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社企背後的理論模型-共創模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開創式共創模式」:創連、創流、創變實務》
作者-李慶芳(實踐大學國際貿易系教授暨系主任)。

【我的讀後討論】
在社群網絡時代,新創商業的遊戲規則早和過去競爭自利最大化的模式截然不同。 新創領域的共享經濟、社會型企業、企業社會責任、社群營銷,這些新的商業範疇自然也需要新一代的商業理論模型來探討。

開創性的「價值共創模式」就是個很好的思維模型。創造者,他必須要懷抱開創精神,積極而持續性的創造行為,學習與更新的正向循環。

在新的商業模式裡面,思考的重點絕對不會放在傳統的「計量型經濟」上,也就是,不再以用工具性的「觸及度或是各種計量」來當優先考慮的目標;相反的,這些工具將會是模型最後將導向的結果,而不是優先該考慮的。

「平台經濟+共創價值」:指透過平台的連接,社群(人與人)得以有效共創價值,提昇認知價值。傳統上104求職網站、男女交友網站,這類實務案例特別強調「平台」的連結,其實交友網站較明顯的是「媒合雙方的需求」,其「共享」實體資源的情況相對上並不明顯。又,高雄六合夜市三角窗、早上時段(4:00-11:00)賣豆漿,白天時段(11:00-18:00)賣鍋燒系列,晚上時段(18:00-02:00)則是提供燒烤、啤酒服務,這個案例並沒有虛擬平台,而只有實際平台(三角窗)的共享經濟。
「平台」就是市場、百貨公司、資訊平台…等,主要扮演「媒合」雙方的角色。「共享」就是運用的充分資源,移動資源以創造更多的價值。例如Uber、Airbnd、e洗衣網等,透過資訊平台的連結,讓共享雙方(多方)的資源得以已有效運用,進而共創價值的歷程。「共創」就是個別與整體認知價值的提升。因此,在科技、手機等科技創新的脈絡,共享概念推波助瀾下,讓「平台+共享+共創」的與時俱進的演進下去。

在共創模式裡面,優先考慮的是什麼呢?答案就是創新!無論是平台或是社群團體的經營,【社會互動的創新設計】就才是圍繞整個商業活動的核心重點。創新設計人人都愛,但是更核心精練的來思考,創新的內容和要素又是什麼?這篇文章告訴我們,在考慮互動設計的策略時,可以用三個面向來切入:

設計互動機制的要點是「創造連結、創造流動、創造改變」,概說如下:

一、第一個開創行為是「創造連結」;創造連結或彼此串連才能開創出新契機。當我們重新創造新的連結,創連彼此的問題、創連人事物、創連地點、創連時間,就會創生新的可能性;例如,創連彼此個別的問題,而形成系統性的問題。因此,創連是開創行為的起始點。近年來,平台經濟正夯,也是透過平台的功能創(串)連彼此供需的問題,而創造出平台與共享的經濟模式。

二、第二個開創行為是創造流動;創造流動才能引起「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互動,資源的流動才有可能整合彼此的資源,開創出新資源,或為資源創造新用途與新價值。因此,「創流實務」是開創行為的核心活動。近來年,跨界合作、大數據、共創價值等議題興起,正是透過創造資訊、資源、資金等之移動與流動,加上人員彼此的互動進而創生各式各樣的創新的商業模式。

三、第三個開創行為是「創造變化」,將自身投入一種持續(ing)流變的狀態。資訊、資金、資源之流動必定造成狀態的改變,只是這種變化可能只是短暫的、一次性的改變。因此,開創行為是否能持續下去,以便又回到「創連、創流而創變」的開創循環,這需要持續的創造改變,從一個狀態改變至另一個狀態。近年來,關於創意、創新、創業、開創等議題之探討,其所關注的焦點便是是否能持續的流變,故創變是一個延續改變的關鍵。另外,共創價值之實踐與實現,正需要利害關係人透過流動、移動、互動,以創生一連串、不間斷之改變歷程。

