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謎題#2│《大腦科學的教養常識》兩歲的孩子,從天使變成惡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隨著孩子越來越有自我的意識時,父母親愈無法控制孩子,就愈容易感到憤怒。
前幾日,我在房間處理公務,婆婆勤勞地在拖地,她從二樓拖到一樓沒多久,就聽見「碰」一聲,是女兒的後腦杓撞地的聲響。
「我特地為妳只拖那邊的角落,妳就是硬要走過去。」婆婆怒道後,先生跟著附和。
這類的事情,經常在家中上演,那些不想孩子去的地方,他就越想去;不想給孩子碰到的東西卻放輕而易舉拿到的地方,他就越想碰。接著,大人只好不斷指責孩子頑皮。
在這裡,我想要為一到兩歲的孩子多說點話,因為他們根本無法自己辯白。
《大腦科學的教養常識:父母應該把握的幼兒發展關鍵》的作者,洪蘭多年研究認知神經科學,她建議別引誘孩子犯罪,因為兩歲的孩子不聽話,是由於他的好奇心強過父母給他的禁令,例如一、兩歲的孩子把東西丟到地上,其實是在測試他的臂力、腕力,也想知道物品被丟到地上的反應,換句話說他在做物理實驗
當我們越不允許,孩子就越好奇,越想要。孩子並沒有足夠的控制力,來規範自己的行為。更何況很多時候,連大人們也都無法克制自己,總是肆無忌憚地吃甜食、上網,或是隨意地發脾氣。因此,用這樣的標準來要求孩子,根本太苛刻了!

「你剛剛吵著要喝奶,現在泡給你喝,卻不喝,根本是騙人的小孩嘛!」
在網路上,流行一個笑話:「女人的話,你不認真,你就死定了;但小小孩的話,跟他認真,你就輸了。」
洪蘭也提到,孩子大腦的發展中,了解語言的威尼基區(Wernicke's area),發育得比使用語言布羅卡區(Broca's area)早。也就是說他聽得懂,不代表能說得出來,或是說得精準,所以當我們在解讀孩子的錯誤表達,很容易誤解孩子的需求,而當孩子言行不一時,我們就以為孩子在說謊騙人。
因此,我們得在生活中留心觀察孩子的行為舉止,理解孩子的需求與狀態,並試著幫他把想說的話,好好地說出來,幫助他發展使用語言的布羅卡區(Broca's area)。
如此,我們不只不會感到生氣或厭煩,反而更能營造出美好的親子關係,共同有許多值得回憶的童年往事。

讀書行動:如何幫助孩子練習說話

結合我的諮商專業及育兒經驗,分享以下方法給大家,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在和孩子遊戲時,多互動多說話。在遊戲的時候,孩子是在最放鬆且無壓力的狀態,這個時候最適合快樂的學習,學習效果會更好。同時,也可以促近親子關係。
二、經常「報導」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別總是顧著跟大人說話,要出門做什麼事情,或是現在在幹嘛,請記得向孩子詳細說明,他就能學到更多的詞彙,來表達自己想做的事情囉!
三、當孩子不知如何表達而著急哭鬧時,靜下心來試著反映孩子的需要。很多時候,孩子真的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當被誤會時就容易哭鬧,而我們要靜下心來,耐心的猜猜看孩子的需要。如果你猜中就有獎,獎品就是孩子的語言表達又更進一步。


