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拍桌子、丟東西、打拔拔,對兩歲半的女兒暴力省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挫折就拍桌子、得不到的玩具不交給你轉頭丟出去、不喜歡的小朋友靠近或者拿玩具就揮手打臉、喜歡打拔拔,然後偶爾可能還會把氣出在自己身上打自己的臉。
這些,是快到3歲的女兒會表現出來,所觀察到的「暴力傾向」。
即使覺得孩子還小,有些狀況無傷大雅,但若是女兒的行為超出自己的理解範圍時,忍耐的底線難免失控越過,每個家庭和個體的狀況皆有差異,即便能獲取書本上的知識或者他人的意見都是有很大的幫助,但卻無法每個細節都能拿來定義跟套用,比如越來越嚴重的暴力行為就是我自己不知道如何處理的狀況,尤其女兒會打自己,雖然不至於會有傷害程度,但我擔心這是一個警訊,是不是在教養的過程中有甚麼樣的事件讓她不正常的用這種手段來發洩情緒、或者吸引關注?

攻擊是先天的求生能力

根據專家的定義,無論是打人、侮辱、謾罵、或者丟東西,都是屬於暴力行為的一部分,攻擊行為是先天的求生能力,不管男生女生都一樣會有,早期的人類就是需樣這樣的演化來應對生存上的危險,那是恐懼的衍生反應,我們也都因為恐懼受到傷害而很正常的必須武裝自己,甚至使用手段驅逐威脅,表達不滿
那會有那樣的行為本質上都應該屬於正常反應,生氣是很正常的,挫折也是很正常的,只不過丟完東西、拍完桌子,打完自己、尖叫完,我究竟該如何告訴你這樣很正常,但別過度?抑或是陪孩子度過這段波瀾就好,不用太刻意的想要置入甚麼東西?

情緒管理

在《可以把他塞回肚子嗎?》一書的作者 Katja and Danielle說,幼童的理性控制中樞「認知大腦」非常不成熟,大人遇到挫折懂得思考、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情緒,而對於六歲前的孩子,則無法依賴像大人這樣的基本情緒控制能力。
當孩子不順心的當下,要求他們理性思考事情對錯甚麼,是一件非常不理性的事情。
情緒大腦一掌控孩子,語言就像耳邊風,完全進不去孩子的耳朵(大人不也是如此?遑論小孩?),必須善用「非語言」的方式,諸如肢體接觸(擁抱)、臉部表情、語調、肢體動作等,讓孩子解讀和溝通(大人也一樣如此)。
理解這樣的事實對於我們在面對女兒的失控行為時,有很大的幫助,「比較」不會在當下覺得孩子怎麼這麼「番」,而父母越是能表達自己的理性行為,孩子就更能從父母的身教中學習到典範。
但,道理終究需要人還能在思考的時候發揮作用,而就和每一種精神資產一樣,熱情、興奮、忍耐、妥協等,終有底限,都是有限資源,一旦接收到的刺激超越了父母的警戒區域,原始的情緒大腦必定接管行為,只會想要責罵、強迫、甚至處罰孩子。
我就是比你大,你敢不聽我的?
即使在我們家,也是不乏會發生這樣的狀況,尤其媽咪睡眠不足,家事做不完,爸爸連續上班太多天時,我常常就會懊悔因為不在母女身邊,只能從電話裡聽著媽咪事後對我訴說著和女兒互相傷害。

女兒是我和老婆的鏡子,是不能逃避的模樣

有了小公主介入了我和老婆的兩人生活以後,才漸漸發現做為父母自己本身也有著不少的管理和情緒缺陷。挑去對於育兒應該有的認知和心態之後,大部分還是回歸到自己本身有沒有管理自己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因為即便知道孩子的成長進度有限,往往還是落入後悔還罪惡感的反覆劇情。我們沒有能力時,根本也不可能幫助孩子克服困難。孩子在長大,爸爸媽媽也要一起長大。
不要抗拒情緒,探究情緒底下的原因能有效緩解,並幫助孩子一起認識情緒。
情緒的教育,我們都很缺乏,應該從孩子有認知能力時就開始好好學習培養,而從小未曾接觸任何這方面訊息的父母,為了建立孩子一輩子管理自我的特質,也要開始好好的檢視自己,不斷的練習觀察自己的情緒,並且管理它,採用適當的發洩管道,讓孩子也一起學習。
女兒現在已經學會在不高興的時候說「阿莎 mad」、「阿莎 not fine」,只不過希望她說出為什麼難過時,不曉得是受限於詞彙不夠,抑或是不知道如何表達。
可以表達自己的心情是很棒的,當然也是因為媽咪平常在家就算生氣也會好好告訴她為什麼生氣,讓她知道生氣的時候應該甚麼樣反應和處理。

