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的情緒對焦》第四章:養育出願意守規矩的孩子──勇於「不管教」

更新於 2024/09/07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應該打小孩嗎?
我深愛我的母親,但也很怕她。一直到她兩年前過世(我現在四十幾歲),我都還怕自己說錯話,或是「惹麻煩」,我害怕她的程度就跟愛她的程度一樣多。我發誓要讓孩子尊重但不怕我,我想我成功了,非常感謝您對我們的鼓勵,提醒要我們全心全意地愛孩子,不要用恐懼與擔心教養。──亞蘭娜,兩個孩子的母親
我聽過很多成人說,他們很難原諒爸媽說:「我是為你好才打你」。但是在美國,許多父母還是會體罰小孩。二○○七年的調查發現,仍有85%的青少年說,他們曾經在人生的某些時候,被父母打或揍。
如果你的父母是以打罵來管教孩子,也許你就會說服自己向他們的行為妥協,甚至認為「不受教」的孩子只能用這種方法處理。我常聽到有人說:「小時候我常被打,但長大以後我也活得好好的啊。」或「小時候被打,是我活該。」我們很難相信,愛我們的人會故意傷害我們,因此覺得需要為他們的行為找藉口。但壓抑這樣的痛苦只會讓我們更有可能去體罰自己的孩子,如果你願意深入自己的內心,真正再去感受小時候被打的痛苦,就絕對不願把這樣的痛苦加諸在孩子身上。即使我們再怎麼壓抑否認,這樣的痛苦也沒有在童年就結束。成千上百份研究報告顯示,童年遭受的肢體懲罰,與成人的負面行為相關,即使成人認為體罰對他們造成的影響並不大。小孩只要被打過幾次,成年後出現憂鬱症狀的可能性就越高。顯而易見的是,大部分所謂「被打也活得好好的」的那群人,如果以前沒有被打,應該會活得更健康。我想在現今文化中,焦慮跟憂鬱變得如此廣泛,,是因為有許多人是在父母的體罰下長大的。
Box:關於體罰的研究
學者格沙霍夫(Elizabeth Gershoff)博士統計六十年來對體罰的研究,在2002年提出的綜合分析研究,至今仍被視為該領域最先進的觀點。這項綜合研究發現,體罰唯一的正面結果,就是當下的順服;也就是說,孩子被打之後會馬上停下不當行為。
然而,不幸的是,體罰無法內化守規矩這件事;也就是長期來看,體罰事實上比較容易讓孩子繼續從事不當行為。更糟的是,體罰與其他九種負面結果相關,包括攻擊、犯罪、心理健康問題、親子關係問題等比例提高,以及因父母體罰失控而造成家庭暴力問題。
2012年的一份報告探討二十年來的研究,並證實格沙霍夫的發現,遭受體罰的孩子大腦皮質層較薄,更容易產生沮喪、焦慮、濫用藥物和攻擊暴力的傾向。不斷有研究顯示體罰會降低智商,同時增加暴躁、挑釁、霸凌、手足衝突、成人心理健康問題,以及家庭婚姻暴力等狀況。沒有任何研究指出遭受體罰的孩子行為會改善,或長大後在情緒上和一般人一樣健康。你也許很會驚訝,因為聽過某些研究顯示體罰具有正面的效果。媒體新聞喜歡製造對立矛盾,因為吵熱話題才有可看性,但關於體罰議題的每一項經過科學證實(也就是通過通同儕評閱並符合發表的科學標準)的研究,結論都是體罰會傷害孩子的心理,造成更糟的行為。
父母的吼叫,是另一種打小孩的方式嗎?