💝感謝文字讓我們彼此相遇💝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請你按下追蹤或分享。
也可以搜尋臉書粉絲專頁:胡瑋婷諮商心理師的療心話
祝福你,看到更多喜歡的文字,以及幫助你的生活改變得更加美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邀您一同品味平凡生活裡的美好故事,傳遞與延續生命裡的愛與正向能量。聯繫方式:waiting10722@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諮商室裡,我遇到很多害怕失敗的孩子。 他們都會說,如果有任何失敗的機會或風險,我就不願意去做,萬一失敗怎麼辦?為什麼我要承擔這些呢!多丟臉,也浪費時間!倒不如,什麼都不要做。 他們不敢嘗試任何挑戰,除非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他們不會輕易出手,然而這世界上根本沒有完美的行動方法。他們只要有一點點的不確定
在諮商室裡,我遇到很多害怕失敗的孩子。 他們都會說,如果有任何失敗的機會或風險,我就不願意去做,萬一失敗怎麼辦?為什麼我要承擔這些呢!多丟臉,也浪費時間!倒不如,什麼都不要做。 他們不敢嘗試任何挑戰,除非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他們不會輕易出手,然而這世界上根本沒有完美的行動方法。他們只要有一點點的不確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家長面對小孩說難聽話的困擾,以及採取的教育方式。從嚴厲的懲罰到轉變為鼓勵誠懇的教導,希望能夠改善小孩的言行舉止。
Thumbnail
兩歲的小小孩,因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無法拿捏身體的協調性,社會化也較不足,與外界的互動還不夠,尚處於「自我中心」發展階段。文章提供了父母應對小孩打人行為的方式,建議利用模擬遊戲與情緒卡等方式來理解小孩的想法和情緒,並引導小孩找出打人行為背後的真正意涵,以及替代行為的方式。
Thumbnail
這本書重點內容包括父母教育方法、重要觀念以及如何影響孩子大腦發展。本書認為打屁股不能改善孩子行為,並提供更好管教方式,推薦父母、師長或教育學者閱讀。
孩子2~3歲的時候 開始進入不要不要期 這也不要 那也不要 有時候生氣還會亂丟東西和打人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這篇文章記錄發現兩個孩子使用不得體的用語時,當時為人父母的處理應對。 也更進一步了解小孩學習環境的重要性,提醒家人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以身作則。 同時也分享寫信給校方,老師針對這個問題的重新教育結果。
Thumbnail
每當孩子任性摔東西、哭鬧不休,您是否感到束手無策?這其實是他們用身體語言在向我們發出的求助訊號。 讓我們學會成為孩子情緒的翻譯官,耐心傾聽和解讀他們真正的需求。從認識到引導,我們不僅能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緒表達方式,更能為他們日後的人際溝通技巧奠定基礎。 閱讀全文,探索如何逐步引導孩子用言語代替
Thumbnail
在兩個孩子的童言童語中,透過引導,讓孩子們理解了將不好聽的話「倒出去」的比喻,幽默地解釋了言語的處理方式。也反思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對於他人言語的反應。這篇育兒生活雜記不僅幽默有趣,而且富有啟發性,值得您細細品味。
其實小孩一直都在學身旁大人的一切,尤其是主要照顧者的小言小行,這些只是還不會馬上表現出來而已,不代表他沒學起來。 而且小孩真的只學「你所做的」,而不一定會聽「你所說的」,身教真的重於言教阿!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家長面對小孩說難聽話的困擾,以及採取的教育方式。從嚴厲的懲罰到轉變為鼓勵誠懇的教導,希望能夠改善小孩的言行舉止。
Thumbnail
兩歲的小小孩,因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無法拿捏身體的協調性,社會化也較不足,與外界的互動還不夠,尚處於「自我中心」發展階段。文章提供了父母應對小孩打人行為的方式,建議利用模擬遊戲與情緒卡等方式來理解小孩的想法和情緒,並引導小孩找出打人行為背後的真正意涵,以及替代行為的方式。
Thumbnail
這本書重點內容包括父母教育方法、重要觀念以及如何影響孩子大腦發展。本書認為打屁股不能改善孩子行為,並提供更好管教方式,推薦父母、師長或教育學者閱讀。
孩子2~3歲的時候 開始進入不要不要期 這也不要 那也不要 有時候生氣還會亂丟東西和打人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這篇文章記錄發現兩個孩子使用不得體的用語時,當時為人父母的處理應對。 也更進一步了解小孩學習環境的重要性,提醒家人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以身作則。 同時也分享寫信給校方,老師針對這個問題的重新教育結果。
Thumbnail
每當孩子任性摔東西、哭鬧不休,您是否感到束手無策?這其實是他們用身體語言在向我們發出的求助訊號。 讓我們學會成為孩子情緒的翻譯官,耐心傾聽和解讀他們真正的需求。從認識到引導,我們不僅能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緒表達方式,更能為他們日後的人際溝通技巧奠定基礎。 閱讀全文,探索如何逐步引導孩子用言語代替
Thumbnail
在兩個孩子的童言童語中,透過引導,讓孩子們理解了將不好聽的話「倒出去」的比喻,幽默地解釋了言語的處理方式。也反思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對於他人言語的反應。這篇育兒生活雜記不僅幽默有趣,而且富有啟發性,值得您細細品味。
其實小孩一直都在學身旁大人的一切,尤其是主要照顧者的小言小行,這些只是還不會馬上表現出來而已,不代表他沒學起來。 而且小孩真的只學「你所做的」,而不一定會聽「你所說的」,身教真的重於言教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