「開創行為」是持續改變的歷程,若利害關係人能「創造連結、創造流動、創造改變」,開創者便能「無中生有、有中生變」,每一天朝更好、更新的狀態前進。究竟如何實踐「開創式共創價值模式」呢?
版權為李慶芳教授所有

版權為李慶芳教授所有

一、透過平台策略或設計思惟重新創造利害關係人、問題與資源之連結方式,或者建構連結管道成為價值共創系統,創造新連結。

二、促進資訊、資金、資源或「人事物」之移動、流動與互動,整合或創造新資源與新用途。

三、開創者保持持續改變的心態與行為,就能實踐「開創式共創價值模式」。

所有創新設計的討論中,一定要記起來必須掌握的三大原則就是:

「連結點」「流動性」「創新改變」

更多詳細內容請點閱文本《「開創式共創模式」:創連、創流、創變實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根緣療癒室的沙龍
8會員
11內容數
2020/10/21
本篇文章來自於 吉祥尊者(馬來西亞)此篇〈佛陀有没有关于人权的开示?〉佛法討論後的讀後感,我以此為基礎對台灣青年對追求「正義」浪潮的淺碟現象進行反思。文章後末附上尊者開示的重點摘錄。
Thumbnail
2020/10/21
本篇文章來自於 吉祥尊者(馬來西亞)此篇〈佛陀有没有关于人权的开示?〉佛法討論後的讀後感,我以此為基礎對台灣青年對追求「正義」浪潮的淺碟現象進行反思。文章後末附上尊者開示的重點摘錄。
Thumbnail
2020/10/17
家裡有沒有喜歡搞破壞的小孩?帶小孩出門都要提心吊膽,因為一個不注意,他就又闖大禍了!有這樣教養問題的爸媽,可以學習催眠大師-艾瑞克森的治療風格,在生活中學習如何接納、引導、改變自己的熊孩子吧!〈翻天覆地的露絲〉摘錄自密爾頓·艾瑞克森《催眠之聲伴隨你》
Thumbnail
2020/10/17
家裡有沒有喜歡搞破壞的小孩?帶小孩出門都要提心吊膽,因為一個不注意,他就又闖大禍了!有這樣教養問題的爸媽,可以學習催眠大師-艾瑞克森的治療風格,在生活中學習如何接納、引導、改變自己的熊孩子吧!〈翻天覆地的露絲〉摘錄自密爾頓·艾瑞克森《催眠之聲伴隨你》
Thumbnail
2020/10/17
【自己的錯】有的人面對自己曾經很離譜的錯誤,就不能夠接受自己。你不想接受自己的錯,難道你以為這個世界上別人沒有犯過這樣的錯嗎?佛也不是憑空冒出來的就是佛,所有的佛、菩薩、阿羅漢都不是憑空冒出來的,都是無始以來圓滿自己的波羅蜜而成佛,成菩薩...
Thumbnail
2020/10/17
【自己的錯】有的人面對自己曾經很離譜的錯誤,就不能夠接受自己。你不想接受自己的錯,難道你以為這個世界上別人沒有犯過這樣的錯嗎?佛也不是憑空冒出來的就是佛,所有的佛、菩薩、阿羅漢都不是憑空冒出來的,都是無始以來圓滿自己的波羅蜜而成佛,成菩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平台經濟常有「跨領域」、「跨產業」、「跨地理與時間」等特性。所以必須從市場多邊需求出發,以核心互動為軸心進行定位與策略的設計。而核心互動的幾個元素則包涵:「使用者、價值單元與篩選機制。」像Slack可以應用在各行各業新型態追求即時與大量資訊溝通的企業,甚至還用來做為外部性關係管理與行動辦公工具,對新
Thumbnail
平台經濟常有「跨領域」、「跨產業」、「跨地理與時間」等特性。所以必須從市場多邊需求出發,以核心互動為軸心進行定位與策略的設計。而核心互動的幾個元素則包涵:「使用者、價值單元與篩選機制。」像Slack可以應用在各行各業新型態追求即時與大量資訊溝通的企業,甚至還用來做為外部性關係管理與行動辦公工具,對新
Thumbnail
