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帶創傷的父母與狂暴的孩子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們在教養青少年的過程中,時常會面對青少年的舉動和我們價值觀的落差,這個時候有些父母可以去思考限制的必要性,但有的父母則是反覆的禁止遭遇衝突、規避,進而感覺被攻擊被拒絕,而引發一系列來自原生家庭慣性的攻擊反應。
舉例來說,當小孩去晚歸或是不收東西時,父母經驗到自己一再被踩線,忍無可忍,摔東西、破口大罵、砸東西,甚至舉起手暴力相對。當小孩一再挪用該上課的時間去看漫畫或打電動時,父母破壞小孩的電腦,或是撕碎小孩借來的漫畫。當小孩刺青或打耳洞時,父母揚言不再互動支持,以後生存都與我無關。當小孩遲歸時,父母直接把門給鎖上,把手機關掉和孩子斷了聯繫。

在生氣的時候只想要贏的父母

這些都是成人世界常見的攻擊報復手段,他讓我們交感神經活躍,開始了戰鬥的反應,有的人的戰鬥是直接透過言語或肢體攻擊,有的人的戰鬥是疏遠孤立排擠,這些來自交感神經的反應,都是在教養中需要被細細檢視的。
不是不能生氣,也不是不能懲罰,但是身為父母比孩子純粹地違反規則,要多一個責任,是去思考我的孩子是不是能承受這樣的懲罰,他能理解嗎?他是否有足夠的資源去應付。以鎖門為例,我的孩子是會真的無處可去?或是他外面朋友很多,其實也可以去睡朋友家?如果是後者,鎖門的懲罰理由不成立,但若是前者,你打算拿你的孩子怎麼辦?讓他睡公園或街頭?因此小孩學到的是只要我不高興我就可以攻擊別人,只要我能贏不用在乎別人的後果,但倘若我輸了我就是一個沒用的人。

嚴厲打擊的背後是失落又罪惡的個體

交感神經活躍的時候,我們對威脅產生生理反應,會用最直接的方式去回應,但是這個時候時常會讓人忘了孩子和我們的關係是長久的,並不是老了需要有賴他照顧,人生的漫長路途誰都有高低起伏,關係是一輩子的。
通常因為孩子行為問題而產生的激烈衝突不會帶來就診(除非真的太嚴重),但激烈衝突背後的不被理解、孤獨和罪惡感,會讓孩子產生各種憂鬱退縮焦慮的狀態進而影響到情緒,最終還是走進了諮商室。如果因為張力衝突太高,但最終孩子需要離開諮商回到家庭或社群,那麼復原的路就會變的比一般人更長。

交感神經活躍背後關係的互動

當交感神經活躍時,我們想的是監控、破壞和毀滅,這些在關係上同樣也是毀滅性的,帶來的情緒後果也是極端有毒的,羞愧感、愧疚感、孤獨感,這樣的狀況實在不應該發生在親子之中,但偏偏對家的在乎與重視,卻往往讓家庭成為彼此情緒的修羅場。
父母可以藉由努力賺錢來平復這種感覺,一再實施為你好的枷鎖和咒語,同時也自我懲罰,但是小孩呢?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努力讀書獲得好成績的,但是少吃的話可以,至少我是個完美的小孩?但是又有誰會問,為什麼做個「完美」的小孩這麼重要?
如果是真的在乎小孩想要教育好他,真的要認真想想,你是希望因為這些小行為的迷途去否定他,讓他經驗到自己很糟,進而拉開和家人的距離。還是希望他能理解你的用意也能用他的方式保護自己,但也給他一定的空間,讓他在最脆弱的時候還相信你不會嘲笑、奚落他?
華人的家庭時常對於越界或是破壞秩序和規則反應非常猛烈,兩方都非常硬弄得兩敗俱傷。如果父母就沒學過溝通妥協,甚至也不覺得需要對孩子這麼做,自然面對家中的衝突時就拉開了距離,也難以真的落實關係和保護的功能。