既然你選擇閱讀本書,也許會想避免體罰,使用更正面的管教方式。但吼小孩呢?多數父母都會吼小孩。只要和孩子在一起,我們認為這是正常會發生的現象,就像感冒一樣。但吼叫之後,我們通常會後悔,希望自己沒有造成任何傷害。或者會為自己的吼叫找藉口:不這樣,孩子怎會注意聽我們講話?感覺起來又沒怎樣……孩子就是勉強聽聽,還翻白眼。
我們會說服自己,孩子知道父母愛他們,即使爸媽會對他大吼大叫。這通常沒錯,但認為吼叫對孩子沒有傷害性,這並不正確。
想像你的丈夫或妻子發起脾氣時對你吼叫;想像他的體型比你大三倍,非常具有威脅性;想像你完全依賴這個人提供你食物、住所、安全與保護;想像他是唯一提供愛、自信與外界資訊的來源,而且你沒有別的地方可去。現在集合這些感覺,並放大一千倍,這就是孩子在你對他發脾氣時,內心的感受。
如果孩子似乎不怕你的怒火,這表示他遇過太多次,並發展出防衛的方法,同時也把你隔絕在外。我們越常生氣,孩子的防衛就越強,也就變得越來越不在乎。不管在任何年齡,憤怒會將孩子從我們身邊推走。實際上,等到孩子十歲後,他們絕對會發展出一種「態度」,讓你們在他的青春期階段,只能用互吼的方式溝通。吼叫所造成的不幸後果,是孩子變得沒那麼想取悅你,而且向同儕團體與外面更廣大的世界與文化靠攏。
值得開心的是,你不必用吼叫的方式教小孩。當你改變方法,就會發現孩子也同樣在改變,然後你也不會覺得自己一直在對小孩大聲叫罵。運用本書的三大概念:自我調整、培育關係,與教養而非控制,你會發現自己越來越充滿正念,能夠在失去控制前好好地處理孩子的狀況。如何停止吼叫的步驟,請參見本書第一章。
如果孩子越線了?
我不明白為什麼越線不能懲罰……如果孩子真的越線了怎麼辦?昨天我的三歲孩子因為生氣所以丟書,書丟到爸爸的眼睛,劃破了他的皮膚,老天啊!我把孩子帶出房間,告訴他絕對不可以再犯,然後罰他到角落反省。這樣做是對?是錯?──潔美‧琳恩,三歲和五歲男孩的母親
這真的太令爸媽頭大了!大部分三歲孩子都會丟東西,卻不知道這樣究竟有多危險。
問題在於罰孩子獨自一人到角落反省,並無法協助他處理讓他一開始選擇丟書的情緒。攻擊的背後幾乎都可以看到恐懼,每個幼兒都有著我們無法想像的恐懼。充滿恐懼的三歲幼兒,可能會被某件事激怒,因此丟出任何剛好在手邊的東西,這是很正常的行為,不過孩子之後也會知道很危險,而且我們也會告訴他不可以拿東西丟人,絕對不可以。孩子現在(自然是在傷了爸爸之後)知道被東西丟到會痛,他需要的是父母幫他處理那些讓他想丟東西的情緒。
我很好奇這三歲的幼兒被罰到角落反省後,心裡在想什麼。如果我是他,大概會很擔心爸爸,覺得自己是個會做出可怕傷害的壞孩子,控制不了自己。因為很壞所以被罰,沒有辦法和爸爸和好。我會覺得自己是不是力大無窮,因為我傷害了無敵的爸爸。這個想法真是嚇人!為了推開無限的羞恥與恐懼(就像一般人處理不舒服感覺的方式),所以我生氣。我也可能坐在這裡自我安慰,告訴自己為什麼我沒犯錯。
如你所見,孤立孩子無法協助他學習處理「越線」的情緒。他很害怕,無法正確思考,所以也不會得出有邏輯的結論。也許孩子會依照我們的指示,在暫時隔離法後道歉,但下次他也無法好好控制自己的衝動攻擊。又或者,他不會再對爸爸發洩,但開始在別的方面鬧脾氣,例如打弟弟、在家裡四處撒尿,或常常做惡夢。
如果換個做法,當下我們馬上一起照顧受傷的爸爸,這樣能讓孩子清楚知道這傷害事件很嚴重,甚至可以讓孩子幫忙。很可能將重心放在爸爸身上,就足以轉移孩子原本的憤怒,而去關心爸爸。「喔老天!爸爸受傷了。寶貝,去拿毛巾來,一起幫忙爸爸。」我們可以邀請孩子,讓他一起來解決問題。他造成了傷害,但告訴他,自己並不是可怕的怪物。讓他學習以後即使越線也能勇敢面對,並原諒自己。一切都是從我們原諒孩子開始。