這是一本討論在網路經濟時代如何做好管理的書。在這個超連結複雜世界的網路結構中,存在著許多該連結而未連結的節點,稱之為結構洞。填補了結構洞,打破了社會不流動,就是商機,會為企業帶來資訊與控制的優勢。
Thumbnail
這是一本討論在網路經濟時代如何做好管理的書。在這個超連結複雜世界的網路結構中,存在著許多該連結而未連結的節點,稱之為結構洞。填補了結構洞,打破了社會不流動,就是商機,會為企業帶來資訊與控制的優勢。
Thumbnail
『企業經理人不只需要破壞自己,更要檢討本身老舊營運活動的命運,因為未來數十年,或是更長的時間,它們可能可以繼續賺錢。』──《哈佛商業評論‧2012年12月號-迎戰破壞式創新》〈誰怕破壞者!〉麥克斯威爾.威塞爾
Thumbnail
『企業經理人不只需要破壞自己,更要檢討本身老舊營運活動的命運,因為未來數十年,或是更長的時間,它們可能可以繼續賺錢。』──《哈佛商業評論‧2012年12月號-迎戰破壞式創新》〈誰怕破壞者!〉麥克斯威爾.威塞爾
Thumbnail
創新從來不是一個能口頭傳授的固定技術, 更多的,是來自於自我內在突破的勇氣,以及接受變化的強度, 當然也考驗著經營者對未知的恐懼。 那就幫自己安頓好內在, 去嘗試接觸新的世界,以及新的視野, 轉換思考模式與方向, 每個人其實都擁有創新的能力。
Thumbnail
創新從來不是一個能口頭傳授的固定技術, 更多的,是來自於自我內在突破的勇氣,以及接受變化的強度, 當然也考驗著經營者對未知的恐懼。 那就幫自己安頓好內在, 去嘗試接觸新的世界,以及新的視野, 轉換思考模式與方向, 每個人其實都擁有創新的能力。
Thumbnail
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曾一度成為熱門的商業創新模式,但近幾年來,不乏看到其存在的缺陷與瓶頸。倒不是說利潤不如預期,剛好相反,他的營收隨著網路經濟的快速發展,平均成本隨著入網人數的增加而明顯遞減,逐漸走向壟斷與暴利。 以 Uber 為例,作為平台,他向提供駕駛服務的用戶收取高達
Thumbnail
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曾一度成為熱門的商業創新模式,但近幾年來,不乏看到其存在的缺陷與瓶頸。倒不是說利潤不如預期,剛好相反,他的營收隨著網路經濟的快速發展,平均成本隨著入網人數的增加而明顯遞減,逐漸走向壟斷與暴利。 以 Uber 為例,作為平台,他向提供駕駛服務的用戶收取高達
Thumbnail
疫情當下,一直在苦惱要如何讓自己的事業能夠創新嗎?歡迎來看這一篇文章
Thumbnail
疫情當下,一直在苦惱要如何讓自己的事業能夠創新嗎?歡迎來看這一篇文章
Thumbnail
當初在逛書展時,特別被這個詞吸引,仔細閱讀發現,與視覺圖像的興起與重視,其實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概念。  因為大家耳熟能詳的時間碎片化、學習碎片化,其實就連場景也在碎片化,有多少景點、餐廳、飯店、課程,我們是透過朋友的各社群平台的一張照片開始認識?特別在共享經濟所帶來的靈活性,在大陸場景已成為互聯網
Thumbnail
當初在逛書展時,特別被這個詞吸引,仔細閱讀發現,與視覺圖像的興起與重視,其實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概念。  因為大家耳熟能詳的時間碎片化、學習碎片化,其實就連場景也在碎片化,有多少景點、餐廳、飯店、課程,我們是透過朋友的各社群平台的一張照片開始認識?特別在共享經濟所帶來的靈活性,在大陸場景已成為互聯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