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男女》- 從屏幕到舞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似乎從《畢曉妮日誌》裡出過這麼一句話:「全天下的好女子和好男子,都應該在炊煙和砂鍋前燙過,知道生活是一件嚴肅且慵懶的事情,你的食物,養育著你的心肝脾肺,它是什麼樣,你就是什麼樣的。」

然後在李安《飲食男女》裡,「好男好女」們的確在色香味不一定俱全的飲食風景裡、廚房戰爭裡,糾葛了足夠火辣辛燙的生活調料。個性迥異的三姐妹在十幾年的漫長歲月中由父親獨自撫養,母親的空缺似乎順理成章的由大女兒替代,她所恪守的倫理,長幼尊卑等,在奔放自主二姐裡相互顯得扎眼,而三女兒不溫不火的角色裡卻也在電影裡透過爭奪友人男朋友的橋段,將她的慾望慢慢的煮沸噴發。這是個壓抑與慾火互相較勁的故事,它的掙扎來自於劇中所有人對愛情的渴求,對突破傳統華人家庭觀的痛苦。

raw-image

2019年天作之合團隊,將這樣的餐桌故事搬上了舞台,以音樂劇的形式,將電影大致的故事架構重溫了一次,改編中,添了更多現場才能有的歡騰、掌聲、隨著劇情倒抽一口氣的呼吸聲、提醒禁止與開放拍照的雙手與閃光。從購票到走進劇院的這段過程,對我是滿佈小小的驚喜,包括售票狀況的熱烈、劇院接近滿座,以及帶著從未看過音樂劇的友人入坑也得到正面的回饋,這些都是我好久不曾在高雄感受到的藝文活力。我想除了製作團隊的努力與用心,還是有幾個安全牌為這部舞台劇鋪奠了基礎,包括李安與他電影的名氣、以及選擇音樂劇作為舞台商演類型中更為普羅大眾的切口,演員中還有聶雲作為擔當,然後意外選擇配角張丹瑋飾演的張伯母作為劇情裡的穿心軸,她將劇情牽引出更多張力與幽默,引發更多需要「刺激」的觀眾進入情境,最後選題中的「餐飲」、「家庭」本是華人社會裡放了非常多心思的兩大課題,我認為在台灣由於難以有社區小劇場起培養看劇的消費與生活習慣,在像衛武營這樣的大劇院,終於有機會拋開「小眾」、「前衛」、「高情境文化」等有距離的辭藻,搬演這樣的作品,對於一個在思考假日娛樂選項的普通觀眾,還是挺開心受惠的事。

最後我認為劇中父親驚人的宣告,其實給了所有人台階下,給了三個女兒的人生選擇一個大大的屏護障,因為大伙們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不必再擔心任何人的孤苦寂奈、不必對任何「出格」的選擇負罪,不被任何家庭或社會角色所束縛,然後落實那句「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的話。