這樣爸媽是不是太容易原諒孩子呢?其實並不是。因為孩子無法同時覺得自己很壞,又表現得很好。他的確越線了,跨出愛的家庭關係之外。我們現在要做的是接納他,把他帶回家庭溫暖的懷抱,而不是推開他,讓他覺得自己很壞。如果沒有重新連結,我們沒接納孩子,任何的「管教」都只會讓他覺得自己很壞。
安頓好受傷的大人後,我們藉深呼吸排解自己的怒氣。提醒自己,要預防傷害事件再度發生,就要協助孩子處理情緒,而不是懲罰他。
我們來到孩子身邊,溫和但嚴肅地注視他的雙眼,說:「書不是拿來丟的,爸爸真的受傷了,對不對?」孩子聽到這話,可能馬上哭出來,釋放心中紛亂的情緒。孩子哭泣時,我們抱著他,等到冷靜下來,可以說:「你好生氣,所以丟書,但這樣爸爸就受傷了,好痛!好可怕!爸爸會好起來,但我們不可以對著人丟東西。」
等到孩子完全平靜,再問問他可以做些什麼讓爸爸感覺好些。給孩子補償的機會,讓他自己決定成為一個好孩子,成為能夠控制脾氣,不傷害他人的孩子。如果我們罰他到角落反省,極有可能無法促成孩子這樣的轉變,他會像個犯人一樣被隔絕在那裡,硬起脾氣來反抗。現在我們協助他處理緊急狀況,孩子的內心會敞開,他感受到父母的善意與堅定的期待,希望他成為能幫忙的人,而不是造成傷害。孩子能夠安心地告訴我們憤怒背後的恐懼,只要把這些感覺表達出來,情緒便會消散,不再驅使他做出不當行為。
孩子從中學會什麼?
●丟東西可能會讓人受到嚴重傷害。
●下次我希望自己可以把情緒控制得更好,不要再發生受傷事件。
●只要不隨情緒起舞鬧脾氣,擁有感覺不會造成緊急狀況。
●爸媽了解我擁有的強烈感覺,我相信他們會協助我。
●我有可能讓別人受到嚴重傷害,因此我絕對不希望發生這樣的事。
●我可以讓事情好轉,修復裂痕,在做錯事情時進行修正。
也許最重要的是,孩子不會感覺自己越線之後就失去連結,失去父母的愛,而是感受到父母無條件地愛他,不會放棄他。他知道自己其實是個好孩子,希望把事情「做對」,不會不信任自己。這樣的信念能夠強化他的自信,相信自己是好孩子,讓自己更符合父母的信任與期待。
因為無條件的愛帶來療癒的奇蹟,界限因此消失,只有愛留存。
文:蘿拉.馬克罕博士(Dr. Laura Markham)

★超人氣教養專家、心理學博士蘿拉‧馬克罕,透過「情緒對焦」拯救無數抓狂父母的育兒指南
★如何與孩子的情緒對焦?三大核心概念:1.自我調整、2.培育連結、3.教導而非控制
做法具體有效:0-9歲孩童全教養 x 狀況題 x 行動指南,一本立即上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如果我們能夠反思自己童年的人際關係,幫助自己成長,就可以提供給孩子—你一定可以提供給自己的孩子的—穩固的連結,成為未來人生中忠誠關係的基礎。孩子的未來我們無法控制,但卻能夠盡量讓他懂得和會好好對待自己的人做朋友,幫助他找到人生中深刻的意義。
教養子女是我們這輩子最艱難的課題之一。日常生活的壓力讓許多父母深感罪惡、反覆煎熬,心想如果有多一點的時間、少一點的疲倦,或甚至只要知道該從何處下手,就能夠做得更好一點。人類的天生構造其實無法處理現代生活壓在我們身上的重擔,也因此讓我們難以傾聽與生俱來的父母本能。
我的兩個孩子個性南轅北轍,我需要用不同的方法與他們建立連結。蘿拉博士以經驗累積出許多能幫助我實踐正向教養的實在工具,我漸漸熟悉如何用不同的方法處理與孩子相處上會遇到的各種衝突。而這些以往避之不及的「衝突」,逐漸成為我疏通孩子情緒,引導他們看清盲點的機會。
「在互相陪伴時,我們將孩子的『不當』行為視為對父母的呼救。我們進入狀況,重新連結,協助孩子面對驅使他做出這種行為的情緒或需求。」這真是很挑戰大人的一個任務,在孩子失控起番時,如果我們能處理好自己的情緒,並給予孩子真正的陪伴、尊重,但又沒有亂了教養的界限,才有可能培養出一個快樂自信的孩子啊!
