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釀特務|多元迸發的創作生命力:實驗、聲音及動畫|2019 高雄電影節【短片競賽台灣組】總評

2019/11/01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氣》劇照/高雄電影節
在今年的台灣組競賽中,包羅萬象的主題和風格存在於各式短片裡,譬如以少年/少女的青春日常為主軸,《拉格朗日什麼辦法》描繪逃課少年的鬥嘴友情,或是結合中西方文化碰撞的《氣》,都可看見年輕創作者們在敘事風格以及類型的多元嘗試。此外,諸如《冬日陽光》和《光之影》,這群前去國外深造的作者們,亦將學習的電影養分轉為創作動力,為台灣短片添加不同以往的影像風格。
不過,整體觀察下來也能感受到,在今年的競賽中產量較高的劇情短片,卻難以找尋到一部令眾人都拍案叫絕的作品,儘管創作者們的不同嘗試值得肯定,但仍然都不夠完整。反而在實驗、紀錄、動畫的類別上,明顯看到台灣電影創作者試圖打破影像框架,也將自身經歷化作敘事枝枒,通過影像的延展,鏡射當代社會的真實現狀。
跨越國界與時空的實驗錄像
《信使–返向漂流與南洋彼岸》劇照/高雄電影節
實驗片類型,在今年台灣短片競賽中,明顯地佔據非常強勢的位置。比起一般認知中,以傳統敘事為重的劇情短片,遊走於藝術和電影之間的實驗片,透過不同元素的拼貼嘗試,串連起過去與現在,延伸出影像在空間和時間的新維度。曾以《運行針:曼谷》入圍雄影短片競賽,長年深耕於實驗影像的林羿綺,多次在展覽皆有錄像裝置作品展出。此次新作《信使–返向漂流與南洋彼岸》裡,林羿綺以自身家庭的脈絡出發,從金門遠赴印尼,用書信的往返、多種語言的交叉混種,溯源家族記憶,同時也搭建起失聯已久的親情橋樑。
如《運行針:曼谷》和過去林羿綺的作品,她通過肉身的實地走訪,藉由影像上有機的排列組合,將音(口述)畫(地景)賦予不同新意。從《運行針:曼谷》以當地人的口述故事,融合真實生活與虛構野史,建構出泰國鬼魅的異度空間,來到《信使》,她讓自己化身為中介者,以「語言」作為媒介,在多種不同語言(印尼語、台語、英文)間轉換,除了象徵尋回家族之根,也探問著自己的認同歸屬,更透過「家人缺席」的情感牽繫,召喚出漂流於南洋與台灣之間的鄉愁記憶,為國族歷史加上註記,擴展島嶼邊境的跨時空想像。
《唐朝.綺麗男》劇照/高雄電影節
以《唐朝.綺麗男》和《未來的衝擊》兩片同時入圍競賽的蘇匯宇,前者向邱剛健的《唐朝綺麗男》(1985)致敬,以身體的裸露、性別角色的倒置、死亡的鮮血挹注,加上精細安排的走位與露骨畫面,透過旋轉慢鏡頭帶領觀眾重回邱剛健當年的異色手法,亦為自由解放的體制發聲。而同為「高雄拍」的新作《未來的衝擊》,蘇匯宇以社會學家艾文.托弗勒(Alvin Toffler)於 1970 年出版的同名書籍為基礎,書中在該時即預言未來社會因變遷帶來的震盪,當書中的理論文字化作具象示意,通過影像的穿插,十個篇章述說著「一時性的器官」、「現代化的品味」、「專業養育父母」等超展開的未來議題。
蘇匯宇站在現代揣摩未來,又跳進未來回望過去(即現在)。以面對工業化和科技變遷的兩難的高雄為背景,延伸理論揣想理想生活的模樣,蘇匯宇藉由運動的探視與調度,對朝未來邁進的現代化社會叩問:「你希望未來是一個怎樣的世界?」而未來究竟帶來的是自由?還是面臨「不自由」的綑綁,走向制式的無趣與消亡?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971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4.6K會員
1.7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