切勿以暴制暴

受不了孩子的不受控,很多人會直接告訴我他們的處理方式,也都尊重彼此帶孩子的立場和方法,畢竟影響孩子最大的,終究是朝夕相處的爸爸和媽媽。
對我和我老婆而言,恐懼和威嚇是最後的手段,因為以暴制暴等於是在告訴孩子可以用暴力解決問題;而以權力壓制也是在告訴孩子服從至上
對外向的孩子而言,屈服在父母的權力下容易將這種關係衍生到對他人同儕身上;而對於內向的孩子而言則容易變成強權的受害者,也就是被霸凌的對象。暴力可以很快速的解決問題,是我們原始的本能,也是孩子的先天條件,卻也正是大人們必須選擇理性解決問題的理由。過程一定比較辛苦,甚至總是會被認為「寵」小孩,但我不認為除了在管教的便利之下,階級關係還有甚麼對孩子未來甚至親子關係有益的用處。
隨著年齡漸漸長大,同理心也將在三歲之後漸漸開始發展,使用暴力之後盡量和孩子溝通表達父母或他人的感受,即便真的父母或別人生氣了,也要讓孩子知道為什麼生氣。此外,嚴肅的對待每一次的暴力行為,不能因為暴力導致的後果輕微而使得教養態度有所差別,一致性溫柔而堅決的原則是大人很缺乏的紀律,但卻是小孩最明確的引導方式。
情緒是我們的一部分,暴力是很原始的發洩管道,而父母對孩子最重要的是「身教」。
2019.12.4
寫於台東自宅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1會員
8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Erwin Tsa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不知道要寫甚麼,那就直接開始寫吧』 剛開始從部落客凱若那裏看到這樣的文字,頓時感到困惑不解,不過實際執行起來的感覺,發現還真的是應該這樣沒錯!腦中有甚麼文字、情緒、感觸,就開始動手敲打鍵盤把它紀錄下來,一旦文字開始有了原點,很多思緒就會開始跑出來,開始知道自己想說甚麼,表達甚麼觀點、紀錄甚麼心情
滿地的青稻添加了不少對於收割前金黃大地的想像 金黃色的稻田漸漸一格一格的被收割起來,收割機忙著四處在田埂裡收割這一季的成熟。夏天的時候滿是翠綠的青稻舖滿整個池上,撐起兩側的山壁、蓋上藍天和白雲,無論哪個角度都傳來山地的稻浪聲,每次經過就會由不自主的想要飄入風中和這一片平原起舞。在這裡,每一趟救護車返
我們隨時都在讓自己的行為符合自我認知的形象 說過的話到底算不算數?為什麼有些人說話總是不算話?而有些人就像死腦筋一樣行為思考硬梆梆。明明決定今天開始要少吃一點鹽酥雞,結果晚上還是選擇犒賞一下太累的自己;戒菸不知道第幾次了,有
Photo by Mink Mingle on Unsplash 照片是網路的,當下我並沒有可以捕捉畫面的相機(哭) 累了,只是想休息,從座位上站起來四處走走,想試著消除身體的沉重,腦袋的黏稠,和思緒的混亂,不過目前為止我都還不太清楚如何放鬆自己的身心好讓自己重新回到專注,總是到了下午,或者晚上,注
一開始我是最反對騎機車載妳的,不過就像其他事情一樣,如果很多事情都堅持意見的話,生活大概不會過的太平順,但至少希望可以好好的使用安全帽和安全帶,好好的小心道路狀況。 以往也曾聽聞父母親從小到大都不讓孩子騎機車的事例,當時並不覺得有這個必要,甚至覺得這些父母也太誇張了。現在倒是可以體會這些父母的用心
越是接近變化的時間點,心中越容易忐忑,心裡也越是容易想到之前沒有的狀況。 還沒開始做之前,或者距離確切的時間還很遠之前,總是容易高估自己可以應付的程度,又或者把事情想得太容易,沒有好好充分的思考可能的情形。 如果順利的話,再過一個多月,又要改變工作崗位,重新適應全新的挑戰了。 雖然過去在台中也有類
『不知道要寫甚麼,那就直接開始寫吧』 剛開始從部落客凱若那裏看到這樣的文字,頓時感到困惑不解,不過實際執行起來的感覺,發現還真的是應該這樣沒錯!腦中有甚麼文字、情緒、感觸,就開始動手敲打鍵盤把它紀錄下來,一旦文字開始有了原點,很多思緒就會開始跑出來,開始知道自己想說甚麼,表達甚麼觀點、紀錄甚麼心情