即使現在我們是為了教養孩子讀著這本書,讀完書後的嘗試調整與每天的互動裡,我們同樣被自己的給予和孩子的回應影響著,那些強大的循環感受牽引著我們累積出自己的幸福感,感受到付出的值得與愛。不管我們帶著什麼樣的過去走入孩子的生命,我深深覺得這本溫柔的書可以幫助我們,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那種幸福爸媽!
亞菲是榮格晚年的英文秘書,在分析心理學圈子為人所知的身分,是榮格自傳的撰寫者。亞菲從榮格的生命史、學術發展脈絡和理論內容多線穿插闡述,討論榮格在心理學領域裡最重要的貢獻。將這兩章合讀,可以用近乎懶人包的方式掌握榮格最重要也最難懂的概念:共時性、類心靈與煉金術。
如果我們能夠反思自己童年的人際關係,幫助自己成長,就可以提供給孩子—你一定可以提供給自己的孩子的—穩固的連結,成為未來人生中忠誠關係的基礎。孩子的未來我們無法控制,但卻能夠盡量讓他懂得和會好好對待自己的人做朋友,幫助他找到人生中深刻的意義。
教養子女是我們這輩子最艱難的課題之一。日常生活的壓力讓許多父母深感罪惡、反覆煎熬,心想如果有多一點的時間、少一點的疲倦,或甚至只要知道該從何處下手,就能夠做得更好一點。人類的天生構造其實無法處理現代生活壓在我們身上的重擔,也因此讓我們難以傾聽與生俱來的父母本能。
我的兩個孩子個性南轅北轍,我需要用不同的方法與他們建立連結。蘿拉博士以經驗累積出許多能幫助我實踐正向教養的實在工具,我漸漸熟悉如何用不同的方法處理與孩子相處上會遇到的各種衝突。而這些以往避之不及的「衝突」,逐漸成為我疏通孩子情緒,引導他們看清盲點的機會。
「在互相陪伴時,我們將孩子的『不當』行為視為對父母的呼救。我們進入狀況,重新連結,協助孩子面對驅使他做出這種行為的情緒或需求。」這真是很挑戰大人的一個任務,在孩子失控起番時,如果我們能處理好自己的情緒,並給予孩子真正的陪伴、尊重,但又沒有亂了教養的界限,才有可能培養出一個快樂自信的孩子啊!
即使現在我們是為了教養孩子讀著這本書,讀完書後的嘗試調整與每天的互動裡,我們同樣被自己的給予和孩子的回應影響著,那些強大的循環感受牽引著我們累積出自己的幸福感,感受到付出的值得與愛。不管我們帶著什麼樣的過去走入孩子的生命,我深深覺得這本溫柔的書可以幫助我們,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那種幸福爸媽!