再怎麼生氣都不會希望自己的孩子死去

一個工作許久的個案家長,和我分享看見自己親人對孩子的教養方式,和當年的自己如出一轍時,他感覺非常擔心,努力苦勸他原生家庭的親人:「這條線不能斷。」有很多焦慮和擔憂的他堅定地說出這句話時,我感覺那是屬於這家人的真實的進步。
和孩子的互信和溝通是不能斷的,是的,教養很難。可以吵架、可以有情緒、可以迷惘,但只要你能懂得求助,看見當年父母這樣對你時,你的心情並不好,找個人求助,一起整理看看被踩線時你心裡的感覺和滋味,孩子是否真的是如你所想像般惡意,值得你這麼激烈的回應和推開他?而孩子真得能從你的攻擊中倖存下來嗎?
以上這一段,其實也在講的是創傷的隔代傳遞,但這篇文章不想講理論,所以就先略過。「這條線不能斷」是唯有從風暴中生存下來的人才能理解,也許以後工作我仍會繼續讓見面的家庭知道,即使時常會徒勞無功。
    5會員
    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重塑定價新紀元!ATFX攜手PriceOn™開創全球交易新時代!為了加強平臺基礎設施而實行的戰略性舉措,ATFX宣佈與TraderTools的行業領先風控軟件PriceOn™簽約併結成合作夥伴關繫,對平臺全球交易環境基礎設施進行了重大改進和提升。
    Thumbnail
    avatar
    ATFX
    2024-06-18
    《閃絡效應》 人工智慧時代的創意、商業和社會:人工智慧與人類的協調 文、圖/台灣奧美提供 人工智慧的未來是什麼——希望、 危險,還是兩者兼具?   人工智慧的快速普及表明,人類作為一種文化,已經確立這項技術在現在和未來的益處大於其 潛在的危害。顛覆即將來臨,它將席捲幾乎所有行業。隨著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技術的融合,這種顛覆將蔓延到那些在最初的動盪中倖
    Thumbnail
    avatar
    廣告雜誌
    2024-02-07
    斜槓創業中ep21_拾光製燭工作坊-製燭帶給我的感悟與收穫去年年中的時候,悶森在其中一位關注我們的格友的文章中,看到了他分享參與拾光藏香的製燭工作坊,一開始聽到悶森說是製作蠟燭的分享時,還不以為意,心想製作蠟燭不就是把蠟融化後定型嗎?XD
    Thumbnail
    avatar
    貞葉林能量療癒之森|悶森x明曦
    2024-02-01
    創投新時代 - AI 如何協助提升營運效率到產生超額報酬 諸如紅杉資本和 A16z 等投資機構通過導入 AI 以達成提升營運效率和產生超額利潤兩大目標。然而,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 AI 在整體投資流程中的優勢,取決於投資機構能否根據自身條件與需求建構適合的 AI 解決方案。
    Thumbnail
    avatar
    Co-Creator Community
    2024-01-27
    AI共生時代:如何與AI攜手共創未來多元社會?爵士音樂家邁爾斯·戴維斯曾經說過:"不要演奏樂譜上有的東西,要演奏上面沒有的東西。" 沒有人確切知道真正的未來是什麼樣子,我們該如何與AI攜手共創未來多元社會? 目錄 多元共榮社會可能的樣貌? 人相較AI可能的優勢? 可控或不可控的未來? 如何與未來共舞?
    Thumbnail
    avatar
    哈特拉星球
    2024-01-24
    帶孩子到古道上堂有趣的自然與歷史課―「台灣古道大冒險」推薦序我們都知道,台灣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嶼,但是我們卻常忽略了台灣也是全世界非常難得的高山島,一個擁有二百多座三千公尺以上高山的島嶼。  所以我們雖然是在海島上,但事實上卻是住在山腳下或山裡面,我們的祖先為了工作與生活,經常必須翻山越嶺,久而久之,就在山裡面走出一條又一條的山徑,這些到今天都還沒有被拓寬或
    Thumbnail
    avatar
    李偉文
    2021-09-17
    【亞斯人情緒論述】下:創傷情緒的理解與處方本能情緒主要是生存之用,但人類複雜之處在「社交」,情緒演化為進階功能,專門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潤滑與溝通不同的社會關係。
    Thumbnail
    avatar
    林仁廷心理師
    2021-09-14
    淺談創傷與我們的距離今天想來談談的主題是「創傷」(trauma)。想到創傷,你會想到什麼呢?是那些經歷性侵、家暴、重大事件的人們身上所帶著的沈重包袱嗎?這幾年的觀察下來,我們總覺得創傷的定義太過嚴苛,創傷對我們來說比想像中的還普遍。
    Thumbnail
    avatar
    心理師當專輔
    2021-06-30
    【巴爾幹半島03】上世紀的創傷與本世紀的緣分十月份的波赫,趁著冷冽的冬日來臨前與剛離開的夏季遊客和暑氣,幾十年來如一日地存在著,然而,上世紀內戰所造成的傷痕仍留存在城市中,但我卻在這遇到本世紀的緣分。
    Thumbnail
    avatar
    布萊恩通行證
    2021-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