空間 (Co-working Space) 定義:提供開放式工作環境,通常包含靈活的桌位、公共設施(如會議室、休息區、Wi-Fi、咖啡等)。 特點:氣氛輕鬆、自由度高,適合短期或靈活需求。 共享辦公室 (Shared Office) 定義:介於共
Thumbnail
剛開公司時,我一直想租辧公室,當時很多人和我說:「一個人那都可以辧公,租辧公室太浪費了」確實商務中心的辧公室,嗯,很貴。  所以,我租了間套房當工作室,有時外派去別人公司上班,因為工作室的交通不是很方便,每次和客戶約上課要再租小樹屋。  時不時,還是想要不要租辧公室? 只是聽見租金後,考量業績
【顧人是創業中最不該碰的事情】 昨天有個仲介,問我說我這邊一直有很多裝潢工程, 那為什麼我不開公司請員工呢? 通常會請人,就是因為可以做出時間槓桿, 也就是花錢,買他人的時間, 本來老闆只有一天24小時工作, 但是可以藉由花4萬買到別人的一天8小時 就可以做更多的案子,賺更多的錢。
隨著現代工作模式的轉變,傳統的辦公室形態不再是唯一的選擇。共享辦公空間(Coworking Space)的出現,為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自由工作者以及創業團隊提供了一個靈活且高效的工作環境。這些空間不僅能滿足個人和團隊的工作需求,更促進了跨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成為現代企業發展的重要支撐。 共享辦公空間
Thumbnail
本文探討共享廚房的概念,尤其適合租屋族與不常下廚的群體。共享廚房提供各種廚房設備與食材,讓使用者可以方便地煮食、學習烹飪技術或交友。而且此模式不僅有利於個人需求,還能成為商業宣傳的平臺。文中介紹了收費方式、預約流程、使用標準,並思考共享廚房的未來發展。這是一個結合創意與實用功能的理想選擇。
Thumbnail
設計師在臺灣面臨著許多挑戰,這篇文章從我個人經驗出發,討論了獨立接案對設計師的影響,包括時間管理、薪水不穩定、自我探索、生存的挑戰等。同時,也探討了獨立接案後自我的提升和成長,以及對客戶需求的更深入瞭解。文章提供了設計師在獨立接案中所面臨的挑戰,並就如何應對這些挑戰的心得建議。
Thumbnail
員工住宅為企業提供的福利房屋,價格低至市價的五折,坪數也不比一般房屋少。不過員工住宅具有限制登記,使得申請貸款有一定難度。本文介紹員工住宅貸款的過件方法與銀行顧慮的原因。
Thumbnail
臺灣的創投制度設計類似金融業與製造業,讓創業者感受到較像員工而非自由、勇氣的老闆。相較美國的創業者,臺灣經理人缺乏資源與回報方式的自由度,無論在創投或企業,經理人與創業者最大的差異不是收入,而是心態。唯有創投本身也具有創業者心態,才有可能跟矽谷真的接軌。
Thumbnail
自營商是什麼意思?也就是自己經營的商家,例如小吃攤、路邊店面、工作室等,這些不屬於公司體系,沒有股東,員工數只在10人以下的經濟體。這些人必須自己負擔盈 為何銀行不愛貸款給自營商?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共享空間、共享辦公室、共享寫字樓的概念 共享空間 (Co-working Space) 定義:提供開放式工作環境,通常包含靈活的桌位、公共設施(如會議室、休息區、Wi-Fi、咖啡等)。 特點:氣氛輕鬆、自由度高,適合短期或靈活需求。 共享辦公室 (Shared Office) 定義:介於共
Thumbnail
剛開公司時,我一直想租辧公室,當時很多人和我說:「一個人那都可以辧公,租辧公室太浪費了」確實商務中心的辧公室,嗯,很貴。  所以,我租了間套房當工作室,有時外派去別人公司上班,因為工作室的交通不是很方便,每次和客戶約上課要再租小樹屋。  時不時,還是想要不要租辧公室? 只是聽見租金後,考量業績
【顧人是創業中最不該碰的事情】 昨天有個仲介,問我說我這邊一直有很多裝潢工程, 那為什麼我不開公司請員工呢? 通常會請人,就是因為可以做出時間槓桿, 也就是花錢,買他人的時間, 本來老闆只有一天24小時工作, 但是可以藉由花4萬買到別人的一天8小時 就可以做更多的案子,賺更多的錢。
隨著現代工作模式的轉變,傳統的辦公室形態不再是唯一的選擇。共享辦公空間(Coworking Space)的出現,為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自由工作者以及創業團隊提供了一個靈活且高效的工作環境。這些空間不僅能滿足個人和團隊的工作需求,更促進了跨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成為現代企業發展的重要支撐。 共享辦公空間
Thumbnail
本文探討共享廚房的概念,尤其適合租屋族與不常下廚的群體。共享廚房提供各種廚房設備與食材,讓使用者可以方便地煮食、學習烹飪技術或交友。而且此模式不僅有利於個人需求,還能成為商業宣傳的平臺。文中介紹了收費方式、預約流程、使用標準,並思考共享廚房的未來發展。這是一個結合創意與實用功能的理想選擇。
Thumbnail
設計師在臺灣面臨著許多挑戰,這篇文章從我個人經驗出發,討論了獨立接案對設計師的影響,包括時間管理、薪水不穩定、自我探索、生存的挑戰等。同時,也探討了獨立接案後自我的提升和成長,以及對客戶需求的更深入瞭解。文章提供了設計師在獨立接案中所面臨的挑戰,並就如何應對這些挑戰的心得建議。
Thumbnail
員工住宅為企業提供的福利房屋,價格低至市價的五折,坪數也不比一般房屋少。不過員工住宅具有限制登記,使得申請貸款有一定難度。本文介紹員工住宅貸款的過件方法與銀行顧慮的原因。
Thumbnail
臺灣的創投制度設計類似金融業與製造業,讓創業者感受到較像員工而非自由、勇氣的老闆。相較美國的創業者,臺灣經理人缺乏資源與回報方式的自由度,無論在創投或企業,經理人與創業者最大的差異不是收入,而是心態。唯有創投本身也具有創業者心態,才有可能跟矽谷真的接軌。
Thumbnail
自營商是什麼意思?也就是自己經營的商家,例如小吃攤、路邊店面、工作室等,這些不屬於公司體系,沒有股東,員工數只在10人以下的經濟體。這些人必須自己負擔盈 為何銀行不愛貸款給自營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