亞菲是榮格晚年的英文秘書,在分析心理學圈子為人所知的身分,是榮格自傳的撰寫者。亞菲從榮格的生命史、學術發展脈絡和理論內容多線穿插闡述,討論榮格在心理學領域裡最重要的貢獻。將這兩章合讀,可以用近乎懶人包的方式掌握榮格最重要也最難懂的概念:共時性、類心靈與煉金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作者吳蕙名女士,單親撫養同時有妥瑞、注意力缺失、強迫症及疑似亞斯伯格症的兒子。當兒子進入青春期,各種火爆脾氣襲來,警察三天兩頭登門關切,甚至通報社會局。到了這時,作者才開始苦苦尋求各種能幫助孩子的療法。
Thumbnail
  家庭在安排行程時,因意外事件而打亂了孩子的計劃,造成了情緒上的波動。
Thumbnail
每當孩子任性摔東西、哭鬧不休,您是否感到束手無策?這其實是他們用身體語言在向我們發出的求助訊號。 讓我們學會成為孩子情緒的翻譯官,耐心傾聽和解讀他們真正的需求。從認識到引導,我們不僅能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緒表達方式,更能為他們日後的人際溝通技巧奠定基礎。 閱讀全文,探索如何逐步引導孩子用言語代替
Thumbnail
本專欄是由智諭心理治療所的執行長、臨床心理師所創立,會在每週五定期發布育兒的專業知識,並針對早期療育、人際及專注力訓練、情緒及行為管理、親子 / 親職諮詢等各種育兒議題提供專業知識內容。 若您對育兒感興趣,在心理課程健保難排,而自費服務收費又高的現在,歡迎利用每月 99 元訂閱我們,獲得更多協助唷
Thumbnail
《前青春期的孩子情緒像隻貓》,身為貓奴的我,這本書名真是讓我太有共鳴了。 我家的貓在兩年前來到我們家,而恰好我的兩個孩子也陸續進入青春期。我真的是在青少年身上看到貓咪的特質。 獨立自主之虞,偶爾又需要人關注。不能跟他太親近,想抱就抱。他會適當的跟你保持距離,除非他自己想靠近你。心思難以捉摸,講不
Thumbnail
你家也有兩三歲左右的幼童嗎?是否也常被他們的各種「不要不要」、各種「秩序敏感」、「不如他意就崩潰」搞到身心俱疲呢? 我們家也是。 我與周遭的人嘗試過好多方法來試圖面對小童的情緒風暴,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作者吳蕙名女士,單親撫養同時有妥瑞、注意力缺失、強迫症及疑似亞斯伯格症的兒子。當兒子進入青春期,各種火爆脾氣襲來,警察三天兩頭登門關切,甚至通報社會局。到了這時,作者才開始苦苦尋求各種能幫助孩子的療法。
Thumbnail
  家庭在安排行程時,因意外事件而打亂了孩子的計劃,造成了情緒上的波動。
Thumbnail
每當孩子任性摔東西、哭鬧不休,您是否感到束手無策?這其實是他們用身體語言在向我們發出的求助訊號。 讓我們學會成為孩子情緒的翻譯官,耐心傾聽和解讀他們真正的需求。從認識到引導,我們不僅能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緒表達方式,更能為他們日後的人際溝通技巧奠定基礎。 閱讀全文,探索如何逐步引導孩子用言語代替
Thumbnail
本專欄是由智諭心理治療所的執行長、臨床心理師所創立,會在每週五定期發布育兒的專業知識,並針對早期療育、人際及專注力訓練、情緒及行為管理、親子 / 親職諮詢等各種育兒議題提供專業知識內容。 若您對育兒感興趣,在心理課程健保難排,而自費服務收費又高的現在,歡迎利用每月 99 元訂閱我們,獲得更多協助唷
Thumbnail
《前青春期的孩子情緒像隻貓》,身為貓奴的我,這本書名真是讓我太有共鳴了。 我家的貓在兩年前來到我們家,而恰好我的兩個孩子也陸續進入青春期。我真的是在青少年身上看到貓咪的特質。 獨立自主之虞,偶爾又需要人關注。不能跟他太親近,想抱就抱。他會適當的跟你保持距離,除非他自己想靠近你。心思難以捉摸,講不
Thumbnail
你家也有兩三歲左右的幼童嗎?是否也常被他們的各種「不要不要」、各種「秩序敏感」、「不如他意就崩潰」搞到身心俱疲呢? 我們家也是。 我與周遭的人嘗試過好多方法來試圖面對小童的情緒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