舞台劇《飲食男女》最後所有演員謝幕

舞台劇《飲食男女》最後所有演員謝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唯一的沙龍
12會員
9內容數
希望藉由這個專題 分享我在生活、旅遊中的藝文趣事。我想,每個人都是一回遊子,天地陸海、黃沙塵土、清葉花香、舊故新友、詩書影劇,且聽、且看、且走,然後提筆隨記,好像自己真那麼停留過在這浩瀚宇宙裡,恆久無停的時間中。
唯一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9/11/20
如果所有遺落的靈魂,曾尋找過歷史殘存的家影,那麼請放落足跡在這水鄉裡,以他念舊懷古的名義,佯裝現代摩登早隱姓埋名,你的分秒自將忘情在這魅惑的古鎮裡。 小時候特別喜歡陶潛所寫的:「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我自認桃花源記可能啟蒙
Thumbnail
2019/11/20
如果所有遺落的靈魂,曾尋找過歷史殘存的家影,那麼請放落足跡在這水鄉裡,以他念舊懷古的名義,佯裝現代摩登早隱姓埋名,你的分秒自將忘情在這魅惑的古鎮裡。 小時候特別喜歡陶潛所寫的:「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我自認桃花源記可能啟蒙
Thumbnail
2019/11/01
在淡豹所寫的《在棚戶區》裡扼要地給了北京胡同兩種概念:一個是之於流行文化下,承擔變遷中近乎暴力似所消逝的某種歷史象徵; 另一種是在商業化的推瀾裡,在胡同打造成擁有時髦的咖啡廳、私房菜餐廳與小店,然後成為流行雜誌裡的復古女郎。 胡同裡的尋常人家 從我們熟悉的大都、北平至北京,「衚衕」到胡同,次次更迭
Thumbnail
2019/11/01
在淡豹所寫的《在棚戶區》裡扼要地給了北京胡同兩種概念:一個是之於流行文化下,承擔變遷中近乎暴力似所消逝的某種歷史象徵; 另一種是在商業化的推瀾裡,在胡同打造成擁有時髦的咖啡廳、私房菜餐廳與小店,然後成為流行雜誌裡的復古女郎。 胡同裡的尋常人家 從我們熟悉的大都、北平至北京,「衚衕」到胡同,次次更迭
Thumbnail
2019/10/31
Game spaces evoke narratives because the player is making sense of them in order to engage with them. Through a comprehension of signs and interaction
Thumbnail
2019/10/31
Game spaces evoke narratives because the player is making sense of them in order to engage with them. Through a comprehension of signs and interaction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李安電影《飲食男女》不只是烹飪的藝術,更是對家庭、愛與溝通的細膩刻劃。本文深入探討電影中父親與三個女兒間的情感糾葛,以及傳統文化與現代女性的碰撞。透過食物作情感的載體,李安巧妙地呈現出華人家庭中含蓄而深沉的愛。
Thumbnail
李安電影《飲食男女》不只是烹飪的藝術,更是對家庭、愛與溝通的細膩刻劃。本文深入探討電影中父親與三個女兒間的情感糾葛,以及傳統文化與現代女性的碰撞。透過食物作情感的載體,李安巧妙地呈現出華人家庭中含蓄而深沉的愛。
Thumbnail
「餐桌」是《飲食男女》裡最重要且關鍵的場景,皺眉、放空、不敢對視,裡頭藏著許多細膩的臉部語言,朱伯伯和三姊妹的左顧右盼、欲言又止,在「餐桌之外」釋放剖露。「餐桌上」不只是一個溝通空間,而是「不說」的留白美學,鏡頭帶到朱伯伯準備好滿桌的菜肉盛宴,目不暇給豐盛全席,此刻最大聲的,竟是一家人的沉默冷靜。
Thumbnail
「餐桌」是《飲食男女》裡最重要且關鍵的場景,皺眉、放空、不敢對視,裡頭藏著許多細膩的臉部語言,朱伯伯和三姊妹的左顧右盼、欲言又止,在「餐桌之外」釋放剖露。「餐桌上」不只是一個溝通空間,而是「不說」的留白美學,鏡頭帶到朱伯伯準備好滿桌的菜肉盛宴,目不暇給豐盛全席,此刻最大聲的,竟是一家人的沉默冷靜。
Thumbnail
是一種對吃飯的堅持,是六餐讓家人整齊的飯,道出了愛背後最真實的挑戰和最和諧的形狀。 大佬二佬三佬在不同的環境中成長,卻結緣於同一個家庭,喜歡上相同的女生,表面時而相處融洽時而相處暗戰,以獨自的方式去愛人和相愛。面對生活的困難及種種挑戰,像是忘記了自己的根本,卻同時連繫着自己真正的過去。
Thumbnail
是一種對吃飯的堅持,是六餐讓家人整齊的飯,道出了愛背後最真實的挑戰和最和諧的形狀。 大佬二佬三佬在不同的環境中成長,卻結緣於同一個家庭,喜歡上相同的女生,表面時而相處融洽時而相處暗戰,以獨自的方式去愛人和相愛。面對生活的困難及種種挑戰,像是忘記了自己的根本,卻同時連繫着自己真正的過去。
Thumbnail
家人是最親密也最疏遠的關係,相互關心,有些話卻更難以開口。應該彼此體諒,卻隔著名為「價值觀差異」的高牆。 沒看過原電影,但《飲食男女》這部音樂劇在我的想法裡很像《孤味》,在最緊密相連的親情裡,還隔著相互地不諒解。 關於「飲食男女」|幾段引人入勝的場景
Thumbnail
家人是最親密也最疏遠的關係,相互關心,有些話卻更難以開口。應該彼此體諒,卻隔著名為「價值觀差異」的高牆。 沒看過原電影,但《飲食男女》這部音樂劇在我的想法裡很像《孤味》,在最緊密相連的親情裡,還隔著相互地不諒解。 關於「飲食男女」|幾段引人入勝的場景
Thumbnail
孤味是一部探討家庭關係中,父母與第三者之間,孩子與父母之間的一部家庭倫理的電影,從電影中你可以反思與親人之間的關係是如何調整的。 看似平淡的家庭故事,隱藏了家庭的核心價值深入探討,感受人的多樣性與複雜性,無法切斷又糾纏不清的心結傷痛,父權社會下的女性視角流露出來的真誠溫暖,一定要來看喔!
Thumbnail
孤味是一部探討家庭關係中,父母與第三者之間,孩子與父母之間的一部家庭倫理的電影,從電影中你可以反思與親人之間的關係是如何調整的。 看似平淡的家庭故事,隱藏了家庭的核心價值深入探討,感受人的多樣性與複雜性,無法切斷又糾纏不清的心結傷痛,父權社會下的女性視角流露出來的真誠溫暖,一定要來看喔!
Thumbnail
圖片取自網路 這一部片是李安全片在台拍的第一部片。過去喜宴、推手主要場景都在美國。這部片呈現1994年的台北,幾個重要地點包括和平東路、中正紀念堂、圓山大飯店,讓人一窺20年前的老台北風貌。  
Thumbnail
圖片取自網路 這一部片是李安全片在台拍的第一部片。過去喜宴、推手主要場景都在美國。這部片呈現1994年的台北,幾個重要地點包括和平東路、中正紀念堂、圓山大飯店,讓人一窺20年前的老台北風貌。  
Thumbnail
《孤味》是個很現實平凡的台灣電影,它談了許多關於台灣傳統社會會遭遇的事件。劇中圍繞著台灣特有的人情味與人情壓力,這個「人情」不僅僅是家人、親人的關係,也是世俗對你所做的批判。對內要做到「家和萬事興」,對外要做到「以和為貴」,「和」就是本片最大核心。
Thumbnail
《孤味》是個很現實平凡的台灣電影,它談了許多關於台灣傳統社會會遭遇的事件。劇中圍繞著台灣特有的人情味與人情壓力,這個「人情」不僅僅是家人、親人的關係,也是世俗對你所做的批判。對內要做到「家和萬事興」,對外要做到「以和為貴」,「和」就是本片最大核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