滿地的青稻添加了不少對於收割前金黃大地的想像 金黃色的稻田漸漸一格一格的被收割起來,收割機忙著四處在田埂裡收割這一季的成熟。夏天的時候滿是翠綠的青稻舖滿整個池上,撐起兩側的山壁、蓋上藍天和白雲,無論哪個角度都傳來山地的稻浪聲,每次經過就會由不自主的想要飄入風中和這一片平原起舞。在這裡,每一趟救護車返
我們隨時都在讓自己的行為符合自我認知的形象 說過的話到底算不算數?為什麼有些人說話總是不算話?而有些人就像死腦筋一樣行為思考硬梆梆。明明決定今天開始要少吃一點鹽酥雞,結果晚上還是選擇犒賞一下太累的自己;戒菸不知道第幾次了,有
Photo by Mink Mingle on Unsplash 照片是網路的,當下我並沒有可以捕捉畫面的相機(哭) 累了,只是想休息,從座位上站起來四處走走,想試著消除身體的沉重,腦袋的黏稠,和思緒的混亂,不過目前為止我都還不太清楚如何放鬆自己的身心好讓自己重新回到專注,總是到了下午,或者晚上,注
一開始我是最反對騎機車載妳的,不過就像其他事情一樣,如果很多事情都堅持意見的話,生活大概不會過的太平順,但至少希望可以好好的使用安全帽和安全帶,好好的小心道路狀況。 以往也曾聽聞父母親從小到大都不讓孩子騎機車的事例,當時並不覺得有這個必要,甚至覺得這些父母也太誇張了。現在倒是可以體會這些父母的用心
越是接近變化的時間點,心中越容易忐忑,心裡也越是容易想到之前沒有的狀況。 還沒開始做之前,或者距離確切的時間還很遠之前,總是容易高估自己可以應付的程度,又或者把事情想得太容易,沒有好好充分的思考可能的情形。 如果順利的話,再過一個多月,又要改變工作崗位,重新適應全新的挑戰了。 雖然過去在台中也有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兩歲的小小孩,因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無法拿捏身體的協調性,社會化也較不足,與外界的互動還不夠,尚處於「自我中心」發展階段。文章提供了父母應對小孩打人行為的方式,建議利用模擬遊戲與情緒卡等方式來理解小孩的想法和情緒,並引導小孩找出打人行為背後的真正意涵,以及替代行為的方式。
Thumbnail
這本書重點內容包括父母教育方法、重要觀念以及如何影響孩子大腦發展。本書認為打屁股不能改善孩子行為,並提供更好管教方式,推薦父母、師長或教育學者閱讀。
孩子2~3歲的時候 開始進入不要不要期 這也不要 那也不要 有時候生氣還會亂丟東西和打人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你是否曾深夜輾轉反側,思考如何保護孩子免受看不見的傷害? 當精神霸凌悄悄逼近,我們的孩子需要的不僅是避風港,更需要智慧與勇氣去面對。 本文探討如何與孩子並肩作戰,閱讀全文,讓父母的愛與智慧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堅實後盾。 孩子的世界:如何應對精神霸凌?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遭遇到精神霸凌,無
Thumbnail
每當孩子任性摔東西、哭鬧不休,您是否感到束手無策?這其實是他們用身體語言在向我們發出的求助訊號。 讓我們學會成為孩子情緒的翻譯官,耐心傾聽和解讀他們真正的需求。從認識到引導,我們不僅能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緒表達方式,更能為他們日後的人際溝通技巧奠定基礎。 閱讀全文,探索如何逐步引導孩子用言語代替
Thumbnail
觀察小孩情緒中心的運作,包括情緒週期低點和外在表現。作者分享了女兒出現看似喜怒無常的情況,以及對應的處理與陪伴方式。歡迎加入討論,並瞭解人類圖親子教練的時段。
Thumbnail
我看到我朋友看到小孩打架,想抓著看得到玩具處理一下,讓我想到我之前跟老公的討論… 之前姊姊會很用力地推倒弟弟,搶走玩具,或是很用力打他 我有一次很用力地捏我家姊姊之後,我覺得後悔,跟老公討論 他說,「你想想他們這麼信任你,這麼愛你,他們每次都相信你不會傷害他們」 我心裡OS:
