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才叫說‧重‧點

原來,這才叫說‧重‧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原來,這才叫說‧重‧點:外商顧問、矽谷菁英都推崇的超條列式表達

原來,這才叫說‧重‧點:外商顧問、矽谷菁英都推崇的超條列式表達

【原來,這才叫說‧重‧點:外商顧問、矽谷菁英都推崇的超條列式表達】- 杉野幹人

✏️勝過條列式的超條列式:雖然我們已經有利用條列式整理出重要的資訊,但是這樣的條列式整理,其實只是減少資訊量而已,沒有辦法做到確實傳達意思的效果。


條列式 VS. 超條列式

以下是作者在書中提出的範例:

【條列式】

  • 業務員人手不足
  • 因為有強力的競爭產品,所以陷入苦戰
  • 客服中心的服務技能培訓來不及應對
  • 業務部門的短期職員增多
  • 其餘事項,業務部將於經營會議中報告,請求支援

【超條列式】

  • 討論了三項問題:
  1. 業務人手不足
  2. 因為有強力競爭產品,所以陷入苦戰
  3. 客服中心的服務技能培訓來不及應對
  • 決定了兩項因應方式:
  1. 行銷部門短期出借職員給業務部門
  2. 其餘事項,業務部將於經營會議中報告,請求支援

有看出【條列式】跟【超列式】的差異了嗎?如同作者在書中想要表達的,「雖然我們已經有利用條列式整理出重要的資訊,但是這樣的條列式整理,其實只是減少資訊量而已,沒有辦法做到確實傳達意思的效果。」

條列式:只是初步的把重要資訊整理並條列出來

超列式:除了將資訊條列出來以外,更要整理成有意義的內容,讓讀到這段訊息的人,可以一眼抓到重點,達到確實傳達意思的效果


要如何讓條列式進化成超條列式呢?

【超條列式】表達的三個技術:結構化、故事化、訊息化

【超條列式】表達的三個技術:結構化、故事化、訊息化

【超條列式】表達的三個技術:結構化、故事化、訊息化

接下來,我會在這三個技術中,各選一個方法來分享:

1. 結構化:讓對方能在瞬間理解,對內容的全貌有所了解

  • 串聯與並聯:不同的訊息排列方式,就會傳達出不一樣的意思。
  • 串聯:想要傳達時間順序,或是有因果關係。
  • 並聯:同階層,只是單純的清單。
【超條列式】串聯與並聯

【超條列式】串聯與並聯

2. 故事化:讓對方能興致不減的讀到最後

  • 引言:用引言抓住對方的心,站在對方的角色,思考且說出對方期待且在意的事;但是這種「答案優先」的表達方式,也並非適用於所有狀況。
  • 答案優先:如果對方對事情的背景跟事件有一定的了解時,才可以先說結論,因為這樣就可以在第一時間讓對方產生期待,且對接下來的談話比較可以快速進入狀況,能抓出想要了解的重點。
  • 最後在說答案:如果對方對事情一知半解時,最好是先幫對方前情提要一下,把事情講完整,再帶出結論,才可以讓對方一步步理解此事跟自己的關聯性。

3. 訊息化:讓對方能被打動,進而有所行動

  • 數字化:透過數字增加內容的鮮明度。數字化這件事情不管在哪裡都很實用,不單單只是使用在超條列式,也可以運用在訂定目標上,因為有了明確的數字,才有辦法量化跟檢核自己的目標。
  • 例如:「希望體能變好」跟「希望今年可以在2小時15分跑完半馬」,這兩個句子比較起來,後者的訊息因為有數字的加強,又變得更加明確了。

《學會好好說重點,才有辦法更準確的傳達意思,減少不斷來回溝通的時間》

點我看本書的內容簡介

avatar-img
Rosa的沙龍
3會員
6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Ros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當一個單一身分已經代表不了你時,你可以用「/」(slash) 來替自己定義。 斜槓代表的是一種全新的人生價值觀,它的核心不在於多重收入,也不在於多重職,而在於多元人生。想讓生活變得更好的方式,則是讓自己變得更好。
想做的事情太多,但時間太少!我們無法創造時間,所以更應該要學著使用時間。 Track your past, order your present, plan your future. 利用書寫檢視自己的生活,唯有減少決策數量,才能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透過筆記,紀錄生活,也找回自己想要的生活!
找到天賦,不如找對方法!天才與庸才之間的差別不在基因、不再天分,在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是「刻意」進行的,也就是必須全神灌注,有意識地行動。不要只是重複做同一件事,卻沒有規劃如何進一步改善自己的表現。
當一個單一身分已經代表不了你時,你可以用「/」(slash) 來替自己定義。 斜槓代表的是一種全新的人生價值觀,它的核心不在於多重收入,也不在於多重職,而在於多元人生。想讓生活變得更好的方式,則是讓自己變得更好。
想做的事情太多,但時間太少!我們無法創造時間,所以更應該要學著使用時間。 Track your past, order your present, plan your future. 利用書寫檢視自己的生活,唯有減少決策數量,才能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透過筆記,紀錄生活,也找回自己想要的生活!
找到天賦,不如找對方法!天才與庸才之間的差別不在基因、不再天分,在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是「刻意」進行的,也就是必須全神灌注,有意識地行動。不要只是重複做同一件事,卻沒有規劃如何進一步改善自己的表現。