我的父執輩都是日本教育走過來的,所以隨手就是一個巴掌、抽出皮帶就鞭,真的是涼伴干絲,小菜一碟。但是我非常厭惡這樣的行為。我到今天都還看不起毆打或欺負無還手能力的人,何況是小孩,有些還是至親? 記得大女兒上學時,老師問我,可以適度的處罰嗎?我回家想了很久,直接寄了一封信給老師。如果我的小孩有危及到生
Thumbnail
什麼是情緒防護罩? 1.人的情緒會影響身體的反應 比如生氣的時候你的手會握緊拳頭、身體可能會發抖、緊咬牙關之類的 2.生氣的背後都有一個情緒 當你開始覺察自己的情緒,可以先關照自己的身體和了解自己情緒背後的感受,當你把注意力放回到自己身上,你就不容易被情緒帶著走。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兩歲的小小孩,因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無法拿捏身體的協調性,社會化也較不足,與外界的互動還不夠,尚處於「自我中心」發展階段。文章提供了父母應對小孩打人行為的方式,建議利用模擬遊戲與情緒卡等方式來理解小孩的想法和情緒,並引導小孩找出打人行為背後的真正意涵,以及替代行為的方式。
Thumbnail
這本書重點內容包括父母教育方法、重要觀念以及如何影響孩子大腦發展。本書認為打屁股不能改善孩子行為,並提供更好管教方式,推薦父母、師長或教育學者閱讀。
孩子2~3歲的時候 開始進入不要不要期 這也不要 那也不要 有時候生氣還會亂丟東西和打人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你是否曾深夜輾轉反側,思考如何保護孩子免受看不見的傷害? 當精神霸凌悄悄逼近,我們的孩子需要的不僅是避風港,更需要智慧與勇氣去面對。 本文探討如何與孩子並肩作戰,閱讀全文,讓父母的愛與智慧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堅實後盾。 孩子的世界:如何應對精神霸凌?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遭遇到精神霸凌,無
Thumbnail
每當孩子任性摔東西、哭鬧不休,您是否感到束手無策?這其實是他們用身體語言在向我們發出的求助訊號。 讓我們學會成為孩子情緒的翻譯官,耐心傾聽和解讀他們真正的需求。從認識到引導,我們不僅能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緒表達方式,更能為他們日後的人際溝通技巧奠定基礎。 閱讀全文,探索如何逐步引導孩子用言語代替
Thumbnail
觀察小孩情緒中心的運作,包括情緒週期低點和外在表現。作者分享了女兒出現看似喜怒無常的情況,以及對應的處理與陪伴方式。歡迎加入討論,並瞭解人類圖親子教練的時段。
Thumbnail
我看到我朋友看到小孩打架,想抓著看得到玩具處理一下,讓我想到我之前跟老公的討論… 之前姊姊會很用力地推倒弟弟,搶走玩具,或是很用力打他 我有一次很用力地捏我家姊姊之後,我覺得後悔,跟老公討論 他說,「你想想他們這麼信任你,這麼愛你,他們每次都相信你不會傷害他們」 我心裡OS:
我的父執輩都是日本教育走過來的,所以隨手就是一個巴掌、抽出皮帶就鞭,真的是涼伴干絲,小菜一碟。但是我非常厭惡這樣的行為。我到今天都還看不起毆打或欺負無還手能力的人,何況是小孩,有些還是至親? 記得大女兒上學時,老師問我,可以適度的處罰嗎?我回家想了很久,直接寄了一封信給老師。如果我的小孩有危及到生
Thumbnail
什麼是情緒防護罩? 1.人的情緒會影響身體的反應 比如生氣的時候你的手會握緊拳頭、身體可能會發抖、緊咬牙關之類的 2.生氣的背後都有一個情緒 當你開始覺察自己的情緒,可以先關照自己的身體和了解自己情緒背後的感受,當你把注意力放回到自己身上,你就不容易被情緒帶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